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煙雨誰撐傘 上

?水很清,很涼。

葉應武長長的吸了一口帶着熱氣的風,從水中一躍而出。

綺琴已經讓侍女們退下,親自服侍葉應武披上白紵麻袍,她依然是素雅的樣子,白紗中衣和葉應武的白袍倒是兩相呼應,彷彿是從天宮踏雲而來的神仙眷侶。

隔着一層珠簾已經可以聞到飯香,並不大的石桌上,最中間是一道精緻的松鼠桂魚,整條魚彎成拱形,濃香的醬汁還在沿着魚身向下翻滾,帶着香甜的氣息。或許是知道葉應武並不太喜歡臨安,綺琴很聰明的並沒有做西湖醋鯉,而是選擇了蘇幫菜中的招牌松鼠桂魚。

其他的都是些清淡常見的小菜,散發出來的淡淡清香和松鼠桂魚濃烈誘人的氣息相互映襯着,沁人心脾,由此可見下廚者性格的淡雅以及用心所在。

桌子上面除了松鼠桂魚尚且算是富貴人家能夠享用到的菜餚,其餘的都是再尋常不過的平民百姓食用的,作爲前世大魚大肉吃過、學校食堂也沒少去過、這幾天來也都是一臉風塵和再普通不過的士卒們在一口鍋裡面撈飯的極品富二代,就是粗茶淡飯葉應武也不會在意。

蒙古鐵騎傾國而來,在這天之將傾的亂世,能夠有一口飯吃便已經算是老天爺保佑、謝天謝地了。

離亂人不如亂世犬。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夠體會到這句話後面飽含着的濃濃的血淚和悲哀。

綺琴淺淺一笑,候在一邊,等着葉應武入座。按照此時規矩,地位低下的妾實際上是沒有資格和家中老爺一起入席的,不過葉應武倒是每次都強行將綺琴按在凳子上。

葉應武伸了一個懶腰,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已經好久沒有在家裡安安靜靜的吃一頓飯了,自從來到這個七百年前充滿陌生和殺機的社會,自己距離前世觸手可及所以從來不珍惜的親情已經越來越遠,遠到每一次看見葉夢鼎不像是在看自己的父親,而像是在看一個已經將生命融入這個時代的老者,在看一個英雄。

“怎麼?可是飯菜不可口?”綺琴看着葉應武陷入了迷茫沉思,忍不住略有些擔憂的問道,雖然她平時並不怎麼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辛辛苦苦準備了很長時間的,若是葉應武不喜歡的話綺琴自然也不會淡然處之。

葉應武一怔,旋即苦笑道:“不是,只是在想今天的事情······”

綺琴美目當中閃過一線流光,便已經察覺到葉應武是在撒謊,雖然平時綺琴從來都直接忽視到那些葉應武想要遮擋住的謊言,但是今天卻還是忍不住輕輕的瞄了他一眼,一句話都不說。不得不說葉應武絕對不是一個善於掩飾和撒謊的人。

葉應武知道綺琴看出來了,便也懶得再說什麼,而是徑直站起身來按着她的肩膀讓她坐到凳子上,輕聲說道:“謝疊山之名便是來自通山縣的疊山別院,景緻一絕,可有興趣?”

“疊山別院?”綺琴美目一亮,旋即點了點頭,“久仰疊山別院大名,若是能夠前去,自是榮幸萬分呢。”

“那就好,某會讓大姊陪着你去的,若是陸家小娘子也有興趣,可以同去,畢竟君實兄也隨某一起。”葉應武輕聲說道,目光在珠簾外面的碧波上面掃來掃去。

綺琴似乎意識到什麼事情,眼波有意無意的在葉應武身上掃過,其中包含着的憂慮和柔情幾乎要將葉應武整個的融化:“只是去疊山別院遊山玩水,似乎並不是夫君的性格?”

葉衙內立刻繳械投降:“此去所爲,乃是通山知縣。”

“通山知縣······”綺琴微微點頭,“無論爲何,妾身自當一直和夫君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葉應武什麼都沒有說,再次坐下身來,柔滑的魚肉帶着濃濃的情意,葉應武在剎那之間想要將自己身世的秘密吐露出去,但還是忍住了。身邊的人兒冰雪聰明,自然能夠清清楚楚的看出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掩飾和撒謊,但是從來都是忽略到這些滿是漏洞的謊言。

你不欠我,我卻負你。

忍不住長嘆一聲,葉應武握住了綺琴的手。

—————————————————————————————

和號稱“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的大冶相比,興國軍最南面的通山縣要低調一些,這裡並沒有豐饒的黃金白銀、銅礦鐵礦等礦產資源,但是如畫的風景還是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流連於此,而以後以謝疊山之名流傳青史的謝枋得,也在通山縣的疊山有一座自己的小小別院。

當然,這個時代的人並不會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幾百年後有一位窮途末路的王者,在通山縣的九宮山結束了自己有如傳奇一般的生命,並且爲後人留下了太多撲朔迷離的秘密。

這個人,叫做李自成,號稱闖王。

至今通山縣還有一個闖王鎮,來紀念這位將整個大明朝攪得天翻地覆的平民老百姓。

這些都是後話,此時騎在馬上,葉應武只是眯着眼睛出神,任由重重青山和九曲流水在蜿蜒起伏的道路兩側掠過。幾輛馬車在百戰都的護衛之下沿着崎嶇的山路緩緩移動,一面面寫着“葉”和“宋”的旗幟迎風獵獵舞動。

江鐵帶着百戰都這些老兵油子如臨大敵,鷹一樣鋒銳的目光在四周的高山密林裡面掃來掃去。實際上不用他們這麼有警惕性,兩側的山頭上下不知道有多少天武軍和安吉軍在戰場上摸滾打爬下來的老卒正嚴加守衛,甚至高處上還有手持神臂弩的士卒守護。

天武軍前廂都指揮使江鎬和左廂都指揮使王進已經帶着天武軍百戰剩存的精銳從北面挺進通山縣,似乎已經意識到葉應武開始對自己動手,賈餘豐也算是官場上很有經驗的人士,自然明白自己就算是收拾細軟逃回臨安也不太可能了,要知道從興國軍無論是走水路還是陸路,都要橫穿整個江南西路,就算是從天武軍的手中逃出來,也肯定逃不出江萬里那一羣老狐狸的手掌心。

與其自投羅網,還不如冒險一搏,只要掩飾的得體,而且葉應武的官場經驗差一點,賈餘豐還是有信心只要將這位大爺招呼的暈頭轉向就可以將自己的種種罪行遮掩過去,如果手上沒有自己的罪行,賈餘豐還沒有想出來葉應武能夠通過什麼手段將自己這一枚鑲進腹心的釘子硬生生的撬走。

天武軍?兩淮水師?就算是你們在黃州確實是打了一場勝仗,但是這並不代表着你葉應武就有資格換掉我賈餘豐!

—————————————————————————————

賈餘豐帶着通山縣所屬的大大小小官吏匆匆忙忙從車轎上面走下來,十里長亭就在不遠處,四周已經長滿了荒草,幾乎遮掩住了亭子的臺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搭建的這個亭子在經歷過無數的風雨之後,已經只剩下斑駁的柱子和瓦片掉落很多的亭蓋。

皺了皺眉頭,賈餘豐什麼都沒有說,而是將冰冷鋒銳的目光在主管縣中驛站的官吏身上掃過,那名小吏心中一抖,旋即垂下頭不敢正視賈餘豐。在這個通山縣,賈餘豐就是說一不二的土霸王,再加上他和朝中錯綜複雜的關係,將這一個小吏幹掉還不是什麼棘手的事情。

十里長亭再破,總歸是有一個迎接葉應武的地方。雖然以賈餘豐爲首的賈似道一黨官吏對於這個異軍突起的江萬里一黨的官宦衙內並不怎麼感冒,但是畢竟葉應武又難以磨滅的軍功在身,麾下還有百戰餘生的鐵血士卒,這是即使賈餘慶親來也不敢忽略的。

葉應武無論如何,都不能小看。

經久失修的官道上同樣是荒草悽悽,不過和黃州的官道相比還是要好一些的,畢竟荒草只是蔓延到了路的兩側,夯實的土壤使得道路依然保持着原來的模樣。

團團黑影出現在遠方,漸漸的一面面代表着大宋的赤色旗幟和如林的刀槍同時映入眼簾。一排排的士卒高舉着旗幟沿着官道大步前行,一言不發卻殺氣凌人,即使是隔着很遠在十里長亭之下,這些目睹了天武軍出現的通山縣官吏們,仍然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而那些護衛在左右的通山縣地方鄉兵更是下意識地想要拔刀。

沙場上百戰餘生的將士,豈容小覷?

“來了。”深深吸了一口氣,賈餘豐忍不住輕聲說道。

葉應武,你終於來了。

天武軍隊列的最前面,是兩員並騎前行的年輕小將,身後旗幟獵獵舞動,大排的士卒緊隨其後,目光之中炯炯閃動着的都是昂揚的鬥志,緊盯着前方在風中瑟瑟發抖的通山縣官吏。

南風雖然已經吹卷大江南北,但是這些官吏依然感覺到一股徹骨的寒意,讓他們不寒而慄。

天武軍的隊列停住,那兩員年輕小將一前一後策馬而來,直到十里長亭之下。後面舉起的士卒緊緊追隨,手中高舉着的旗杆甚至都沒有絲毫的移動。

宋字大旗、葉字將旗並肩舞動,就像是在那恍如昨日的風雨中,就像是在那倒下了無數袍澤兄弟的麻城下。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天武軍終於展現出來勁旅的威風所在。

細細打量着當先而來的小將,賈餘豐輕輕提了一口氣,走在前面的這人略顯輕浮,而且是單騎直趨,自然不可能是葉應武本人,而後面那人在旗手的擁簇下緩緩策馬,倒是很有可能。

“前面可是賈知縣?”當先的江鎬很輕蔑的看了一眼前面微微弓着腰的賈餘豐,略有些陰陽怪氣的問道,將“賈”字咬得分外重,彷彿賈餘豐的這個知縣只是代理的“假知縣”而已。

賈餘豐多年的修養豈是江鎬這麼一句小小的諷刺就能夠打破的,當下裡邊就當沒有聽出來其中的諷刺,很是恭敬的回答:“啓稟這位將軍,下官便是通山知縣賈餘豐,兩位將軍丰神俊朗、一表人才,不知如何稱呼?後面那位將軍可便是興國軍知軍葉使君?”

賈餘豐這一句話也是話裡帶刺,雖然前面是拍了江鎬的馬屁,但是最後稱呼葉應武不應該再是品銜較低的團練使“使君”,而應該是“知軍”,在平日裡,“使君”這個稱呼是隻有天武軍舊部有資格使用的,賈餘豐如此稱呼自然是對江鎬剛纔的反擊。

江鎬一怔,旋即笑了笑:“沒想到賈知縣開口便是‘葉使君’,還真的是把自己當做天武軍的舊卒了,只是可能令知縣大人失望了,葉使君已經先行前去謝大人的疊山別院,天武軍當中精銳盡出,末將無能,只能帶着這些士卒先到通山縣來,也算是和葉使君有個照應。”

葉應武沒來?不只是賈餘豐,其餘的官吏臉上也是深深的驚訝,一時間所有人都陷入詭異的沉默當中。

後面趕來的王進輕輕咳嗽一聲,緩緩說道:“本將天武軍左廂都指揮使王進,這位將軍是天武軍前廂都指揮使江鎬,奉葉使君命令同屬麾下兵馬駐紮通山縣城之北,還望知縣大人安排空地紮營。從此時起,天武軍左廂和前廂將接管通山縣城守衛,還請諸位大人配合。”

麾下之後根本靠不住的百十來號鄉兵的通山縣所屬的那位都頭倒是第一個反應過來,長長的鬆了一口氣,要是自己麾下有這樣的士卒,自己也不會想當緊閉城門任由蒙古騎兵肆虐的敗類或者索性豎起白旗投降的人渣,現在有天武軍的兩支主力駐紮在通山縣,自己肩上的擔子終於算是輕了,以後也不用小心翼翼的在永興縣幾位江萬里一黨的大人和通山知縣賈餘豐之間周旋了。

有了這數百精兵再加上以後陸陸續續趕到的新卒,葉應武將代表江萬里一黨將整個通山縣死死的控在手心裡。

賈餘豐以後的日子不好過了。

感受到四周官吏射過來的複雜的目光,賈餘豐心中自然也是五味雜陳,這麼一支精銳勁旅駐紮在城門外死死盯着自己,那葉應武還真是看得起自己這個小小知縣和這個通山縣。

且先走一步算一步吧。賈餘豐索性將葉應武不在這裡的事實拋到腦後,依舊畢恭畢敬的說道:“下官見過兩位將軍,並請兩位將軍將下官的問候帶給興國軍葉知軍、陸通判、謝大人。”

知道賈餘豐已經服軟,江鎬和王進對視一眼,輕輕鬆了一口氣,只要這個硬釘子還能夠認清事實,不竭力反抗的話,整個局面就可以平平穩穩的發展下去,通山縣也終將會納入天武軍的實際控制範圍。

“某會的,還請賈知縣放心。”江鎬也不想再過分爲難他,不鹹不淡的回了一句,“此處不方便說話,難道賈知縣就想讓你我在此處一直站立着寒暄嗎?”

賈餘豐心中暗暗罵了一句,這小子倒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明明是他帶着一幫子官吏在站着,而江鎬和王進這兩個還沒有到二十歲的年輕小夥子高踞馬上。

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三百八十章 笳鼓萬貔貅(上)第四百零七章 朔風袖底生(上)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六十八章 青石路遠 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河萬里流第四百四十三章 浪向海天涌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中)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二百一十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春風不渡漢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上)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河萬里流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下)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七十三章 是非成敗 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四百四十八章 赤霞滿京城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一百九十二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中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八十六章 恩怨難分 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敢與爭鋒芒第四百六十七章 臣請執旗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鏖兵天府地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魂難安息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沾衣欲溼杏花雨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五百零七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六百三十五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雲虎匯聚鎮江府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六百八十六章 時見疏星度河漢第一百八十三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可悲愁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南北星疏第四百四十章 冥冥有天命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六十章 山河送我衣錦還第四百一十五章 鏖兵天府地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長歌出漢關第三百三十八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上)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四百三十八章 春風滿神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八十九章 東南煙濤有巨島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四百九十章 此身長報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六百零五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下)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下)
第四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三百八十章 笳鼓萬貔貅(上)第四百零七章 朔風袖底生(上)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四百一十二章 鶯歌雜軍鼓第六十八章 青石路遠 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河萬里流第四百四十三章 浪向海天涌第三百六十一章 千里江山寸許長(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中)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二百一十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春風不渡漢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上)第三百章 燈火闌珊處第四百九十三章 江山已非昨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河萬里流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下)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七十三章 是非成敗 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四百四十八章 赤霞滿京城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一百九十二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中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八十六章 恩怨難分 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敢與爭鋒芒第四百六十七章 臣請執旗行第四百一十五章 鏖兵天府地第二百九十四章 焰明水月間第二百八十六章 萬魂難安息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沾衣欲溼杏花雨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五百零七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六百三十五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雲虎匯聚鎮江府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六百八十六章 時見疏星度河漢第一百八十三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可悲愁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南北星疏第四百四十章 冥冥有天命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六十章 山河送我衣錦還第四百一十五章 鏖兵天府地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長歌出漢關第三百三十八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上)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四百三十八章 春風滿神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心不可違 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八十九章 東南煙濤有巨島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歸龍虎掌(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輕騎卷雪塵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四百九十章 此身長報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六百零五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下)第六十五章 煙雨誰撐傘 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兩手挽天河(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