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荀子門生

第184章

荀子門生

當新年到來的時候,張良已徹底習慣了這個身份,而關中似乎根本沒有細究這件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王餘佈置得太好。

韓遠這個身份依舊很紮實,也徹底融入了支教夫子的生活中。

在秦治理下的蜀地,秦律依舊很嚴苛,甚至有十分嚴格的禁巫。

新年時,這裡的人們還會祭李冰父子,人們將李冰比作江神,給蜀中帶來了富庶。

新年祭祀在成都郡府舉行。

由蜀中的人用蜀中語誦讀皇帝的詔命。

也有關中來的文吏用關中話誦讀皇帝的詔命。

當蜀地的人們用黑牲與玄酒祭祀,用蜀璧與黍祭祀新年時,始皇帝的新年詔命也送到了蜀地。

若是這道詔命與往年一樣,其實也沒什麼。

卻有一個消息傳來,公子扶蘇與丞相李斯已下支教考試的政令,這一次的考試天下但凡有戶籍的秦子民都可以參加,包括支教的夫子。

張良對這次考試沒什麼興趣,也不想去考試。

得到韓遠這個身份,張良可以心存僥倖,但不能糊弄在咸陽的丞相李斯以及咸陽城中的那些人。

因此,擁有這個身份張良已習慣了這個身份,便繼續打算在這裡蟄伏。

越是瞭解支教,張良就覺得他越發瞭解公子扶蘇治理國家的理念。

其中,張良確確實實學到了一些以前沒有的知識,以及一些更新的治理國家的理念。

歷代治理國家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宗室,其次需要招攬天下士大夫,再有強大的兵馬,如此一個國家的可成。

但公子扶蘇不這麼想,這位公子覺得這天下不能只讓士大夫治理,士大夫這種利益構成的集團體是對國家有害的。

沒錯,這確實是張良實實在在看到的話,是在關中送出來的書中看到的。

而加以公子扶蘇的支教理念,恰恰也說明了公子重視庶民,讓更多的庶民成爲官吏,並且排斥士大夫。

以家族爲團體的士大夫集體是可恥的,希望以後的學子不要成爲這種可恥的人。

張良也不知道這天下名仕是如何得罪公子扶蘇。

所謂支教令,不就是爲了消滅士大夫家族與名仕嗎? 張良想起了一個人,他叫孔鮒。

也不知此人現在是死是活,至今沒有消息。

張良心中暗想,如果公子扶蘇真的這麼做,恐怕真會出一些亂子。

秦選擇官吏是挑人的,公子扶蘇會選擇學識更好的士大夫家族嗎?顯然不會……那麼公子扶蘇就會選擇學識稍差的庶民。

如此一來,如同孔鮒這樣的名仕,勢必會覺得被羞辱。

那又如何呢?張良站在人羣中擡頭看着掛在城牆上的佈告,公子扶蘇就是這麼告訴的天下,他不要孔鮒那樣的人有家世背景的名仕。

身份不乾淨的人秦不要,不就是爲吏,其實也沒什麼難的。

這是在公子扶蘇的政令中看到的言外之意。

張良發現江原縣其餘兩位夫子十分擁護公子扶蘇的理念,他們是秦最忠心的支持者。

這種感情很純粹,消滅士大夫,以士大夫爲恥。

用他們的話來說,聖賢是人們的聖賢,不是誰家家裡的聖賢。

你們家是出聖賢了,但你們家不能靠着聖賢之名,一代接着一代的招搖撞騙,聖賢的後人也需要與庶民一樣受到公平的對待。

這是張良從支教夫子口中聽說的,對他們來說窮困是一種榮耀。

因他們教書從來不求錢財,只要能夠不餓死就會一直教書。

這倒是真的,張良所見的每個支教的夫子,都是十分拮据的。

但有家世背景的名仕則不同。

每每聽到這些話,張良都會覺得這種觀念,太過嚴酷。

這些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夫子,天不怕地不怕。

因他們背後站着的是成千上萬與他們有一樣理想的人。

他們就是公子扶蘇最堅定的支持者。

去年的北方發生過幾次不大不小的戰事,去年國家治理依舊很忙碌。

始皇帝三十五年的新年,扶蘇坐在丞相府與老師李斯正在準備着今年秋季考試的事,考試的日子定在立秋時節。

一張張卷子從眼前掠過,扶蘇正在檢查着考試要用的題目,一場考試每個應試者都需要作答二十張卷子,一共一百題。

這場考試會持續一個月,並且考試的內容現在只有丞相李斯與公子扶蘇知道。

這些卷子會被看管十分嚴格的工匠們刻制雕版,而後一卷卷印出來。

扶蘇看着數術一卷,遲疑道:“老師會覺得考試的題目太多嗎?”

李斯搖頭道:“不覺得多。”

去年冬天到現在,李斯做了不少題目,只是覺得自己又老了幾分。

這些卷子真能爲國家挑選人才,就連他李斯的都答不上幾題,甚至公子還十分大膽地將邊關匈奴的難題,放在了卷子上。

還有支教制度的論述,以及六國舊貴族於秦的弊端。

李斯能夠想到,肯定會有一些人在考場提着筆顫抖,有關匈奴與邊關的問題,是如今大秦正面對的,誰敢亂答? 還有支教制度,說好說壞應該都是不合適的。

甚至六國舊貴族於秦的弊端,這幾乎是讓人們共同支持秦誅殺六國的舊貴族。

李斯對這些卷子還是很滿意的。

卷宗的觀念很明確,秦所要的臣子就是要能夠擁護國家的,保護國家的,且能夠支持國家的一統的。

若連這些觀點都不能堅持,那就不能爲秦的臣子。

李斯飲下一口茶水,神色凝重。

丞相府的文吏們都知道,丞相每一次看這些卷子,都要一碗接着一碗的喝茶。

扶蘇將這些卷子都整理好之後,將其用蠟封好蓋印,確認嚴實卻沒有疏漏之處,讓田安親自交給皇城中的工匠。

扶蘇交代道:“在今年入冬之前,這些工匠都不得離開。”

田安道:“是。”

忙完丞相府的事,李斯就腳步匆匆地前往章臺宮。

正值新年,始皇帝坐在章臺宮正在看着各地的文書,本是新年慶賀的時節,皇帝卻還執意要看各地的文書。

李斯走入章臺宮行禮。

嬴政只是擡眼看了看這個丞相,看到丞相的白頭髮更多了,又收回目光,像是對白髮頭有些厭煩。

李斯道:“今年給各地的詔命發下去了。”

“嗯。”

“這些文書公子都看過了。”

嬴政道:“有這麼多國事都是扶蘇在主持,朕想着多看着他。”

李斯覺得皇帝覺得公子會做錯一些重要的決定,他面帶笑容站在一旁,至今爲止公子都是爲了國家在制定政令。

既然是爲了國家與社稷,公子所做的事自然就不會錯。

嬴政思量道:“當初朕與你定下移風易俗的政令,現在看來是不是不合適了?”

李斯回道:“若是公子在這裡,恐怕會堅定地認爲必須要移風易俗。”

嬴政又道:“荀子的弟子都這樣。”

以前韓非也與還是秦王的皇帝說過這樣的話。

李斯深吸一口氣,而後緩緩吐出,卻沒有言語。

嬴政又道:“現在朕的兒子也讀荀子,這孩子行事如何,你以爲呢?”

李斯道:“公子行事頗有當年荀子之風。”

“呵呵呵……”

皇帝忽然一笑。

也不知道這一聲笑,是不是聽出了李斯的恭維之意。

還是在讚許李斯會講話,能夠在秦廷任職丞相併且這麼多年爲皇帝主持國家建設,這位丞相除了才能了得,也深得荀子傳授的辯論之才。

嬴政道:“朕卻聽人說,以後人對扶蘇的支教之策,頗有怨言,說這不是治國之道。”

李斯行禮道:“當年秦要施行郡縣制,那時天下人都反對,乃至皇帝眼前的王綰之流。”

嬴政望着殿外明媚的天,安靜地聽着。

李斯道:“當年爲了施行郡縣制,爲了書同文,車同軌,這天下反對的人數都數不清,秦因變法強大,如今要治理國家就需要變革,臣常與公子長談,公子常說秦所擁有之國土比之當年六國之總和都要多。”

“周天子封諸侯國,可諸侯國卻不奉周天子,公子以爲是周天子不能約束諸侯王,而在諸侯王的紛爭中,周天子爲了從中周旋卻只能處處退讓,正如韓非所言慈母會養出敗兒,而嚴厲的主人就不會有強悍的家僕。”

韓非的這句話是比喻,但在公子扶蘇看來這慈母就像是周天子。

嬴政道:“如此說來你覺得扶蘇之策是對的。”

李斯回道:“公子有言,郡縣制重塑了天下,支教制正是在重塑天下人心,這天下要變,那麼這天下人也要變。”

注意到皇帝的目光看來,李斯又忙行禮道:“臣……”

“你教導扶蘇這麼多年,這孩子確實越來越像你們荀子門生了。”

李斯很想解釋,其實荀子是一位十分和藹的老師,這麼和藹的老師應該教不出這樣的公子。

話到嘴邊,面對皇帝,李斯又說不出口了。

公子哪裡像荀子門生, 其實,公子扶蘇是越來越像你這位皇帝了。

李斯沉默站在一旁,心裡這麼想着。

(本章完)

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38章 渠與田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98章 項籍第98章 又聞第149章 “還價”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3章 刀與火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93章 認真的人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51章 一定還清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72章 佩劍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98章 項籍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8章 又聞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68章 隴西第98章 又聞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63章 清醒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3章 橋建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68章 隴西第182章 章敬第130章 增兵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72章 佩劍第99章 頻陽公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17章 徐福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43章 挖通第147章 踐行者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58章 秋獵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3章 冷流雪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55章 大雪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40章 渠中骨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89章 軍報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40章 渠中骨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146章 立夏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98章 項籍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61章 學城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77章 棗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3章 東去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81章 相會第147章 踐行者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29章 戰爭預警
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38章 渠與田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81章 接替別人的人生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98章 項籍第98章 又聞第149章 “還價”第171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3章 刀與火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93章 認真的人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51章 一定還清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72章 佩劍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98章 項籍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8章 又聞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206章 太僕令的御官第168章 隴西第98章 又聞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99章 對下相的思念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63章 清醒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3章 橋建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68章 隴西第182章 章敬第130章 增兵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90章 大試結束第72章 佩劍第99章 頻陽公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17章 徐福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43章 挖通第147章 踐行者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158章 秋獵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3章 冷流雪第167章 溫暖的咸陽第155章 大雪第192章 還清人情的蕭何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40章 渠中骨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05章 草原上的韓信第89章 軍報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第40章 渠中骨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210章 南方傳聞第146章 立夏第180章 再遇張良第198章 項籍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61章 學城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第77章 棗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113章 東去第203章 東郡隕石第81章 相會第147章 踐行者第209章 諸子不在的時代第195章 治國爲樂的公子第129章 戰爭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