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

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

來人正是李由,他快步走到門口,行禮道:“公子,家父與蒙恬將軍在來的路上了。”

“蒙恬也來了?”

李由將雙手放在爐子邊取暖,低聲道:“蒙恬將軍來得着急,昨晚家父從宮裡回來,之後一夜未眠,多半是很重要的事。”

書房外,奴兒領着一羣婦人正在準備今天的飯食。

入冬之後能吃的蔬菜越來越少了,秋季時準備的醃蘿蔔也都分給了各家。

扶蘇沒理會李由的話,而是朝着屋外道:“今天吃什麼?”

聽到公子的問話,田安回道:“章邯將軍割了許多芹菜來,他說那是冬天的最後一些芹菜了,雪後就再也沒有綠菜了。”

扶蘇看到一車車堆積如小山芹菜從眼前拉着車而過,又道:“很好,那就吃芹菜吧。”

“這就去準備。”

章邯平日裡的飯量就不小,只要是能吃的,他都能吃。

當家奴們吃着芹菜的時候,章邯也在嚼着芹菜,一口生芹菜一口餅。

吃完了今年冬季最後一茬蔬菜,關中正式進入了地上無活物的季節。

飯後,這裡的婦人穿着厚實的衣裳開始織着麻布,準備着過冬的衣裳。

如今,陸陸續續有大軍回關中,送來的戰利品也越來越多。

正如李由所言,丞相李斯帶着蒙恬將軍,還有一支兵馬來到了此地,此番送來的還有不少器具。

場面有些混亂,也有些忙,來來往往的甲士將一車車的東西拉進了這個小村落。

蒙恬解釋道:“昨天又從函谷關回來了一支兵馬,還帶了這些,王翦老將軍託人帶來,說是繳獲所得,獻給公子。”

扶蘇站在雪中瞧着這些東西,它們已被蓋上了厚厚一層雪。

這些東西可以歸類爲繳獲的雜物,足可見王翦老將軍是個很勤儉的人,得勝歸來還將能帶來的都帶來了,包括這些雜物,準確的說這就是雜物。

還要一件件的挑,看看能不能用。

扶蘇翻看着軍中拉來的一車車雜物,這些東西都不是完整的,就像是一些木料堆砌一起,也不知道是什麼。

甚至還有些不知名的陶罐,樣式還很奇特,奴兒挑了幾個小陶壺,陶壺外的雕刻很漂亮,應該是楚地王宮內的東西。

李斯見公子與衆人忙碌地挑選這些雜物,挑出一些有用的東西,公子還高興地笑了。

難得有空閒來這裡看望公子……看得李斯也笑了,一直站在一旁笑着。

扶蘇從一個已半毀的犁上扯下一根木頭,道:“老師,這種雜物在軍中多嗎?”

李斯頷首道:“有不少,公子若需要,臣再讓人送來。”

“好。”

李斯從袖子裡拿出一卷文書,道:“這是軍中文書,太尉蒙武大將軍要將商顏山的兩千囚犯全部送去燕地修築長城。”

聞言,扶蘇的動作一停。

李斯似看穿了公子的心思,又道:“蒙武此番徵楚國,回來後就落下了病根,已不能再遠行了,讓蒙恬將軍去一趟燕地。”

扶蘇繼續拆卸着這些用木料搭起來的各種器具,有些甚至是拆下來大牀的一部分,還有些被燒焦的痕跡。

扶蘇像是個廢品回收員,很耐心地將軍中送來的這些東西分類,整理。

蒙恬終於是要去修築長城了,而且還要將這兩千囚犯帶去。

就像是在郡縣制上,大秦有着死心眼一樣的堅持。

修建北方長城,也是如此。

李斯往身後招了招手,蒙恬便會意上前,行禮道:“公子。”

此刻的蒙恬穿着秦軍特有的甲冑,走路時還能聽到甲冑的摩擦聲,他抱拳行禮道:“公子,末將奉詔命,前往燕地修築長城。”

蒙武老將軍年邁了,王翦老將軍也老了,秦國是一統了六國,秦國也滅了最後的楚國,但這一戰似乎也抽空了秦國。

蒙武老將軍已不能再遠行了,王翦老將軍遲遲未歸,說不定也是因爲太過年邁,不好走動太久。

往後的秦國還是要看下一代人。

扶蘇拍了拍他肩膀道:“一路保重。”

蒙恬再一次行禮,而後領着他的人去集合那兩千囚犯。

這些囚犯像是借給商顏山的,現在又被蒙恬帶走了,在燕趙兩地歸入大秦之後,北方邊關防禦極其重要,不得不犧牲龍首渠的開掘進度,派人去修築長城。

雖說早就心有預期,蒙恬也說起過這件事。

接連小半年沒有見到他,卻剛一見面來不及多說幾句,他就要趕去北方。

扶蘇送別了蒙恬,以及那兩千囚犯。

章邯遙望北方,好似在給蒙恬送行,眼中不知是羨慕還是同情。

那些囚犯走了之後,扶蘇就覺得章邯的身後空落落的,先前他的身後總會跟着一兩個人隨時等候吩咐。

收拾了一番心情之後,扶蘇又不得不再一次面對現實,開始盤算自己的私產。

所謂私產也不過是三千家僕與幾百頃土地。

李斯與李由正在屋外爭論着,似乎是這父子之間出現了什麼矛盾。

扶蘇離開這裡,走遠之後才覺得清靜一些,見到田安正在修理着一駕紡車。

他修理紡車的時候,還有一羣婦人正在看着。

扶蘇上前瞅了一眼道:“爲什麼不在下面裝個踏板,這樣就不用費力地再分出一隻手去扯線了。”

聞言,田安手中的動作一停。

扶蘇又在紡車講述一番原理。

田安點頭道:“公子所言在理,這就試試。”

如此,扶蘇又有了閒着沒事做時,能做的事,站在一旁看着田安改造紡車。

這架舊紡車,也是秦軍繳獲送到這裡的。

田安見它毀壞得不嚴重,便想着修一修,他一邊拿着木錘敲敲打打,一邊道:“公子,這是楚人的紡車,當年齊魯各地的儒生都去找楚人做衣裳,楚人的紡車是最好的紡車。”

扶蘇靠着身後的松樹,又道:“那現在呢?”

“若公子所言真的能夠造出來,那這架秦人造出來的紡車,就是天下最好的。”

扶蘇感慨道:“楚人與儒生得知秦人有了更好的紡織技藝,若搶了他們客人,又該罵暴秦了。”

田安會意笑着,道:“若是公子的家僕用紡織賺些糧食與錢,那公子的家業算是穩固了。”

扶蘇笑着道:“我不缺錢。”

田安頷首,“王賁將軍進獻的酒水價值數萬錢,公子確實不缺錢。”

在現在的秦律下,酒水是很值錢的。

在這個時代,錢真的不算什麼,糧食纔是最重要,農業是社稷的根基。

哪怕是自己腳下這片地的三千家僕,都還要爲了糧精打細算。

黔首更不知錢值幾何,甚至還處於以物易物的社會階段。

商顏山下的生活很簡單,一天兩頓。

只有午時那一頓是吃熱乎的,纔有一些煙火氣。

到了晚上大家都是啃乾糧的,沒有明火炙烤。

現在,兩千口囚犯離開了這裡,壓力頓時小了很多,但修建地下河渠與豎井的事,就只能依仗這三千家僕了。

扶蘇站在紡車邊,看着勤勞的家僕們將軍中帶來的舊物件放入一間間庫房中,這些東西都不是家僕的,包括他們的性命也都是公子扶蘇的。

田安熟練地用榫卯結構做了一個槓桿,扶蘇狐疑地看着他老人家手法如此嫺熟,這老人家是工匠出身的? 從來沒聽田安說起過他的過去,他只說在咸陽宮有很多很多年了。

一架紡車在他老人家手腳嫺熟地改造下,終於有了改觀。

田安在紡車前坐下來,一手提着線,一手扶着線的另外一頭,擡腳踩下踏板,麻線就換了一頭。

四周的婦人們看到這一幕紛紛驚呼,而她們眼神盯着紡車,一個個都想要將其佔爲己有。

誰得到了這架紡車,就能成爲這裡織布最多的人。

扶蘇與田安離開之後,那羣老婦人就爲了爭搶那駕紡車開始了爭吵,甚至開始動起了手,還有人互相吐口水。

所以呀,秦人是很樸素的,爲了實現自我的價值,她們無所不用其極。

扶蘇坐在回宮的車駕上,忽然意識到一件事,詢問道:“老師與李由爭吵什麼?”

田安回道:“丞相希望李由繼續在朝中任職校令,但他想要辭去官職。”

李由在朝中只是一個傳遞文書的校令,大概就是幫着檢查文書來處,以及文書內容,或者是要將文書送去何處。

老師教導李由還是很用心的,把最好且最磨鍊人的位置都交給了兒子。

當然了,這些事李由都不是主事的人。

商顏山的主事人自然是我這個公子,督建河渠的人是王賁與章邯。

就如去河東也是如此,老師總能將李由放在一線但卻出事了不用背鍋的位置。

扶蘇十分同情老師,這個年紀的少年人處在叛逆期,誰不想活得自我一些,叛逆也是難免。

當關中的大雪停了之後,難得有了陽光。

已停工多日的河渠開挖工作終於再一次開工了,公子的家僕們往身上綁好了麻繩紛紛跳下豎井,而後會有一籃籃的泥土拉上來。

當豎井下的人再一次爬上來,他們從頭頂到雙腳都是黃土。

李由不想回家,他真的與公子的家僕們生活在了一起,並且還與家僕一起下井挖渠。

一天的勞作結束之後,李由就被公子的家僕們丟入了冰冷的洛水中,好好洗了洗。

衆家僕也將身上的黃泥洗乾淨之後,才穿好厚實的衣裳在孩子們的歡迎下回家。

李由哆哆嗦嗦地走上岸,牙齒都在打顫,披上一件大氅跟上衆人的腳步。

李由觀察着這裡的人們,他們的神情,他們的笑容,覺得比起在繁忙的咸陽,不如在這裡感覺更舒坦。

直到,章邯攔住了李由的去路。

“公子說過,要讓家僕們看書識字,不知李校令能否教他們。”

李由苦澀笑道:“我可以教他們讀書識字,不過以後我就不是軍中校令了。”

(本章完)

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46章 立夏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3章 橋建成第123章 冷流雪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120章 登山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88章 大試第117章 徐福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47章 貧民入關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8章 渠與田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89章 軍報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30章 增兵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48章 書第198章 項籍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9章 軍報第114章 韓舊地第135章 北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91章 喜與憂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74章 回咸陽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0章 渠中骨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66章 立秋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98章 項籍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97章 新年第161章 學城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90章 丞相三思第64章 選擇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97章 新年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49章 “還價”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3章 老秦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4章 墨子有言
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46章 立夏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3章 橋建成第123章 冷流雪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120章 登山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88章 大試第117章 徐福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47章 貧民入關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8章 渠與田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89章 軍報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74章 進函谷關第130章 增兵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48章 書第198章 項籍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9章 軍報第114章 韓舊地第135章 北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91章 喜與憂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74章 回咸陽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0章 渠中骨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66章 立秋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98章 項籍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打賞)第197章 新年第161章 學城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90章 丞相三思第64章 選擇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97章 新年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49章 “還價”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3章 老秦軍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4章 墨子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