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隴西

第168章

隴西 學士府的選定新學士並不只在關中各縣,如今還有一騎快馬進入了隴西地界。

在隴西與河西走廊交界的烏鞘嶺,這裡建設了一座小城,這座小城不屬於河西走廊的兩鎮,屬於隴西郡。

這座小城是新建設的,章邯大將軍在建設隴西的時候,將餘下的人力調來建設了這座小城。

公子高站在這座小城的城牆上,從這裡能夠看到遠處的雪山。

聽西戎的老人說過,這祁連雪山上的雪一年比一年厚了,而今正值關中的深秋時節,烏鞘嶺先一步下起了大雪。

風雪中,有一騎兵到了城下,來人是從咸陽來傳令的。

公子高親自下城去迎接,來人帶了不少書信,其中就有一道詔命,聽來人講述這道詔命是給自己。

看着其中內容,原來是兄長給自己封了學士。

可是史書還未寫成,公子高拿着這卷書還是有些羞愧。

“另兩位公子可好?”

公子高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弟弟,道:“他們都在河西走廊墾荒。”

不過還是要告知咸陽一聲,公子高就將這裡的事寫下來,讓人帶着書信回了咸陽。

兄長與丞相李斯所封的學士一共有二十六人,其中就有自己與老師。

其中還有一卷家書是給章邯大將軍,公子高翻身上馬,領着一隊騎兵就朝着河西走廊趕去。

在來河西走廊時,章邯將軍將孩子留在了渭南郡,一直交由叔孫通撫養。

在商顏山讀書的時候,公子高就知道其實夫子對章邯將軍,多少有些抱怨的,但都是小事,章邯將軍與叔孫通實則是能夠託付家小的。

當渭南還未發展起來時,兩人就守在那個村子裡了。

穿過烏鞘嶺的地界,就能夠看到一隊隊的秦軍,如今秦軍在祁連山下布有重兵,遷來的河西走廊的人有四萬戶,這四萬戶就是十幾萬口人。

聽關中來的官吏說過,這些人都是中原各地的貧民,這些貧民舉家搬遷而來,如今他們到了祁連山下已有三年,這三年人們已將這片河谷建設的有模有樣。

至少看起來,有了城池與村落。

章邯將軍在此地建設武威與張掖兩縣,以及一座姑臧城。

這就是此地要設立的三個兵鎮。

而這裡,一直保持着軍與民一起生活的情形。

而章邯將軍又是一個治軍嚴格的人,在治軍方面軍不能去影響民,在生活中都是各自歸各自的。

如今建設已初具模樣的武威縣是一座十分開闊的城池。

當年這個地方有西戎人,月氏人,甚至有烏孫的西域商人在這裡居住過,因此這裡多多少少還保留了些許西域人的風氣。

章邯將軍要將這裡設置一座城關,扼守河西走廊通往關中的咽喉。

公子高到了武威縣的城前,見到了一大片的駝隊,是西域商人帶着大量的貨物與奴隸來這裡交易。

當初建設武威縣之前,章邯將軍就看中了這片地,這裡是整個河西走廊的中心腹地,到如今章邯將軍已在此屯田五千頃。

而這五千頃田也不過是武威縣一地,按照章邯的預估,只要挖好渠網,其實河西走廊是能夠養得起百萬人口的。

在此地往來的西域人其實不少,當秦軍在這裡戰勝了冒頓的匈奴兵之後,秦軍的名號就響徹了西域,越來越多的西域商人進入河西走廊與關中人交易。

章邯默許了這些西域人在河西走廊走動。

公子高也不知道章邯此舉是爲了什麼,以前公子高還問過陳平,陳平說章邯將軍還想要西進。

公子高走入城中,武威縣的縣城分爲內城外城,城內有集市也有民居,還有屯軍營。

一路走向城南的屯軍營,公子高見到了正在與西域商人討價還價的婁敬,婁敬想要向西域人買駱駝。

陳平說婁敬做不好這個買賣。

其實陳平說得一點都沒錯,婁敬確實做得不好這種買賣,在買賣駱駝的事上,婁敬沒有爲秦軍謀取足夠多的利益。

但這不重要,買賣不過是一種形式,只要進入河西走廊地界的駱駝,都會是秦軍的,一旦戰事開啓,就不用交易了,河西走廊有多少駱駝都是秦軍的。

即便章邯將軍知道婁敬做的不好,還是繼續讓婁敬做着買賣駱駝的事,因此反倒是越來越多的西域商人,願意將駱駝賣給出手大方的婁敬。

章邯其人像是天生就能剋制陳平一般。

章邯時常看不上陳平的計謀,陳平又不敢冒犯章邯,只能按照這位大將軍的命令辦事,目前來看還算是和諧。

其實,公子高也有憂慮,擔心哪一天詭計多端的陳平惹惱了章邯,章邯將其砍了以肅軍紀。

到此,就已經走到屯軍營的中軍大帳。

大帳內,烏氏倮就在這裡,他像是一個西域的領路人,他按照章邯將軍的命令,將衆多的西域商人連哄帶騙的來到了河西走廊,讓原本蕭條的河西走廊在短短三年內繁榮了起來。

其中還有烏氏倮的功勞。

公子高更覺得這應該是章邯將軍的智謀更高一籌。

以前,在渭南的時候,還覺得章邯大將軍該是一個爲人忠厚的人,來到河西走廊才知道章邯將軍不止是爲人忠厚,其實也深諳人心。

公子高一直站在外面,沒有打擾正在與烏氏倮交談的章邯將軍。

直到烏氏倮點頭哈腰的離開之後,公子高才走入其中。

章邯見到來人,起身行禮。

公子高忙道:“大將軍不用多禮,你的家書來了。”

章邯拿過家書看了起來,兒子已九歲了,都能夠寫字了。

公子高站在一側,見到章邯將軍拿着信紙的手有些顫抖,臉上也帶着笑意。

再擡眼看看這處營帳內的擺設,將軍的大帳中還橫着長槊,以及甲冑。

公子高又見到了一袋金沙,這金沙多半是烏氏倮進獻的。

章邯將軍是從來不會貪墨的,這些金沙也會用於軍中建設,如今的秦軍比以前富有多了,北伐之後的幾年的休養,以及關中還在不停地給養,河西走廊的兵馬過得很不錯。

站在大帳內,還能聽到外面戰馬的嘶鳴聲。

章邯似乎看了好幾遍,他笑道:“孩子的字跡不好看,見笑了。”

公子高沒見過信中的內容,聽將軍這麼一說,他還是看了一眼,確實是一些歪歪扭扭的字,但比尋常的同齡孩子好很多。

公子高道:“高就先告辭了。”

章邯頷首,他還要繼續忙着軍中的事。

言罷,公子高走出了軍營,走在這座城內看着一戶戶正在建設中的新家,風雪遮天蔽日而來,卻難以擋住人們對生活的熱情。

在城外,有遷居此地的新民在這裡開設了食肆。

章邯將軍要求遷來的新民,都在此地耕種,但同樣只要他們完成了耕地就可以在別的方面尋求營生,譬如說像這樣建設食肆。

建這間食肆的人姓趙,他還說他是趙王遷的親眷,是當年趙國王室的貴族,是趙威後那一脈的人。

後來秦一統天下之後,他就落魄了。

現在也沒人記得他是當年的趙國貴族,像他這樣的貴族反倒比尋常人家過得更不好。

從秦行郡縣制之後,他就失去了所有的錢財,只留下了一間家徒四壁的房子,最後也只能賣苦力爲生,他最常做的事就是搬死人。

每每問起這件事的時候,他總是說以前到處都在打仗,現在楚國都被秦國打下了,就做起了賣羊肉湯的營生。

他原本就住在趙國的北邊,他借鑑了關中的羊肉湯,他將羊湯燉煮的十分鮮美,還會加一些蔥花。

公子高喝着羊湯問道:“你這羊湯賣得如何?”

店家趙氏笑呵呵道:“愛喝的人每天都來,不愛喝的也不來。”

公子高嘴裡嚼着羊肉,剛嚥下又問道:“當初你是怎麼想的,就敢遷到這西北的河西走廊。”

趙氏又從鍋中撈出羊骨棒,將其敲開露出內部帶着油水的骨髓,放到公子高的桌上。

趙氏知道公子高的身份,他道:“我們趙地的孩子也愛吃羊肉,多吃羊骨棒,骨頭會更硬,不收錢。”

公子高也沒拒絕,笑着道;“多謝。”

趙氏又道:“我想着讓更多的鄉里與我一起遷來,誰會輕易離開自己的家呀,他們都說遷入秦地是要與匈奴人打仗的,也不知是誰還造得謠,我也想不起來了,入秦的都是像我這樣走投無路的人。”

公子高繼續喝着羊湯,聽着他的話語,默不作聲。

從這個趙氏的口中,公子高聽到了以前沒有聽到的話,原來兄長與丞相的遷民計劃其實並不順利,甚至還有人在從中造謠阻撓。

如今來看,在這個趙氏的講述中,秦能夠遷這麼多人來到這西北邊塞,已是十分了不起了。

正說着,公子高就見到了婁敬腳步匆匆冒着風雪從城中走出來,他指着一駕從風雪中而來的馬車。

只聽婁敬怒道:“陳平,你個賤人!”

因是大雪天,武威縣城前原本就很安靜,婁敬的怒罵聲卻顯得很刺耳,甚至還有迴響。

(本章完)

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7章 徐福第161章 學城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86章 羣鹿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62章 婁敬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48章 書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33章 橋建成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91章 喜與憂第170章 養兵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71章 秦人古都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201章 心宿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35章 北伐第72章 佩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35章 北伐第112章 權與利第62章 婁敬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14章 韓舊地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77章 棗第191章 喜與憂第21章 成果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28章 驪邑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26章 歸咸陽第126章 歸咸陽第163章 清醒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30章 增兵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98章 又聞第72章 佩劍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43章 挖通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
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7章 徐福第161章 學城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86章 羣鹿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62章 婁敬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48章 書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33章 橋建成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91章 喜與憂第170章 養兵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71章 秦人古都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201章 心宿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35章 北伐第72章 佩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35章 北伐第112章 權與利第62章 婁敬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14章 韓舊地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77章 棗第191章 喜與憂第21章 成果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28章 驪邑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26章 歸咸陽第126章 歸咸陽第163章 清醒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30章 增兵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98章 又聞第72章 佩劍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43章 挖通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