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

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

當地面的積雪幾乎埋到了腳肚子,外面就再也見不到活物了,原本應該守在城牆上的秦軍此刻也縮在城樓裡燒火取暖。

武威縣屯軍營內,一個士兵踩着積雪,艱難地朝着章邯將軍的將軍府走去。

他拍響將軍府的大門,門當即被打開。

那位士兵也被請入了將軍府內。

將軍府點着溫暖的火盆,風聲也被隔絕在外。

章邯看着書信,這是蒙恬讓人從雲中郡千里送來的消息,冒頓帶着三千騎兵離開了東胡匈奴人領地,已回到了他的漠北。

送信而來的是北方的傳令兵,他端着碗正在喝着熱薑湯,又道:“我們的大將軍還有話送來。”

章邯道:“你且說。”

“當初冒頓在風雪夜襲擊東胡人的王庭,此人往往在不經意間有出乎意料的舉動,此番冒頓異動不得不防。”

章邯神色嚴肅,雙目有神地看着這張紙,道:“知曉了。”

章邯不是不想離開河西走廊,其實章邯恨不得現在就出兵,帶着一隊騎兵去阻擊冒頓。

他心中隱約有一種感覺,這個冒頓單于比之頭曼單于更厲害,將來這個大單于會成爲大秦的隱患。

可是這風雪天,實在不是行軍的時節。

就算是他冒頓再神勇,在深秋時節滅了東胡的王庭,他冒頓也不能在這凜冬時節跋涉上千裡地,去襲擊的月氏王。

秦軍動不了,他冒頓在更寒冷的北方更動不了。

當初冒頓想要在祁連山的雪峰進行祭祀,而後拿下河西走廊,不過那一次被秦軍攔下了。

月氏人其實也有一個傳統,月氏人也東望祁連雪山進行祭祀。

常年與西域人混跡在一起,與西域人喝酒的陳平知道,月氏人信仰狼王,他們的月氏王穿着狼噬羊紋飾的衣服。

先前陳平對李由的話還是有疑惑,公子扶蘇讓章邯將軍掌控河西走廊是爲了得到整個西域? 打下這麼一個西域是圖什麼? 直到陳平聽到了一個傳說,傳聞月氏的每個王族家中都有數不完的金器,在遙遠的阿爾泰山,月氏人的發源地有着阿爾泰山金砂。

傳聞,那山中有金砂,取之不盡。

近來,陳平觀察往來的西域商人,的確發現了不少金子。

因此,此刻的陳平深刻地理解了公子扶蘇的良苦用心,就算公子扶蘇不說,他陳平也要拿下那座金山。

這個冬季,陳平一直都住在祁連山的雪山下,好似對外面的紛爭根本不在意。

直到今年的冬天過去,始皇帝三十四年,章邯將軍屯在武威縣的兵馬終於出動了。

戰馬的馬蹄踩過一片片雪地,一路朝着西而去。

牧場的草地剛有了青色,穿着厚重獸皮的月氏人正在馬鬃山祭祀,帶着王冠的月氏王向着狼王首虔誠的祭拜。

用來祭祀的美麗金器在陽光下有着刺眼的光芒。

正在這一片祭祀中,有月氏人慌忙前來稟報。

當這個月氏人稟報完,其餘的月氏人也開始慌亂起來,冒頓單于帶着騎兵來了。

去年冬天冒頓就滅了東胡,現在他要帶着他的騎兵來找月氏報仇了。

正值月氏人祭祀的時節,冒頓就前來攪局,這讓月氏王異常憤怒,他大聲在人羣中指揮着,一隊隊月氏騎兵紛紛聚集起來,他們要與冒頓一決生死。

有年邁的月氏王庭老人正在勸說着這位月氏王,但是怒火中燒的月氏王,他知道冒頓就是故意,故意要在月氏人祭祀的時節前來攻打。

月氏王想要殺了那個曾經在他眼皮子底下逃走的盜馬賊。

春季的暖風還未吹過河西走廊,也還未吹到馬鬃山,正值此地的枯水期,戰馬踏過溪流的淺灘。

冒頓麾下的匈奴騎兵正在朝着月氏人的部落衝去,而在這些匈奴騎兵的後方,冒頓落在後方,帶着更多的騎兵緊緊跟着。

匈奴騎兵就快要到馬鬃山,就在山下也有月氏人的騎兵早已整軍備好。

一支響箭劃破了長空,匈奴人策馬向着月氏人發起了衝鋒,兩隻兵馬撞在了一起,帶着冒頓這十年以來的仇怨,他這一次要向月氏王全部討回來。

馬鬃山下,溪流已被染紅,喊殺聲不絕於耳。

這場殺戮持續了兩天,冒頓近乎殺絕了在此地的月氏人。

這裡被西戎人稱爲河西,因此這一仗又是冒頓的河西殲滅戰。

冒頓提着月氏王的頭顱,他的臉上帶着兇狠的笑容,他將這個頭顱包了起來,月氏人喜用金器當作飲器。

冒頓兇狠地臉上帶着笑意,他用匈奴語冷聲道:“我要用月氏王的頭來做作飲器。”

聞言,四周的匈奴人登時歡呼了起來。

儘管這一仗還有不少月氏人朝着阿爾泰山逃了,不過冒頓不在乎,往後可以慢慢收拾。

滅東胡,殲河西月氏王,他冒頓單于的兇名,定會響徹西域與草原。

冒頓抓着頭顱上的頭髮,將它拴在了馬脖子上,卻有一個人前來稟報。

聞言,冒頓迅速扭頭看向東方,也就是祁連山的方向,秦軍朝着這裡來了。

再一次翻身上馬,冒頓擦着手上的血,他幾乎都快忘了,原來他與秦軍也有一筆舊賬。

秦軍來得太快了,冒頓的大軍還在打掃戰場也還未重新休整好。

秦軍的弩箭帶着呼嘯聲而來,還未翻身上馬的匈奴人在箭矢的呼嘯聲中一個接着一個地倒下。

章邯提着長槊殺入了馬鬃山的大營。

戰馬踩着已在原地臭了兩天的屍體,秦軍將餘下的匈奴人全部殺盡。

西北的秦軍與冒頓的匈奴人第一次相撞,秦軍騎兵成列衝鋒,將散亂的匈奴人碾了一遍。

對方來得太快,也出乎了冒頓的預料,他原以爲天還這麼冷,秦軍一定只會縮在他們建的城池裡。

誰能想到他們現在就殺過來了。

冒頓一咬牙,帶着月氏王的頭顱以及餘下的騎兵朝着北面撤去。

當殺戮停下,章邯重新再看這片戰場,這裡的絕大部分屍首都不是秦軍所殺的,而是匈奴人所殺的月氏人。

“將軍!”

有個秦軍提醒道。

章邯望向馬鬃山北側,隔着白楊河見到了一羣正在離開的匈奴人。

“將軍,我們追不追!”

章邯看着狼藉的馬鬃山下,道:“派一隊人跟着,追一天,到了夜裡若匈奴人還不停下就回來。”

“是。”

要是匈奴人連夜逃了,也就不用追了,要是他們敢停下駐紮,秦軍就敢追。

但冒頓與他的騎兵沒有停下,直到入夜之後,他們還在北逃。

這一仗秦軍還是勝了,斬首匈奴人兩千餘人。

秦軍的這一仗告訴了西域人,往後這西域不是隻有他冒頓一個人兇名,還有秦軍能夠收拾匈奴人。

章邯讓將士們將馬鬃山下收拾好,繳獲了不少箭矢,彎刀與金器。

李由解釋道:“冒頓襲擊馬鬃山時正是月氏人祭祀的時節,他們祭祀時就會帶着很多的金器。”

這些金器裝滿了整整三車,包括滿地武器,跋涉兩天收穫不小。

與匈奴人作戰一定要快,就像是蒙恬連夜奔襲攻打河谷那樣,你的騎兵比匈奴人快就要能將對方合圍,將其殺了。

章邯越發明白了蒙恬的用意,也明白了蒙恬在賀蘭山下養了大量戰馬的緣由。

騎兵作戰,要的就是速度。

冒頓滅東胡,殺月氏王,靠的也是他的騎兵速度。

秦軍打掃了戰場之後,還發現了不少人口,多數都是躲在馬鬃山後方的月氏女人與孩子。

章邯帶着戰利品回了河西走廊,此戰斬首匈奴人兩千有餘,得到金器三車,牲畜三千頭,獲月氏人五千口。

秦軍帶走了馬鬃山的一切人口與牲畜,還有財物,這些都會被運送回河西走廊。

章邯將軍此戰雖沒有擒住冒頓,但也讓匈奴折損了兩千騎兵。

帶着所有兵馬撤回河西走廊之後,章邯就向咸陽寫了書信,稟報了這一仗的經過與結果。

書信從武威郡離開,穿過烏鞘嶺一路進入隴西郡,朝着咸陽而去。

午時的咸陽還有些暖意,也僅僅只是陽光的暖意而已,屋頂的積雪還未化去,偶爾一陣冷風吹過,也會凍得人直縮脖子。

扶蘇坐在丞相府看完了章邯的書信,交給了一旁的老師。

李斯看着書信道:“章邯將軍儘管得此大勝,來報中還處處帶着憂慮。”

扶蘇道:“商君曾有言勝不驕,敗不餒的將軍難得,是王者之軍,章邯正是這樣的將軍。”

李斯道:“沒想到這個冒頓真的殺了月氏王,還帶走了月氏王的頭顱。”

兇狠,殘忍,狡猾,有仇必報……這是西域人與匈奴部族對冒頓的評價。

章邯的書信中憂慮來自冒頓的發展,短短四年,冒頓就橫行北方,甚至能夠殺到西域,砍了月氏王的頭。

加之,章邯還得到消息,冒頓一直記恨着秦軍先一步奪取河西走廊之事。

大秦與冒頓的仇怨已經結下了。

不止如此,冒頓還集結了當年頭曼單于的殘餘部衆,因秦軍在漠南大戰趕盡殺絕,仇恨也就延續了下來。

秦軍與那些匈奴首領早已不共戴天了。

(本章完)

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48章 書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54章 蜀中消息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64章 選擇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49章 “還價”第89章 軍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81章 相會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49章 “還價”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7章 設宴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0章 渠中骨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61章 學城第146章 立夏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147章 踐行者第148章 書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9章 善意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70章 臘日之前第67章 設宴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4章 韓舊地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8章 金車第67章 設宴第130章 增兵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87章 田與棗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01章 心宿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55章 大雪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99章 頻陽公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53章 刀與火第53章 刀與火第150章 重聚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4章 回咸陽第117章 徐福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13章 東去第160章 魏國往事
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48章 書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54章 蜀中消息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64章 選擇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49章 “還價”第89章 軍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81章 相會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49章 “還價”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7章 設宴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0章 渠中骨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61章 學城第146章 立夏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147章 踐行者第148章 書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9章 善意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70章 臘日之前第67章 設宴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4章 韓舊地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8章 金車第67章 設宴第130章 增兵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87章 田與棗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01章 心宿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55章 大雪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99章 頻陽公第204章 並無異樣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202章 熒惑守心第53章 刀與火第53章 刀與火第150章 重聚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4章 回咸陽第117章 徐福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13章 東去第160章 魏國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