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魏國往事
馮去疾明白了公子的意思,心中鬆快許多,便去了丞相府。
小公子不會只有一個老師,馮去疾也覺得不能什麼好事都給李斯佔了。
走出大殿,走向丞相府的時候,馮去疾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我與公子說起了張耳的事。”
聽到身後的話語聲,馮去疾回頭看了馮劫一眼,見四下的人也已走遠,低聲道:“公子是怎麼說的?”
“回右相,公子只是聽了這件事倒是什麼都不說。”
馮去疾感慨道:“公子還是很寬容的。”
廷尉馮劫低着頭沒有多言。
馮去疾接着道:“張良在外逃亡這麼多年,至今不知所蹤,公子不爲難我等已很好了,往後在其餘事上好好幫扶公子。”
“是。”
馮劫與丞相李斯走得近,可人都是會老的,正因爲李斯開始慢慢變得年邁了,李斯的許多決定也就開始變得自負且自私。
怪只怪丞相李斯開始猜忌蒙恬,那麼將來的丞相也會猜忌這朝中的任何一人。
秦廷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想與丞相李斯爲敵的。
更不想將來會參與到蒙恬與丞相李斯的互相猜忌的暗鬥之中,這種事光是想想就讓馮劫覺得極其痛苦。
因此馮劫纔會與右相馮去疾走動頻繁,纔會逐漸偏向公子扶蘇,衆人的期望也只有在公子扶蘇身上,纔會覺得心中踏實,因公子扶蘇幾乎是這個國家最完美的繼承人。
現如今,整個秦廷包括皇帝,最牽掛的便是這個龐大到史無前例的帝國,這個國家太大了,土地是當年六國之總和,其實還不止。
因秦還開拓南方,西北與北方,土地是打下來了,治理卻是一件漫長的事,因此凡事需要從長計議。
昨晚下了一場秋雨,始皇帝依舊在渭北秋獵,今天的天空依舊是灰濛濛的。
扶蘇踩着還有些潮溼的地面回到了高泉宮,立秋時節田安煮了一些茶葉蛋。
用了午食之後,扶蘇纔去丞相府主持今天的事情。
每天午後都是丞相府最忙碌的時候,今天程邈去見張蒼了,少府的許多事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剛處理完各個工室今年的俸祿錢,讓人將卷冊發下去。
而後開始覈對今年的各級官吏的俸祿,這原本是丞相李斯在主持的事,不過老師與父皇秋獵在外,身爲主持國事的公子代爲主持了。
今年修渠白渠又花去了三十萬石糧食,扶蘇看着賬冊蓋好了自己的少府印,而後讓人將這卷書賬冊歸檔。
而後扶蘇開始處理另一件事,河西走廊今年上交田賦五十萬石,田賦正在從隴西運送到關中。
以前的丞相需要負責整個國家的運作,以及各種週轉調度。
好在當初在丞相府看了不少卷宗,也知道這種事該如何處置。
今年夏季齊地又出現了旱情,還有不少難民離開了齊地來到了關中,現在這些人都在潼關做苦力,有勞動成果就能有糧食吃,因此又有三千多戶拖家帶口來到了關中。
當關中有了更多就業,住房與養育孩子的優渥條件,自然而然會吸收更多的人口。
這個理論幾乎可以適用於任何一個時代,但需要掌權者更好的治理。
扶蘇給眼前的三五件事寫了文書,擡眼看向丞相府的衆人,田安與往常一樣坐在丞相府的門前,他今天在門口燒着爐子,燉着茶葉蛋,每個出入丞相府的人都能夠吃上茶葉蛋。
關中的秋天很短暫,可對田安來說立秋時節就應該慶賀豐收,而後慶賀即將到來的寒冬,而後一邊吃着茶葉蛋,一邊期望在寒冬時節,能夠多凍死一些在北方的匈奴人。
都不用秦軍第二次北伐,就能凍死那些匈奴人,對田安來說,這世上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
因此,有時候扶蘇會覺得能讓田安這位老人家覺得美好的事很少,也很簡單,大抵是以前的人們過的都是十分殘酷的生活。
如今的田安,覺得生活沒有這麼殘酷了,他的年紀越來越大,人也越來越老,就會格外珍惜那些微小的美好。
就連丞相府的白髮人也越來越多,讓人覺得這個國家還未強盛就開始慢慢走入衰老了。
扶蘇覺得這可能是有關於秦所一統的這個天下,它原本就是古老的。
其中包括了春秋列國以來的許多古老的物件以及人們的作息與生活方式,大抵就是這些緣故了。
這裡的一切顯得很舊又很老。
“公子,這是近來桂林郡遞來的田賦賬冊。”
扶蘇擡頭見是右相馮去疾,伸手接過了田冊,道:“這些天老師不在這裡,有勞丞相了。”
馮去疾在一旁坐下來,他道:“聽聞廷尉與公子說起了張耳的事。”
扶蘇頷首。
馮去疾感慨道:“說起張耳,又想起了以前的魏國信陵君。”
“我聽說過這個信陵君魏無忌。”
“當初的信陵君一度救了危困交加的魏國。”馮去疾說出這些話時,他擡頭看着丞相府的門外,目光中好似親眼見到了當年的事情,他道:“後來得到魏王器重的信陵君被封爲上將軍,那時信陵君魏無忌聯合其餘五國共同伐秦,要兵進函谷關。”
馮去疾的語氣漸漸放低,道:“那時信陵君派出使者遊五國,他幾乎就要成功了,幾乎就已聯合的五國伐秦,要知道那幾乎是大半個天下的兵力,可是在最後魏無忌失敗了,敗在了魏王的猜忌中,魏王猜忌信陵君,將兵權交給了另外的將軍。”
“最後,當魏王重新想起了曾經有個救魏國於危難時的魏無忌,卻發現魏無忌早已埋骨墓中,這世上再也沒有像信陵君那樣的人拯救魏國了。”
扶蘇給桂林郡的田賦賬冊蓋印,收入案牘庫的檔案中,右相的話語也說完了。
右相的話,其實扶蘇早在典籍中也有看到,並且弟弟公子高也會將這些事寫入他的史書中。
扶蘇道:“右相放心,我不會成爲魏王。”
馮去疾躬身行禮。
公子扶蘇自然不會成爲魏王,公子向來重信守諾,而且言出必行,如此人物天下人爲之效勞還來不及。
公子扶蘇不會成爲魏王,但右相懷疑丞相李斯會成爲那樣的人。
想要改變局面,衆人就只能幫扶公子,由公子共同制衡丞相李斯。
右相的話語中,最重的還是那句“從此再無信陵君那樣的人拯救魏國”。
正是這句話,正是魏王對信陵君的猜忌,也再無名士與能人,肯爲魏國效力。
魏國的信任也沒了,留在魏國的也都是爲己謀私的人,一個國家的潰敗就這麼開始了。
假如魏王能夠繼續信任信陵君,恐怕魏國真的能夠力挽狂瀾,換言之可能真的沒有現在的大秦……
“至於右相所言的那個張耳,他們也是六國留存至今的舊貴族之一,他們這些密謀反秦復國的舊貴族,他們多數都是以前還頗有家底的人,現在他們不效命於秦,還要反秦,且他們不事勞作,將來也會揮霍完他的錢財,慢慢地他們就會連庶民都不如,因他們沒有戶籍與田地,任何人都可以驅趕他們。”
扶蘇道:“我覺得反賊不足爲懼,只要他們敢反,剿滅就好,右相放心。”
馮去疾頷首,心裡越發肯定,這個秦廷中若真要選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唯有這位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見今天的文書都批覆了,還有些許奏報送去了龍首原。
在龍首原秋獵的皇帝還要繼續忙於政事,每天的國事都會再聽一遍稟報,譬如說今天的公子扶蘇處置了哪些國事,或者是做了什麼事。
龍首原的一片宅院內,始皇帝在這裡住了有一個月了,這個一個月除了每天打獵散心,也會問詢諸多國事。
只不過這些國事,都是公子扶蘇處置好的。
今天,午後的陽光從木窗照入,皇帝的身邊也沒有點着燭臺或是油燈,只是閉着眼安靜地聽着稟報。
稟報的人正是一個叫司馬夷的咸陽守備都尉。
李斯坐在一側,聽着這些稟報時,還覺得公子扶蘇將近來的國事安排得越發妥當,並不是一開始就做的很好,而是一步步進展,做得越來越好。
直到司馬夷將今天的事稟報完畢,李斯這才行禮走出了宅院。
這座宅院是最近新建設的,建設的有些樸素。
李斯見到不遠處的營地有騎兵練着箭術,蒙恬真的在北方訓練了不止三萬騎兵,先前就有軍報說,北方的草原有五萬騎兵。
這些騎兵的箭術非常了得,能夠在大軍穿行中隨時拉弓命中對方,也可能是因那種馬鐙,讓蒙恬在這兩年間訓練出了大量的騎兵。
見到李斯朝着這裡走來,司馬夷行禮道:“丞相。”
李斯道:“讓你在廷議時問詢公子,有勞了。”
“末將應該做的。”
李斯低聲道:“這些軍中將士如何?”
司馬夷回道:“末將常在藍田大營,確實沒見過這些北方回來的騎兵,能有如此好的射術,末將更喜他們的長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