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養兵

第170章

養兵 章邯頷首,同意陳平的看法。

大帳中的將領們有的也點頭,還有的正在思索。

這場軍帳內的會議到了夜裡才結束,陳平的住處在祁連山的雪山下,還養了不少羊。

他託人去照顧養在雪山下的羊羣,花了一些銀錢之後,暫時先在武威縣住了下來。

矩與婁敬也暫時居住了下來,陪着一起讀書。

陳平這種人不論在哪裡都能過得十分舒坦,尤其是在這河西走廊,他與西域人喝酒甚至不用酒錢,靠着口才就能喝到酒水。

矩常站在住處的窗前,目光麻木地看着與西域人飲酒的陳平。

今天的陳平依舊如此,與幾個西域人搭着肩膀,正放聲大笑着。

矩甚至懷疑,陳平大哥說着關中話,西域人說着西域話,兩人都能夠喝到一壺去,真是怪哉。

“我還以爲陳平大哥要給章邯大將軍出謀劃策。”矩低聲說着,話語中多了一些失落。

婁敬則是繼續看着書,他確實從公子高給的書籍中看出了不一樣的東西,尤其是水利相關。

這世上不會時時都有都水長與鄭國,或者李冰這樣的人物。

有些事需要學,需要讓這樣的人才越來越多。

矩又道:“也不知道毛亨大哥如何了?”

婁敬道:“你放心,李斯不會殺他的。”

矩嘆息一聲,他望着正在喝酒的陳平,收回了目光,繼續看着手中的書,婁敬與陳平大哥終究不是一類人,兩個人的處世方式也不同。

婁敬又道:“毛亨與李斯有同門之誼,他罵李斯多久了,李斯要是早想殺他,他早就死了。”

矩稍稍頷首,又將水壺放在了爐子上,沒有煮沸的水他是不會喝的。

這一次,婁敬似乎真的戒酒了,苦讀數天一滴酒都沒有喝過。

幾天之後,見章邯將軍再也沒有議邊關之事,陳平也打算離開武威縣繼續去他的雪山下住着。

在陳平大哥離開之前,矩親自相送。

武威縣的城門前,矩行禮道:“陳平大哥,真的不在城中留下來嗎?”

陳平打了一個酒嗝,道:“回去了。”

言罷,矩只看到陳平擺了擺手,坐上了車駕,讓一個軍中嗇夫趕着車。

看着對方的馬車越走越遠,矩懷疑真的像婁敬大哥所言的,陳平大哥要是在武威縣繼續這般冒失,會死在章邯手中的。

陳平大哥就是一個跳脫的人,而章邯就是懸在他頭上的一把刀。

不論陳平大哥的智謀多麼厲害,一旦惹惱了章邯,可不管陳平此人有多少智謀,章邯一定會軍法處置。

章邯大將軍是一個對公子扶蘇極其忠心且公事公辦,只講軍法的人,有這樣的人駐守西北,這河西走廊要是不繁華,當真是沒天理了。

陳平的住處距離武威縣也不遠,也就半天的距離。

軍中都傳言,陳平不願與衆人一樣住在武威縣的原因,是因陳平不願意看章邯將軍的那張臭臉。

嗇夫拉住繮繩,馬匹停下。

“要不是河西走廊買了這麼多的戰馬,你也不能天天坐馬車。”

陳平走下馬車,望着眼前的祁連山雪山,口中吐出一口熱氣道:“這雪山下多好呀,清淨。”

嗇夫笑呵呵地將馬匹的繮繩遞給他,道:“我就回去了,可不要再說章邯將軍的壞話了。”

陳平道:“你放心。”

聞言,嗇夫神色一愣,道:“你該不會還記着婁敬的仇吧。”

陳平牽着馬沒有理會這個嗇夫。

嗇夫識趣一笑,別看陳平現在無官無職,但此人能夠進章邯大將軍軍帳議事,足可見此人是不能招惹的。

禮貌的行禮後,嗇夫就離開這裡。

陳平回到自己的住處,他打開了羊圈,將羊羣都放出來,這些羊羣養得很好,現在將它們放出去,只要自己吆喝一聲,它們就會回來。

這是陳平在牧民身上學到的本領。

屋後有一條小溪,溪水是清澈的雪山泉水,羊羣都聚在河邊,馬匹也正在飲着水。

河西走廊的這片河谷很大很大,住在這裡的人口依舊還不夠多,二十萬人居住在這裡,還顯得此地空曠。

當陳平點燃一些乾草準備做吃的,青煙在積雪的屋頂上升起,四周也沒見其他人。

陳平不會做飯,但他會烤肉,烤肉多簡單呀,只是將肉烤熟沒什麼難的。

當羊肉的外面被烤的有些焦黑,手法依舊有些笨拙,好歹能吃。

陳平又將烤肉邊沿的那些黑乎乎的焦肉割去,撒上胡椒與鹽就能吃了。

一口羊肉入口,陳平就坐在小溪邊,拿起一卷書,就這麼坐在雪山下,一邊看着書,一邊吃着肉。

這書也是公子高送來的,書上所寫的不是學識,而是如今咸陽頒佈的一道道政令。

遠處又傳來了熟悉的犬吠聲,陳平擡頭看去,原來是熟人李由。

護軍都尉李由策馬而來,後方還有一條黑犬跟着。

到了近前,李由丟下一袋米麪道:“這是給你的。”

“謝都尉。”

李由看了看四下又道:“你對章邯將軍還心有怨氣?”

陳平行禮道:“沒有。”

“你是不是覺得就因你無官職在身,章邯將軍纔會任意擺佈你?”

陳平很想說是,就是因他無官無職,才被章邯這般拿捏,可再一想……就算自己有官職又如何? 那也不能與章邯叫板,如果自己死在了章邯的軍法下,那是真的死了白死。

陳平嘆息一聲,他是真的怕死啊。

李由手裡還拿着馬鞭,他一路走到小溪邊,沉聲道:“章邯將軍顧及整個西北的大局,即便是冒頓拿下了東胡,西北還是鞭長莫及。”

陳平嚥下嘴裡的羊肉,道:“冒頓給月氏王送去東胡匈奴王的頭顱,肯定是有緣由。”

“當年冒頓被他頭曼單于送去月氏當質子,而後頭曼要害死他的兒子冒頓,冒頓是從月氏人的追殺中活下來的。”

起初陳平不知緣由,也不知道冒頓是何意,那是因他不知冒頓與月氏王的過往。

隨着李由的講述,陳平看着雪山,似乎看到了冒頓的過往,他被頭曼丟棄,甚至頭曼一度要殺了這個兒子。

一個曾經被父親丟棄過的兒子,成了現在北方草原的大單于倒是少見。

雪山似乎距離陰沉沉的天空很近,風也逐漸大了起來,羊羣開始不安地來回走動。

陳平聽罷了李由的講述,也明白了冒頓經歷過的殘酷過往,以及他現在的成就。

陳平低聲道:“冒頓要向月氏報仇。”

李由頷首沒有否定。

“章邯將軍知道此事?”陳平又問道。

“章邯將軍早在冒頓掃滅亡東胡之前,就知道了這件事。”

陳平遲疑道:“章邯將軍知道冒頓的意圖,爲何還……”

言至此處,陳平又冷靜了下來,這本是軍中的事,章邯沒理由一定要告訴他陳平。

“章邯將軍是如何知道此事的?”

李由解釋道:“西域的樓蘭王讓人給章邯將軍送來了不少奇珍異寶,還帶來了有關冒頓的消息。”

李由道:“如果冒頓要攻打河西走廊西側的月氏人,章邯將軍不會坐視。”

“要馳援月氏人?”

“章邯將軍不會馳援月氏人,秦軍只爲秦人而戰,不會爲月氏人打仗的。”

“那爲何?”

李由道:“當初公子扶蘇讓章邯將軍掌控這片土地,你真以爲公子只是看中了這裡的田地嗎?”

陳平嘴裡嚼着肉,隨着咀嚼的節奏,腦海中飛快思索着。

李由道:“不建設強大的大軍,再多的糧食也不過是別人的糧倉。”

現在,陳平明白了,公子扶蘇是何等了得的人物,那是一位才能了得到讓他陳平都要瞻仰的人物。

而且那位公子還這麼的年輕。

秦人要控制這片河谷肯定不是爲了這些田地。

李由緩緩道:“公子扶蘇讓章邯掌控這片河谷,是爲了得到整個西域。”

陳平嚥下了口中的肉,又飲下一口熱水,他心中下定了決心,有生之年,一定要見一面那位公子扶蘇。

“這也是章邯將軍這麼多年一直與西域人往來的緣由,秦軍不會幫着月氏王對付冒頓,可章邯將軍會在冒頓攻打月氏王之際,重創一番冒頓的銳氣,啃下一塊肥肉。”

李由又道:“我們不在乎月氏王的死活,我們在這片河谷養兵多日,總是要打仗的。”

陳平將這些話消化完,得出一個結論,秦軍要打仗了,並且章邯一定會加入月氏王與冒頓的戰爭中。

“我知道章邯將軍關了你半月,你又負氣離開了武威縣,這一次來是希望你也能顧全大局,如有什麼建議或者是計謀,可以送到我的府上,我住在張掖縣。”

陳平行禮道:“謝都尉指點。”

又過了兩天,當祁連山脈的北側的河西走廊又一次迎來了大風雪,風雪呼號得讓人睜不開眼。

武威縣的城牆幾乎要被大雪淹沒,來城中躲避大雪的人越來越多。

嗇夫們帶着各縣的人們來到了城中一時間牲畜與人們擠滿在城中,好在武威縣建得足夠大,還有不少空房子無人居住。

(本章完)

第170章 養兵第191章 喜與憂第8章 立夏的雨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97章 新年第77章 棗第93章 認真的人第98章 又聞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33章 橋建成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8章 立夏的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1章 暴雨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79章 善意第111章 暴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01章 心宿第150章 重聚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7章 徐福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40章 渠中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53章 刀與火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5章 大雪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3章 東去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28章 驪邑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89章 難題第20章 老秦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91章 喜與憂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2章 婁敬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1章 暴雨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28章 驪邑第148章 書第168章 隴西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9章 民夫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2章 權與利第77章 棗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14章 韓舊地第30章 共同經歷第67章 設宴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87章 田與棗第49章 將來的郡
第170章 養兵第191章 喜與憂第8章 立夏的雨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96章 多費心的丞相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83章 巴蜀大山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97章 新年第77章 棗第93章 認真的人第98章 又聞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33章 橋建成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8章 立夏的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1章 暴雨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79章 善意第111章 暴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01章 心宿第150章 重聚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7章 徐福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40章 渠中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53章 刀與火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5章 大雪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3章 東去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28章 驪邑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89章 難題第20章 老秦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91章 喜與憂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2章 婁敬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1章 暴雨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28章 驪邑第148章 書第168章 隴西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9章 民夫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2章 權與利第77章 棗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14章 韓舊地第30章 共同經歷第67章 設宴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87章 田與棗第49章 將來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