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

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

營地中的衆將士正在吃着羊肉喝着酒水,馮劫也坐在其中,正在暢快地啃着羊肉。

口中咀嚼的羊肉剛嚥下,馮劫也才喝下一口酒,這才注意到了坐在一側的公子。

他慌忙行禮道:“公子。”

扶蘇沒有吃案上的羊肉,而是拿起一隻秋梨啃了一口,又問道:“廷尉怎麼來了?”

馮劫解釋道:“遇到一些事,臣特意來向丞相稟報。”

“什麼事,要秋獵的時候來稟報?”

馮劫想了片刻,覺得也不是什麼大事,就回道:“當年魏國的信陵君有一個門客叫張耳。”

“張耳?”

馮劫又道:“當初這張耳是魏國的官吏,那時皇帝派兵馬搜捕張耳,如今有消息送來,說是在淮陽發現了張耳的行跡,這個張耳改了名與姓,躲在了陳縣,臣告知丞相了,說不定不用多久,淮陽就會送來消息,該是捉到張耳了。”

馮劫是個辦事十分嚴謹的人,嚴謹到每一次刑獄都是思量再三才做的決定。

張良至今逃亡在外至今沒有找到其下落,加上搜捕了多年的張耳至今纔有消息,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張耳其人。

地方官吏的搜捕能力薄弱,這與地方底層建設有關,與馮劫的個人能力無關。

在這個傳信都要快馬疾馳的時代,秦廷的政令下達地方需要時間,更不要說大秦的底層羣衆方面的建設。

扶蘇吃完一隻梨又問道:“這張耳是反秦人士?”

馮劫道:“此人大抵是會反秦的,臣以爲多半是會與楚地的項籍聯手。”

“那好呀,一起抓來就省事。”

馮劫若有所思地點頭。

言罷,扶蘇又注意到了馮劫,見馮劫的目光看着一個將軍,再一看對方就是董翳。

如今的董翳已留有了短鬚,其人依舊是在咸陽任職校尉。

馮劫稍稍向公子湊近,道:“聽說,丞相的弟子吳公,他回來有三年了?”

扶蘇頷首道:“我知道,還是我向老師引薦,讓吳公去三川郡任職的。”

讓吳公回來是丞相的意思,大抵是丞相擔心吳公一直留在北方,會引起蒙恬的猜忌。

這大秦要是鬧出個將相不和睦,那的確令人頭疼。

在扶蘇看來,蒙恬在北方手握重兵引得丞相李斯的猜忌,難道吳公當初留在北方這麼久,蒙恬就不會猜忌丞相嗎? 將相不和已有跡象,猜忌的種子一旦種下了,就不會輕易消解。

馮劫又道:“臣剛與丞相稟報淮陽張耳之事,聽丞相向皇帝進諫,請董翳去北方協助蒙恬領兵。”

扶蘇蹙眉擦着手,什麼時候這個董翳成了丞相的人了?

吳公纔回來三年,丞相又派一個人北上,只爲了制衡蒙恬?

再者說一個董翳,不見得有能耐去制衡蒙恬,多半是丞相是要告誡蒙恬,讓蒙恬注意點,咸陽會一直盯着他的。

營地裡,丞相舉杯祝賀今年豐收,羣臣一起舉起酒碗。

秋獵的營地裡歡聲笑語成一片,直到夜裡這裡的火盆與篝火點着,在黑夜下將這個龍首原也照得很亮堂。

扶蘇很少在外過夜,即便是夜色已深,也會趕着星夜回到咸陽城。

臨近子時,田安駕着車帶着公子回到了咸陽城下,咸陽城的守軍問詢了兩句,確認真是公子扶蘇回來了,這纔開了城門。

“公子,他們覺得今天秋獵,公子斷不會在夜裡回咸陽。”

扶蘇坐在馬車內,望着咸陽城的夜色沒有多言,身邊是甲士們的腳步聲,以及馬車輪轂的吱呀聲。

“頻陽公近來如何了?”

“明天早晨,就讓人去問問。”

“好。”扶蘇頷首。

到了宮門前,扶蘇下了車駕一路走向高泉宮。

是因當年頻陽公的託付,公子扶蘇對夫人一直很好,這大抵也是公子對頻陽公的迴應。

頻陽公十分疼愛嫁給公子扶蘇的這個孫女,不然也不會承諾等他老人家死後,將頻陽縣老宅的一切都送給公子扶蘇與夫人。

頻陽公還有一個叫王離的孫子,如今一直在上郡駐守,王賁也從未說過讓這個兒子回來。

高泉宮依舊點着燈,扶蘇還未走到殿前就有一個小小的身影跑出來。

扶蘇抱起跑來的兒子,蹙眉問道:“怎麼還不睡?”

王棠兒收拾着一地的玩具,她道:“你不回來,這孩子就不睡。”

扶蘇輕拍了這個兒子的後背,將他放下來,道:“去睡吧。”

如此,這孩子才心滿意足地去休息。

王棠兒知道丈夫睡前都要看一會兒文書,就讓人將燭臺準備好了,再準備了一些點心,她道:“這些甑糕都是剛熱過的,這個時辰纔回來,一定餓了。”

扶蘇點頭,接過妻子端來的甑糕吃着,宮裡平時鮮有吃甑糕,也就在過節時會自己做一些。

正值立秋時節,外面的風很大。

扶蘇坐在案前,左手邊就是東窗,幾滴雨水落在窗臺上,緊接着漫天的雨水落下。

夜裡本就寂靜,這雨落下時,四周就剩下了喧鬧的雨聲。

扶蘇回過頭看去,見到兒子在雨聲中睡得更沉了,這才繼續看着文書。

秦的工程都是帶有終身責任的,在秦律的要求下,任何工匠所造的器具或者是工程都要保質保量。

修建白渠的主要責任人就是自己這個少府令,其次纔是少府丞張蒼,再其次是大匠青臂,之後就是程邈。

一旦出現重大的工程事故或者是工程質量不佳,輕則剝去官身,重則人頭落地。

在嚴謹的秦法下,承擔責任的主體是誰,主要人是誰都要清清楚楚。

哪一節渠壞了,都要確認到修建這條渠的責任人。

在這種制度下,資料的保存就尤爲重要,紙張雖說好用,可是在保存資料的用途上,現在的秦廷中依舊是使用竹簡的。

扶蘇還要將建設資料寫在竹簡上,以便保存。

田安擦拭着小公子玩鬧後的地面,別看他老人家一把年紀,做事的手腳倒是依舊利落,他擦拭好地面,見到公子還在專心寫着文書,田安低聲道:“公子,今天秋獵時右相托人有事來問。”

扶蘇手中的筆沒有停頓,依舊在竹簡上書寫着,道:“什麼事?”

“右相問小公子衡是否有老師了?”

扶蘇寫完一卷,等竹簡上的字跡晾乾,一邊回道:“他想要教導衡?”

“是的。”

“好呀,等衡再年長几歲,就讓右相教導。”言罷,扶蘇就去休息了

田安笑着點頭,幫着公子將餘下的文書處置好。

公子扶蘇是一個作息時間特別穩定的人,不論睡得多晚都會在早晨廷議前的一個時辰醒來,早晨時分,公子用半個時辰跑步,餘下的半個時辰用來洗浴用飯,之後纔會去廷議。

皇帝與丞相正在外面秋獵,今天廷議由公子扶蘇與右相馮去疾主持。

扶蘇說了白渠的建設事宜,並且寫好的建設資料與名冊,遞給馮去疾道:“右相,讓人在白渠邊立石碑刻字。”

但凡有工程,都是要立碑刻字的,馮去疾收下文書,行禮道:“臣領命。”

“臣請問少府令,學士府空置多年,該如何處置?”

扶蘇站在殿內面對着羣臣,解釋道:“以後交由關中大夫子叔孫通來主持,不過此人如今在渭南任職郡丞,尚不能來咸陽任職。”

“臣再問公子,往後學士府是否都只有叔孫通一人,臣還聽聞叔孫通善用驢。”

扶蘇稍有蹙眉,看向問話的人,對方長得年輕。

“臣咸陽守備都尉司馬夷。”

如今的秦廷多是老秦人大臣,封禪之行後,當年入秦的博士都走得了,因此與往年相比,如今的廷議氛圍尤其的好,大有一種衆人一起使力氣,將國家建設的越來越好的感覺。

至於對方說叔孫通的事,扶蘇道:“叔孫通喜吃豆腐,當然也善用驢磨豆腐,其人……更善教書。”

對方的問題是學士府不能空着,也該用起來了。

扶蘇當然也有這個意思,如今還差考覈。

選用學士是否要叔孫通的舉薦,最初考慮這個問題時,扶蘇就將舉薦一事否定。

有了支教之後,國家的人才選拔就能多一條途徑,那就是考試。

學士府似乎要收攏學識最好的一批人,類似於大學士,但扶蘇想要將學士與官吏儘可能的分開,分成兩類人,學士是學士,官吏是官吏。

按照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論是工匠,還是治水,或者是地理,這都是國家需要的人才,人才與官吏一同享受俸祿。

就譬如說隹,其人也會教書,能夠進入學士府任職,但其履歷與經驗不足以用在爲吏上,以後就可以任職大學士,參與書籍的編撰工作。

而且,扶蘇還要等着自己的弟弟高,他何時從西北迴來……

三兩句話,扶蘇想到了許多事。

再回到眼前,扶蘇又與右相馮去疾商議着父皇秋獵。

今天的廷議就簡單結束了,衆人三三兩兩各自有說有聊地離開大殿,扶蘇又與馮去疾說起了孩子的問題。

“先前我與叔孫通有約定,右相要收衡爲弟子,我不能瞞着右相。”扶蘇神色有些爲難,道:“但我也不想孩子失去了……如右相這麼好的老師。”

(本章完)

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48章 書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2章 婁敬第18章 叔孫通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46章 立夏第86章 羣鹿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3章 刀與火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81章 相會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13章 東去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1章 秦人古都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17章 徐福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23章 冷流雪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13章 東去第16章 戍邊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28章 賀禮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14章 韓舊地第20章 老秦人第188章 大試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82章 章敬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4章 回咸陽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47章 踐行者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39章 民夫第18章 叔孫通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35章 北伐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4章 蜀中消息
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48章 書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2章 婁敬第18章 叔孫通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208章 告別與支教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07章 狂到沒邊的敵人第154章 任勞任怨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46章 立夏第86章 羣鹿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3章 刀與火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81章 相會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13章 東去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71章 秦人古都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17章 徐福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159章 白渠與將相猜忌第123章 冷流雪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76章 舊楚的老先生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86章 大試在即第113章 東去第16章 戍邊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28章 賀禮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14章 韓舊地第20章 老秦人第188章 大試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82章 章敬第160章 魏國往事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175章 老夫認識的孩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4章 回咸陽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47章 踐行者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39章 民夫第18章 叔孫通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35章 北伐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4章 蜀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