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

之前蒙古在白溝河一戰中的表現,無疑就在證明這一點。伯顏並沒有着急撤退直接龜縮幽燕各處城鎮和營寨,而是堅決防守白溝河前沿營寨,所爲的自然便是阻礙明軍進攻,同時還能夠起到消耗明軍戰力的目的。

蒙古哪怕是在野外依託山勢地利實際上付出的代價更大,也要這麼做,歸根結底還是爲了能夠起到拖延時間的作用。畢竟伯顏和史天澤麾下的蒙古軍隊,多爲大明之前的手下敗將,雖然不算鬥志全無,但是在士氣上肯定和蒙古本部軍隊以及剛剛驅趕了八剌的那木罕麾下軍隊有很大差別。

再加上這些軍隊或多或少的之前和明軍交手,也曾經南面和宋軍交戰以及後來撤退的時候欠下了累累血債,算得上大明想要除之而後快的宿敵。所以自然而然忽必烈將幽燕的軍隊當做誘餌。

在大明北伐剛剛開始,蒙古軍隊全面收縮防線,其目的自然是想要變相的拉長明軍的戰線。大明爲了鞏固新獲得的城池,當然需要留下一定的軍隊,同時爲倖存的百姓提供糧食,這在無形之中都會削弱大明軍力,而相對應的蒙古軍隊雲集幽燕,節節佈防,此消彼長之下,大明想要克敵制勝、全面佔領幽燕,並沒有那麼容易。

而且很顯然現在大明鎮海軍進攻錦州,天武軍進攻居庸關,擺出的是逼迫蒙古人走古北口撤退的架勢,在不知道兩淮軍第一旅存在的情況下,蒙古人自然很容易就錯以爲大明玩的還是攻城時候那種“圍三缺一”的手段,通過卡死蒙古所有退路以及大軍的步步緊逼,使得蒙古不得不撤退。

大明想要做什麼,蒙古自然就不能讓大明遂願,所以這樣一來伯顏和史天澤更是拼命加固城防,同時在錦州、居庸關等處佈置重兵迎戰明軍,大有賴在幽燕死活不動彈的架勢。

只是兩人沒有預料到的是,這樣反而正中大明下懷。

本來就不打算放你們走,結果你們還要自己留下來,那就別怪我們無情。

“兩淮軍現在還沒有拿下古北口,所以咱們也不用着急,”王虎臣看着輿圖上並不清晰的蒙古軍隊佈置,“需要咱們幫着兩淮軍解決的,主要是錦州和喜逢口一線,拿下這兩個咽喉要道,就等於控制了蒙古韃子向遼東撤退的道路,也等於宣告咱們鎮海軍隨時都可以殺入幽燕,所以一旦咱們這邊有所動作,蒙古韃子之反抗必然激烈。”

王大用在一側也是微微點頭:“不過這數萬大軍等在這裡,想要藏身可沒有這麼容易。倒不如咱們這兩天先試探一下蒙古韃子的佈防情況,這樣也能提前告訴其餘主力戰軍,免得吃虧。咱們可得好好看看伯顏和史天澤到底給咱們準備了多少好吃的好喝的,要是準備不周的話可得好好教訓教訓這幾個不孝順的!”

郭昶忍不住笑着搖了搖頭,而王虎臣也是笑着說道:“你是想和蒙古韃子抓緊打一仗過過癮吧,不用找出這麼高大上的理由來,什麼時候鎮海軍王大用都知道給其餘主力戰軍着想了?莫非是觀世音菩薩下凡,想要普度這人世間,也順便感化感化了你?”

“叔忠兄,你我共事多年,怎麼還這麼不留情面了?”王大用不由得笑罵一聲。“鬧清楚蒙古韃子是怎麼佈防的,終歸是好事嘛!”

“此言不假,”王虎臣點了點頭,臉上的笑容也收斂了,顯然並沒有打算繼續和王大用開玩笑,“咱們長途跋涉急行軍而來,將士們都甚是勞累,所以讓大家都好生休息一下,等天亮了能夠看清楚蒙古韃子的佈置,咱們就發動進攻。”

王大用頓時一瞪眼:“天亮就進攻,你沒有開玩笑?這樣一本正經的看着某就以爲某會信了麼?”

鎮海軍是整個晚上都在急行軍,估計還有一兩個時辰天就要大亮了,對於突破了瀋州、東寧府防線之後,根本沒有怎麼修整就直接南下的鎮海軍來說,一兩個時辰根本沒有辦法恢復元氣,所以也難怪王大用以爲王虎臣在開玩笑。

郭昶也是跟着鎮海軍一路走來的,自然知道鎮海軍的情況,同樣有些詫異的看向王虎臣,以王虎臣的性格,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開玩笑啊。

王虎臣沉聲說道:“沒有想要逗你的意思,兩淮軍就算是現在還沒有拿下古北口,估計也就在這兩三天之內,所以留給咱們的時間雖多,卻絕對不是永無止境。更何況咱們現在根本不知道敵人到底有多少,更不知道這大小淩河一線又有怎樣的防備,萬萬不能掉以輕心,一旦蒙古韃子在此處雲集重兵,鎮海軍沒有辦法攻克的話,到了幽燕告急的時候,咱們根本沒有辦法幫忙,到時候豈不是要看着蒙古韃子拍屁股走人。”

王大用和郭昶都是恍然大悟。

頓了一下,王虎臣接着說道:“更何況蒙古韃子在幽燕的軍隊數量是有限的,咱們在這裡殺得激烈,蒙古韃子爲了確保此處還在掌控之中,自然要從別處調集軍隊前來,到時候古北口那邊面對的壓力自然要小很多。整個北伐幽燕之戰的關鍵還是在古北口,無論是咱們還是天武軍,全力進攻錦州和居庸關,都是在給古北口分擔。”

“事不宜遲,某這就吩咐弟兄們備戰。”王大用收斂笑容。

伸手指了指背後的土坡,王虎臣沉聲說道:“此處居高臨下,可以俯瞰大淩河,等天亮了咱們就上去看看,說不定能夠發現什麼。”

————————————————

上黨,壺關。

壺關山勢如壺口,所以稱之爲壺關,也是整個上黨的咽喉重鎮,扼守太行山脈,溝通東西,是從河北向山西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從太原一帶南下直指河洛的必經之地。

古來上黨就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初戰國七雄的秦國和趙國曾經在這一片山水之間大開殺戒,長平之戰爆發的地方也就在壺關西南不遠的地方。這也進一步證明這一片因爲太行山經過而突起的山地,有着怎樣戰略意義。

向西可以直指關中,向東可以殺入河北,向南可以橫掃河洛,而向北則是直通太原府,如果不是因爲還有大河阻攔的原因,這裡真的就是整個中原和北方的樞紐,不過饒是如此,此地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覷。

剛剛入夜,壺關城內外就已經被燈火照亮,壺關前後的營寨,一直拓展向天邊,點點燈火將偌大的營寨照亮,如同天上的星河流入人間。禁衛軍、鎮東軍和神衛軍同時駐紮在壺關內外,十多萬人再加上十多萬民夫,拉開如此大的架勢,就算是北伐開始這麼久,無論是蒙古還是大明,還沒有哪支軍隊達到過如此規模。

“臣參見陛下!”不等葉應武走上階梯,張世傑、楊寶等隨駕將領都畢恭畢敬的拱手行禮。

這是壺關的城樓,也是整個壺關城的最高點,可以在此處俯瞰下面的大明軍營,壺關是軍事重鎮,所以城牆高大,以往也頗多駐軍,此地主要是軍事用途而非民事管理,所以這城牆上的城樓甚至要比府衙的議事堂大上不少,再加之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所以葉應武索性就選擇在這裡議事。

夜風吹拂衣袖,葉應武大步走入樓中,回頭看了一下燈火通明的城外,忍不住笑着說道:“朕這幾年戎馬倥傯,走過的路不少,經過的天下雄關雄城也不少,但是這城門樓,還真的沒有上過幾處。算來也不過是慈溪、興州、瀘州、臨安寥寥數處。”

楊寶是跟着葉應武一路走來的,聽到葉應武如此感慨,心中也是忍不住一番感觸,自己當初只不過是慶元府一個落魄都頭,甚至地位還比不上當時的楊守明,可是現在,跟着葉應武南北轉戰、歷經風霜之後,終於已經一步步走上了神衛軍將軍的位置,這要是在幾年之前,那根本不敢想象。

這個年輕人自己一手締造了奇蹟,並且也沒有忘記所有跟隨他的人。

“陛下文治武功,當爲古往今來天下第一之聖明君主,登上慈溪城樓,和文相公談笑之間就破賊無數;登上興州城樓,揮手之間就是雄兵百萬、百姓歸心;登上瀘州城樓,翻覆手便扭轉川蜀戰局;而登上臨安城樓,陛下更是一手締造今日之日月大明!”張世傑笑着說道。

周圍的官員和將領們臉上都流露出笑容。陛下從來都沒有表示過自己不喜歡溜鬚拍馬之詞,但是因爲葉應武身邊文天祥、陸秀夫等從龍元戎,也絕對都不是溜鬚拍馬之徒,根本不屑與此,所以沒有人知道葉應武對於被拍馬屁到底是什麼感覺,更沒有人敢於去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今日張世傑破天荒的誇讚一番,有心於此的人頓時都想趁着這個機會觀察一下葉應武的態度,而無心於此的人,想到張世傑話中所言並非虛假,也都開心一笑。

葉應武側頭看向張世傑,不由得笑着搖了搖頭,自家姊夫還真是好心人啊。葉應武很清楚,張世傑本身不是溜鬚拍馬之輩,而且以他現在皇親國戚、北伐統帥的身份,位極人臣,根本也不需要去溜鬚拍馬,如果真的需要的話,讓葉家大姊出面,遠遠比一點兒吹捧之詞來得有用。

張世傑這麼做無非還是想要告訴那些意圖通過拍馬屁獲得皇上青睞的人,陛下可不喜好這一口。

在從龍元戎之中,文天祥、陸秀夫、謝枋得他們實際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以完美的做好自己手頭上的工作爲最大的人生目標,所以很少會去在意其餘官員的想法,這也就使得長久以來,竟然沒有人知道葉應武對於拍馬屁的態度。以他們對葉應武的瞭解,自然知道陛下不喜歡,也不會對此有任何興趣。

所以張世傑自然義不容辭要站出來試探一下,從而讓那些溜鬚拍馬之徒別打歪心思,專心致志去爲大明服務。畢竟以他的身份,就算是葉應武沒有看出來張世傑的用意,也不會把他怎麼樣。

目光在所有臣子那裡掃了一遍,心中光明磊落的,自然只是出於恭敬微微低頭,而那些打着小算盤忐忑不安的,甚至已經開始躬身。沒有多管那些人,葉應武的目光重新落回到張世傑身上,笑着說道:“朕的張大帥什麼時候也學的舌綻蓮花了?”

“臣所言非假,如有誇大之成分,還望陛下恕罪,畢竟臣非每一戰都追隨陛下,”張世傑爽快的認慫,讓那些不少還抱有一絲期望的官員大跌眼鏡,“此次能夠追隨陛下出徵,是臣之榮幸,也望能見到陛下以往橫掃敵寇的雄風。若能親眼目睹,三生有幸。”

葉應武不由得笑了一聲,好你個張世傑,這話都能圓過來,免得突兀尷尬。不過能把這話說齊全的,也就只有張世傑這等從龍元戎了,要是換做其他臣子,且別說有沒有膽量在這裡和葉應武繞,恐怕前半句話還沒有說完,在葉應武心中的形象就已經一落千丈,無可挽回了。

“好了,夜晚風寒,大家都進去吧。”葉應武擺了擺手,等着張世傑走上來,和他並肩走入大堂。後面的官員和將領自然不敢怠慢,急忙跟上。對於張世傑所受的恩寵,他們倒是沒有什麼羨慕嫉妒的,畢竟人家那可是實打實的長公主駙馬。

陛下年少時候可是長公主和長兄一起看大的,長姊如母,陛下對長公主的厚愛,從這些年豐厚的賞賜以及隨意入宮的准許上就能夠看出來,所以別說張世傑今天只是拍馬屁失敗,就算是真的犯了什麼該殺頭的罪過,保不齊陛下也會開恩。

張世傑並沒有在意身後的目光,沉聲說道:“陛下,大明這些年戰事頗多,官員和將領的選拔上也寬鬆了很多,良莠不齊啊。”

葉應武點了點頭:“這個朕也清楚,不過現在正是緊要關頭,能抓住老鼠的貓,管他是什麼貓,先拉出來用,以後再算賬吧。先說正事,蒙古韃子現在到什麼地方了。”

張世傑伸手在輿圖上一指:“昨天咱們的哨騎在石州(今離石)遭遇了蒙古韃子的哨騎,雙方打了一個照面,並沒有交手。另外還有一路哨騎在嵐州(今嵐縣)發現了一隊人數上萬的蒙古韃子騎兵,懷疑應該是蒙古韃子的前鋒或者左翼。另外太原府這邊的錦衣衛和六扇門也發現了蒙古韃子哨騎的身影。”

“來的倒是快,”葉應武眉毛一挑,壺關就在太原府西南方向,蒙古韃子既然已經到了嵐州一線,可以想象其主力大軍也應該到了宜芳附近,很有可能前鋒已經在汾州或者太原府一帶了,“派出更多哨騎,務必要探查清楚蒙古韃子的動向和兵力,尤其是兵分幾路,各路都有多少人馬!”

頓了一下,葉應武接着說道:“蒙古韃子此次來者不善,咱們之前派出的哨騎也足夠多,一直沒有消息傳來,說明蒙古韃子進軍很是謹慎,越是如此越能說明蒙古韃子對此戰的重視,咱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需要的話,當地錦衣衛就算是暴露了自己,也要把消息傳遞出來!”

“遵命!”張世傑急忙拱手,“陛下,現在咱們是否還需要北上?蒙古韃子現在從西北而來,如果不經過壺關,只是以偏師牽制咱們,主力直接南下或者進攻太行,咱們未免有些被動。”

葉應武伸手在輿圖上一指,沉聲說道:“在壺關和石州之間有三條河,壺關外的漳水,沁源一帶的沁水,再加上太原和汾州的汾水,蒙古韃子無論是進攻壺關,還是直接南下而或東進,必然要過這三條河。這裡,便是咱們和蒙古韃子最有可能交戰的地方。”

張世傑順着葉應武手指方向看去,正是沁水一線。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歸來日第五百二十一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一百零九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江山誰與爭明媚(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臨安血淚長凝噎第五百五十八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中)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第七十七章 天意難違 下第六十七章 青石路遠 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一百零九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四百二十九章 灞上戰未休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二百四十三章 引弓向天北 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四百零三章 陌上馬蹄輕第五百二十章 有客自遠方來兮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門多恩怨 下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非是英雄非小人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當以重任委任君 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此戰威名震今古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六百零二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相對坐調笙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二百零四章 兵勢如水輕迴轉 下第九十三章 夏風煙塵 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井十洲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上第六百零七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中)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 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下)第八十二章 整軍備武 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深閨夢裡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四百二十五章 遺恨歸西去第三百六十三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中)第四十三章 赤血染青山 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三十五章 願隨天武旗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卷地風來忽吹散第六百八十三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軍賦采薇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八十六章 恩怨難分 中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六百四十二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中)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三百三十六章 誰主沉浮看莽蒼(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秋風鼓滿袖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鑾潛雷生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不負天下百姓第一百九十三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下第九十九章 夏夜迷蹤 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輕騎狂飆陰山動第五百三十六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二百六十章 夢裡江南好 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覆巢無完卵(上)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毅魄歸來日第五百二十一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一百零九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江山誰與爭明媚(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南雲軒翥 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臨安血淚長凝噎第五百五十八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中)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第七十七章 天意難違 下第六十七章 青石路遠 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荷而得藕第一百零九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三百一十一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第四百二十九章 灞上戰未休第四百九十六章 欲將輕騎逐第二百四十三章 引弓向天北 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四百零三章 陌上馬蹄輕第五百二十章 有客自遠方來兮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首江山青如發(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門多恩怨 下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 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非是英雄非小人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當以重任委任君 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此戰威名震今古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六百零二章 南洋重有風潮起(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相對坐調笙第五十六章 神兵天降 上第二百零四章 兵勢如水輕迴轉 下第九十三章 夏風煙塵 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市井十洲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見葉郎誤此生 上第六百零七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中)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 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下)第八十二章 整軍備武 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深閨夢裡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四百二十五章 遺恨歸西去第三百六十三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中)第四十三章 赤血染青山 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旗揚海天南(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下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三十五章 願隨天武旗第八十三章 整軍備武 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卷地風來忽吹散第六百八十三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軍賦采薇第一百三十三章 笑千般變化 下第八十六章 恩怨難分 中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誇功入此門第六百四十二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中)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三百三十六章 誰主沉浮看莽蒼(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瀘州長怨 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南地北號聲急(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秋風鼓滿袖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鑾潛雷生第六十二章 南風漸起 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不負天下百姓第一百九十三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下第九十九章 夏夜迷蹤 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輕騎狂飆陰山動第五百三十六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胡馬猶自窺晉山(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二百六十章 夢裡江南好 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覆巢無完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