章三六五 農墾團

申京,御書房。

侍從官拿着一篇公文,高聲朗誦着:聖天子念切堯諮,恩深禹甸,課晴問雨,每先事以籌謀。發政施仁,必及時而補救。昨命漕、海兩道備賑,恤魯、豫、冀三省之災區,今復延期放粥,救百萬災民..........。

覺天子登基來,聖慈與歲俱增,溯三千載中華,舊史從所未見。即父母家庭之愛,無以周詳,唯乾坤承載之功,方茲高厚。

而臣弟南來,覺察帝國四方席豫而屢豐,恆戒奢而示儉觀瞻所繫,唯帝制之莊嚴,節度斯存,不極人工之巧麗,蓋因爲聖明天子執中建極,規矩省心,稱物品施,權衡合道。義當修舉,雖億萬而無辭,事近紛華,即纖微而亦謹.........。

內閣一干臣僚站在書房內,相互看着,不知這溜鬚拍馬的吹捧之詞是誰寫的,相互交流了一下眼神,都搖搖頭,戒備之時,卻見角落裡的裕王李君威尷尬笑着,摸着臉,頗爲不好意思,似乎是他的手筆,但怎麼也覺得裕王寫不出這等駢儷文章來。

一直等唸完,李君華問:“這文章是誰寫的?”

“是臣弟寫的。”李君威咧嘴一笑,說:“您不是說讓我上文寫明北上出遊的心得麼,我就寫了。”

李君華眼睛盯着自己的弟弟,忽然眯眼:“你能寫出這等文章來?”

“嘿嘿,抄........借鑑的,借鑑的。這讀書人的事兒,不能算抄,對吧,文章千古事,斯文之人,總歸要守點規矩吧。”李君威從小臉皮就夠厚,大言不慚的說道。

李君華把那頌揚之詞往地上一扔,嚇的一衆臣僚紛紛後退,李君威撿起來,看了看,雖說自己的字確實醜了點,但文章卻是好文章,自己抄的時候都是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李君華問:“裕王,你從哪裡抄的,爲何朕覺得這文章那麼熟悉?”

話已經說開了,李君威也就不堅持‘借鑑之說’了,說道:“是在案牘庫裡找的,是當年在紫禁城時,一個江南酸才寫給父皇的,我覺得不錯,就抄來了。”

李君華問:“那書生後來呢?”

“發配澳洲了吧.........或者去了美洲,父皇在上面批紅說,如此文采,不去弘揚中華文明,實在可惜,那些年不都是這樣的嘛。”李君威倒是實誠,但態度卻滿不在乎。

李君華嘆息一聲,氣的肝兒疼,李君威說:“皇兄,你饒了我,我肚子裡墨水不多你是知道的,非要我寫這寫那的,而且當着這麼多的人呢,給我留點面子。”

“下........下去!”李君華瞪了耍無賴的弟弟一眼,讓他去了,李君威連忙謝恩,樂顛顛的去了,長出一口氣,又是逃過一劫。

“還是不成器的樣子,唉,算了,議事吧。內閣,有什麼要事,一概稟告了吧。”李君華捏了捏自己的眉角,清了清嗓子,說道。

首相何文瑞先說道:“皇上,日本戰事調停的人選還請皇上裁定,照理還是宗親出面的好........。”

“裕王去不了。”李君華當先說道。

自從裕王遊歷歸來,雖然閒不住,幾番北上南下的上躥下跳,但誰都知道,皇帝心疼自己的弟弟,幾番想要培養他,去日本調停戰事,那是露個臉就能立大功出大名的事,就當是海外旅行了,何文瑞原本想遞上這個梯子,賣個好,不曾想皇帝自己一腳把梯子踹翻了。

“其實日本那邊已經打的差不多,雖然坐不下來,但戰事基本休止了,各方都有停戰休養的想法,並沒有什麼危險。”副相李北極笑呵呵的說。

李君華道:“太上皇那邊不許,這事兒罷了,讓昭睿去吧,日本的事是他經手的,由他起,由他終,也算是有始有終,成王叔的嫡子,爵位也算是夠了,你們派遣妥帖的人跟着,若是尋常條款也就罷了,涉及聯姻之事,還是得上奏,就這樣吧。”

何文瑞連忙應下,又說:“再有就是西北之事,大王爺的使者到了,李副相親自接待的,一應條款倒也沒有什麼出格的,也同意帝國遣人開拓費爾干納,並且劃定了一塊富庶的區域交由定邊將軍府,但是由理藩院組織生產扎薩克入駐還是從內地招募百姓屯邊,理藩院與地方各有爭論。”

“各有爭論,地方不是一直把丁口當寶貝捏着麼,理藩院下屬的旗佐也是捂的嚴實,誰也不願意往外掏,怎麼會有爭論?”李君華問。

何文瑞笑了:“這次不同,以前是推諉,這一次是爭着去,尤其是北方各省。您不知道,理藩院派了一個測量隊過去,回報來的文書,說費爾干納極爲富庶,氣候良好,與淮北、中原一帶頗爲類似,是理藩院下屬各地中最適合做農業區的,而兩年來,北方連遭水災和旱災,人口孽生,壓力很大,也想着藉此機會,鬆緩一下。”

“從帝國八年光復漠北起,這七年來連連在陸地擴張,拓疆千里,理藩院下屬的那點人口禁不住消耗,伊犁河谷已經讓他們費勁了,若把攤子鋪太開,反而不好。但陸軍戰地觀察團彙報來的情報,說費爾干納一帶雜胡云集,動輒殺伐,尋常百姓去屯邊,危險重重,還是謹慎的好。”李北極提醒說。

李君華點點頭,理藩院人手不夠,但尋常百姓又鎮不住雜胡云集的中亞盆地,非得準軍事化部隊才行,思來想去,李君華道:“派農墾團吧。”

內閣臣僚眼睛瞪大,農墾團隸屬於陸軍,是建設軍團中的一種,是當年李君度裁減軍隊時的產物,爲了避免常備軍大量裁減而導致的戰力不足,把部分軍隊轉爲生產軍團,處於內地或富庶區域的多是工程軍團,帝國建設鐵路、修築水壩橋樑等一些國家工程由其參加,等於用內閣工程款開支養活一部分軍隊,而農墾團則屯墾在一些比較富庶的地方,保證其生產所得可以養活本身之外另有富餘,一般在遼寧省、甘肅省等這些帝國建立後新闢且人口稀少的省份,多年以來,農墾團從未參與理藩院下屬各綏靖區的開拓工作。

與理藩院下屬的軍隊不同,生產軍團雖然主要從事生產和建設,但也是領薪餉的,只不過規格比較低。

李北極是以軍人身份入閣,涉及陸軍的事他不能不說話,於是說道:“皇上,農墾團多在關內,一時開赴西極之地,恐生事端呀。”

李君華看了他一眼,直言說:“你可莫要本末倒置,當初農墾團等生產軍團的設置,除了解決裁軍問題,最重要的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維持一支準軍事部隊,這幾年,帝國又拓疆千里,向北向西都在前進,遼寧、甘肅、陝西等省份已無任何軍事威脅,這些地方的農墾團大可裁撤,或還籍或就地安置,空出編制和薪餉來,招募新的農墾團去費爾干納。”

“可這一時半會去哪裡招募人口?”

李君華道:“剛纔裕王那份文章裡不是說了,冀魯豫三省交界,六府之地,連年災禍,且各地人口孽生迅速,去那裡招募,也就是了,有的是無家無產的人。”

“是,皇上。”

山東,泰安。

陳四兒裹了裹了身上這件舊夾襖,把手塞進袖口,躲避着刺骨的寒風,縮在窩棚裡,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泰安城,忍不住唉聲嘆息起來,嘟囔道:“同樣是這方水土養活的人,爲啥皇上家就是土坷垃飛出的金鳳凰,俺陳四兒卻只能當苦命人。”

“就是,皇上都是咱泰山人,爲啥咱們還要受窮。”另外一個人聽到了他的話,跟隨說道。

“咳咳,你們懂個屁,這歷朝歷代都這樣,就說前明朱皇帝一家出在鳳陽,等朱皇帝到了京城,當地還不是唱,說鳳陽唱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你們就知足吧,至少朝廷發了賑災的米糧,不至於餓死,回去跟恁爹恁娘打聽打聽,當年留辮子的時候,受了災,別說賑災米糧了,辮子兵還要把你家的糧食搶走。”一個書辦生怕惹了事端,連忙勸說道。

一直打瞌睡的書辦頭目也說:“要是你們爺爺奶奶還活着,也去打聽打聽,朱皇帝的時候,和辮子兵沒啥兩樣,也是搶你的拿你的,逼你全家上吊,要麼做賊。陳四兒,你二十多了,辮子兵你都忘了,你也留過兩年辮子吧。”

陳四兒嚥了口唾液,撓撓頭,說道:“那都是什麼時候的事兒了,我這也就是發發牢騷,我是個饞嘴的,天天喝粥怎麼行,我不偷不搶,可這年景,想找點靈活換些葷菜都不行。”

“去你大哥家呀,說不定你嫂子正殺羊。”剛纔附和陳四兒的人呢打趣說道。

陳四兒搖搖頭:“打死老子,老子也不回去,早晚老子得混出個人模樣,給那兩個賤種看看,把老爹留給我的東西搶來!”

陳四兒說起來也是個苦命人,年幼記憶就是挨餓受凍,好不容易帝國建立,因爲當年老爹帶頭支援帝國陸軍,當過勞工,分了些田畝,可沒幾年,老爹就死了,留下的十幾畝好地按理說要分給兄弟兩個,他爹過世那年,陳四兒生了病,年少時遊手好閒又欠了錢,大哥用這兩個由頭把屬於陳四兒的那一份全拿走了,陳四兒到現在也不知道哥哥是否真的幫自己還了錢,是不是真的爲自己的病花費大價錢,反正自那之後,自己成了光棍漢,大哥家卻是蒸蒸日上。

“你要是有個人模樣,先娶個媳婦吧,陳四兒,二十六了吧,連娘們的手都沒摸過吧。”書辦頭目打趣道。

“不能,四兒在濟寧那邊的運河碼頭混了那些年,勾欄總會去過吧。”一個人笑道。

陳四兒罵咧咧說道:“媽的,別說了,有點錢不是擲骰子就是喝酒了,哪裡上過窯子,早知道這樣,老子.........別說了,兩場災下來,老子又得從頭再來,但願老天爺保佑,讓我三十歲前娶個媳婦,哪怕是個寡婦呢。”

“老天爺保佑不保佑你我不知道,但我倒是有個門子,保管明年就能娶個黃花大閨女當媳婦。”書辦頭目笑呵呵的說道。

“當真?快些跟我說說。”陳四兒湊上去。

書辦頭目道:“當兵去吧陳四兒,當兵發媳婦。”

陳四兒的臉一拉,說道:“你別糊弄俺,俺又不是沒見過招兵的,當兵就給發餉,什麼發媳婦,而且俺也去過徵兵站,人家嫌俺個頭矮。”

書辦頭目說:“這次不一樣,以前是陸軍來徵兵,這次是陸軍的農墾團,真的,月餉銀二兩,管衣服吃食,只不過是去屯邊開荒,但也有好處,到了地兒就發媳婦,要是有立功表現,發兩個,陳四兒我記得你會打槍吧,你老爹不是教給你過拳腳麼,像你這樣的,肯定能行,到了地,至少給你一個大屁股能生養的黃花大閨女!”

陳四兒瞪大眼睛:“真發呀?不能夠吧,誰家的閨女送給朝廷當糧餉發?”

書辦頭目嘿嘿一笑:“自然不是咱們漢家閨女了,是洋娘們,對了,陳四兒,你不是在運河碼頭閒逛了幾年,見過隨駕去北京的洋婆子麼,皮膚煞白煞白的,黃毛紅毛的都有,那柰子比羊的都大,就這麼明晃晃的露着,聽說洋婆子陽氣重,說不定胸毛比你都發達呢!”

“荷!照你這麼說,陳四兒哥還不一定收拾的了,上了炕頭還不知道誰在上面呢。”幾個人起鬨了。

陳四兒卻是已經陷入了兩個明晃晃的圓球的幻想中,猛然說道:“真發呀?”

書辦頭目拿出一份公文,說道:“這不,陸軍公文已經到了,上面寫了,屯邊年限十到二十年,幫屯兵解決婚姻問題,到達即可成婚。當然,洋婆子是我聽別人說的,也可能給你發個韃子媳婦不一定。”

章三三零 上鉤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四五六 失控章九五 呼瑪爾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一六一 援軍章一一五 說服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五六 拒絕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十九 甘肅章一七七 日本使團章七五 孩子章十六 國姓的手段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一一三 利益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一六一 一瞥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一零一 元老院和擴軍章五一 利益交換章三九 義軍的待遇章七九 入彀章四一七 索菲亞的智慧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二一二 明暗把戲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六 搶人搶炮搶船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三四四 白象章一一七 新總督的陰招章一一六 交易章一一九 奪地章一五一 恩科章一二二 談判章二九 登州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章四五九 江川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四二四 最後的歲月 下章三六三 自由或戰爭章三六 再論東國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二二三 謹慎章一五六 忠告章三九 學習章一四二 專屬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一一二 戰後章三二 誘敵章七六 建國提案章二二一 卡爾洛章三六 甩手掌櫃章一八九 刺殺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二八四 大進軍章三三八 南美的日本人章三六四 擴張新思路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九六 馬來章一九三 再起風雲章二二三 謹慎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八 血契章一三八 換俘章十 對抗章十一 人心散了章三四 悲慘往事章五一 徹底失望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三十 對定國的考驗章十七 同歸於盡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五七 對策章一六二 器量章五百 猶太復國主義章二四 榮耀遠征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一零一 地震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一二 俠義章六三 酒瓶炮和西瓜彈章六八 鯨魚章三 寧古塔章五零一 改朝換代章四九五 大籌碼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一 新生
章三三零 上鉤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四五六 失控章九五 呼瑪爾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一六一 援軍章一一五 說服章一零三 情勢所迫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五六 拒絕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十九 甘肅章一七七 日本使團章七五 孩子章十六 國姓的手段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一一三 利益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一六一 一瞥章七五 東國之變章一零一 元老院和擴軍章五一 利益交換章三九 義軍的待遇章七九 入彀章四一七 索菲亞的智慧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二一二 明暗把戲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六 搶人搶炮搶船章三四 皇家的仁慈章三四四 白象章一一七 新總督的陰招章一一六 交易章一一九 奪地章一五一 恩科章一二二 談判章二九 登州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章四五九 江川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四二四 最後的歲月 下章三六三 自由或戰爭章三六 再論東國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二二三 謹慎章一五六 忠告章三九 學習章一四二 專屬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一一二 戰後章三二 誘敵章七六 建國提案章二二一 卡爾洛章三六 甩手掌櫃章一八九 刺殺章一八三 清理商屯章二八四 大進軍章三三八 南美的日本人章三六四 擴張新思路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九六 馬來章一九三 再起風雲章二二三 謹慎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八 血契章一三八 換俘章十 對抗章十一 人心散了章三四 悲慘往事章五一 徹底失望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三十 對定國的考驗章十七 同歸於盡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四二二 讓敵人配合章一零七 呵呵,男人!章五七 對策章一六二 器量章五百 猶太復國主義章二四 榮耀遠征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一零一 地震章一零五 航線章二一二 俠義章六三 酒瓶炮和西瓜彈章六八 鯨魚章三 寧古塔章五零一 改朝換代章四九五 大籌碼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一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