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大試在即 “我……愚鈍。”
衡愣在原地,再一次被老師打擊了。
叔孫通坐下來又拿過了衡懷抱着的一卷書,耐心道:“這個縣以前很窮困的,以前能吃飽都是很難得的事,我們這個縣呀……就喜吃得最少,做得活最多的人。”
衡行禮道:“謝老師教導。”
教導孩子嘛,對叔孫通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了,教導公子衡可謂是盡心盡力。
聞言,叔孫通又滿意地頷首道:“出去玩吧。”
“是。”
“還有……”
衡停下就要出門的腳步,回身道:“老師請講。”
叔孫通看着書卷,語氣平靜地道:“司馬欣那邊有一筐公子賞賜的桂林柑橘,給老夫帶一些來。”
“是。”
公子衡快步離開了。
叔孫通獨坐在書房內,十分享受地飲下一口茶。
沒有各地的博士舊友來信,也沒有章邯在眼前,更沒有張蒼前來打擾,叔孫通十分喜這種感覺。
這一年幾乎是他叔孫通最舒服的一年。
至於小公子衡,愚鈍是愚鈍了一些,但還是能教好的。
過了午時之後,一籃子柑橘就被送了進來,來人說是小公子衡送來的。
這才過了一個時辰,叔孫通好奇道:“這麼快就送來了?”
“回夫子。”送橘子的學子行禮道:“是公子讓頻陽公派人送來的,公子還說這些柑橘先讓夫子吃着。”
叔孫通想到了還在縣裡吃着熱豆腐的頻陽公,在這個縣裡誰的臉色都可以不看,唯獨要看這個頻陽公的。
誰讓他老人家是小公子家的老太公。
“夫子,咸陽還送來了兩車書,說是公子送來的。”
“讓人收拾好。”
“是。”
見夫子沒再吩咐什麼,這個學子放下籃子就離開了。
渭南的人們在面對困難時,都會用着極其樂觀的態度來解決困難,當年困難到一無所有的時候都走過來了。
那麼現在,再面對困難時,人們都會很樂觀。
司馬欣收拾了幾個私鬥的學子,見他們打入牢獄三天,因只是拳腳私鬥,沒有帶兵器,也沒有打出傷殘。
此事也就不用登冊在案,鬧事的學子依舊可以繼續讀書,也能夠科舉入仕。
這也不是什麼大事。
秦律是很嚴格的,並且稍有不慎,這些學子就會毀了前途。
爲了前途,管好手腳與脾氣是關鍵,司馬欣讓人在各處學舍門口貼了告示,告知學子。
這也是有了紙張之後的好處,張貼告示的地方也就多了。
在治安上,紙製告示的用處就顯得多了。
立秋時節還未到,潼關城的人卻是越來越多了,今年的考試一定會很熱鬧。
“郡丞。”
聞言,司馬欣擡眼看去,不知何時小公子衡已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這公子衡看起來與公子扶蘇幾乎長得一樣,司馬欣看着還矮小的公子,行禮道:“公子。”
“可有多餘的柑橘?”
司馬欣道:“有的。”
“能夠送一些給我的老師嗎?”
司馬欣有些遲疑,那都是公子扶蘇賞賜的。
看到了郡丞的爲難之色,衡拿出一卷書道:“這是父親的書,想與郡丞做交換。”
既然是公子扶蘇的書,司馬欣自然不會拒絕,他道:“這就讓人將柑橘送去。”
衡又道:“我也怕老師吃多了。”
小公子還如此年幼,就有了如此過人的智謀,司馬欣想不明白爲何叔孫通總是說這個孩子愚鈍。
這分明是一個極其靈醒的孩子,誰見了會不喜歡。
與司馬欣道謝之後,小公子就離開了郡丞府。
原本一個郡只有一個郡守府,是沒有郡丞府的,只有渭南是特立獨行的。
衡走出郡丞府,走在潼關城中看着忙碌的學子,書閣每天都擠滿了人,工匠就算是不斷的印書,也不夠這些人讀書的。
可是敬業縣的造紙作坊要在天氣溫暖之後纔會再開工,這裡的紙張很快就會消耗殆盡的,到時又要用竹簡來替代。
這是經常的事,紙張生產的再多,也不夠用。
竹簡依舊有很多人使用,竹簡的好處就是可以保存很久。
“公子。”章敬不解道:“既然讓頻陽公送去橘子了,爲何還要再讓郡丞送去。”
衡解釋道:“老師脾氣古怪,只是讓老太公送去橘子只能應付一時,如果老師吃着橘子時覺得這橘子不是郡丞給的……”
章敬想到了這件事的後果,他道:“老師就會一直記着這件事。”
衡這才點頭。
今天咸陽又送來了告示,說了考試的科目,並且制定了考試選官的條件,考卷全部由丞相府評比並且擇優而取,其中包括了天文與地理,治民與治國。
衡道:“章敬大哥,所謂兵法就是一定要懂得地理嗎?”
章敬搖頭道:“家父雖是軍中大將軍,可家父從未教過我行軍打仗之事。”
衡又道:“你的弟弟一直在大將軍身邊,他肯定知道。”
章敬點頭,望着張貼在牆上的告示不語。
這一次考試是有條件的,必須要是十九歲以上。
章敬的年紀還不足以參加這次考試,兩人無憂無慮地離開了潼關城。
潼關城內,蕭何看着眼前的一卷書,此刻他如臨大敵,立秋時節的考試對他與曹參來說壓力非常大。
兩人都是從楚地來的,先前沒有接觸過關中的書籍,這對兩人來說幾乎是從頭開始學。
從去年冬季到現在,蕭何都沒有停下讀書。
這些書看的越多,蕭何就越欽佩公子扶蘇的氣度。
並且從最近的見聞中,得知公子扶蘇從庶民中選用官吏來治理,直接放棄士大夫。
始皇帝能夠推行郡縣制,公子扶蘇拋棄士大夫,從底層庶民中選擇官吏。
這大秦的父子兩人都是爲了目的,不擇手段且是十分固執己見的。
щшш ●ttКan ●c o 他們不會聽從他人的意見,爲了自己的理想,能夠豁出去一切。
如果公子扶蘇真的做得不對,那麼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追隨公子扶蘇。
可恰恰是,公子扶蘇有了如此多的人追隨。
曹參看久了書,閉着眼道:“真想去咸陽看看,看看公子扶蘇與皇帝是何等人物。”
蕭何應道:“好。”
曹參狐疑道:“聽說那個婁敬在關中多年,都沒有見到公子扶蘇一面,我們是不是也見不到那位公子。”
蕭何還是頷首,看着書沒有多言。
曹參自覺沒趣,他走到屋外,呼吸着寒冷的空氣。
此刻他又撓了撓頭,他有些後悔當初勸蕭何來關中了,萬一那個公子扶蘇只是徒有虛名呢? 可偏偏來到關中之後,關中的人都稱頌公子扶蘇。
蕭何究竟是爲了什麼纔會如此堅定地要來關中一趟。
思量着,曹參想到了來之前的春汛,楚地各縣的都被江水給淹了,如果楚地也有一個像公子扶蘇治理關中那樣,治理楚地的人,那該有多好啊。
曹參也只能想這麼多了。
正想着,曹參看着一個吃着餅,拿着一卷書的人,此人也住在潼關城的書舍。
曹參在中陽裡的縣府任職多年,對認人這種事也算是特長,不論什麼面孔看一眼就能記住。
眼前這個正巧路過,還在一路吃着餅的人,就是與他們同時期來潼關的。
“這位小兄弟。”曹參面帶笑容的問候道。
見對方比自己年輕,就稱了一聲小兄弟。
韓信停下腳步的同時,也停下了咀嚼的動作,回頭看向呼喚自己的人,只是稍稍彎腰。
他也沒講話,曹參被對方看着笑容也僵硬。
沉默良久,韓信繼續吃着餅,一邊往自己的住處走去。
曹參還站在原地,繼續苦惱着。
酷寒的天氣又持續了一個月,關中終於迎來了暖風,西北的寒風與東方吹來的暖風撞在一起,在華陰縣響起了一聲炸雷。
驚蟄到了,雷雨也就來了。
這就是公子扶蘇取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這些節氣的名字也都十分貼切。
陰沉的天空,雷光時而乍現,已有農戶披着蓑衣跑向了田地,他們要挖開溝渠,將水都排出去。
將水排走之後,就要抓緊種麥子了。
雷雨下了一個時辰,當烏雲剛被陽光破開的時候,可以見到一個個村縣幾乎都空了,除了熱鬧的潼關城,幾乎家家戶戶都沒有人,即便是有也只有老人與孩子。
人們都去了田地裡勞作。
蕭何正站在黃河邊,隔着河見到萬千農戶紛紛跑進田地裡,赤腳踩着田埂開始耕種。
“年年如此,每年的這個時候,這種景色就是最好看的。”
聽到身後的話語,蕭何回頭看去,見到了渭南郡丞司馬欣。
“見過郡丞。”
司馬欣認識蕭何,是中陽裡的縣吏,有過來往。
他問道:“你明明可以留在縣裡的,爲何不遠萬里來關中。”
蕭何回道:“有很多支教夫子明明可以得到官身,卻還要遠走他鄉去支教。”
“嗯,確實有這樣的人。”司馬欣看了一眼蕭何道:“是他們打動你了?”
蕭何道:“有些事光靠支教,是不夠的。”
司馬欣點頭,沒有否認,他緩緩道:“是啊,治理國家還需要更強的權力與更厲害的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