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

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

冒頓是殘暴的人,可就如他這樣殘暴的人卻能夠在北方的草原得到如此大的聲望,可能在草原上越是野蠻殘暴的人,越是能讓他人信服吧。

而且冒頓的確是個殘暴的人,他將所有不願臣服的人殺了,將有過節的人也都殺了,將不願意服從的人也殺了。

在草原上,冒頓幾乎殺了所有該殺的人。

但對秦軍來說,頭曼與冒頓其實沒什麼區別,北方的匈奴人依舊沒有變。

冒頓的父親,也就是頭曼單于敗給了蒙恬之後,草原的匈奴兵力已被重創。

但在冒頓的重整之下,此人夜襲東胡王庭,一天一夜之間殺光了東胡王庭的人,劫掠了大量的人口與牲畜。

而後冒頓又奔襲千里,在馬鬃山殺了月氏王。

只是章邯的出現,截了冒頓的戰果,冒頓只能暫且往北方撤去,按照章邯的軍報來說,冒頓不敢倉促硬接秦軍的衝鋒。

但此戰之後,以人們對冒頓的瞭解,這位新的草原大單于一定會報復秦軍的。

因爲秦軍兩次惹惱了冒頓。

“公子蒙恬大將軍書信。”

丞相不知何時已離開了,扶蘇拿過書信打開看着,這麼多年沒有見到蒙恬了,以前看蒙恬都是將戰報寫在竹簡的。

這是蒙恬第一次將軍報寫在紙上,字跡有些亂。

倒是從筆鋒上能夠確認是蒙恬的筆跡,大將軍身在北方不比關中,如今關中的學子都習慣了用隸書書寫,蒙恬大將軍還是用小篆。

這也無妨,秦人官吏都是精通小篆與隸書的。

扶蘇看罷,就帶着書信走向章臺宮。

這兩年來,父皇的章臺宮總是很安靜。

似乎父皇也在讀着支教的新制度。

始皇帝完成了一個國家建立的伊始,可一個國家的延續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其中國政與經濟,加上軍事與教育,這幾乎就是這個刀耕火種的農耕文明能夠達到的極限了。

於經濟而言,這個國家依舊處於兩河流域孕育出來的農耕文明最初期的樣子。

從國政上來說,這個國家一統天下至今,才十年。

從軍事上看,這個國家有着長城防線,以及強大的軍隊。

而教育,還處於一個積累的過程。

以上這些,其實與車同軌,書同文,建立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的政治目標是一致的。

直到有內侍前來稟報,“公子可以入殿了。”

扶蘇帶着書信這才走入大殿內。

田安依舊與往常一樣,守在大殿外。

扶蘇走入大殿內,見到父皇果然在翻看試卷的考題,似乎很有興致的模樣。

嗯,當父皇對一件事有興趣的時候,都會吃很多核桃,這是父皇的習慣。

如今的父皇看起來依舊健康,只是不可避免地多了許多白髮。

父皇依舊勤政,保持着大秦初期時的勤勉,只不過現在的父皇多了幾個得力的幫手,這個幫手包括身爲兒臣的自己,還有許多支教的夫子與朝中重臣。

早在編寫這些考題時,扶蘇就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該在秦打開這個先例,因這個先例有好處,也有壞處。

父皇所看的這一卷,正是世襲世祿論的一卷。

讀書公平一直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一旦涉及仕途與權力,它就會像蜘蛛網一般蔓延開來,蛛網就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鏈,從而產生各種資源,也就是有了門閥與世家,也有了權力相護。

扶蘇覺得應該讓這個規矩從最開始制定時,就該更嚴格,避免國家的人才任用成了他人家族的利益延續。

制度可以打補丁,但不能鬆懈,制度只能越來越緊,而不是越來越鬆,哪怕嚴酷到讓一些人覺得不合理。

這亦是韓非所言的,愛多則法不立。

簡而言之,若國家一定要經歷這個過程,那麼這個國家就該是個無情的機器。

“何事?”

見父皇放下了考卷,扶蘇將手中的書信遞上,“父皇這是蒙恬送來的書信。”

內侍接過書信,放在了始皇帝的案前。

公子是個十分坦誠的人,凡事都不會瞞着皇帝,公子扶蘇與蒙恬大將軍自小就關係莫逆,有書信往來也正常。

但公子還是會主動將書信交給皇帝看,足可見公子扶蘇之坦誠。

公子扶蘇在皇帝面前沒有秘密,任何的舉動都不會瞞着皇帝。

而咸陽宮裡的老人們都知道,其實皇帝最疼愛的孩子就是公子扶蘇。

書信中的內容是章邯襲擊了馬鬃山,冒頓北撤之後聚集了諸多匈奴部族的族長,他與那些族長盟約,殺三千牲畜祭祀,將來有一天他們要攻下秦軍的長城。

這冒頓是真的對長城恨之入骨了,章邯的此番舉動徹底惹惱了冒頓。

冒頓肯定會攻打長城,但不知道是哪一天。

嬴政沉聲道:“你覺得現在應該攻打冒頓嗎?”

扶蘇搖頭道:“正如蒙恬所言,草原太大,冒頓的王庭設在漠北,秦軍若沒有目標與方向,莫名急行軍,恐被匈奴人圍剿。”

見父皇蹙眉,扶蘇又道:“只要冒頓敢帶着匈奴兵來攻打長城,河西走廊的章邯就能出兵,包夾冒頓的匈奴主力,非是章邯與蒙恬怕了冒頓,是因他們兩人身爲大將軍,最清楚秦軍的每一個將士身後都是一個家庭,秦軍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人們辛苦種出來的,兩位大將軍都知道,他們應該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嬴政觀察着這個兒子,西北與北方的兩位大將都與這個兒子關係莫逆。

章邯自不用多說,蒙恬是與扶蘇一起長大的。

嬴政不擔心章邯與蒙恬是否忠誠於自己,只要他們忠心扶蘇,其實也沒什麼差別。

該稟報的事都稟報好了,扶蘇又道:“父皇覺得這考卷如何?”

嬴政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案上,在這個考卷上還作答了幾題,這些題目很難,尤其世襲世祿產生的門閥體系。

這與列國時期的舊貴族類似,舊貴族的孩子依舊是舊貴族,君王的大臣也通常是這些舊貴族的子弟。

世襲世祿確實是收買功臣人心最好的手段。

這樣的人越多,對國家而言,這又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而爲吏者的子嗣繼續爲吏,則會形成權力相護,這又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很好,給丞相看。”

只聽父皇簡單回了一句,扶蘇躬身行禮就告退離開了章臺宮。

而父皇剛看的那一卷考卷則被人送了出去,給了丞相李斯。

入夜時分,六歲的小公子衡正拿着一柄木劍,正在比劃着,他見到父親來了快步上前。

扶蘇就往殿內走着,聽着兒子的話,他一直在身後問着什麼時候能夠去找叔孫通讀書。

今年冬天又去敬業縣走了走,原本扶蘇只是想讓叔孫通與衡認識一下,沒想到叔孫通還將這個孩子哄得很開心。

扶蘇已習慣了每一次回來,見到殿內的一大堆玩具,這些玩具多數都是田安做的。

別看田安年紀大了,他的工匠手藝依舊很好,不論是製陶器或者是木匠,這幾乎都是他的專業領域。

不過這些玩具他都玩膩了。

六歲的孩子正是最玩鬧的年紀,妻子還懷着一個孩子。

等孩子走遠了,王棠兒扶着額頭神色痛苦道:“今年開春就把衡兒送去敬業縣讀書。”

扶蘇坐下來開始察看田安從丞相府帶來的文書,一邊道:“好,我去安排。”

六歲的孩子,正是最鬧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孩子精力充沛得匪夷所思,他的破壞力幾乎要毀滅整個世界。

王棠兒每隔三兩天就要打一頓這個小子,如今身孕已有五個月,需要好生照顧。

不僅僅是身邊的妻子,高泉宮的其餘宮人都應付不了現在的公子。

他的這種狀態往後還要持續五六年,扶蘇拍了拍妻子的手背,十分理解她。

宮裡的人爲了照顧小公子疲於奔命,只有田安總是一臉溺愛的神情。

今年的農禮之後,扶蘇與王棠兒就帶着孩子去了敬業縣。

扶蘇又見到了司馬欣,這人的模樣永遠一樣,臉上沒有笑意且顯得乾瘦,他的臉上只有兩個表情,一個表情是蹙眉思考,另一個表情是平靜。

扶蘇只在這個人的臉上看到過這兩個表情。

叔孫通恭敬地送別了公子扶蘇與公子夫人,再看看眼前的這個孩子,面帶笑容道:“想讀書?”

衡道:“我住哪兒?”

“老夫的住處邊上有間屋子。”

“多謝老師。”

這孩子還真是一點都不見外,也不行拜師禮,一見面就喊老師了。

叔孫通十分滿意,不拘小節且開朗,還十分伶俐的小公子,是塊值得精雕細琢的璞玉。

公子衡去了敬業縣讀書的第三天,他就讓人送來了書信。

扶蘇看到這個書信時正在與父皇出遊看關中的春景。

李斯問道:“小公子來書信說了什麼?”

扶蘇將書信遞給一旁的老師。

只是看了一眼,李斯遲疑道:“叔孫通說……小公子是他教過最笨的孩子。”

扶蘇頷首道:“在敬業縣照顧的人說,叔孫通確實這麼說過,這孩子哭得很傷心。”

“要不……”

“讓他留在敬業縣吧。”

(本章完)

第68章 金車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81章 相會第153章 告別第8章 立夏的雨第55章 學荀子者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章 立夏的雨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48章 書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2章 佩劍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55章 大雪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88章 大試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0章 渠中骨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3章 認真的人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1章 相會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50章 重聚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33章 橋建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3章 老秦軍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50章 重聚第111章 暴雨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20章 登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9章 民夫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72章 佩劍第89章 軍報第39章 民夫第77章 棗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3章 東去第28章 賀禮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43章 挖通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
第68章 金車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81章 相會第153章 告別第8章 立夏的雨第55章 學荀子者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章 立夏的雨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48章 書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2章 佩劍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55章 大雪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88章 大試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0章 渠中骨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3章 認真的人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1章 相會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50章 重聚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33章 橋建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3章 老秦軍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50章 重聚第111章 暴雨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20章 登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9章 民夫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72章 佩劍第89章 軍報第39章 民夫第77章 棗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3章 東去第28章 賀禮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43章 挖通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