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重聚

第150章

重聚 項梁站在人羣中,聽着周遭的議論,正注目看着掛在城牆上的木板上,木板上寫着的話,就像是公子扶蘇向反秦人士的宣戰。

傳聞中,公子扶蘇是一個賢明的人,喜讀書又愛民,爲人誠信且言出必行。

不論這位公子如何地賢明,在項梁認爲扶蘇依舊是嬴政的兒子,而他的父親項燕就是死在秦軍的長戈下。

當身邊相隨的楚地名仕都離開之後,項梁身邊就剩下了桓楚。

桓楚穿着粗布破衣,戴着斗笠低聲道:“這殷通恐怕不可靠。”

聽到桓楚的話語,項梁依舊走在鬧市中,又道:“桓楚,你且安心。”

桓楚落後一步,跟在項梁的身後,再行禮道:“當初拒絕秦人支教夫子入會稽的就是殷通?”

項梁沉着臉道:“此事還有不少楚地名仕遊說,殷通是此地郡守,是他讓楚地的名仕趕走了秦人的支教夫子,收了我的的錢財,看似爲我等掩護,而他私下又對那些秦人的官吏說是我等楚人私自趕走了支教的夫子,與他殷通無關……其人鼠首兩端。”

桓楚一邊走着,一邊目光看着兩側的行人,道:“當初在彭城的命案,秦人官吏一直咬着不放,我擔心殷通會……”

項梁沉聲道:“桓楚,你留下來與我們共謀大事如何?”

“我信不過殷通。”他說完,又向項梁行了一禮,就快步離開了此地。

桓楚就這麼走了,項梁站在原地送別。

雖說秦人的支教夫子沒有進入會稽郡,可今年依舊有不少支教的夫子進入了楚地的其他郡縣。

楚地沛郡豐邑中陽裡的縣府內,一箇中年人正在看着眼前的文書。

這卷文書是從咸陽送來的,隨之而來的還有二十餘個支教夫子,此人正是中陽裡主吏掾蕭何。

身在楚地的大秦縣吏,蕭何也會聽到一些有關公子扶蘇的傳聞。

支教的事,蕭何沒有權力參與安排的,他不過是個主吏掾,幫着縣令招待這些夫子,而且這羣夫子中,還有一個蕭何的一個熟人。

但見到了那些支教夫子,蕭何還是十分欽佩的。

這些夫子都很年輕,卻能夠走數千裡地來楚地支教。

此地的縣令十分客氣地請支教夫子進入縣裡,進行支教。

此地的民風和諧與會稽郡大相徑庭。

中陽裡的人們,十分支持公子扶蘇的支教令。

當天夜裡,蕭何去見了一位支教的夫子。

此人正是這些夫子的領頭人,稂。

稂道:“許久不見了。”

蕭何道:“去年你來支教,卻走得匆忙,今年又帶來這麼多夫子,之前還覺得我們中陽裡照顧不周,實在慚愧。”

稂接着道:“本來想要來楚地的支教夫子並不多,但知道楚地有人拒絕支教,他們都要先來楚地看看,明明是來支教的,也從未想過爲自己謀私,卻被有些人拒絕,都是少年人……他們心裡很不服氣。”

坐在邊上的曹參忙道:“萬萬不可去會稽郡,聽說那裡的楚人十分敵對秦人。”

稂頷首道:“我知道分寸,其實明天我就要去琅琊郡了。”

稂又拿出一卷書,遞給蕭何,又道:“這是近來關中的治理之策,你可以多看看。”

蕭何道:“多謝。”

天色入夜之後,稂就帶着他的支教夫子去休息了。

蕭何打開這卷竹簡,入眼的便是關中新曆,二十四節氣。

曹參道:“要不多留稂幾天?”

蕭何收起這卷書,望着夜色中的街道,低聲道:“不必。”

曹參頷首。

在縣裡,蕭何向來是行事穩健的,只要他說不必做的事情,曹參就不會多言。

而關中或者是別的地方,對蕭何與曹參來說都是兩眼一抹黑,外界什麼情況都只是聽說而已,沒有親眼見過。

曹參向來是聽蕭何的,蕭何說什麼就是什麼。

稂在中陽裡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就離開了此地,前往了琅琊縣。

中陽裡是豐邑的一個裡,在沛郡豐縣治下。

稂坐在馬車上,一邊書寫着他在中陽裡的見聞,寫完之後讓人送去了咸陽給公子扶蘇。

今年的酷暑剛結束,當第一場霜降來了的時候,楚地的稻米也開始收穫了。

時隔兩年,稂再一次來到了海邊,以前的琅琊臺後方,是一片荒地,除了住在此地的漁民,本就沒有太多的人居住。

而現在,琅琊縣已被正式建設起來,在此地有三萬多人居住,這裡的多數人都是造船的船工或是出海的船伕,以打魚爲生。

稂走在熱鬧的琅琊縣城中,一路朝着琅琊臺而去,在琅琊臺的南側有一片海灘,那裡有着最古老的越人,也是琅琊縣最特殊的一些人。

丞相李斯想要削弱越人的血脈,並且讓此地行秦法以縣治理。

但公子扶蘇又是愛民的,公子讓越人保留了他們的身份,但戶籍上依舊是秦人,他們可以自稱越人。

可能這裡的人們對當年丞相李斯的遷民之策還有所怨言,可如今已生活在這裡了,往後的一代代人在此地紮根,只要能安居,那麼這裡就是家。

遷民而來之後,秦的確給了他們一個安居之地,並且公子扶蘇也承諾了,往後此地的漁民不用再向秦廷進獻珍珠,以換取在此地的安居的條件。

這些條件都是皇帝與公子扶蘇賜給他們的,稂還記得,當初公子扶蘇答應了越人老族長的條件。

稂也不知公子扶蘇是如何勸說皇帝保留了越人的風俗,但公子確實履行了他的承諾。

此地的越人或許不信任皇帝,不信任秦廷,但稂覺得他們一定信得過公子扶蘇,也願意相信公子。

走過熱鬧的縣城,稂牽着馬一路往東走,聽到了海浪聲,也感受到了海風。

稂依舊穿着一身有些落魄的布衣,衣衫很老舊,與當初隻身前來此地時還有不同,現在的他牽着一匹馬。

走到海邊時,這匹從草原上來的戰馬有些不適應,不停打着響鼻。

稂見到了站在琅琊臺下的徐福。

徐福行禮道:“琅琊縣縣令見過百長。”

稂笑道:“你不用這樣。”

徐福上前道:“兩年不見,你變了。”

“你倒是一點沒變。”

“這匹馬……”

稂拍了拍這匹戰馬的脖子,低聲道:“這是蒙恬大將軍送我的戰馬,我家有三匹,但它陪着我從長城外的戰場回了關中,又從關中一路從南郡去了楚地,走了一圈又來到了這裡。”

徐福瞧着如今看起來堅毅了不少,當初的稂確實還只是一個少年人,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男人了。

戰爭是最能磨鍊人的,稂與徐福說着戰場的事,以及徹夜行軍,凍得鬚髮都結冰了,那是一段他這輩子都難忘的回憶。

徐福問道:“以後的北方還會有大戰嗎?”

稂低聲道:“在離開關中時,有人說過秦軍奪去了河套,匈奴人還會再南下的,現在的冬季還是這麼冷,蒙恬大將軍說過不出五年,匈奴人一定還會再次南下的。”

徐福的神色也有了幾分憂慮,他道:“我聽說了,這一次關中又要大規模地遷民。”

稂頷首道:“這個世道確實很難,但秦廷就是如此,建設國家的大事就算是再難再苦也要進行下去,現在不打匈奴人,將來受苦受難的會是我們的妻小,公子扶蘇開鑿敬業渠希望秦的官吏能夠敬業,實則說來說去是責任與使命。”

“以前我在商顏山下讀書,我從來不知責任與使命是何物,直到我在戰場上見到了一眼看不到頭的匈奴騎兵,我也看到了長城後方手無寸鐵的婦人與孩子,那一刻我就衝在戰場殺敵,我忽然就明白我在做什麼,在戰場上保護長城後方的人們,是我的責任,是我的使命。”

稂站在海灘邊,低聲道:“徐福,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徐福回道:“我見過敬業渠,卻沒有你想得這麼多。”

“此地現在如何了?”

話又說了回來,徐福向稂介紹着現在琅琊縣的變化,在琅琊臺上放着許多銅器,那都是要鑄造成渾天儀的銅器。

公子扶蘇說要建造渾天儀,但徐福一直不知該如何着手。

“我只是懂得一些星象而已,哪裡能鑄造渾天儀那樣的了不起的建築,我只是聽說公子扶蘇要在關中鑄造渾天儀,以後會在琅琊臺也建設渾天儀,我就這裡守着,等着公子將鑄造好的渾天儀送到琅琊臺。”

言至此處,徐福接着道:“我就幫助公子守着這裡,等着渾天儀能夠造出來的那一天,放在琅琊臺上,以後我想去遠海看看。”

琅琊縣在齊地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徐福執掌琅琊縣所有事宜,但他在琅琊縣的權力幾乎與齊地的郡守一樣大。

而且齊郡的郡守不能插手琅琊縣的事,徐福可以自己決定琅琊縣的許多事情,而且徐福都是直接讓人向咸陽的公子扶蘇稟報,不需要經過郡守。

聽到徐福說現在琅琊縣的人口有近三萬戶,稂遲疑道:“以後這裡可以建設一個郡了。”

(本章完)

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0章 登山第26章 一老一少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8章 又聞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7章 封賞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198章 項籍第18章 叔孫通第94章 墨子有言第72章 佩劍第39章 民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12章 權與利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14章 韓舊地第40章 渠中骨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23章 老秦軍第81章 相會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55章 大雪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58章 秋獵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89章 軍報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4章 韓舊地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55章 大雪第150章 重聚第70章 臘日之前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67章 設宴第89章 軍報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93章 認真的人第65章 選誰都好
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0章 登山第26章 一老一少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8章 又聞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7章 封賞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198章 項籍第18章 叔孫通第94章 墨子有言第72章 佩劍第39章 民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12章 權與利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14章 韓舊地第40章 渠中骨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23章 老秦軍第81章 相會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55章 大雪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58章 秋獵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89章 軍報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4章 韓舊地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55章 大雪第150章 重聚第70章 臘日之前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67章 設宴第89章 軍報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93章 認真的人第65章 選誰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