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奪權

文膽堂。

文爲學問與清譽。

膽爲膽魄與膽略。

深栗色的柱子如龍,地上的青金磚光可鑑人。

上首處擺着一張紫檀木太師椅,乃家主獨坐,左右兩側分置雕花座椅對稱擺放,陳禮治在左,陳禮尊在右。

左側陳禮尊身後擺着通天高的書架,擱置着家族譜牒、歷代勳獎與朝廷邸報;右側陳禮治身後則懸着未開封的長劍、玉斧、青銅鼎。

堂中安安靜靜,陳閱腦子裡卻迴盪着陳跡的聲音:“陳閱掌櫃不知這筆銀子還在不在?”

不曾想,今日他在文膽堂舉起屠刀,屠刀卻反而落在了他的身上。

陳禮尊的目光壓到陳閱身上:“陳閱,陳跡問你話呢。”

陳閱回過神來,趕忙回答道:“回大老爺,那些銀子乃是公賬,小人豈敢動用?”

陳跡緩緩說道:“家主,既然今日族內開堂議事,不如干脆將鹽號的賬目一併清算了吧,若是以往真有什麼壞賬,也好叫諸位長輩做個見證。”

陳閣老微微點頭:“可。”

陳問德往外走去:“我帶人去取。”

陳禮尊卻出言將其攔下:“問德賢侄年前才染了風寒,還是尋個腿腳快些的走一趟吧,我遣陳晃去。”

陳閣老再次點頭:“可,快去快回莫要誤了應卯。”

陳禮尊走至門邊,對一名候立在文膽堂外的中年人點點頭,中年人大步離去,孔武有力。

文膽堂裡衆人皆不再言語,養靜的功夫一個比一個好,連陳跡也閉上眼睛站着紋絲不動,唯獨陳閱,雙手止不住的攥緊衣袖,摳得指甲發白。

等了一炷香的時間,文膽堂便靜了一炷香。

一炷香後,陳禮治慢慢睜開眼睛。因爲太瘦,他雙頰深陷着,襯得一雙眼睛像是從臉上突出來的魚眼。

他整了整自己官袍衣袖:“陳跡。”

陳跡也睜開眼:“二伯有何吩咐?”

陳禮治笑了笑:“聽說你前陣子去齊家參加文會出了好大的風頭,有此才學,怎的不去書院讀讀經義,待學成之後回來參加科舉纔是正途。”

陳跡不動聲色道:“小侄志在開疆裂土,亦是報效君恩。”

陳禮治話鋒一轉:“對了,你在文會上可曾見過齊家姑娘?”

陳跡嗯了一聲:“齊二小姐齊昭雲,齊三小姐齊昭寧,庶女齊真珠,都見過了。”

陳禮治呵呵一笑,身子往椅背靠了靠:“你更中意哪位?我覺得那位齊二姑娘不錯,知書達理但我聽說齊三姑娘更中意你。”

陳跡搖搖頭:“小侄眼下無心男女之事,沒有更中意誰。”

陳禮治搖搖頭:“無心男女之事哪行?所謂先成家後立業,男人得成了家才能心思安定。鄉下那些男子十三歲便成婚了,即便是我京城大戶人家,最晚也不會晚於二十歲,放在咱開朝時,朝廷還定下規矩男子年四十、女子年三十不婚者,官府強制婚配。你現年已有十八……”

陳跡忽然問道:“二伯,鄉下那些早早成家的,都立業了嗎?”

陳禮治被噎得停了數息,而後哂笑道:“忘了你是姚太醫的徒弟,一貫喜歡噎人。”

陳禮尊嘴角微微勾起。

陳跡略微有些好奇:“二伯與我師父相熟?”

陳禮治瞎了一聲:“熟啊,怎能不熟呢。因爲你大伯沒有子嗣的事情,家裡登門請他好幾次,可他說什麼都不願來,便是給千兩銀子都不行。”

陳禮尊面色又沉下來,冷冷的看向陳禮治:“說這些做什麼?你還是看顧好你自己的身子吧。”

陳禮治攤了攤手,混不吝道:“自家人避諱什麼。”

陳跡微微皺眉。

師父定是事前卜了卦的,以師父那謹慎的性子,給千兩銀子都不來,不是不願來,而是不能來。

奇怪,這當中有什麼事是師父在忌諱的?

正思索間,幾名漢子擡着兩口大箱子來到文膽堂前。後面還跟着兩名漢子擡着一副擔架,擔架上躺着個人,蒙了塊白布。

看到死人的剎那,陳跡看到陳閱攥着衣袖的手掌慢慢鬆開,一口長長的氣均勻吐出,不再慌張。

再看陳禮治,對方始終是一副氣定神閒的模樣,還有心思閒聊。

此時,陳禮治對堂外罵罵咧咧說道:“讓爾等去拿鹽號庫銀,怎麼一大早還擡了一具死人回來,晦氣不晦氣?”

陳跡平靜看去,卻見陳晃站在堂外抱拳解釋道:“回二老爺的話,我趕至騾馬市街的鹽號時,葉裕民葉掌櫃已在鹽號正堂的樑枋上吊自盡。他還留了封書信,承認自己這些年貪墨公賬二十三萬兩白銀,愧對家主器重,以死謝罪。”

陳禮尊豁然起身,走至門檻處凝聲問道:“是葉二掌櫃的字跡嗎?”

陳晃默默點了點頭。

陳禮治破口大罵:“貪墨我陳家二十三萬兩白銀想一死了之?哪有這麼輕易的事!來人,將他家男丁盡數扭送官府,流放嶺南,再將他家年輕女眷全給賣到八大胡同去!”

陳跡沉默不語。

陳家鹽號賬冊被陳閱做得乾乾淨淨,一點把柄都找不到。

但在賬冊上,只有官鹽的賬,不見一斤私鹽。定然是幾個掌櫃瞞着主家,將私鹽偷偷摻進陳家鹽號裡賣,賣得錢財掌櫃們自己分。

如今負責私鹽的葉二掌櫃一死,公賬虧空一併扣在此人身上,死無對證。而且,連那批私鹽販子也一併被殺人滅口,二房已將鹽號後患剪除乾淨。

難怪陳禮治氣定神閒。

只聽噗通一聲。

陳閱跪在青金磚上,腦袋如搗蒜似的往地上磕:“家主,是小人失察,沒想到縱容了葉裕民這小人貪墨公賬,懇請家主責罰。”

他叩頭的咚咚聲在文膽堂裡迴盪,直到磕出血來也沒有停。

陳閣老許久沒有說話,便任由他繼續磕下去。

陳問德怒斥道:“你現在磕頭有何用,還不想想補救之法?”

陳閱不敢停,只能一直磕下去。

陳問德目光又偷偷瞄向家主,對方卻依舊閉目養神,似是真要讓陳閱磕死在文膽堂裡。他再看陳跡,可陳跡竟默默看着陳閱磕頭,眼睛裡無一絲波動。

陳跡低頭看着青金磚倒映的自己,輕聲說道:“按理說葉二掌櫃貪了二十三萬兩銀子,一時半會兒可花銷不完。尋常人家買一匹千里馬不過二百兩銀子,便是在內城置一棟三進的宅子也才兩千兩銀子,怎麼二伯與兄長就默認了這筆銀子一定追不回來,誰也不提追繳贓款之事?”

陳問德啞然。

陳跡擡頭直視他:“兄長,現在去抄了葉二掌櫃的家,興許二十三萬兩銀子就在他家裡呢,你說是不是?”

陳問德面無表情,陳跡此言就是想讓二房將這筆虧空給填回來。

但這是二十三萬兩銀子,陳閱等人的命加在一起都不值二十三萬兩銀子。

陳問德忽然意識到,這位庶弟……是個喜歡趕盡殺絕的人。

陳閱的磕頭聲中,文膽堂外忽然傳來聲音:“喲,這麼熱鬧呢?”

衆人看去,赫然是陳嶼穿着一身藍色官袍大步走來。

陳嶼跨進門檻,一腳將陳閱踹翻出去,罵罵咧咧說道:“主家來了不知道讓道兒嗎?沒點眼力勁。”

陳閱在地上滾了滾,陳嶼對陳閣老拱手道:“家主,我已查明糧號虧空緣由,乃是糧號大掌櫃陳宣素夥同司計、倉督、各家糧鋪朝奉弄虛作假。司計以‘飛灑’之術在收糧時貪墨,倉督以‘插糠’之術在入庫時參入穀殼增重,再以‘厫底糧’的方法私賣倉底陳糧。舞弊者合計三十七人,三年盜米一萬兩千石,折銀九千六百兩。這還只是三年,若再往前查,只怕更多。”

陳禮治來了精神:“才幾天功夫,抓了這麼多人?”

陳嶼微微一笑:“父親,若再給我些時間,還能再抓些。只是兒子私以爲,若是將他們全都抓了去,只怕會使糧號上下人心惶惶、無心經營,所以還未將此事擴大。畢竟糧號是自家的,少做一天營生,便少一天的進項。”

陳禮治捋了捋鬍子:“穩妥。你這些年在戶部歷練,當真有了不少長進。不能因爲一些小人,影響了家裡的營生。”

說到此處,他端起手邊茶盞,慢條斯理看向陳禮尊:“兄長,這糧號裡都是你的人,我記得那位倉督是嫂夫人的孃家舅舅?還有好幾間糧鋪的朝奉,也都是她家的……你看怎麼辦?”

文膽堂內安靜下來,像是空氣結成了冰,將衆人的話語都凍在了嘴裡。

片刻後,陳跡開口說道:“陳嶼兄長所言極是,不能因爲一些小人誤了族中的營生。陳家鹽號、糧號同時動這麼多人,也叫外人看了笑話。”

陳閱頓時緩緩出了口長氣。

陳閣老聲音沙啞,慢悠悠說道:“糧號掌櫃徇私舞弊,領一百杖,鹽號掌櫃御下不嚴,領五十杖;糧號舞弊一干人等逐出陳家永不錄用,再往前查十年賬冊,命他們將虧空補上,否則一併送官;鹽號餘下七位掌櫃,你們便是賣祖產、賣家田,也要將二十三萬兩銀子的虧空補到公賬中,否則全部杖斃。”

二十三萬兩銀子……

陳閱十六歲進鹽號當學徒,二十一歲當倉督,二十八歲當二掌櫃,三十四歲當大掌櫃。他如今四十六歲,已拿捏鹽號大權十餘載,可想要和其他掌櫃補齊這二十三萬兩銀子,只怕一輩子都白乾了。

但這是買命錢。

陳閱重新爬起身子,重重磕下頭去:“多謝家主不殺之恩,多謝……”

陳跡打斷道:“家主,鹽號裡出了葉二掌櫃這麼個蛀蟲絕非偶然,晚輩私以爲,當你在屋中看見一隻螞蟻的時候,地底一定已經藏着千萬只螞蟻了。我陳家雖然不想將此事傳出去,卻還是要查一查有沒有其他蛀蟲,請家主允我徹查鹽號,將每個掌櫃、倉督、司計、朝奉、頭夥查上一遍,若有不配合查賬者,一律永不錄用。”

陳閱心中一凜。

陳閣老沙啞道:“可。”

陳跡又說道:“家主,如今葉二掌櫃已死,鹽號漕運之事卻不能廢止,請允我安排一名信得過的人手去接二掌櫃一職。”

陳閣老點頭:“亦可。”

陳閱心緒沉入谷底,陳跡先是拿住鹽號任免大權,再塞一顆釘子進來卡住所有漕運,便是這兩處就能將他釘在地上動彈不得。

此時,陳閣老身邊的中年人陳序低聲道:“家主,該去文華殿了。”

陳閣老嗯了一聲擡起胳膊,陳序扶着他往外走去。

陳閣老經過幾人身邊時慢悠悠道:“諸位不用苦着臉,糧號與鹽號這麼多年的虧空與積弊,被兩個少年郎幾天時間查得乾乾淨淨,我陳家後繼有人,該高興纔是。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幾十萬兩銀子而已,我陳家虧得起,能用這些銀子買兩個後繼之人,我高興得很。散了吧,別誤了應卯。”

衆人目送陳閣老上了文膽堂外的馬車,陳序領着幾名中年人龍行虎步離去,人人腰間佩刀。

待文膽堂清淨下來,陳禮治似笑非笑的看向陳跡:“好手段,陳禮欽把你送去醫館當學徒真是眼瞎得厲害。”

陳跡拱手作揖,不退不讓道:“二伯過譽。”

陳禮治哈哈一笑往外走去:“走了走了,來日方長。”

陳閱手腳並用的從地上爬起身子,跟在陳禮治身後。

文膽堂裡,陳禮尊待其他人走遠,對陳跡慚愧道:“是你嬸嬸孃家人拖累此事,不然今日定可將陳閱置於死地,只是……”

陳跡笑了笑:“大伯何必自責,道理我都懂的。”

陳禮尊扶着文膽堂的樑柱往外看去,感慨道:“上到朝堂、下到家族,逃脫不了拉扯二字,你拉拉我,我扯扯你,許多事情便在這拉扯中廢弛了。”

陳跡拱手道:“此次還要多謝大伯出手相助,沒有戶部那十五萬張鹽引支應,我也做不成這個籠子。”

陳禮尊搖搖頭:“自家人謝什麼,那筆賣鹽引的銀子……”

陳跡認真道:“那筆銀子也在銀杏苑中,煩請大伯遣人將銀子取走,入了戶部的賬。”

陳禮尊若有所思:“那麼大筆銀子,你不留下?按理說你按四錢銀子一張與戶部會賬即可,剩餘的皆可截留……是有其他的打算嗎?”

陳跡搖搖頭:“不是不想留,而是不能留。戶部悄悄給不在綱冊上的鹽商支出十五萬張鹽引,本就壞了規矩,若是不將銀錢如數奉還,恐怕有命拿、沒命花。另外,還請大伯進趟宮向陛下稟明此樁交易。”

陳禮尊低頭沉思片刻:“何事能說,何事不能說?”

陳跡言語篤定道:“全說。”

第111章 押注第396章 六壬第59章 殺司曹第274章 圍攻第307章 琵琶廳第297章 結拜第234章 黑話第194章 故事開始的地方第371章 杯籠第319章 立棍第161章 一樁交易第169章 都殺了第277章 天尊的認可第334章 久違第305章 暗殺第363章 小和尚12、出診47、人行天地間第407章 燈火客棧第388章 齊真珠第108章 張夏28、官48、金豬第279章 兵主之箭第97章 產業第346章 出征第240章 殺人滅口第94章 家事與國事29、開棺第318章 袍哥第146章 招安第208章 窺伺25、破譯第211章 賣官,買官第208章 窺伺第94章 家事與國事第117章 同心同德第134章 砍他第94章 家事與國事第314章 掀桌子第85章 奪嫡第355章 汴梁四夢第358章 坐地起價第373章 青詞第218章 返京第275章 力竭第224章 驚喜52、變節第391章 護駕第149章 陌生人第127章 執着第226章 邊鎮第115章 只看熱鬧第330章 謀反第305章 暗殺第356章 第一步第255章 高人指點第387章 死士第112章 面具第349章 鹽號第333章 立足之地第256章 黃面窩頭第252章 斷糧第175章 生羽丹第56章 賭徒第202章 地契第339章 僥倖第227章 被詛咒過的地方第91章 杏樹紅第175章 生羽丹第59章 殺司曹第398章 獵物與獵人第90章 改窯第293章 江湖事第389章 默契45、滿飲第136章 墨玉第180章 酒第203章 負荊請罪第270章 虎斑第374章 決裂第211章 賣官,買官15、何人竊吾劍種第169章 都殺了第395章 幕後主使第74章 江湖第78章 十位司曹第125章 誤解第154章 粗鄙第297章 結拜第60章 敵人與朋友第369章 駁斥第179章 殺人47、人行天地間第109章 越想越氣第140章 猛猛的第305章 暗殺第250章 大火第382章 大海撈針第73章 火與藥
第111章 押注第396章 六壬第59章 殺司曹第274章 圍攻第307章 琵琶廳第297章 結拜第234章 黑話第194章 故事開始的地方第371章 杯籠第319章 立棍第161章 一樁交易第169章 都殺了第277章 天尊的認可第334章 久違第305章 暗殺第363章 小和尚12、出診47、人行天地間第407章 燈火客棧第388章 齊真珠第108章 張夏28、官48、金豬第279章 兵主之箭第97章 產業第346章 出征第240章 殺人滅口第94章 家事與國事29、開棺第318章 袍哥第146章 招安第208章 窺伺25、破譯第211章 賣官,買官第208章 窺伺第94章 家事與國事第117章 同心同德第134章 砍他第94章 家事與國事第314章 掀桌子第85章 奪嫡第355章 汴梁四夢第358章 坐地起價第373章 青詞第218章 返京第275章 力竭第224章 驚喜52、變節第391章 護駕第149章 陌生人第127章 執着第226章 邊鎮第115章 只看熱鬧第330章 謀反第305章 暗殺第356章 第一步第255章 高人指點第387章 死士第112章 面具第349章 鹽號第333章 立足之地第256章 黃面窩頭第252章 斷糧第175章 生羽丹第56章 賭徒第202章 地契第339章 僥倖第227章 被詛咒過的地方第91章 杏樹紅第175章 生羽丹第59章 殺司曹第398章 獵物與獵人第90章 改窯第293章 江湖事第389章 默契45、滿飲第136章 墨玉第180章 酒第203章 負荊請罪第270章 虎斑第374章 決裂第211章 賣官,買官15、何人竊吾劍種第169章 都殺了第395章 幕後主使第74章 江湖第78章 十位司曹第125章 誤解第154章 粗鄙第297章 結拜第60章 敵人與朋友第369章 駁斥第179章 殺人47、人行天地間第109章 越想越氣第140章 猛猛的第305章 暗殺第250章 大火第382章 大海撈針第73章 火與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