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兩個世界

第200章

兩個世界 項梁本不在意李牧後人之事,只不過在偶然回想起李牧的下場,覺得可惜而已。

項伯繼續講述着他從各地的人脈中得到的消息,這些消息多數帶着誇大也好,或者是真假難辨也罷。

這些事距離楚地還很遠,並且皇帝距離楚地更遠。

項梁最擔憂的還是楚王負芻。

自從王翦抓了負芻入秦之後,這位楚王就一直活在咸陽,並且得到秦人的照拂。

項梁也自然清楚,宴席上如同宋義或者桓楚這些人,他們真的願意一起起兵嗎?

說不定楚王負芻不願復楚,宋義也會放棄起兵,這是項梁最不願看到的局面。

而因這位楚王,也就導致了范增老先生不來會稽郡相見,卻只讓他的弟子前來。

項伯說完各地的情形就離開了,項梁獨坐在堂內,神色多有憂慮。

項梁知道張良是項伯的好友,至少項伯每每出遠門,總會去見張良,但這一年間張良卻像銷聲匿跡了一般。

不僅僅是秦軍找不到他,就連各地的舊貴族都不知道他的音訊。

一樁樁不對勁的事,卻也顯得無關輕重,這些事絕大多數都與項梁的復楚計劃無關。

會稽郡乃至吳中的梅雨季節很漫長,尤其是今年雨水下了有半月,天地間的一切都是溼漉漉的。

雖說會稽郡沒有支教的夫子,但會稽郡外還是有秦派來的支教的夫子。

這位支教夫子叫作荊。

荊是一個從關中出來的支教夫子,在吳中支教有些年月了。

閒暇時,項羽與桓楚出門在外,見到了那個站在草棚下,給一羣衣衫同樣破落的孩子教書。

這位夫子的衣裳像是補了又補,但看得出這位夫子很年輕。

甚至,這個支教的夫子比項羽還要年輕。

項羽坐在馬背上,看着那個支教夫子似乎講完了課,他想起了叔父爲自己尋找的老師。

叔父爲自己尋找的老師是楚國的名仕,也算是楚人貴族中較爲有名望的。

爲了讓對方答應收爲弟子,叔父還拿出了不少的財寶,並且畢恭畢敬。

可結果呢,那位夫子還是拒絕了。

項羽也聽說過有關支教夫子的事,他詢問道:“這些支教夫子都這樣嗎?”

桓楚在琅琊縣認識過一個支教夫子,他叫稂。

除了這一位,桓楚還看過其餘的支教夫子,他們雖說各有不同,但多數人都像稂一樣,是個好人。

“他們都一樣,過得貧窮,卻以此爲樂。”

項羽追問道:“難道他們從不爲自己考慮嗎?”

桓楚低下頭,似乎是打心裡面對這些支教夫子有些不自信,這當然是不自信的,因這些人真的是無私的。

面對項羽的問話,桓楚回道:“有一些人會爲了自己的考慮,有些人即便是公子給他們許諾了很好的將來,可還是願意留在外面繼續支教,我認識幾個支教夫子。”

桓楚去過很多地方,也認識很多豪傑名仕,自然也認識一些支教夫子。

如果能夠理解他們,也可以與他們成爲朋友。

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即可。

桓楚又道:“回去吧。”

正要拉着繮繩讓馬兒掉頭,回頭看去又見到項羽已翻身下馬,朝着書舍走去。

見狀,桓楚也只好下馬,跟着走上前。

在書舍的後方有一片菜地,地裡的菜像是剛長出來不久,他從書舍旁的地裡拿了兩顆青菜,而後洗着。

他將米倒入陶鍋中,而後將陶鍋放在爐子上。

項羽走到了近前,道:“聽聞夫子是從關中而來。”

聞言,剛喝下一口水的荊站起身,笑着道:“是啊,我從關中渭南郡來。”

項羽道:“項籍,見過夫子。”

荊笑着道:“不用如此,你我年紀相仿。”

項羽走入書舍中,打量着這間屋子,這位支教夫子看起來很親和。

並沒有會稽郡那位名仕顯得高傲。

荊也不在意一個陌生人走入自己的書舍,平日裡來書舍的人也不少。

項羽見到有個婦人提着籃子,冒着雨而來,她的身後還跟着一個孩子。

那婦人走到書舍門前停下腳步,從籃子中拿出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端給身邊的孩子,讓孩子端給夫子去。

屋檐還在滴着,雨水滴到這個孩子的身上,他還縮了縮脖子,臉上帶着笑意的將一碗熱氣騰騰的肉放在夫子面前。

“我娘說給夫子吃,夫子總是天天吃菜。”

言罷,這個孩子不等夫子說話,就快步跑着離開了。

那婦人也領着孩子回去了。

這一幕看得項羽也露出了笑容,很顯然這個支教的夫子與吳中的鄉民相處得很好。

但項羽也想不明白,爲何叔父如此討厭這些夫子。

荊道:“你們要一起吃嗎?”

項羽依舊面帶笑容,擺手道:“不用了。”

荊點着頭,自顧自吃了起來,一邊吃着一邊看着桌上的書。

而書舍內,也整整齊齊放着一排排的書,這些書有些是紙製的,還有的是竹簡的,項羽伸手想要翻看這些書,又覺得沒有禮數,將手收了回來。

荊看出了這位客人的意圖,又道:“無妨,可以看。”

聞言,項羽又釋然一笑,也沒有去拿桌上的書。

倒是桓楚拿起一卷書,就看了起來。

荊吃着飯食道:“你們也是來讓孩子讀書的?”

項羽搖頭道:“聽說此地有一個夫子,就來看看。”

聞言,見對方只是來這裡看看的,荊也就沒再多言,自從來吳中之後,來這裡看看的人也有,誰都想要知道支教夫子是什麼樣的。

對此,荊已習慣了。

項羽問道:“夫子如今有弟子多少?”

荊嚼着口中的米飯,片刻之後又咽下,回道:“有六百餘人。”

聞言,項羽遲疑道:“六百餘人?”

“六百三十人,不會有錯的。”

項羽擡頭看了看草棚搭出來的屋頂,又道:“你有這麼多弟子,卻還過着如此拮据的生活,你的弟子不爲你做點什麼嗎?”

荊三兩口吃完了碗中的飯,又在爐子上煮上水,回道:“我的弟子呀,都是窮苦人家,我來楚地之前聽說楚人不喜我們這些支教夫子。”

先前確實有這樣的傳言,項羽頷首。

“直到,我來到了這裡,我才發覺其實沒這麼多楚人抗拒支教夫子,其實來這裡之後,我一直過得很好,願意來讀書的孩子也很多。”

項羽狐疑地看着荊,接着道:“你來支教是爲了什麼?”

陶壺中的水還燒着,荊坐在屋檐下洗着自己的碗筷,正在思考着如何回答這話。

項羽就站在這個夫子身後,等待着回答。

安靜了片刻,荊纔將碗筷放在了邊上,他道:“人們都有各自的活法,我們這些支教夫子其實很少相聚,多數時候我們也是需要聽從縣吏調配的,你說我爲了什麼,我可能是爲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桓楚站在一旁,心不在焉地翻看着手中的書,他其實還聽過另一個支教夫子的回話,他說是爲了使命與職責。

這世上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包括稂與荊也是不一樣的。

荊或許不會在吳中久留,他在此地三五年之後,可能就會離開。

支教夫子越來越多了,可他們都是不一樣的人,但他們所做的事都是一樣的。

項羽又問道:“若給你一個很好的宅邸,你想要嗎?”

荊道:“就算給我一座很好的宅邸,我也住不了多久,我的老師希望我們這些人都走出去看看,去看看世間的人,去看看這天下各地的景色。”

“你就想這麼一直貧窮地過下去嗎?”

“窮,對我來說不是生存的必要。”

項羽蹙眉看着對方,實在是不理解對方的想法。

飯後,又有孩子回來了,他們陸續來上課。

荊從書架上挑了一卷書,遞給了項羽,道:“送你了。”

項羽拿過這卷書,眼看着荊與孩子們聚在一起,便離開了。

重新翻身上馬,在前往會稽郡的路上,項羽一路上無言,想着那個支教夫子的話。

桓楚策馬跟在後方,低聲道:“其實也不用太過在意,這些支教夫子不會影響我們的事。”

這個事就是復楚的事。

說這話時,桓楚是有點心虛的,他不想項梁去對付這些支教的夫子,而且他內心裡也是十分敬仰這些人的。

項羽回到了會稽郡的住處,身上還掛着雨水,衣衫也溼漉漉的,他打開手中的這卷書仔細翻看着。

正在看着其中內容,這卷書中所言的是愛民。

坐着看書累了,項羽就側躺着,蹙眉看着書中的理念,這卷書中所言最多的就是愛民與爲民。

桓楚正在應付項梁的宴請,並且刻意沒提項羽去見了支教夫子的事。

當宴席結束之後,桓楚就離開了會稽郡,其實項羽不懂荊的話語,是有原因的。

是因楚地距離關中太遠,距離琅琊縣也太遠。

秦一統六國之後,保留了諸多楚地貴族,與項羽或者項梁往來的都是當年的貴族。

項羽沒見過外面的世界。

其實即便是琅琊縣,對項羽來說是兩個世界。

(本章完)

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8章 賀禮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5章 選誰都好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23章 老秦軍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13章 東去第51章 一定還清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6章 羣鹿第40章 渠中骨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89章 軍報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3章 老秦軍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98章 又聞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20章 登山第98章 又聞第135章 北伐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50章 重聚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88章 大試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9章 民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89章 軍報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3章 冷流雪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67章 設宴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87章 田與棗
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8章 賀禮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5章 選誰都好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23章 老秦軍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113章 東去第51章 一定還清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6章 羣鹿第40章 渠中骨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89章 軍報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3章 老秦軍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78章 公子之法更嚴酷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65章 先見之明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77章 楚地門生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98章 又聞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20章 登山第98章 又聞第135章 北伐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50章 重聚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88章 大試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9章 民夫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89章 軍報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94章 丞相之心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200章 兩個世界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23章 冷流雪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79章 親家也要明算賬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67章 設宴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87章 田與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