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賀禮

第28章

賀禮 甪里先生對大秦有用,對父皇也有用。

唯獨這件事和自己這位公子沒什麼關係,扶蘇翻看着馮去疾帶來的詔命反覆看着,既然有了官職就要好好做事了,不容耽誤。

咸陽,丞相府。

張蒼邁過門檻走入府中。

府中往來的官吏見到是張蒼來了,紛紛行禮。

張蒼是丞相十分倚重的人,而且還是公子扶蘇的老師,甚至與丞相一起師出荀子。

府邸內,李斯正在看着北方的戰報,還有眼前三公九卿的官吏增補,見到張蒼來了,他笑着道:“王翦回來了,老夫也真是越來越忙了。”

張蒼站在一旁,稍稍行禮,“若是公子在這裡,想必會來幫助丞相處理文書。”

李斯翻看竹簡的動作好聽,他忽然道:“公子會批閱文書了?”

“公子還未批閱過文書,但看得不少了。”

李斯將手中的竹簡放下,看向屋外的藍天,正是一年中春景最好的時刻,他一邊放鬆着肩膀與脖子,一邊道:“張蒼啊……”

丞相話語還未說完,張蒼恭謹在一旁已作揖行禮。

李斯擡頭看向藍天與白雲,問道:“毛亨,近來可好?”

張蒼回道:“丞相知道毛亨是個什麼樣的人,其人不知政事,只通曉詩經。”

李斯笑道:“老夫當然知道,他現在還罵老夫嗎?”

張蒼無奈一笑。

大家都是師從荀子,自然彼此都清楚。

只可惜,韓非不在了……

李斯又道:“昨天看了博士府送來的記錄,你與甪里先生倒是談得不錯,好在有你與公子,那位老先生願意留在咸陽了。”

“丞相,這是臣分內之事。”

李斯一手揹負,一手撫須道:“你教導公子已有半年了?”

“自去年臘月伊始,有近半年了。”

“老夫看了博士府的記錄,以及你與那位老先生的話語,有些論述老夫以前怎沒聽你提及?”

張蒼蹙眉不知該如何回答,甚至李斯都沒有懷疑這是公子的緣故。

多半,李斯他同樣身爲公子的老師,根本不知公子心中所想。

博士府的談話,的確是受了公子影響,張蒼覺得有些話有些事說得……的確無懈可擊,尤其是在官吏選用的制度上。

以至於,現在李斯回過頭,纔會這般多疑。

見張蒼沒有回話,李斯拍了拍他的肩膀,又道:“老師所教詩書禮樂與春秋,斯一直自以爲的所學所知,還是淺薄了,愧對老師。”

見張蒼站在原地,依舊沉默不言,似還有些爲難之色。

李斯忽然一笑,試圖讓對方也輕鬆一些,低聲道:“斯一直以爲老師最得意的弟子是韓非。”

張蒼道:“老師最得意的弟子的確是韓非,老師最驕傲的弟子該是丞相。”

李斯感慨道:“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成君子……老師所教,令斯受用無窮。”

言罷,李斯又道:“甪里先生的事,有勞你了。”

張蒼道:“蒼不敢居功。”

李斯頗爲欣賞地點頭,“老夫還有事要稟報陛下,公子你多照看。”

張蒼還未開口再說什麼,李斯已快步離開。

走出丞相府,李斯腳步稍停,心中思量頗多,卻看不清張蒼的深淺,誰讓這張蒼說話滴水不漏。

當年師從荀子,老師將詩給了毛亨,將書給了自己與韓非,卻將春秋給了張蒼。

思量完這些,李斯快步走向了宮門。

張蒼依舊站在丞相府內,他從袖子中拿出一卷竹簡,其中所寫是對官吏任選的看法。

其實公子是一個善於提問的人,張蒼也不知……是不是受公子影響,纔會寫出這卷書。

去年寒冬,在與公子的往來書信中,公子曾說過,這世上絕大多數事是沒有完美的選擇的,這世上哪有這麼多最優解。

既然不是最優解,就一定會有不好的地方。

張蒼猶豫了良久,坐下來幫着丞相處置餘下的文書。

直到夜色深了,李斯這才帶着疲憊神色回到了丞相府。

此刻,丞相府內還燈火通明,這裡已沒了其餘的小吏,只有張蒼還坐在府內,正在批閱着文書。

寂靜的夜裡,夜風吹入府內,燭臺的火光有些許晃動。

穀雨之後的夜裡比三月時,還要暖和幾分。

更容易讓人有睡意,有三兩僕從還站在府內,卻已是瞌睡佔據了理智,昏昏沉沉,連丞相回來了都未察覺,只有張蒼還神色極其專注地書寫着文書上的批覆。

李斯邁步上前道:“那毛亨又在河渠邊大罵老夫,說李斯老匹夫罪不可赦。”

聞言,張蒼忙擱下筆行禮。

四周的僕從猛地提起精神行禮。

李斯道:“老夫自然不會與他計較。”

張蒼回道:“當初在荀子門下,毛亨就與丞相不和,這麼多年了,沒變過。”

李斯坐下來,看着已被批閱過的文書,一卷卷都很滿意,道:“還有淳于越,他又在說公子如何奴役家僕,呵呵……老夫已將公子用在家僕上的規矩放在了修築長城上,半年內就可見成效。”

張蒼道:“公子年少,行事欠缺考慮,蒼定會悉心幫助公子。”

李斯點着頭,沉吟片刻道:“陛下又要往北方增兵了。”

待丞相將這些竹簡整理好,眼看就要下值了,張蒼將先前準備的竹簡遞上,躬身道:“丞相,這是蒼所寫的。”

應該說這是經過公子啓發,自己所寫的選官用官之法,其中多是改善以吏爲師的理念,但又不捨棄以吏爲師爲核心的想法,這讓韓非或者李斯兩者所主張的法家理念,多了一些別樣的味道。

李斯按住這卷竹簡,又道:“讓馮去疾來。”

半個時辰後,右相馮去疾腳步匆匆來到這裡,也不知道深夜是何大事,見李斯與張蒼在這裡。

人到了近前,李斯將竹簡遞上,言道:“右相,還請過目。”

馮去疾先是整了整衣襟,仔細看着,一邊看着神色越發凝重,一邊來回踱步,時而自語。

李斯拿起一旁的幹棗放入口中嚼着,又給一旁的張蒼分了些。

良久,馮去疾合上了竹簡道:“丞相是何用意?”

李斯道:“右相以爲如何?”

“不可!”馮去疾道:“至少現在不可,六國舊地的人都還在,怕是會引出更大的禍端。”

李斯眼神多了幾分銳利,道:“他們不是想恢復分封?這個選官之法正好徹底斷了他們的分封之念。”

馮去疾緩緩搖頭,道:“丞相,此策還未到能用的時機。”

李斯看向一旁的張蒼,“那麼是否要陛下看?”

張蒼正要開口,馮去疾再一次道:“更不可,陛下看到此等選官之策,勢必要推行,到那時候,你我更攔不住。”

李斯又嘴裡放了一顆幹棗,一邊嚼着一邊思索。

深夜時分,越發寂靜,一陣風吹入府內,張蒼接着道:“待蒼回去,將此策再行完善。”

李斯終於點頭了。

馮去疾也頗爲贊同。

三人終於達成了一致的理念,這是一把利劍,但不能輕易使用,一旦使用誰也不知會引起多大的禍端,至少要一步步實施。

張蒼拿着這卷書離開了丞相府。

也不知爲何,李斯竟心有遺憾,如獲至寶,卻不能使用。

三人深夜一番談話,感覺暫時算是穩住了大秦的社稷。

夜色如墨,這個夜晚與往日沒什麼區別,咸陽上空的黑夜如以往一樣,很寧靜。

走在咸陽城的街道上,張蒼又想起了公子曾經說過的話,這世上從來沒有完美的選擇,總是要捨棄一部分的。

翌日,耕田是關中的大事,穀雨之後的關中無比地繁忙,農事成了所有人的頭等大事。

扶蘇出了咸陽城,一路朝着商顏山而去,就見到了眼前的壯景。

張蒼策馬在一旁,看着這一幕也是無言良久。

每一塊田地都有人在耕種,一家三五人有推着犁的,還有趕着牛的,人們趕着將糧食種下去。

田安趕着馬車,一邊大聲道:“公子,附近好多個縣也要多種一些麥子。”

張蒼道:“麥子熟得早,夏收之後還能再種豆子。”

一行人來到了商顏山,就見到了騎着一頭驢的叔孫通。

一羣孩子正在追着叔孫通玩。

“別鬧了,別揪老夫的鬍子。”

儘管叔孫通這麼說着,孩子們還是接二連三地伸手去抓他長長的鬍子。

仔細一看,還能發現,他老人家的鬍鬚確實比以前稀疏了很多。

之後,叔孫通又被一羣孩子拉着去玩鬧了。

扶蘇也不知道,這老人家與一羣孩子怎麼也能玩得這麼開懷。

“叔孫通身爲博士,不理朝中之事,只顧在這裡與孩童玩耍,也不知道老師知道會作何感想。”

扶蘇自語一句,便看到了正在挖着豎井的李由。

李由身爲軍中校令,就知道在這裡挖土,因此,扶蘇心中又釋懷了。

去了一趟函谷關,回來之後,這裡還是老樣子。

章邯將軍依舊看管着這裡。

山上種了不少桑樹苗,此刻章邯頗爲認真地道:“公子,末將在山腰處開闢了一片田,打算在那一片山腰處種滿芹菜。”

扶蘇笑道:“嗯,芹菜好,還能用來做醋芹,嗯……再多種些蘿蔔。”

章邯抱拳道:“末將得令。”

穀雨之後,各縣都在開耕,出征的士卒們都回來了,扶蘇又看到了一家六七口人,坐在田地裡用飯的場景。

田地裡剛翻好了土,勞作了半天的一家人坐在一起。

這一家人有年邁的老人,老婦,或者是青壯年夫妻,還有三兩個孩子,如此就是一家人。

他們一邊吃,甚至還能與同樣在田地裡用飯的鄰居打招呼。

用過飯食之後,這一家人就會接着開墾田地。

扶蘇正看着眼前的景色,就有一隊人馬闖入了視野中。

等這隊人馬到了近前,扶蘇這纔看清來人,笑道:“見過少府。”

王賁翻身下馬,笑呵呵行禮道:“公子,家父讓我帶一些貨來。”

扶蘇上前詢問道:“西渭河何時開始建設?”

雖說自己是都水長,張蒼是工室令,但何時開工修建西渭橋,還要九卿之一的少府來做安排。

王賁道:“等春耕結束,枯水期開工建設,右相會安排人手。”

事情涉及到了右相,由右相總領,扶蘇覺得自己頂多只能在小事方面言語幾句,畢竟是家國大事,身爲大秦公子還年少嘛。

被人當孩子看的感覺很不好受,他們就差沒說,“公子放着,我來!”

大抵如此……

扶蘇道:“你家帶來什麼好貨了?”

王賁領着人朝着隊伍的後方走去,掀開其中一駕車上蓋着的布,笑道:“二十車犀牛皮。”

犀牛皮的確是珍貴物件,可做盔甲,也可做腰帶,甚至入藥,甚至還能做盾牌。

在列國還在的時候,犀牛皮是列國在戰前都要儲備的物件。

扶蘇想到現在的南邊,大概還有成羣的犀牛。

春秋戰國時期,犀牛皮都是以車計,是一種重要的皮革。

扶蘇看着這些犀牛皮有些爲難。

王賁注意到公子的神色也十分疑惑。

讓扶蘇爲難的是,這些犀牛皮做什麼呢?難不成給自己的家僕做皮甲?又不是要打仗。

王翦大將軍現在是整個關中,除卻始皇帝以外最富有的人,他老人家倒是豪爽,一送就是幾十車犀牛皮。

扶蘇還看着一車車的犀牛皮,不知該如何處置,哪怕送點糧食也好呀,多實在呀。

這三千家僕上上下下,什麼都不缺,就缺糧食。

王賁見公子半晌沒講話,他也沉默了。

扶蘇道:“太缺糧食了,總不能抱着犀牛皮啃。”

應該說現在的關中乃至整個天下都是缺糧食的。

“王少府。”

“臣在。”王賁恭敬上前。

“能換成糧食嗎?”

“這……”王賁也很爲難,一車犀牛皮能換幾十車糧食了,問題是他家就算是享受萬石食祿,可現在手頭上也缺糧食呀。

這萬石食祿要等到今年夏收之後,才能到手。

扶蘇又道:“犀牛皮也挺好,商顏山收下了。”

王賁終於長出一口氣,這下總算是能夠回去跟老父親交差了。

(本章完)

第87章 田與棗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53章 刀與火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58章 秋獵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2章 劍拔弩張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66章 立秋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章 立夏的雨第201章 心宿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12章 權與利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7章 田與棗第98章 又聞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88章 大試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91章 喜與憂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01章 心宿第168章 隴西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7章 徐福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55章 大雪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70章 養兵第126章 歸咸陽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26章 一老一少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9章 民夫第146章 立夏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50章 重聚第114章 韓舊地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201章 心宿第126章 歸咸陽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4章 韓舊地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98章 項籍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88章 大試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72章 佩劍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40章 渠中骨第94章 墨子有言第64章 選擇第168章 隴西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20章 登山第89章 軍報
第87章 田與棗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53章 刀與火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58章 秋獵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2章 劍拔弩張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66章 立秋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章 立夏的雨第201章 心宿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12章 權與利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7章 田與棗第98章 又聞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88章 大試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91章 喜與憂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01章 心宿第168章 隴西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7章 徐福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55章 大雪第187章 李牧後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70章 養兵第126章 歸咸陽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26章 一老一少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9章 民夫第146章 立夏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50章 重聚第114章 韓舊地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201章 心宿第126章 歸咸陽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4章 韓舊地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98章 項籍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88章 大試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72章 佩劍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40章 渠中骨第94章 墨子有言第64章 選擇第168章 隴西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20章 登山第89章 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