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中)

葉應武緩緩合上了奏章。

大明右丞相蘇劉義和兵部左侍郎劉師勇一齊站在葉應武面前。兵部尚書張世傑已經動身北上編練新軍,爲北伐做準備,所以現在朝中實際上是劉師勇作爲兵部出面,而且也是他在統領兵部諸多事宜。

誰都看得出來,以後大明北伐,張世傑肯定是要坐鎮中路大軍,指揮收復河北、燕雲一戰的,這一戰是整個北伐的關鍵所在,也是華夏三百年的宏願所在,這個榮耀落在張世傑頭上,也算對得起張世傑多年來對葉應武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持。

而且因爲張世傑皇親國戚的身份,在這一戰之後功勞甚大,自然已經可以到了可以封王的地步。大明現在雖然還沒有王爵,但是誰都清楚,大明的王爵十有八九還是延承前宋的制度,封王就代表着從一線退出,除非國家面臨大災難,否則不會輕易請王爵上陣。

張世傑戰後封王,則兵部尚書自然是空出來給劉師勇的,這樣也就等於下面的人也能夠順次晉升。畢竟現在大明朝野官員之中,都以年輕人爲多,尤其是軍中,除了馬塈和高達兩員老將之外,其他都是清一色的年輕將領,這在使得大明軍隊時刻煥發着蓬勃朝氣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軍隊獲得戰功之後這些將領沒有辦法獲得晉升。

所以葉應武必須從高層選擇一人令其退出一線,現在來看這個人選顯然是張世傑。畢竟張世傑是葉應武的姊夫,作爲皇親國戚能夠征戰沙場並且以一次輝煌的北伐揚名立萬、流芳百世,也算是足慰平生,更何況張世傑作爲一個南來子,最後能夠親自率軍殺回去,自然也是夢寐以求的。

輕輕咳嗽一聲,葉應武看向蘇劉義和劉師勇,他手中拿的是剛剛從河西送來的戰報。就在五天之前,蒙古忽必烈部和八剌部在紅柳河大戰,雙方各有損失,整個草原上的形勢隨之而風雲大變。緊接着三天前,明軍神策軍和天雄軍聯手攻破星星峽,畢竟八剌部傾盡全部向忽必烈部發動進攻,所以星星峽就算是有不少軍隊留守,也不是如狼似虎而來的明軍對手。

明軍就算是什麼都缺,也不會缺物資,尤其是這幾個月來從關中走河西直到敦煌的絲綢之路大有復興的架勢,沿途的商隊越來越多,而其中有不少就是大明兵部委託爲敦煌運送軍械的。之前敦煌之戰有不少商隊滯留在河西武威等處,現在商路重開,自然這些商隊源源不斷進入敦煌,更是使得天雄軍和神策軍的家底無比殷實。

所以葉應武能夠想象,張珏和唐震那幾個傢伙手下毫不留情,將飛雷炮和火炮一通劈頭蓋臉亂轟的場面。星星峽歸根結底也是人守衛的關隘,在這樣的火器震懾之下,被突破也只是必然。

葉應武真正關心的是,之後海都、八剌以及忽必烈各方會做出的反應。畢竟這將關係到大明整個北伐的安排。

“按照張君玉在奏章中的意思,天雄軍現在完全有向西進攻西域的能耐。”葉應武沉聲說道,“尤其是現在吐蕃人的軍隊正源源不斷抵達星星峽,有了神策軍和吐蕃軍防守,天雄軍可以抽身而出。”

蘇劉義點了點頭,這奏章送到葉應武這裡,自然也有一份抄送給他:“臣以爲,蒙古韃子現在的動作不明,所以大明也不應該輕舉妄動。星星峽是控制西域和河西的咽喉關隘,上一次大明在吐蕃人的幫助下拿下了星星峽,緊接着八剌與海都就全力反撲,迫使吐蕃人不得不撤兵。這一次海都和八剌會怎麼做,顯然也在意料之中。恐怕海都不會像之前判斷的那樣按兵不動了。”

劉師勇皺眉說道:“陛下,之前河西那邊送來的奏章,不是說只佯攻星星峽,吸引八剌回兵麼?這樣就可以達到挑撥海都和八剌之間關係的目的。可是現在拿下了星星峽,海都自然不可能像咱們之前預料中那樣坐視不管,豈不是畫蛇添足?”

葉應武神手撐着桌子站起來,看向劉師勇。劉師勇終究是水師將領出身,而且是兵部左侍郎,還沒有在兵部尚書的職務上歷練過,所以顯得視野有些狹窄,不過葉應武倒也不怪他。如果劉師勇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直接勝任兵部尚書的話,那也就不用現在這樣鍛鍊他了。

蘇劉義在一旁淡淡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尤其是河西和南京相距數千裡,消息來往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要好幾天,所以可以說整個河西戰事朝廷只能放權給前線將領。張君玉戎馬多年,又多有勝績在身,所以他做出進攻星星峽的決斷,必然有其道理。”

葉應武點了點頭:“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不拿下星星峽,八剌是不可能回軍的,甚至拿下了星星峽,八剌也有可能孤擲一注和忽必烈部決戰,畢竟相比於西域根基,實際上忽必烈部佔據的草原纔是八剌真正想要的地方,肥沃的草原能夠滋養更多兵馬,從而使得八剌有足夠的軍隊和忽必烈以及海都一較高低。”

頓了一下,葉應武接着說道:“八剌之前一直是和忽必烈開戰的急先鋒,與其說他真的想要計較那點兒手下人性命,倒不如說是他覬覦忽必烈部所盤踞的水草豐美的草原。海都顯然明白八剌的意思,所以對八剌素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這並不代表着海都沒有絲毫提防。畢竟八剌強大了,對於他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劉師勇明白過來,而葉應武輕輕嘆息一聲:“說句實話,朕現在反倒是希望海都能夠出兵。對於被和根基分隔開來的八剌來說,海都進入他察合臺汗國的領地,可絕對不是好事。”

“前有狼後有虎,海都進兵,八剌就算是有一萬個不願意,也會回軍,他不可能拿自己的領地便宜海都。”劉師勇終於徹底明白,當即說道。

葉應武和蘇劉義點了點頭,葉應武嘴角邊露出一絲苦笑:“所以這纔是朕真正擔心所在,八剌回軍,忽必烈和那木罕肯定不會讓他平平安安的回去,畢竟他們也必須要給投靠自己的部落一個合適的交代,而放虎歸山任由八剌大大咧咧來、大大咧咧的走,絕對解釋不過去。忽必烈想在八剌身上啃一塊肉下來,而八剌着急回去和海都搶奪根基之地,至於海都則是着急想要在大明手下搶回來星星峽,從而避免大明直接西進,威脅到自己。”

轉身看向掛在身後的輿圖,葉應武的手一下子按在西域位置上,有些無奈的說道:“可以想象,不久之後的整個西域、河西和草原西部都會亂套。而忽必烈部、海都部、八剌部以及大明都會被捲進去。”

蘇劉義輕聲說道:“大明在河西只有神策軍和天雄軍,再加上一些吐蕃人的軍隊,需要把守河西之地以及敦煌和星星峽,相比於蒙古韃子八剌部、海都部和那木罕都是傾全力而來,必然會佔據下風啊。”

葉應武嘆了一口氣:“張君玉在打着什麼算盤,某隱約已經能夠看穿,他這是想要以河西帶動整個大明北伐提前開始啊。憑藉神策軍和天雄軍再加上吐蕃人組成的遠征軍,根本不是海都和八剌兩下里夾擊的對手,而且再一再二不再三,大明兩次拿下星星峽,八剌吃一塹長一智,下一次想要進攻星星峽再進一步進攻西域可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可以想象八剌之後必然會對星星峽加以重兵防守。”

劉師勇沉聲說道:“也就是說大明至少要保持這一場大混戰之後,星星峽還在大明的手中。”

葉應武伸手拍了拍輿圖:“想要讓大明在這一戰中立於不敗之地,沒有那麼簡單,海都提兵前來進攻星星峽是預料之中的事,而八剌也應該有能力突破那木罕設下的包圍,也就是說星星峽必然會面對前後夾擊的窘迫之境地,所以就算是下一次進攻星星峽的時候遭遇更大困難,此時星星峽也不能死守,必須讓海都和八剌碰面,這樣咱們之前佈下的暗棋才能夠生效,最好是最後海都和八剌兵戎相見,這纔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一旦兩邊開戰,大明可以漁翁得利。”

頓了一下,葉應武接着在蒙古草原上一指:“不過以那木罕的能耐,八剌想要回軍星星峽,沒有那麼簡單,所以咱們必須也要給忽必烈一點兒壓力,幫着八剌回去。”

劉師勇和蘇劉義點了點頭,葉應武當即聲音微微提高:“現在兵部的軍糧還能夠支撐多久?”

蘇劉義當即一拱手:“啓稟陛下,整個冬天,大明和蒙古韃子在河西和山東兩次交手,再加上山東賑災調集了兩淮軍部分軍糧,所以現在大明軍糧還能夠支撐前線各軍按照原定計劃作戰兩個月,兩個月之後······恐怕就要原地籌糧了。”

葉應武眉頭微皺:“兩個月······未免太短了些。而且北方去年雪災,收成也不好,如果再算上大軍駐守等待後面夏收之後糧草補給的話,恐怕也就只能支撐向前進攻一個月。一個月,按照兵部的估算,能夠打到什麼地方?”

劉師勇當即站出來說道:“啓稟陛下,針對北方之山川地理,錦衣衛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偵查,送回消息,所以在兵部已經做好詳細的沙盤和木圖,勾勒山川進行推演,同時整個前線各主力戰軍也都遞交了自己的作戰佈置,一個月的話,如果進攻順利,前鋒可以越過太原府、白溝河直抵燕雲之地,如果不順利的話,也能夠收復前宋的全部土地。”

葉應武頓時皺起眉頭。

而劉師勇和蘇劉義同時看向他。

他們兩個自然明白葉應武在愁什麼。大明現在厲兵秣馬,所爲的就是能夠一鼓作氣直衝幽燕,最好是能夠殺到長城邊緣,這樣就可以真的構建屬於大明的堅固國防線。

畢竟現在大明只能依靠着自己對蒙古的兵力優勢,保持進攻勢頭,才能夠維持現在的邊境線,饒是如此冬天蒙古依然會按照舊例南下劫掠,更是在冬天年後在合蔡鎮和兩淮軍大打出手。

而且現在大明佔據山東、高麗等地,就是爲了作爲踏板直攻幽燕,而一個月的時間,顯然根本不夠山東的兩淮軍和高麗的鎮海軍打通這一條生命線的,尤其是在錦州到山海關一線,蒙古韃子必然會全力死守,從而避免大明將整個中原和遼東連爲一體,徹底完成對於蒙古的反包圍。

所以葉應武如果爲了牽制忽必烈部而下令北伐的話,也就是將現在的戰線推到白溝河原本宋遼邊境一帶,實際上白溝河和瓦橋關等地根本不是作爲國防戰線的上佳選擇,哪怕當年宋人曾經將白溝河水系不斷擴大,成爲一條“護國河”,但是依舊沒有辦法阻擋遼國和女真的鐵騎不斷南下。所以對於大明來說,進軍到白溝河爲止,和維持現在的戰線並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甚至可以想象,在看穿明軍兵糧不足的情況之後,忽必烈很有可能直接下令收縮防線,直接讓出白溝河以南平坦的華北平原,全力固守燕雲和遼東,憑藉收縮之後的兵力,蒙古人完全有信心將明軍拖住,到時候明軍兵糧不夠,反倒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尤其是明軍難以前進、兵糧不足,最後不得不取消進攻,重新退回去,忽必烈自然就達到了消耗明軍軍糧和拖延時間的目的,而且忽必烈也完全可以不將那木罕統帥的軍隊抽調回來,讓那木罕全力投入到西征之中,使得大明牽制忽必烈的目的根本達不到。

現在擺在葉應武和大明面前的,就是一個死結。

如果讓大明退出西域的爭霸,葉應武肯定不會甘心,而且對於大明來說,也不啻於丟掉了一個插手西域的最好機會,以後無論是八剌還是海都更或者是忽必烈,使得西域變成了鐵板一塊,那麼大明就真的沒有現在容易進攻了。而如果大明憑藉天雄軍和神策軍參與西域爭霸的話,又有些兵力不足,很有可能最後落得一個全軍覆波、人地皆無的後果。所以大明必須竭盡全力牽制忽必烈,然而想要忽必烈,又要全面北伐······

就像從一個死循環掉入了另外一個死循環。

葉應武默默地看着蘇劉義和劉師勇,拳頭已經攥緊。

他很清楚,現在自己下達的命令,很有可能決定三方勢力的最後存亡,至少會決定大明在未來十年之中的走向。

葉應武現在已經將整個自己熟悉的歷史更改的面目全非,所以他不能確定現在自己作出的決定是否還能一如既往的正確而準確,更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前路是什麼樣的。

突兀的,葉應武想起來當年在那洞穴之中彷彿來自天地鴻蒙的聲音。

送我青山九萬里。

不知道現在的大明,可算得上青山九萬里?

春風暖洋洋的吹拂進來,吹亂桌子上的紙張。

整個河西,牽一髮而動全身。葉應武現在又面臨着一場賭博,一場他沒有辦法出老千的賭博,真真實實的賭博。他必須去賭今年的夏收很順利,也必須去賭大明的各主力戰軍能夠按照預定命令進攻。

天武軍江鎬、兩淮軍王安節、鎮海軍王虎臣,再加上坐鎮河洛的張世傑、坐鎮高麗的趙文義。他很清楚這些人願意爲了自己、爲了大明赴湯蹈火,但是不確定上天是否會讓一切都順利。

沉默了良久,葉應武緩緩開口:“即刻下令神衛軍、鎮江府水師、禁衛軍各將領、統領入宮覲見,另外宣六部尚書、御史臺左都御史和翰林院大學士覲見!”

蘇劉義和劉師勇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激動的神色。

葉應武雖然沒有說出那兩個字,但是他們很清楚。

北伐,北伐!

第四百五十四章 成王敗寇否第三百三十七章 誰主沉浮看莽蒼(下)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下第二百零五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二百零九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百九十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三百五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清輝滿臨安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上)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鴻門宴請君來否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進退九重誰人敵第四百九十五章 人命更關天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九十章 堂前花草卻長離第一百六十七章 此生莫將韶光負第二百四十七章 民心不可違 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江風雷動 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猶聞風波聲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馬向臨安第四百四十二章 門泊萬里船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上)第二百零六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中第三百一十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博羅浪潮生第六章 誰人方爲火中雄第一百二十四章 瀘州長怨 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當永樂第六百六十五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下)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二百二十三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上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四章 飛揚跋扈馬蹄輕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三百二十四章 笑儒冠自來多誤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一百八十章 神鬼莫測風雲譎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百六十六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家家城下招魂葬(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落永昌陵第四百零六章 炮打登州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固山下江流動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臣請執旗行第六百二十三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下)第二十五章 我自踏浪去第一百五十五章 幸而逢君未嫁時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夜魚龍舞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四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中第七十九章 大局底定 中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一百五十九章 多景樓上笑今古 上第九十四章 觥籌交錯任風流第六百七十九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如晨曦好第四百六十八章 疾進迅如電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
第四百五十四章 成王敗寇否第三百三十七章 誰主沉浮看莽蒼(下)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下第二百零五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三十二章 軍寨兩重天第二百零九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百九十章 畫角吹風邊月明(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下)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三百五十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清輝滿臨安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旋抹紅妝看使君(上)第四百零二章 雪滿後樂園(下)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鴻門宴請君來否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進退九重誰人敵第四百九十五章 人命更關天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幕臨孤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赤血燃燒 中第九十章 堂前花草卻長離第一百六十七章 此生莫將韶光負第二百四十七章 民心不可違 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江風雷動 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猶聞風波聲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馬向臨安第四百四十二章 門泊萬里船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上)第二百零六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中第三百一十章 壯氣如蛟吞千里(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博羅浪潮生第六章 誰人方爲火中雄第一百二十四章 瀘州長怨 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當永樂第六百六十五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下)第三十八章 揚鞭長驅馳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一百七十六章 難做旁人壁上觀第二百二十三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上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燕雲遼海塵萬丈(上)第四章 飛揚跋扈馬蹄輕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漢唐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變生肘腋最難防 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夤夜談興亡 下第二十四章 把柄落手中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三百二十四章 笑儒冠自來多誤第五百八十二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一百八十章 神鬼莫測風雲譎第四百八十三章 龍旗覆東洋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一百零二章 四方風雲動 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百六十六章 底事崑崙傾砥柱(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家家城下招魂葬(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日落永昌陵第四百零六章 炮打登州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固山下江流動第二百五十章 靜觀風雲譎 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臣請執旗行第六百二十三章 暗潮生渚風滿席(下)第二十五章 我自踏浪去第一百五十五章 幸而逢君未嫁時第五百三十一章 遺民淚盡胡塵裡(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夜魚龍舞第四百零五章 刀兵紛亂閃第四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中第七十九章 大局底定 中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六百六十二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禍起於蕭牆之內第一百五十九章 多景樓上笑今古 上第九十四章 觥籌交錯任風流第六百七十九章 胡危命在破竹中(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正如晨曦好第四百六十八章 疾進迅如電第五百六十二章 海天龍戰血玄黃(下)第五十八章 天下無閒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