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學城

第161章

學城 秋風吹過是覺得有些冷了,這種寒冷讓李斯更覺得身體的衰老以及自己正在逐漸老去,輕咳了兩聲,又道:“這長槊是渭南郡所造,據說鑄造此槊需要手藝高超的工匠,那些工匠現如今都是公子扶蘇麾下。”

長槊雖說造價昂貴,但能夠造出這些兵器的工匠更值錢。

讓李斯更覺得感慨的是,這些工匠是自己交給公子的,誰能想到在六年之後,青臂能夠在公子手下造出長槊這種兵器。

傳聞,這些兵械是在公子扶蘇的指點下鑄造而成的。

而如今,它成了北方騎兵最大的依仗。

李斯深吸一口氣道:“你身負守備咸陽重任,回去吧……別讓王太尉多想。”

“是。”

李斯擡頭看着秋日裡陰沉的天空,這天氣多半是又要下秋雨了,不僅自己正在老去,就連皇帝也在慢慢變老。

當初公子扶蘇爲了挖敬業渠,在商顏山下的暗渠中挖出了巨大的獸骨,如今在外界的傳聞中,說是渠中挖出了龍骨,實乃祥瑞。

它既是祥瑞,也是一個冰冷的現實,不論它是什麼獸骨,都說明了再巨大的猛獸,也都有成爲枯骨的一天,埋在地下幾百年上千年之後,也會被後人挖出來,好好觀賞。

渭北的白渠邊,張蒼坐在渠邊的屋子裡,以後的這裡就是涇陽縣的縣衙。

涇陽縣需要設置十三個亭與二十九個鄉,一共八千戶人。

程邈推門而入,他提着一個籃子,籃子裡裝着熱乎的餅,道:“這新縣看起來真好。”

張蒼擱下手中的筆,將一卷書遞上,道:“這賬本都覈對好了,還請交給公子。”

程邈接過賬本,先將餅放上,而後將賬本放在籃子裡,一邊吃着餅道:“這餅是公子賜的,讓人送來。”

張蒼吃着餅頷首。

程邈一邊道:“公子今天與右相一起來到丞相府,都忙着看各地的文書,田常侍帶着餅來,丞相府的人都能吃着熱乎的餅。”

說着說着,程邈感慨道:“公子數年如一日,每天的午時都會帶着餅來丞相府,今天田常侍煮了茶葉蛋。”

張蒼一邊聽着程邈說着,一邊吃着餅,而後目光看着眼前的數術題。

題目很複雜,又是算日月週期的題。

耳邊依舊是程邈的話語,聽得多了張蒼也就不去看題,而是走出縣衙。

昨晚了下了一場雨,地面還有些泥濘,張蒼依舊吃着餅,身邊還跟着三五個甲士。

白渠的水依舊在流淌着,還有不少新縣民從豎井中走出來,這種豎井加暗渠的結構叫作坎兒井。

一邊走在村子裡的道路上,還能見到四周的村民投來敬重且友好的眼神。

張蒼一直給程邈講述着之後的事宜。

因關中給了他們足夠的田畝,現在縣裡還需要給他們糧食,因此來年之後,這裡的人們都無法減免賦稅。

白渠的開挖模式其實簡單,遷來的民衆需要靠勞動換取糧食,每天的糧食都是足額發放的,甚至還有結餘。

白渠修建完成之後,還要將各個縣的路與屋子修砌好,大概是來年的夏天時節,就能全部完工。

完工之後就是夏收,往後就能收到三個縣,五萬戶的賦稅。

程邈又道:“公子還覺得人手不夠?”

“只要函谷關一直開着,人口就不是問題。”

程邈本打算再問,卻聽張蒼接着解釋道:“在修建白渠前,我讓人再去看了看東面。”

程邈知道,張蒼所言的東面,應該三川郡以東的齊魯各地。

張蒼又道:“這十年間關中的變化很大,修渠遷民,建設新縣,開闢隴西,可是東面很多地方依舊沒什麼變化,今年的夏季齊地又鬧了一場旱,大片的田地顆粒無收,你知道外面的人是怎麼說關中的嗎?”

程邈搖頭。

“他們說關中有吃不完的糧食,關中有開墾不完的田地,關中的孩子都能讀書入仕,只要逃荒到關中就不會餓死,而且富有的人也會擠破頭想要進入關中,好似進入了關中他們的人生都會不一樣。”

張蒼目光向遠處看去,他接着道:“這些話說得不錯,如今秦治理天下需要用人,有些人先來關中確實可以改變一生。”

聽了張蒼的解釋,程邈也覺得人口不是問題,就算是秦廷什麼時候不做,只要關中治理地足夠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關中。

人口遷徙是一場大運動,公子扶蘇爲了開鑿白渠遷民之後,來關中都是一無所有的貧民,這些人會感恩公子扶蘇。

也正如張蒼所言,只要他們在關中生活的足夠好,世人就都會知道關中有吃不完的糧食,關中的孩子都有書讀,會有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會有越來越多正在尋找機會的富人進入關中。

土地就是這樣,有人的土地價值千金,沒有人的土地一文不值。

所謂治水改土,增收擴田,所求的不就是這價值千金的土地嗎? 繞着敬業縣走了一圈,程邈回到縣府內,記錄下此地發生的一切,他忽然又問道:“逃荒來的人也會進入渭北嗎?”

張蒼搖頭道:“他們的多數留在了潼關,潼關很需要人手。”

翌日,天還未完全明亮,程邈與張蒼就離開涇陽縣,他也沒有回咸陽而是一路駕車去了潼關, 張蒼確實也要去一趟渭南,他如今暫代渭南郡郡守,渭南的許多事他都要親自過問。

天邊剛出現光亮,馬車過了安靜的敬業縣,從山下的商顏鄉路過,一路穿過一片沃野,朝着潼關而去。

以前從渭南去潼關的路並不好走,如今修了一條弛道從潼關北面的黃河邊,直通咸陽城,馬車一路前行十分的順暢。

張蒼與程邈來到潼關城下,已快近午時,剛走入潼關城就能聽到郎朗的讀書聲。

司馬欣迎接張蒼與程邈一起入城,並且邀請這兩人吃潼關特有的河鮮。

現在的潼關,的確就是一座巨大的學城,幾乎大半個關中的孩子都在這裡讀書。

每天的上午時分,整座城都會有郎朗的讀書聲,這些孩子如同在比誰的讀書聲更大。

如果仔細聽,能夠聽清楚他們是在讀墨家的兼愛。

秋雨落下的時候,學舍給讀書的孩子們擋住了風雨,在屋檐下還有一羣穿着更差,或者是光着腳的孩子,因他們不是渭南的孩子,也不像其他的關中孩子那樣有糧食交束脩。

他們是因齊地的乾旱,跟隨着家裡人逃荒到關中的。

其實秦廷在齊地鬧旱情的第一時間就給了糧食馳援,可即使是這樣也擋不住這些人不遠千里,也要來關中定居。

秋雨的雨勢越來越大,司馬欣帶着兩人沿着書舍的屋檐而走,學舍的屋檐挨着屋檐,從南到北依次排開,越往街道深處走,學舍的孩子們的年齡也越大,最年長的也有二十歲左右。

司馬欣道:“關中的糧食從來不會平白給,每個吃糧食的人,都要勞動。”

“咳咳……”張蒼停下腳步,忽然輕咳了兩聲。

正一邊寫一邊執筆寫着記錄的程邈問道:“怎麼了?”

張蒼解釋道:“這起初並不是關中的規矩,最初是章邯挖渠時定下的規矩。”

程邈回想道:“當初婁敬向公子扶蘇進言,寫了一卷書說是請列國豪強與貴族入秦,不過這件事被公子扶蘇否了,如今想來公子沒讓列國的豪強入秦,卻讓列國的貧民入秦。”

司馬欣瞭然一笑,心領神會道:“章邯將軍令人佩服,公子扶蘇愛民愛天下,正如墨家的兼愛,可公子扶蘇又是嚴格的,這裡的學子都要進行考試,哪怕是旁聽的孩子。”

將來,在渭南讀書的學子都需要經過考試,準確的來說這是一種考驗出師的資格。

能過考試的孩子能夠被記錄在冊,並且將考試結果最好的孩子送入學士府登冊在案,這是一種選拔制度,大秦的子民都能夠進行考試。

張蒼向來是直接參與公子的安排,或許在明年或者是再過兩年,爲了給秦廷再添人才,會對全天下的人進行一場考試。

正走着一張紙飄到了腳邊,程邈低頭一看險些踩在這張紙張,而後就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將它撿走。

程邈低聲道:“你說公子爲何要將學城建設在潼關呢?”

張蒼回道:“這裡距離東出的函谷關最近。”

當司馬欣帶着兩人進入一處書閣,高聳的書閣像是一座塔,推門而入,入眼的是一個個的學子在此讀書,書架高處的書也需要梯子才能取得。

司馬欣向兩人介紹道:“這裡都是印刷的紙書,從敬業縣的作坊送來……”

“君丞,大荔縣的縣令來了。”

見一個小吏來報,司馬欣的話語聲停下。

程邈先是看了看身側還在這裡瞻望的張蒼,又對司馬欣道:“我們自己看看就好,郡丞且先去應付。”

司馬欣一臉歉意地笑了笑,急匆匆離開去忙公事了。

張蒼與程邈走出書閣,剛走出來還回頭看了一眼。

在黃河邊還有一間小屋,這是當初公子扶蘇在修建潼關時建設的屋子。

(本章完)

第62章 婁敬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72章 佩劍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7章 田與棗第111章 暴雨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27章 封賞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168章 隴西第96章 稂與張良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61章 學城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81章 相會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61章 學城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149章 “還價”第114章 韓舊地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6章 歸咸陽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1章 暴雨第64章 選擇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3章 老秦軍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01章 心宿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7章 封賞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82章 章敬第89章 軍報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8章 立夏的雨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82章 章敬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9章 頻陽公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89章 難題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7章 徐福第149章 “還價”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93章 認真的人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
第62章 婁敬第169章 東胡的滅亡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72章 佩劍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7章 田與棗第111章 暴雨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27章 封賞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168章 隴西第96章 稂與張良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61章 學城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81章 相會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61章 學城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84章 荀子門生第149章 “還價”第114章 韓舊地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6章 歸咸陽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1章 暴雨第64章 選擇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3章 老秦軍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01章 心宿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27章 封賞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82章 章敬第89章 軍報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1章 秦人古都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8章 立夏的雨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82章 章敬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9章 頻陽公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89章 難題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7章 徐福第149章 “還價”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93章 認真的人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