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

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

當初,蕭何只是在楚地見過稂兩次。

沒想到稂在渭南郡竟然還能讓郡守司馬欣這般稱讚。

這一次蕭何才覺得算是真正地認識了這個支教夫子。

一個能放棄大好未來,卻甘願在海邊的村子裡教書的人。

這些事,蕭何起初是不知道。

但當司馬欣帶來了一個少年人,這個少年人如今就在潼關城教書,他是稂的學生,從齊郡的琅琊縣內。

“若沒有老師,我一輩子都不可能離開海邊。”這個少年人帶着笑容道:“我的老師總說我們要出去看看,來關中看看,去邊關看看,最好去邊關戍守兩年,如此一來人生也算是完整了。”

曹參追問道:“他的學生都和你一樣來到關中了?”

這個少年人搖頭道:“並不是所有人都來了,有很大一部分都留在了琅琊縣,只不過老師覺得我學得最好,來關中拜謁大夫子,參加考試之後我就要回琅琊縣,順便將書籍帶去琅琊縣,我一共準備了十車的書籍。”

曹參也不再多問了。

司馬欣示意這個少年人可以離開,他又道:“從敬業縣離開,前往支教的每個孩子我都認識,就算是十年過去了,老夫也一樣能一眼認出這個孩子是哪一年離開了,老夫守在潼關,就是看着這些孩子出去又回來,可能再過幾年,支教的孩子越來越多了,之後老夫恐怕真的記不清了。”

蕭何一直沉默不言,望着黃河邊的石碑,看着公子扶蘇宣造的字跡,沉思着。

在司馬欣的講述中,稂的故事十分動人,學成之後支教三年,戍邊一年,北伐匈奴又一年,那一年稂英勇殺敵,成了軍中百長。

如果,稂的事蹟到此爲止,他應該是軍中的青年將領,繼續在軍中任職。

可是稂離開了邊關,回到了家中。

如果稂繼續留在關中也很好,但是他又一次離開了,他拋下了這裡的一切,選擇了繼續給海邊的孩子教書。

或許是因爲他的承諾,他要回到海邊。

公子扶蘇是個信守承諾的,那麼這些支教的夫子也都是信守承諾的。

換言之,其實這些支教夫子,與其說是叔孫通的弟子,不如是公子扶蘇的弟子。

支教之策因公子扶蘇而興起,那麼這些人也會將支教事業傳遍天下的。

當在海邊教書的稂收到蕭何的書信時,已是秋季。

不過最近稂見到了一個老人家。

這位老人家楚地的名仕,乃是九江範氏一系的人。

秦一統六國的戰爭中,項燕死了,但也有一些人留了下來,此人正是范增。

桓楚坐在海邊,他想起了當初與項梁在會稽郡的談話,以及項氏的約定。

桓楚是范增的學生,一直以來照料着范增他老人家。

現在范增就坐在一塊大石上,與眼前的年輕人談着話。

這個年輕人是個支教的夫子,正是稂。

“老人家,你也可以入秦,也可以支教的。”

聞言,鬚髮皆白的范增笑呵呵道:“入秦?”

稂頷首,一臉認真道:“如今的天下人都在入秦。”

范增的笑聲停下,雙手無力地放在雙膝上,也不知道是這位老人家放鬆,還是覺得很挫敗。

“公子扶蘇是何等了得的人物。”范增的語氣快且咬字清晰,他接着道:“老朽這風燭殘年,公子怎看得上老朽。”

范增神色爲難,稍顯擠眉弄眼,一副老頑童的模樣,道:“呵呵呵,入秦?老朽這年紀就算是到了函谷關,也都累死了。”

稂上下打量一番,道:“也對,公子或許真的瞧不上。”

聞言,范增剛擠出來的笑容就僵硬在了臉上。

坐在後方的桓楚聽聞此言,面色不悅地就要走向稂。

“你坐下!”范增拿起一旁的纖細竹條打了桓楚一下。

桓楚忍着氣又重新坐在了後方。

面對自信且年輕的稂,范增換了笑臉又道:“你們這些支教的夫子將來都是要爲吏的?”

稂頷首,道:“雖說不是吏,但入學士府就能有俸祿。”

范增再道:“支教的夫子一年比一年多,支教需要用多少俸祿,養活多少支教夫子,這對秦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

“老先生何出此言?”

范增道:“老夫以爲此策不能長久。”

稂道:“當年列國都想要一統天下。”

范增打斷道:“楚國就不想。”

稂道:“對,所以楚國只是楚國,成不了大秦,比不上大秦。”

聞言,桓楚又想要站起身來。

范增擡首,提起竹條先抽了身後的桓楚一下。

這一下抽得桓楚感受到了疼痛。

他還未站起來,但老先生看穿了他這個弟子的心思,人還未動,老師的竹條就先打過來。

桓楚有苦說不出,只能繼續忍着,忍着這個稂的輕慢。

要知道,當年在楚王宮,哪怕是楚王都要對範老先生十分敬重,老先生當年掌楚國禮法,乃是楚地貴族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

就算是如今,各地的楚人都十分敬重這位老先生。

面對老先生的話語,稂回了一句,所以楚國輸給了秦國。

范增反倒是沒有生氣,又道:“秦國有多厚的國本,能夠支撐支教?”

稂面對海風回道:“如果說用支教來教化天下人,這比起連年的征戰,支教其實是極其低廉的成本,老先生說需要國本來支持支教,此話固然不錯,但相比較連年的征戰,支教真的已是最廉價且最有效的方式了。”

范增感慨道:“公子扶蘇了得呀,秦怎麼就出了這麼一位公子。”

“誰知道呢……”

稂望着藍天回了一句。

范增再問道:“你爲何不願做老夫的弟子。”

稂道:“我何德何等,怎能成爲您老人家的弟子。”

范增嘖舌道:“你當然能。”

稂道:“我的一切都是從敬業縣學來的,難道老先生要教授我楚禮楚歌嗎?可是那些學識我已學不了了,也不知道爲何,我真的學不了了。”

“呵呵呵……”

范增的怪笑聲再一次傳來。

稂道:“老先生是不是覺得,因我說不動你入秦,我就懷恨在心不想成爲你的弟子?”

范增沉默不言。

稂又道:“不是這樣的,是我真的學不了別的了,當老師將公子扶蘇學識傳授給我們,我們的心智以及思考的方式,都是公子扶蘇給我的,我們自小就不是貴族,我的思考方式也與你們這些舊貴族不同,對我們來說樸實的生活就能夠完成我的使命,而美好的物質只不過點綴罷了。”

范增再問道:“爲何?”

稂解釋道:“我們的所思所想就是將天下人視爲一個整體,就像是墨子所言,我們需要自愛,而後愛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也愛天下人。”

而後面對范增,稂繼續道:“老先生也可以成爲像我這樣的人,我可以給窮苦的孩子教學,我可以給以前的貴族子弟教書,我從來不會藏私,老先生啊……試着愛天下人吧,不要活在過去了。”

范增道:“公子扶蘇會愛天下人嗎?”

“老先生不用懷疑,公子就是那樣的人,公子本就是愛着天下人的,我們支教夫子的理想幾乎都一樣,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景,那就是讓天下人過得更美好,這就是我學不了老先生的學識的緣由。”

“在我看來,有時我們不是在爲公子扶蘇賣命,我們也不是爲了大秦在奔走,我們是爲了我們的使命,這就是李覓在回關中的路上,會幫助經受旱情的陳郡縣令,幫助他們解決水源與耕地的問題。”

“而後,李覓可以什麼都不要地離開陳郡,當我的兄弟隹,他在支教時甚至被人打,甚至被暗殺,可他依舊堅持教書,因我們這些人真的想要改變這個天下,讓這個天下煥然一新,老先生的楚學雖好,但還請老先生珍藏,後人或許會翻看它一眼,但它再也不會活過來了。”

桓楚目光不友善地盯着稂,這個人的話似乎在說,不要再想着復楚了,你們註定是失敗的,只有公子扶蘇的學識才是這個世上最好的。

范增道:“你們是爲了問心無愧。”

稂搖頭。

范增道:“那你們是爲了什麼?”

“我們是爲了天下子民。”稂微笑着對這個老先生道:“爲了天下人,我們可以支教,我們的學生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就是我最驕傲的事,公子扶蘇讓我學會了如何愛天下人,我也會教我的學生如何去愛天下人,我的學生們也會延續我的事業,由此一代接着一代傳下去。”

稂又問道:“老先生,你也可以這樣嗎?哪怕你的學生中有一個你極其憎惡的人,你會教導他的孩子嗎?”

安靜良久,范增道:“公子扶蘇,確實了得。”

范增暫且在琅琊縣住了下來,海邊的一處木屋內,桓楚幾次勸說范增離開,他道:“老先生,在楚地還有許多楚國舊人想要見老先生。”

范增側臥着,半眯着眼道:“什麼人要見老夫?”

……

PS:今天碼的實在太晚了,還有一章先欠着,爭取明天補。

(本章完)

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81章 相會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27章 封賞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62章 婁敬第128章 驪邑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58章 秋獵第79章 善意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147章 踐行者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8章 渠與田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98章 又聞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77章 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7章 棗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4章 韓舊地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99章 頻陽公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55章 大雪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1章 暴雨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87章 田與棗第28章 賀禮第111章 暴雨第62章 婁敬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7章 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53章 告別第99章 頻陽公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89章 軍報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53章 刀與火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68章 隴西
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81章 相會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27章 封賞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62章 婁敬第128章 驪邑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58章 秋獵第79章 善意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147章 踐行者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8章 渠與田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98章 又聞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77章 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7章 棗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4章 韓舊地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99章 頻陽公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55章 大雪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1章 暴雨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87章 田與棗第28章 賀禮第111章 暴雨第62章 婁敬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7章 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53章 告別第99章 頻陽公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89章 軍報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53章 刀與火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68章 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