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立秋

第166章

立秋 立秋時節剛過的時候,皇帝的病情已好轉,繼續主持着國事。

關於支教與考試的準備,秦廷上下經過了幾天的討論,衆人一致通過了支教與考試之策。

至於細則的事,依舊由公子與丞相李斯主持。

今天的廷議結束之後,馮去疾就去了後殿面見皇帝。

後殿內,皇帝正在吃着面,麪條很寬上面還拌着肉醬。

馮去疾行禮道:“皇帝身體無恙,朝野皆安心了。”

看到皇帝能夠吃得這麼盡興,看來病情恢復得很好。

嬴政將碗中的麪條吃完,擱下了筷子,又道:“朝野監察的事都辦好了?”

馮去疾遞上一卷書,道:“嗯,王太尉已有半月不來廷議都以身體欠佳爲由。”

嬴政喝着茶水對這件事沒有理會。

馮去疾知道太尉的位置肯定就是蒙恬的,這幾乎是皇帝欠着蒙家的人情,因當初蒙武離開人世,蒙恬沒有前來盡孝至今都還在北方戍守。

在蒙恬回咸陽之前,太尉的位置就會一直是王賁的,至於眼前這些小過錯,或者是什麼擅離職守,皇帝都可以不在乎。

再者皇帝更關心頻陽縣的那位老人家。

嬴政道:“每一次朕看到扶蘇在大殿內講話的模樣,朕都覺得自己正在衰老。”

馮去疾行禮道:“誰都有這麼一天。”

“朕去見過王翦,王翦倒是依舊精神,可他的家人說王翦已開始有些昏聵了,他總是一個人講話,他的家人常說王翦會見到當年戰死的兄弟與他講話。”

馮去疾低着頭,低着頭不知該如何講話。

誰都會有衰老的一天,包括現在年近五十的皇帝,這位皇帝的兩側鬢髮已白,白髮一縷縷夾在黑髮之間。

嬴政道:“高派人來關中了,他將將閭與胡亥也送去了西北,去了軍中吃苦。”

言至此處,這些話語的語氣也輕了許多。

“扶蘇說過,將這些弟弟送去西北開荒,他們要是不成器就丟在西北也不用再回來了。”

皇帝的神色帶着思索,似乎是在回憶一件很久以前的事。

馮去疾是打心裡支持公子扶蘇的,並且公子扶蘇也是現在秦廷中最有權勢的一位,也是皇帝最疼愛的一個孩子,這毋庸置疑,至今如此。

至於其餘的孩子,這位皇帝也只是偶有提及。

馮去疾道:“臣以爲現在還不能讓蒙恬將軍回來。”

“趙佗與屠雎還在南方……”皇帝的話語聲帶着低沉,道:“什麼時候,等他們兩人的其中一個回來了,再去替換蒙恬。”

馮去疾躬身行禮,道:“臣明白。”

嬴政拿起一顆核桃,帶着裂紋的核桃一捏就碎,拿起核桃肉放入口中咀嚼着,又道:“好了,你多幫着扶蘇。”

“是。”

馮去疾退出了後殿,一路從章臺宮路過,回了御史府。

御史府內的官吏往來衆多。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處置着每天的國事,只是在查看卷宗時,馮去疾還時不時會想起在後殿時的談話。

太尉的位置就是蒙恬的,這是不可改變的,在蒙恬回來之前,王賁一直會坐在太尉的位置上。

王賁會成爲太尉,是皇帝給王家的回報。

這些都是秦一統六國之後,有功之臣們早已分好的功勞的。

如此一想,馮去疾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王賁是公子扶蘇的丈人,那麼此事也就只有一種可能。

皇帝是希望在將來,讓公子扶蘇將蒙恬召回來,讓王賁離開太尉的位置。

以及再重新安排屠雎與趙佗。

這些都是皇帝留給公子扶蘇的。

馮去疾身爲秦廷的右相,幫着皇帝處置國事這麼多年,再聽不出皇帝的言外之意,也就不用再繼續坐在右相的位置上了。

看罷,眼前的文書,馮去疾帶着帶着幾卷文書,一路去了丞相府。

每天下了廷議的午後,就是丞相府最忙的時候。

秋雨剛過去的關中,每當午時都會有異常的暖意,關中的老農知道,秋天反常的溫暖只會給冬天帶來更猛烈的風雪。

馮去疾見到了坐在丞相府門前的田安。

這些天,田安的身邊總會放着一個爐子,爐子裡煮着茶葉蛋。

見到是右相來了,田安從鍋中撈出一顆茶葉蛋,放入一個大小木碗中,他遞上碗道:“右相。”

馮去疾看了看四下,見到田安的身側還有不少碗,那些碗多半也是別人吃過茶葉蛋所盛的碗,因碗上也有些許蛋殼。

丞相府的人們對田安都十分敬重,這位田常侍十分的平易近人,每天都會給丞相府的人送來吃食。

記得是今年的酷暑時節,丞相府的人都忘不了那碗冰鎮的綠豆湯。

廷議結束到現在,馮去疾也沒有吃過東西,他坐下來道:“確實是餓了。”

又從爐子的另一側遞上一張餅。

馮去疾倒也沒有拒絕,之後程邈也過來了,他也接過田安遞來的餅,坐在一旁吃着。

看這模樣應該也是忙到現在沒有吃的。

田安笑呵呵道:“右相可以直接來丞相府用了飯再回去忙國事,這不耽誤。”

程邈一邊吃着用力點頭。

田安又道:“公子說過就算是再忙再累,也要好好吃飯。”

馮去疾感受着對方話語中的善意,他重重點頭,沒辦法拒絕對方的好意。

吃罷,手中的餅,馮去疾起身道:“謝田常侍。”

田安擺手道:“都是爲了國事,都是爲了萬民,何必謝我。”

馮去疾再一次行禮,就走入了丞相府。

現在的丞相府真的很忙,各地的糧食收穫奏報,現在已送到咸陽。

公子扶蘇就坐在這裡丞相一側,公子的面前放着堆積着的文書。

馮去疾將自己的文書放下,也不敢打擾這裡的人們,默默無聞地離開了。

直到黃昏時分,當扶蘇再一次擱下筆,放鬆着眼睛時,眼前就剩下了程邈正在收拾着滿地的卷宗。

扶蘇道:“讓別人來收拾吧。”

程邈還在彎腰撿着幾片落在地上的紙張,他道:“那些小吏不懂文書歸類,明天要用的卷宗一旦找不到了,會耽誤事的,臣習慣了,這些事就讓臣來做吧。”

扶蘇接過田安遞來的茶水,飲下一口茶水後,繼續看着眼前的文書。

等天色漸漸入夜,眼前的文書也看不清了。

程邈已離開了這裡,他也將丞相府的打掃乾淨了。

扶蘇與田安是最後一個離開丞相府的。

走在月光下,田安落後公子半步,低聲道:“公子,今天馮右相說起了頻陽公的事。”

扶蘇道:“確實好久沒去看望他老人家了。”

走過狹長且高的皇宮走廊,穿過宮門之後眼前的視野纔開闊了許多。

如果不是有要事,公子扶蘇每天都會準時回到高泉宮,每天準時回來,甚至準時到成了高泉宮鹿羣的作息習慣。

每天午後這些鹿都是昏昏沉沉的,公子扶蘇一回來,它們就會提起精神。

等公子回來之後,小公子也活潑了不少。

扶蘇看着正在玩着蹺蹺板的兒子,又想到這兒子再過兩年就要去跟着叔孫通讀書了。

孩子如今說話比以前流利許多,因公子衡開口說話比尋常的孩子晚一些,以前說話還會磕磕絆絆,現如今已能流暢的講話了。

扶蘇回到高泉宮,這裡上上下下的人就開始忙碌起來。

有的開始收拾內外,還有的穿好圍裙幫着田安去做飯,往往田安身邊的人是最多的。

公子衡走到籮筐邊,他踮着腳抓了一把棗,而後他又跑着回來將一把棗放在父親的案邊,他自己則吃着棗坐在父親身邊。

這個時候王棠兒就會走過來,瞪一眼這個小子,在吃飯的時辰吃零嘴,就會被母親瞪。

公子每天準時回來,這是高泉宮上下的人們最安心且踏實的事。

好像是有再大的困難,只要公子回來了,都能夠解決。

公子的生活尤其簡單,每天早晨去章臺宮,午時回來用飯,午後去丞相府,而後準時的回到了高泉宮。

這就是公子數年如一日的生活。

公子也從來不會流連酒宴與遊獵,似乎公子也不喜那些事。

一家三口正用着飯,王棠兒正懷着身孕,她今天的胃口不太好,只是喝了一些清淡的粥,吃了兩口羊肉。

之後她就坐在邊上,給兒子準備着今年冬天要穿的衣裳。

這孩子幾乎每天都在長個子,去年的冬衣今年的就穿不下了,她苦惱道:“去年還明明與宮裡的織工說讓她們做大一些,怎麼又穿不下了。”

小公子的衣裳很貴重,用的都是最好的布料,棠兒雖是王翦的孫女,是關中最大戶的人家,可她自小在王翦身邊長大,生活上也挺儉樸的。

她道:“這些穿不下的衣服都收起來。”

王婆婆頷首道:“是呀,這些衣服留給下一個孩子穿。”

見兒子吃完飯,就要跑開去找鹿,王棠兒沉聲道:“衡兒!”

小公子停下腳步,有些害怕地走上前,道:“母親。”

“站好了!”王棠兒又嚴厲地說了一句,開始給孩子量着做新衣的尺寸。

王婆婆在小公子面前常常都是面容和善的。

(本章完)

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48章 書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39章 民夫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77章 棗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61章 學城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49章 “還價”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98章 項籍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67章 設宴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章 立夏的雨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27章 封賞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49章 “還價”第201章 心宿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7章 封賞第189章 難題第74章 回咸陽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0章 丞相三思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2章 齊魯博士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8章 驪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68章 隴西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20章 登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30章 增兵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53章 告別第153章 告別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28章 賀禮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66章 立秋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7章 徐福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20章 登山第148章 書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99章 頻陽公第23章 老秦軍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17章 徐福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
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48章 書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39章 民夫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77章 棗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61章 學城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49章 “還價”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98章 項籍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67章 設宴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章 立夏的雨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27章 封賞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49章 “還價”第201章 心宿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7章 封賞第189章 難題第74章 回咸陽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0章 丞相三思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2章 齊魯博士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8章 驪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68章 隴西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20章 登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30章 增兵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53章 告別第153章 告別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28章 賀禮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66章 立秋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7章 徐福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20章 登山第148章 書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99章 頻陽公第23章 老秦軍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17章 徐福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