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雷厲風行

“有事,快快道來。”秦昭王一揮手,衝羣臣道,然後就是睜着一雙眼睛,掃視羣臣。

“刷!”一下子就有十幾個官員站起來,躍躍欲試,想要搶着發言。

“嗯,不錯。”秦異人看在眼裡,暗中讚賞。

“很不錯!”荀子、公孫龍子和徐夫人三人互視一眼,大是讚賞,重重點頭。

朝堂之上,不怕你發言,就怕你不發言,有事悶在心裡。秦國官員如此踊躍,說明秦國政治清明,真的是做到了暢所欲言。

想要第一時間發言的可不止這十幾個官員,還有好幾十個,他們動作慢了點,沒有站起來,給人搶了先,又不得不坐了回去。

“你先說。”秦昭王右手一指。

“諾。”這個被選中的官員大是振奮,拔了頭籌,誰能不喜?只見他頭一昂,大聲道:“君上,臣是河內郡郡守,今歲大秦與山東大戰,山東難民大量涌入河內郡,臣想方設法安置,奈何難民太多,河內郡已經無力再安置了,臣奏請君上下旨,讓臣把難民往其他郡疏散。”

“準!”秦昭王重重點頭,當即準了,道:“這事,光靠一郡之力難以辦成,就由丞相來處置吧。”

“諾!”範睢當即領命。

“謝君上。”這個郡守很是振奮,接着道:“君上,大量難民涌入河內郡,河內郡一時人滿爲患,臣雖竭盡所能,也是不能全部安置好他們。臣極需農具、耕牛、種子,馬上就要到春季了,還請君上儘快調撥。”

這個郡守眉頭緊擰着,很是焦慮。

眼下已是冬時,冬時一過,就到了春季,就要春耕了,時間不等人,他不能不焦慮。

“準!”秦昭王又準了,道:“你需要的農具、耕牛、種子,就由大田令處置。”

秦昭王作爲一國之君,只是拿個大方向,具體的事務需要一衆大臣去打理。

“謝君上。”這個郡守大是歡喜,喜滋滋的致謝。

“還有問題嗎?”秦昭王問道。

“君上,能不能給臣調撥些精鐵。河內郡較冷,地面凍住,非精鐵農具不能破開。”這個郡守想了想,有些遲疑。

鐵,在戰國時代那是非常金貴的,說是比黃金還要貴重,是不可能的,卻也差不太遠。這個郡守要精鐵,秦昭王準不準,他還真的沒成算。

而秦國富有遠見,把金貴的鐵用於農業生產,而不是戰爭,是以秦國的農業很發達,糧食產量很高,這是秦國富足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的想法很好,寡人準了!”秦昭王卻是重重點頭,大是讚賞,道:“河內郡的確很冷,非精鐵農具不能破開凍土。而你郡內,又有大量難民,這時間不等人,撥給你精鐵再好不過。”

“謝君上!謝君上!”這個郡守喜笑顏開,彷彿大過年似的,坐了下來。

“你說。”秦昭王又指着一個官員道。

“君上,臣是隴西郡守,羌人老是滋擾隴西。君上,國府能否發兵,狠狠打一次這些討厭的羌人?”這個官員有些苦惱。

秦國兵威極盛,象匈奴、樓煩、林胡、休屠、渾邪這些遊牧民族不敢犯邊,離秦國邊境遠遠的。不過,還有是一個遊牧民族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於進攻秦國邊境,這就是羌人了。

羌人之所以敢這麼幹,是因爲羌人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險要,就是現在的青藏高原,進可攻,退可守。一旦戰事不利,就可以退回到高山密林裡去躲着,任憑秦軍強悍善戰,卻是奈何不得他們。

而匈奴、樓煩、林胡、休屠、渾邪這些遊牧民族不敢招惹秦國,就在於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廣曠的草原,這對於秦軍來說,那是他們的天堂,是以這些遊牧民族“不敢近邊”。

對於羌人,秦國非常頭疼,當地的郡守更頭疼。

“眼下,大秦無法派出大軍。不過,寡人可以給你調撥五千兵馬,你守好城池便是。”秦昭王也想幹掉羌人,只是因爲眼下要大舉東進,不能分兵,能調五千兵馬已經很不錯了。

“謝君上。”這個郡守雖然沒能得到想要得到的,卻也不錯了,謝過之後,就坐了下來。

秦昭王一個一個的要羣臣說事,羣臣一個接一個的說事,沒有廢話,沒有絲毫阿諛奉承之言。秦昭王或是當場處置,或是交給相應的大臣處置。

冬日大朝會說穿了,就是一年一度爲地方官員解決難題的朝會。這一年中,他們有什麼難題,有什麼力所不能及的,都可以在這裡說出來,由秦昭王或是範睢這些大臣來處置。

近一個時辰,全是重大事務,要秦昭王拿主意的。

“還有沒有重要事務的?”秦昭王睜大眼睛,掃視羣臣問道。

羣臣沒有說話,蔡澤站起身,道:“君上,臣有話說……”

接下來,蔡澤把欲要治理關中兩害的想法一說,引來一片驚詫聲:“兩害?這兩害不得了啊,爲害多年,卻一直不能治理,若是能治理的話,那該多好!”

個個一臉的期盼之色,盼望秦昭王準了。

“興修水渠之事太過重大,需要大秦集中國力來做這事。眼下嘛,大秦沒有人力財力,只能暫緩。”秦昭王眉頭擰着,道:“不過,有些事可以先做起來,諸如勘查、謀劃之類。”

這事和秦異人的說法如出一轍,蔡澤瞄了一眼秦異人。

“至於硝鹼灘這事,大秦雖然財力吃緊,也能分出一部分財力。蔡澤,你不愧是計然名士,能想到這兩害,功莫大焉。這事,就交給你了。”秦昭王的眉頭一鬆,立時有了決斷。

“謝君上。”蔡澤很是振奮。

他本是燕人,想爲燕國出力,卻是有力使不着,燕國國君不用他。到了秦國,秦國不僅用他,秦昭王還把治兩害視這等大事交給他,這是對他的莫大信任。

“還有要寡人決斷的嗎?”秦昭王瞪大一雙眼睛,掃視羣臣,大聲問道。

羣臣沒有說話,表示沒有什麼大事需要他來處置了。

“沒有要寡人決斷的事了,那麼,你們就去找相應的大臣吧。”秦昭王道:“獄訟之事找廷尉,農田水利之事找大田令……丞相臨機總決。”

“諾!”範睢他們齊聲領命。

“刷!”不計其數的官員一下站起來,朝相應的官員涌去。一時間,廷尉、大田令這些掌管實際事務的官員被一衆官員團了個水泄不通。

“排好排好,一個個來。”範睢沉聲喝道。

立時,一衆官員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向相應的大臣說事。

這些大臣當場處置,頭頭是道,有條不紊,沒有絲毫亂象。

秦異人看在眼裡,大是感慨:“這‘現場辦公’真是了得,效率很高嘛。”

冬日大朝會,實際上就是一場“現場辦公會”,當場處置地方官員不能解決的事務,爲他們指明方向,爲他們解惑。

到了午時,雜役、內侍送來午餐,幾個巨大的青銅鼎裡面盛着燉好的羊肉湯,還有堆成了山的鍋盔,以及蒜泥。

官員們依次去取食物,一邊吃着,一邊與大臣們商議事務,真個是爭分奪秒,沒有浪費絲毫時間。

秦昭王本人端坐在寶座上,吃着與官員們一樣的食物,看着官員們處置政務。若是有官員要找他處置,秦昭王當即放下箸,處置好了再接着吃。

一餐飯下來,秦昭王停箸不食不知幾多,他沒有絲毫不耐煩的樣兒。

荀子、公孫龍子和徐夫人三人吃着食物,看在眼裡,大是讚賞,重重點頭。

“秦王勤政若斯,天下少有!”徐夫人大聲感慨。

“不是天下少有,是絕無僅有!”荀子搖頭,道:“我足跡遍天下,周遊列國,見到的國君不知幾多,就未有一人如秦王這般勤政。”

“山東之地的國君,不僅不勤政,反而只知享樂。政務堆積如山,連人都找不着,他們不是飲宴作樂,就是遊山玩水去了。”公孫龍子也是感慨,道:“要說山東之地還有誰勤政,恐怕只有田單了……”

“然而,田單身子骨弱,想處理也處理不了幾多,齊國政務同樣堆積如山。”荀子接過話頭,嘆息一聲。

公孫龍子放下箸,輕聲念道:“觀秦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古之民也。官府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低劣),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官吏)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這是荀子《強國篇》中對秦國的讚揚,公孫龍子誦完,搖頭晃腦的道:“今日方知荀子不我欺也!”

荀子《強國篇》他是讀過的,就是未有如今日這般印象深刻,讓他感慨無已。

文章寫得再好,也僅僅是文章,無法與親臨其境,親眼所見,更能感人。

“早知如此,我早就入秦了!”徐夫人昔年拒絕過秦昭王,此情此景讓他感觸極深,頗有些後悔當年拒絕秦昭王的邀請。

午餐後,接着處置,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

午餐後大約一個時辰,一衆官員們再也沒有什麼事務了,這冬日大朝會第一階段就算完了。一衆官員各自回到座位上,坐了下來,靜等秦昭王訓話。

“該處置的政務已經處置了,今歲之事已經了結。寡人就來說說來歲之事。”秦昭王掃視羣臣,大聲道:“來年春季,大秦將要大舉東進,掃滅列國,一統天下!”

“好!採!”如雷的采聲響起,震動蒼穹。

(未完待續)

第62章 袖中金錘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50章 西域第74章 要當爹了!第14章 拜上將軍第11章 奇貨可居(上)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10章 呂不韋(上)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40章 活捉單于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3章 合縱回光第40章 宏偉藍第44章 滅楚之策第12章 灰頭土腦第34章 雷厲風行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40章 不勞而獲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5章 又見李牧第20章 藺相如第26章 義釋馮亭第45章 周室滅亡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7章 培養太子第10章 玉天清第52章 荊軻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8章 革新舉措第45章 奔赴軍中第18章 斬盡殺絕第24章 翻臉(下)第50章 親自上陣第42章 都江堰成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89章 嚇破膽第2章 九鼎之重第93章 項燕奪軍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1章 轟傳天下第76章 怨氣沖天第8章 子楚?第3章 千古積弊第26章 欲滅齊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7章 西周公第31章 血染大漠(四)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40章 不勞而獲第42章 李牧求援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1章 冒頓第48章 魏國出兵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17章 趙括第二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7章 舉國糊塗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24章 針鋒相對第43章 隳龍城(上)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52章 荊軻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55章 試探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70章 拜訪樂毅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44章 《鳳求凰》第51章 廉頗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3章 合縱回光第19章 晉升太子第29章 加冠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27章 再間朱亥第23章 秦國不是虎狼第77章 走馬上任第24章 翻臉(上)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39章 廉頗奪權第30章 渭風商社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32章 學館成(下)第31章 齊國中計第42章 韓國震恐第73章 未來之星(下)第31章 冠禮成第81章 合縱風雲第39章 不戰而潰
第62章 袖中金錘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50章 西域第74章 要當爹了!第14章 拜上將軍第11章 奇貨可居(上)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10章 呂不韋(上)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40章 活捉單于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3章 合縱回光第40章 宏偉藍第44章 滅楚之策第12章 灰頭土腦第34章 雷厲風行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40章 不勞而獲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5章 又見李牧第20章 藺相如第26章 義釋馮亭第45章 周室滅亡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7章 培養太子第10章 玉天清第52章 荊軻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8章 革新舉措第45章 奔赴軍中第18章 斬盡殺絕第24章 翻臉(下)第50章 親自上陣第42章 都江堰成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89章 嚇破膽第2章 九鼎之重第93章 項燕奪軍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1章 轟傳天下第76章 怨氣沖天第8章 子楚?第3章 千古積弊第26章 欲滅齊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7章 西周公第31章 血染大漠(四)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40章 不勞而獲第42章 李牧求援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1章 冒頓第48章 魏國出兵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17章 趙括第二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7章 舉國糊塗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24章 針鋒相對第43章 隳龍城(上)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52章 荊軻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55章 試探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70章 拜訪樂毅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44章 《鳳求凰》第51章 廉頗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3章 合縱回光第19章 晉升太子第29章 加冠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27章 再間朱亥第23章 秦國不是虎狼第77章 走馬上任第24章 翻臉(上)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39章 廉頗奪權第30章 渭風商社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32章 學館成(下)第31章 齊國中計第42章 韓國震恐第73章 未來之星(下)第31章 冠禮成第81章 合縱風雲第39章 不戰而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