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

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

夜裡,直到孩子休息了之後,夫妻兩人坐在魚池邊,說起了頻陽公的事。

頻陽經常有書信送來,這些書信都不是王翦親自寫的,多數都是一些口述,讓別人寫下來送來宮裡。

看着妻子遞來的一張紙,紙張原本所寫是有一句,今天吃了豆腐,豆腐很鹹肯定叔孫通沒有做好,他要賠老朽買豆腐的錢,而後這句話被一筆劃去了。

大概是王翦說出這句話時,又後悔了,讓人劃去了。

可扶蘇從劃去的墨跡,還是能夠看清紙張上所寫的原本的話語。

其實頻陽公是一個很可愛的老人家,從這些細節來看他老人家的晚年生活即便是有些糊里糊塗的,但應該還算是過得自在與愜意。

扶蘇常聽妻子說以前的事,在一統天下以前,王翦其實過得並不好,尤其是攻打楚國之前,王翦整夜整夜的不能入眠。

而在此之前,王翦在秦廷也是十分謹慎小心的。

當初妻子這麼說,扶蘇覺得應該是王翦覺得在秦國的歷代功臣中,他的前車之鑑太多了。

後來,王翦進入函谷關,得到了封賞之後,又開始了閉門不見客。

直到現在,王翦才覺得自己過得好一些。

正如妻子所言,扶蘇覺得她的話是很有道理,因自己是秦公子的身份,不能輕易去見王翦,就算是主動去見沒有別的意思,他老人家也會多想。

“家父會照顧好爺爺,公子若去了頻陽,恐怕爺爺會吃不好睡不好。”

扶蘇頷首道:“我知道了。”

白露時節的早晨,關中迎來了一場大霧。

陽光升起的時候,早晨的濃霧還很重,一騎騎快馬出了咸陽城。

他們帶着始皇帝的詔命,告知天下,所有參加支教的人都能夠參加考試,能夠通過考試入仕,也能夠進入學士府,享受俸祿。

這個消息一出咸陽城,在關中各縣炸開了鍋。

家裡有孩子在讀書的感到慶幸。

其實始皇帝的詔命不只是如此,今年所有有戶籍的人都能夠參加考試,只要擁有戶籍,且沒有犯罪,除卻商人與刑徒都可以參加考試。

這個消息一出,不出三天整個關中各縣的人們都知道了,此事也成了人們的談資。

叔孫通坐在商顏山山腰處的涼亭中,當年公子扶蘇就是在這裡俯瞰整個渭南。

現如今叔孫通坐在這裡,想起來當年的許多事,公子扶蘇終究邁出了這一步,從此以後這天下再也離不開支教了。

“他們說出考卷的人,並不只是大夫子。”說話的是辛勝。

辛勝現在需要拄着柺杖走路,他又看了眼還神采奕奕的叔孫通,道:“這些就老夫老得最快。”

叔孫通笑着道:“公子還是希望支教的,只有與國家的人才選拔結合在一起,才能讓支教持之以恆,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綿綿不息。”

辛勝道:“當真會如此嗎?”

“嗯。”叔孫通十分肯定地點頭,他道:“當天下的庶民都知道讀書與支教可以改變他們的一生……”

言至此處,叔孫通深吸一口氣,而後又緩緩吐出,他一手負背,擡首道:“有些事人們一旦經歷過了,切實得到了益處,那麼天下人就會趨之若鶩,不管以後的天下怎麼變,不論這皇帝誰來當,支教與考試就會一直延續下去的。”

辛勝不知道叔孫通何來的這般篤定,他道:“以前老朽陪着公子守在渭南,公子常說建設國家是很難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公子也快年有三十了吧。”

叔孫通回道:“公子扶蘇,今年二十有七。”

辛勝道:“那正是一生最鼎盛之時。”

叔孫通低聲道:“當年的人們幸得一強國,幸得一明君,七國爭雄總是一國強一國弱,數十年之後,形勢互換……起起伏伏也沒有變化,每當戰爭要來,人們就會舉家搬遷,從齊國搬到楚國,從楚國搬到秦國,再從秦國搬到魏國。”

“現在好了,越來越多的人要來關中,丞相李斯善用遷民之策,公子扶蘇更是如此,利用遷民之策強大關中。”

辛勝聽着聽着就睡着了,也不知道叔孫通之後又說了什麼,他是被一旁的僕從推醒的,原來叔孫通早就離開了。

辛勝一邊拄着柺杖往山下走,道:“這叔孫通真是絮叨,聽得老朽都煩了。”

也有一批最開始的就參與支教的人,他們支教多年了,並且品行與成效都已考覈過關,這些人可以直接入學士府,他們是稂,隹,烏桑與王餘,以及其餘支教的各個人。

今天對隹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天,他今天穿上了學士府的官服,聽說這是由當年博士府的官服改出來的。

咸陽已派來了車駕,隹從潼關坐上車駕一路朝着咸陽城而去。

直到下午時分,他纔來到了咸陽。

當他跟隨着兩個文吏來到學士府的門前,身爲這裡的新學士,他有些迷茫,也不知所措,他從未想過他的成就可以讓他坐在這麼高的位置,雖說不如當年博士那樣可以參加秦廷的廷議,但卻能編寫典籍,甚至主持與調配支教事宜。

隹在這座黑壓壓的學士府門前站了良久,他恍惚中有一種感覺,只要他走入了這裡,他的人生就不一樣了,但他可能也就不能再回到孩子們身邊。

正迷茫時,隹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稂。

稂就是一個騙子,他說繼續去支教,他確實去支教了,可他說三五年就回來了。

現如今又過了三年,稂至今沒有回來。

隹詢問過稂的父母,才知道稂在夏天時就讓齊郡的官吏順帶帶來了家書,從家書中隹才知道,稂竟然在琅琊縣成家了,就住在了琅琊縣,還有孩子。

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時,隹受到了莫大的打擊,他將原本準備的酒水一夜之間喝完了。

那是他原本留着迎接稂回來了。

可畢竟是一起長大的,隹又理解了稂,因隹也成家了,他也有了妻小。

學士府緊挨着御史府,這裡很忙碌,往來的官吏很多,這些官吏他一概不認識,又在這裡站了一個時辰,也沒見其他人來這裡,至今只有他一人。

傍晚時分,剛忙完一天工作的扶蘇問了學士府的事。

田安回道:“是有一位學士去了學士府,可他連門都沒有進,而是了一卷信,就又回了潼關教書。”

說着話,田安將書信遞上,

扶蘇打開書信看着其中內容,直到看完總算明白隹的意思,他是一個只會教書的人,他不知道如何在學士府做事,也不知道該如何進入秦廷,他願意領着學士的身份,從此紮根潼關,繼續他的支教。

扶蘇看罷這卷書信,就這麼坐着沉默了好一會兒。

程邈帶着一個包袱而來,他道:“公子,這是學士們的書信。”

等人來到了近前,打開包袱,扶蘇見到了一張張寫滿了字跡的文字。

扶蘇打開其中一卷,這是一個叫白麥的支教夫子所寫的,他說他支教繁忙,感謝秦廷給予他的學士身份,他支教已有六年了,他最初在蜀中支教,而後帶着學子回到了關中,繼續着他的支教事業。

白麥一直在書信中道歉與感謝,可他已離不開支教了,離不開那些等待着他教導的孩子,他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了對學識的渴望,以及孩子們眼中的光。

如果讓他來秦廷爲官,而離開那些孩子,他做不到,只能領了學士之名,卻不能來咸陽任職。

扶蘇又打開第二封信,這封書信是烏桑所寫的,這個孩子原是西戎人,他現在正在隴西教書,他還見到了烏氏倮。

接着扶蘇打開了第三封,第四封。

這些書信無一例外,他們都願意繼續支教,卻推辭了在咸陽任職的機會。

程邈也看了幾封,他覺得鼻子發酸,公子扶蘇制定了支教之策,原本……公子從未要那些孩子回報過什麼。

而現在他們遠赴各地支教,卻拒絕了公子扶蘇的回報。

是他們的使命感也好,還是公子扶蘇的恩情也罷,可能其中有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公子,而這些人卻想用支教,用一生來回報公子扶蘇。

程邈吸了吸鼻子,他扭過頭。

田安見到了程邈雙眼已紅,便示意他先離開。

程邈注意到了田安的眼神示意,先行禮告退了。

扶蘇還在看着這些書信,走到回高泉宮的路上,又在一封接着一封的看着。

人生有很多意義,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選擇。

其實不止是隹,還有很多正在支教的新學士,他們都沒有入咸陽任職學士,據扶蘇所知,在關中被列爲學士的支教夫子有十餘人,可是他們都沒有來咸陽。

至此,直到一天早晨寒霜覆蓋了整個關中平原,學士府依舊是閉着門,沒有人來學士府任職。

那些新任的學士依舊在各地任職,有人問起了這件事,聽了之後也頗爲敬佩那些支教夫子。

在春秋列國時期,也有一些人,有着極強個人光芒,譬如說信陵君。

但現在的咸陽,不像以前那麼的冰冷了。

(本章完)

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66章 立秋第68章 金車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48章 書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58章 秋獵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88章 大試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3章 東去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58章 秋獵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61章 學城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3章 刀與火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63章 清醒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79章 善意第112章 權與利第155章 大雪第197章 新年第111章 暴雨第168章 隴西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8章 立夏的雨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64章 選擇第28章 賀禮第170章 養兵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89章 軍報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章 立夏的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98章 又聞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74章 進函谷關
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66章 立秋第68章 金車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48章 書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58章 秋獵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88章 大試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3章 東去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58章 秋獵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61章 學城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3章 刀與火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63章 清醒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79章 善意第112章 權與利第155章 大雪第197章 新年第111章 暴雨第168章 隴西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8章 立夏的雨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64章 選擇第28章 賀禮第170章 養兵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89章 軍報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章 立夏的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98章 又聞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74章 進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