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放下

佛子無齋,嘉寧十年冬被棄於緣覺寺文殊殿,襁褓中唯有一串星月菩提,一百零八顆。

無齋三歲默誦心經,七歲默誦中論,無師自通。原本是緣覺寺百年難得一見的慧根,卻拒受比丘戒,以沙彌身十二歲出門遊歷,與道庭辯經。

他這一走便是七年,再回緣覺寺時,已爲佛門贏回十七座道觀,三萬三千畝良田。江湖上也人盡皆知,無齋有三問,一問破經,二問破相,三問破心。

但嘉寧三十一年冬,無齋領一百零八沙彌南渡洛城,在老君山道庭腳下陸渾山莊參加文會,意在道家祖庭山腳下,贏得一局。

此次辯經舉世矚目。

無齋臨行前,曾有百餘位京中文人士子在永定門外寫詩賦相送,諸如《青牛聽經引》、《送無齋上人南征陸渾》、《破玄歌》等,火氣十足。

可如此聲勢浩大的一次南渡,無齋卻在陸渾山莊以“無我、有我”輸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郎。

無齋回來時是悄悄進京的,半個月後,等京城說書人開始講起那段陸渾山莊的故事,衆人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此時此刻,齊斟悟、齊昭寧、沈野等人才知道,原來當初贏了無齋的那個人,就在明瑟樓裡。

而且還是先前那個,一切皆一知半解的人物。

齊斟酌也是第一次聽說此事,他瞪大了眼睛看向陳跡,驚愕道:“師父,怎麼沒聽你提起過?”

陳跡誠懇道:“自己說出來稍顯刻意,由別人嘴裡說出來才能顯得高深莫測。”

齊斟酌:“……”

明瑟樓正廳內,所有人看看無齋,又看看陳跡,一時間說不出話來,琵琶聲也早已停下了。

無齋握着手裡的星月菩提看向陳跡:“恰好今日文會相遇,施主不如與我再辯一場?”

陳跡笑着指向沈野、黃闕、林朝京:“佛子,我們正在開詩會呢,相比辯經,我還是更喜歡詩會一些。”

林朝京微微皺眉,你何時喜歡詩會了?你不是一直在吃東西嗎?

卻聽無齋微笑道:“詩需有感而發,方有靈性。若只是以一百零六韻與平仄爲規則,隨意命題爲根腳,那它便只是個音韻遊戲,豈不是‘以俗覆真’?這般俗物,不玩也罷。”

陳跡無辜的看向林朝京:“聽到了嗎?不玩也罷。”

齊斟酌低下頭肩膀抖動,小滿噗嗤一聲。

林朝京面色沉了下來,他與無齋解釋道:“佛子,先前不論我等如何勸說陳跡,他都不肯參加詩會,也不肯寫詩,遭我等奚落。如今他這是在套你話,反過來奚落我等,莫要中他奸計。”

無齋恍然:“原來如此……但這詩會確實毫無益處。”

陳跡哈哈一笑,抱拳朗聲道:“無齋大師高見!”

無齋不理林朝京面色,復又轉頭看向陳跡:“陳跡施主,不知你離開陸渾山莊後,可曾想過我的提議?”

陳跡拈起一塊狀元糕:“什麼提議?”

無齋拈佛珠微笑:“我觀施主身具佛性,可願入我佛門?”

陳跡嚼着狀元糕說道:“佛子誤會了,我身上可沒有佛性。”

無齋誠懇道:“衆生皆有佛性,便是一闡提也有佛性,亦能成佛。”

陳跡漫不經心問道:“若有人屠一城、殺十萬人,這個人還能成佛嗎?”

無齋神情一肅,連明瑟樓裡原本在搖晃的燭火都彷彿定住。他不顧身邊衆人疑惑目光,走到陳跡對面,在原本屬於林朝京的桌案後盤坐下來,坐下時,身上月白袈裟騰起,宛如一朵蓮花盛開。

波絲絨紅毯將正廳一分爲二,空座中只有陳跡與無齋相對而坐。

光輝燭火下,一人月白僧衣,一人黑衣大襟,皆不悲不喜,彷彿兩人是命裡早就註定的對手。

羅追薩迦小和尚忽然說道:“開始了。”

直到這一刻,旁人才意識到,陳跡與無齋的辯經已然開始。

無齋盤坐於桌案後手掛星月菩提雙手合十,誠懇說道:“陳跡施主,於小僧而言,陸渾山莊那一日的大雪始終沒有停過,一直下到了今天。”

陳跡似有些出神,而後輕嘆一聲:“於我而言,洛城的那場大雪也沒停過。”

沈野拎起衣襬,在兩人一丈外尋了個空桌案坐下,提筆便寫。

有文人士子好奇道:“沈兄做什麼?”

沈野指了指陳跡與無齋:“自然是將今日辯經一五一十全部記錄下來,諸位,這可是他們二人第二次辯經,不管誰輸誰贏,明日定會傳遍京城,你我身在其中,豈不與有榮焉?後世人看到這場辯經始末,說不定還會記得是我沈野記錄下來的,抱歉了諸位,我搶先一步,獨佔這便宜好事。”

齊斟悟意味深長的打量陳跡。

佛子無齋與人辯經,向來以發問破心著稱。若由他發問,他已準備好無數種說辭將你證倒。

那手上的一百零八顆星月菩提,撥動一顆念珠,便是九百念頭生滅。

可現在,陳跡根本沒給無齋發問的機會,只借了一件小事就將無齋拉入辯經之中,成爲發問者。

無齋撥動着手上的佛珠,撥到某一顆時忽然停下,坦然道:“回答施主的問題,惡人屠一城是否還能成佛?《觀音玄義》有云,惡人斷修善,不斷性善;佛斷修惡,不斷性惡。施主,惡人只是做了惡事,並不代表性裡無一絲善,佛陀修身只是不做惡事,不代表心中無一絲惡。”

陳跡極快道:“佛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惡人可成佛,因果何在?”

無齋泰然答道:“成佛是自身開悟與頓悟,非是這十方世界的獎賞與善報,佛也並不比人了不起。施主,成佛並非善報。”

沈野低聲道:“妙!”

還沒等齊昭寧體會出這一回答的妙處,陳跡不再跪坐,而是左手撐着竹蓆,斜坐着調侃道:“佛子,既然我身上本就有佛性,爲何還要再修?”

無齋撥動一顆念珠答道:“佛性如礦中藏金,雖有遮蔽,但本具足。我等修行,不過是將佛性挖掘出來的過程。”

陳跡又拈起一塊狀元糕塞入口中:“佛門既然講萬法皆空,你這礦中金又從何而來?”

無齋再撥動一顆念珠:“施主詭辯。礦中藏金只是比喻,佛性乃覺悟的可能性,非實體,與空性不二。”

陳跡笑着坐直了身子:“既然萬法空空,衆生無我,佛爲何還要普度衆生?豈不是醫救夢中人?”

衆人精神一震。

又是無我。

陸渾山莊一辯,無我二字幾乎成了無齋心障,如今陳跡再扯回無我,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齊昭寧小聲問自家兄長:“他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佛子怎麼不說話了?”

齊斟悟卻皺眉道:“噤聲!”

明瑟樓中衆人屏氣凝息知道辯經已至關隘處。

無齋閉眼撥動了十餘顆念珠,才緩緩作答:“施主問佛爲何還要普度衆生。《華嚴經》有云,以出世心,作入世事。在超脫之前,明知空空亦要全心入世。”

陳跡哈哈一笑:“既然無我,那是誰在普度衆生,誰在積善修輪迴,誰在超脫成佛?”

無齋驟然睜眼。

衆人亦是神情一肅,佛子無齋在陸渾山莊便是敗給這一問,而這一問直指佛門吸納信衆的根底,根本無法答。

沈野輕嘆道:“一法辯萬法,看來陳跡賢弟是打算用這一問壓佛門三百年了。”

齊昭寧怔怔的看着眼前,彷彿李長歌與佛子就在眼前,也彷彿真實的汴梁四夢也在眼前。

過去,現在,未來。

如虛幻泡影,又如露如電。

然而就在此時,無齋拈佛珠微笑回答:“陳跡施主,貪念、嗔念、癡念組成‘我’,世人皆願銀錢歸‘我’、美女歸‘我’、權柄歸‘我’,此乃開悟之絆腳石。行善施德之事,便是要將自己執念的東西施出去,從自己身上斬掉。施主,佛門教人積善行德,並非爲了修來世福報,而是爲了斬去貪嗔癡我執,成就無我,萬法空空。”

原本正在記錄辯經的沈野愕然擡頭,手中的毛筆也停了下來,數月不見,無齋竟將這一問給補上了!

難怪無齋見陳跡依然敢坦然迎戰,不知無齋等這一日,等了多久。

所有人看向陳跡。

齊昭雲輕聲道:“昭寧,這一次,李長歌要輸了。”

寂靜中,陳跡緩緩起身,跨過紅毯立於無齋桌案前。

明瑟樓裡的燭火將他的身影投在無齋身上,無齋只能仰頭看來。

陳跡平靜問道:“何爲無我?”

無齋不悲不喜掐動念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陳跡再問:“爲何要修無我?”

無齋再回答道:“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施主,唯有放下我執,才能看破這世間真相,當你心中沒了‘我’的執念,旁人罵你、辱你、謗你,你又怎會有煩惱呢?”

沈野下筆越來越重。

佛門教義是一個不斷補足的過程,從緣起無我到空性,從空性再到阿賴耶識,皆是一代代高僧爲教義打的補子,爲的便是使自身無懈可擊。

無齋此次滴水不漏愈發圓融。

‘無我’一念,已無破綻。

可下一刻,陳跡露出一絲微笑:“誰在與我辯無我?”

無齋怔在原地。

誰在辯無我?我。

齊斟酌疑惑道:“什麼意思,無齋怎麼不說話,又被辯倒了?”

“妙啊,”沈野深深吸了口氣,笑着解釋道:“上一次,陳跡賢弟跳出無我,直指佛門納信衆之根底,如今無齋想出了應對之法。於是陳跡再次跳出無我,直指無齋尋人辯經的行徑:既然無我無相,既然萬法皆空,那麼辯經求贏亦是執念、雜念,當斬去纔是。”

“無齋這些年在佛道之爭中辯下赫赫威名,奪道庭產業,辯得道庭哀嚎遍野,已與佛道真諦偏離甚遠。若他真的修無我,便該不辯,不爭。”

“無齋若堅持說無我,那便證明他這些年做的事,滿盤皆錯。之

後再每與人辯一次,便再錯一分。”

“陳跡賢弟要斷了無齋修行路。”

林朝京低頭琢磨片刻:“不對,佛道之爭乃是爭個道理道理越辯越明。”

沈野笑道:“若斬去執念,你自錯你的,我自對我的,何須辯?何須贏?”

桌案後,無齋面色變了數變。

時而金剛怒目,時而菩薩低眉,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次第變幻。

人相,對他人的執着。

我相,對自我的執着。

衆生相,對衆生的執着。

壽者相,對生的執着。

就在此時,陳跡低頭面對無齋,輕聲道:“放下。”

這一聲雖不洪亮,卻如當頭棒喝。

剎那間,無齋突然俯身吐出一口血來,染紅月白袈裟,背後若隱若現的光華漸漸暗淡。

燈火輝煌的明瑟樓中,燭火無風自動,竟轉瞬熄了一半,廣池之中的錦鯉也向遠處四散。

沈野面色一變:“佛子跌境了。”

無齋修得是思辯門徑,辯得越多、贏得越多,修行境界便越高。如今被人誅心,竟連修行境界也穩不住。

沈野起身要去扶無齋,無齋卻擡手止住,自己緩緩撐起身子。

他面對陳跡雙手合十:“多謝佛陀開悟,小僧這就回緣覺寺修閉口禪,再不與人辯經。”

沈野嘆息一聲:“佛子何必?”

無齋不答,只擦了擦嘴角鮮血,起身往外走去。

來時月白袈裟一塵不染,走時心境蒙塵,這一夜,他不該來。

齊斟酌看着無齋遠去的背影,疑惑回頭:“沈野兄爲何說‘佛子何必’?”

沈野解釋道:“無齋佛子最後說‘多謝佛陀開悟’,看似將陳跡擡到佛陀的高度,實則意指佛陀借陳跡之身點出自己修行錯處,而不是‘陳跡’贏了他。他這是要舍了自己,爲佛門挽回三分顏面,也算是爲佛門機關算盡了。”

衆人沉默不語。

齊昭寧轉頭看向陳跡,心裡有諸多話想問,卻一時間問不出口。

陳跡卻像沒事人似的,轉頭問齊斟酌:“此間事了,是不是可以去和羽林軍的兄弟喝酒了?”

齊斟酌回過神來:“走走走。”

陳跡低聲交代小滿:“羽林軍那邊都是軍漢,你先回陳府。”

說罷,陳跡在前,齊斟酌在後,兩人跨過門檻走入月光下。

小和尚追了出去:“等等我!”

第296章 規矩第314章 掀桌子第116章 舍小就大第264章 獻城第250章 大火第386章 陳家三十四口第81章 易如反掌第238章 闖白虎節堂第360章 奪權第352章 找對人了第241章 開壇第141章 可託付第205章 小滿第366章 以茶代酒第324章 江湖不值得第230章 兇手第227章 被詛咒過的地方第190章 逃離第102章 賭命第354章 教坊司第140章 猛猛的第205章 小滿第110章 獵人與獵物第296章 規矩第147章 鬼打牆第89章 綱常倫理第367章 司主第157章 天子都第120章 陳家老三第203章 負荊請罪第287章 東家第226章 邊鎮第114章 審訊第105章 試探第266章 變與未變第213章 刺殺第105章 試探第75章 救人第390章 眼見爲實第160章 天還沒塌第235章 三爺第326章 內戰第338章 一知半解第241章 開壇21、行官第54章 海東青第140章 猛猛的第86章 治孤第203章 負荊請罪第108章 張夏第262章 道歉第227章 被詛咒過的地方第339章 僥倖第368章 咬人的狗第151章 斷刀第198章 好人第217章 西風第146章 招安46、藝術第104章 陸謹第195章 送行第192章 城府第117章 同心同德53、送功勞第一卷總結第278章 避難之所第404章 人間真美第93章 偷師第245章 擡價第137章 救兵第72章 三不幫第224章 驚喜第241章 開壇第98章 帶不回去第366章 以茶代酒第126章 遮雲第59章 殺司曹第110章 獵人與獵物26、巡遊第373章 青詞第190章 逃離第57章 選擇第253章 太子心思第326章 內戰第368章 咬人的狗第142章 陪葬第158章 囚籠第70章 離開第228章 毒殺第109章 越想越氣第373章 青詞第332章 奉旨平叛第143章 破綻第332章 奉旨平叛第246章 陳家三子10、晚星苑第76章 爆炸1、歸零第414章 五味雜陳的灰第156章 歲日
第296章 規矩第314章 掀桌子第116章 舍小就大第264章 獻城第250章 大火第386章 陳家三十四口第81章 易如反掌第238章 闖白虎節堂第360章 奪權第352章 找對人了第241章 開壇第141章 可託付第205章 小滿第366章 以茶代酒第324章 江湖不值得第230章 兇手第227章 被詛咒過的地方第190章 逃離第102章 賭命第354章 教坊司第140章 猛猛的第205章 小滿第110章 獵人與獵物第296章 規矩第147章 鬼打牆第89章 綱常倫理第367章 司主第157章 天子都第120章 陳家老三第203章 負荊請罪第287章 東家第226章 邊鎮第114章 審訊第105章 試探第266章 變與未變第213章 刺殺第105章 試探第75章 救人第390章 眼見爲實第160章 天還沒塌第235章 三爺第326章 內戰第338章 一知半解第241章 開壇21、行官第54章 海東青第140章 猛猛的第86章 治孤第203章 負荊請罪第108章 張夏第262章 道歉第227章 被詛咒過的地方第339章 僥倖第368章 咬人的狗第151章 斷刀第198章 好人第217章 西風第146章 招安46、藝術第104章 陸謹第195章 送行第192章 城府第117章 同心同德53、送功勞第一卷總結第278章 避難之所第404章 人間真美第93章 偷師第245章 擡價第137章 救兵第72章 三不幫第224章 驚喜第241章 開壇第98章 帶不回去第366章 以茶代酒第126章 遮雲第59章 殺司曹第110章 獵人與獵物26、巡遊第373章 青詞第190章 逃離第57章 選擇第253章 太子心思第326章 內戰第368章 咬人的狗第142章 陪葬第158章 囚籠第70章 離開第228章 毒殺第109章 越想越氣第373章 青詞第332章 奉旨平叛第143章 破綻第332章 奉旨平叛第246章 陳家三子10、晚星苑第76章 爆炸1、歸零第414章 五味雜陳的灰第156章 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