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先活下來

第131章

先活下來 這些天,張蒼會留在渭南,建設渭南大營。

司馬欣也被留了下來,幫着張蒼主持這裡的事。

渭南郡的郡丞叔孫通此刻就在村口,給要離開關中的夫子們分發文書。

陳平跟着一隊人來到叔孫通的面前,他接過對方遞來的文書,問道:“我現在可以去隴西了?”

叔孫通撫須道:“怎麼?不願意去?”

陳平注意到周圍衆人的臉色,又忙道:“願意。”

他不敢說不願意,尤其是面對周遭衆人的目光,這些可都是願意爲了公子扶蘇去赴死的人。

陳平接過文書之後,就跟着這隊人們一起離開了。

叔孫通辦完眼前的事,就走回了村子裡。

村內很忙碌,按照張蒼的安排要在這裡建設三座巨大的作坊,一個作坊用來鑄造兵械,另一個作坊用來織造衣裳,還有一個作坊用來做各種木工。

村子裡雖說忙成了一團,但在渭南數十萬人口的人力下,衆人都覺得沒什麼事是他們辦不成的。

今年,一羣十歲上下的孩子正在暗渠中避暑,要是在往年,叔孫通也會進入清涼的暗渠中,與這些孩子坐在一起,有時給這些孩子們講一講故事。

公子留在敬業縣的書很多,聽說那些書都是公子讓人從咸陽的高泉宮送來的。

從老秦人的故事到各種有意思的典故,公子扶蘇總能將列國的事蹟,講述成一個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而當公子東巡迴來了之後,大概是去了越國舊地,公子聽聞了夫差與越王勾踐的故事。

後來,公子就寫了越王勾踐這個故事。

在以前,叔孫通也聽說越王勾踐的事蹟,但卻沒有聽過如公子所寫那般,將越王勾踐的故事寫得這般動人。

在叔孫通的認知中,夫差應該沒有像公子所寫的那般自大,勾踐是不是真的臥薪嚐膽,都是不可知的。

但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只要這個故事足夠動人,它就會被傳入每個人的心中。

叔孫通又見到了司馬欣,在渭南郡剛剛成立的時候,與章邯談論過司馬欣。

郡守與郡臣討論一個自己地界內的縣令,這很正常。

叔孫通覺得司馬欣確實是一個對大秦忠心的人,而且其人還是老秦人出身的官吏,人都有缺點,司馬欣的缺點就是其人辦事太過認真,這種人活着會很累,而且在他手底下做事的人也會很累。

在司馬欣的眼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其人也容易得罪人。

也好在,他是一個縣令,他若是在咸陽爲官,多半不會在渭南郡這樣自在,這麼一想,叔孫通又覺得司馬欣往後應該接着留在這渭南。

渭南郡還建設了幾個大飯堂,糧食多數都運往這裡。

飯堂還在建設,不過這裡已有不少人在用飯了,當各家都不用自己做飯之後,人們也就不需要做飯的時間,提高生產的效率。

叔孫通端着一碗麪,坐在司馬欣的面前吃着。

司馬欣吃着一張餅,喝着一碗羊肉湯。

叔孫通道:“這麼晚才用飯?”

司馬欣嘆道:“公子建設渭南大營卻不設兵馬,若往後戰事結束了,這些作坊這個大飯堂,會一直閒置嗎?”

未等叔孫通說話,司馬欣又有些憂心的自語道:“也可以作爲倉庫。”

叔孫通吃了一口面,又道:“往後可以建設大作坊。”

“大作坊?”

“就是幾百上千人一起勞作的大作坊。”叔孫通嘆道:“渭南用這麼少的土地,養活了這麼多的人,一年兩年也就罷了,人口會越來越多。”

司馬欣頷首。

按照關中各縣的規模,渭南的人口的確有這樣的窘境。

叔孫通嚥下口中的面,又道:“渭南的人以後會過得很累,不過也應該會是最富裕的一個郡。”

言至此處,叔孫通有些惆悵道:“以後再看吧。”

渭南的建設都由公子扶蘇說了算,公子說渭南會成爲什麼樣,那渭南就是什麼樣的,現在渭南的一切織造與建設都是爲了軍中所用,渭南就正如此改造着。

翌日,關中就開始下起了秋雨,陳平跟着一羣人走過咸陽橋,一路往西而去。

即便是在雨天,咸陽橋西邊的集市依舊熱鬧非凡。

陳平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身邊的這位少年人,他叫矩。

矩是對尺子的稱呼,矩如今只有十七歲,是青臂的次子,家中的老二。

陳平稍稍湊近道:“你要是不想着教書,跟着你父親爲工匠,就不用像現在這樣要奔赴隴西了。”

矩回道:“老大在家裡可以給父親幫忙,父親說過讓我們的孩子多走走別的路,我的弟弟將來要入軍中,如此一來我們家既有工匠,又有教書的人,還有入軍的人,這樣會更好。”

秋雨並不大,戴着斗笠就可以擋住雨水。

陳平算是聽明白他的話了,當初在潼關陳平本着一身善於交遊的本事,結交了潼關大匠青臂的三個兒子。

聽矩這麼說,看來青臂有意希望他的家族能夠壯大。

不然,他也不會這麼安排他的兒子們。

陳平低垂着腦袋,他很失落,現在也只能認命了,是民是吏天差地別。

矩又問道:“你不是想要爲吏嗎?”

陳平頷首。

“你最近學秦律學得如何?”

“都背會了。”

想要在秦吏就要先學會秦律,通曉律法才能爲吏,這是秦人用吏的條件。

矩又道:“既然你想要爲吏,爲何不去軍中?”

陳平回道:“我傅籍在武陽縣,不在關中,關中要往北方增兵沒去武陽縣增兵,唉……當年戰亂,我還是個稚童卻已看過遍體屍骸,我們武陽縣沒這麼多人口。”

矩又道:“以前關中也沒有這麼多人呢口的。”

前方傳來了吆喝聲,看來是隊伍停下了,一隊秦軍領着衆人來到一處驛館休息。

矩解釋道:“這裡是興平縣,當初公子扶蘇初掌少府丞,便主持了扶風,武功,興平三縣的建設,爲了讓兵馬通行的路上有休息的場所,在沿途建設了這種驛館,從這裡一路往西走,我們可以沿着驛館休息。”

說着話,衆人跟着依次走入驛館內。

當坐下來之後,衆人嚼着乾糧,驛館的廚夫給衆人都盛了一碗熱乎的麪糊。

一邊喝着麪糊,一邊吃着餅,陳平發現身邊有不少人吃得很快,他們吃完就躺下休息了。

矩吃完之後,也躺在乾草上。

不多時,這裡便鼾聲四起。

外面依舊下着雨,雨勢入夜之後越來越大的,陳平只想着要如何生存,並且生存的更好一些。

他已不像當初那樣貧窮,娶了張負家的女兒之後,陳平原以爲他過得好一些,富裕的生活就要來了,他能結交到更多的名仕。

可如今再轉念一想,陳平又覺得此時此刻的經歷,他家中就算是再富裕也沒用。

而且張負是希望他這個女婿能夠在關中站穩腳跟的,如果自己在關中站不穩腳跟,張負就會斷絕一切的錢財,如此一來他又回到了一貧如洗的生活。

這門婚事,不就是他張負看在我陳平善於說道,並且覺得我陳平將來能有一番成就嗎?

說來說去,張負也是爲了他自己。

陳平忽然輕蔑一笑,他早就看透了張負的嘴臉,只不過沒有說破而已。

“我陳平若有一份成就,必先離了他張負的女兒。”陳平心中暗想着。

翌日,天亮了之後,衆人接着趕路,陳平走在官道邊見到了一道道的深深的車轍印,那都是軍中運送兵馬與糧草留下的,自從丞相李斯實行車同軌之後,所有的車都用一樣的車轍,如此一來,馬車就會在馳道將輪子陷在車轍印中,快馬朝着西邊而去。

陳平又一次感受到丞相李斯的大智慧,他心裡暗暗想着。

矩低聲道:“離開了咸陽橋,西邊就沒有太多人了。”

陳平收回了目光,繼續往前走着。

正如矩所言,陳平發現走出了扶風縣之後,又到了陳倉縣的地界,這裡確實很荒涼,人口也有些稀少。

聽着衆人低聲討論着,陳平聽到他們說再走兩天就能到隴西地界。

衆人正坐在地上休息,陳平正打開包袱慶幸它自己多帶了一件衣裳,不然在入秋之後的隴西就要挨凍了。

忽一騎快馬進入驛館,來人是穿着一身甲冑的秦軍騎兵。

此人一來就有人給他遞上了熱湯與餅,甚至羊肉。

這個秦軍的騎兵待遇特別好,他在吃的時候甚至廚夫都要候在一旁,驛館內很安靜,甚至還能聽到這個秦軍咀嚼食物的動靜。

陳平又看到了護送自己的秦軍將領也上前問話。

一個是從西北而來的秦軍,另一是要去西北的將軍,聽着兩人交談了片刻,衆人聽到了一個了不得的消息。

蒙恬將軍率精銳騎兵在北河襲擊了匈奴人馬羣,此戰斬獲匈奴兩千餘人,繳獲戰馬五千,繳獲的牲畜羊羣不計其數,還放了一場大火,燒燬了匈奴人的草料。

那位秦軍騎兵說完,也吃飽了,他繼續趕路,翻身上馬策馬一路奔赴咸陽城,星夜兼程。

矩問道:“這是大勝?”

陳平頷首道:“當然是大勝。”

“如何大勝?”又有人湊近問道。

陳平少時讀過幾年書,雖說家境貧寒,但交遊多年,也是見多識廣。

他只是稍一想北河這個位置,就明白了蒙恬大將軍這一次突襲北河的行動有多麼的高明。

所謂北河就是黃河北岸,也就是當年趙國雲中郡,現在雲中郡九原縣,匈奴人稱巴彥淖爾。

那裡是一片水源地也是一片糧倉。

陳平坐在油燈邊,撿起幾塊石子小聲與矩,以及周邊的幾人低聲談論着,現在的形勢。

“今年關中入秋這麼早,想必北方更冷,蒙恬奪此地燒了匈奴人的糧草,就是爲了讓匈奴人挨餓受凍,你們知道雲中郡的九原地有多麼重要嗎?”

幾人紛紛搖頭,在油燈微熱燈光的映照下,一羣年輕的夫子臉上都是好奇,甚至因爲陳平的訴說他都露出了崇拜的神色,好似順着陳平的述說,在他們的想象中,也像是參加着這場大戰。

陳平又道:“雲中郡毗鄰河套,蒙恬大將軍的這場突襲只是爲了後方的大戰做準備,現在燒燬了匈奴人的糧倉,盤踞在九原的匈奴人只能後撤,不然蒙恬大將軍餓都還能讓這些匈奴人餓死,如此就將雲中郡空了出來。”

言至此處,陳平低聲道:“今年一旦入冬,蒙恬大將軍與匈奴人都不會再出兵,待來年入春,蒙恬大將軍與匈奴人必定有一場大戰。”

言罷,衆人紛紛神色瞭然。

陳平三言兩語就成了這些人眼中最見多識廣的人,他十分享受四周的人們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

這些人多數都是在關中長大的孩子,他們都沒有見過外面的天地是什麼樣的。

今天夜裡,陳平還被秦軍多賞賜一張餅吃。

就連秦軍的將領都覺得陳平講得很有道理。

夜裡多吃了一張餅的陳平也很爲難,他以前就是在齊魯與韓舊地混跡,也算是小有名氣,可他真的沒去過隴西,他不知道隴西是什麼樣,是不是要跟着李由去跟西戎人打仗,要跟匈奴人打仗。

一旦打仗就會死人,他來關中就只是想着教書的,也想着多結交一些人,將來爲吏活得更好一些。

這場秋雨下了五天才停,因此接下來衆人只能每天休息兩個時辰,餘下的時間都要趕路。

當終於踏入了隴西地界,陳平見到了丞相兒子李由之後,他才放心不少。

“陳平見過李士尉。”

這一路走來,陳平混成了這支教書夫子隊伍的頭頭,他覺得以他的才智,這是理所當然的。

陳平又道:“他們都是與在下一樣,前來隴西教書的。”

說話時,陳平保持着貴族風範,一絲不苟的行禮,就連鬚髮都打理得很整齊,他李由是何人,他是距離公子扶蘇最近的人,是公子極其信任的同齡人。

這種人若能結交,他陳平說不定能見到公子扶蘇,但首先他需要在這一次匈奴人北下的戰爭中,活下來。

(本章完)

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81章 相會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7章 封賞第86章 羣鹿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77章 棗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8章 賀禮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8章 賀禮第168章 隴西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58章 秋獵第89章 軍報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30章 增兵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40章 渠中骨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58章 秋獵第18章 叔孫通第112章 權與利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11章 暴雨第113章 東去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87章 田與棗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12章 權與利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39章 民夫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章 立夏的雨第148章 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9章 善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8章 立夏的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53章 告別第79章 善意第170章 養兵第77章 棗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7章 封賞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46章 立夏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88章 大試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4章 韓舊地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98章 項籍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6章 像是天生的
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81章 相會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7章 封賞第86章 羣鹿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77章 棗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28章 賀禮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8章 賀禮第168章 隴西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58章 秋獵第89章 軍報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30章 增兵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40章 渠中骨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58章 秋獵第18章 叔孫通第112章 權與利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11章 暴雨第113章 東去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87章 田與棗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12章 權與利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39章 民夫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章 立夏的雨第148章 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9章 善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8章 立夏的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53章 告別第79章 善意第170章 養兵第77章 棗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7章 封賞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46章 立夏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88章 大試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4章 韓舊地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98章 項籍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6章 像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