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

陳暮新婚燕爾,正處於感情的蜜月期,天天在一起也不覺得膩得慌。

這段時間就待在家裡,陪伴着羅敷父母弟妹,偶爾也會帶着羅敷回一趟孃家。

反正秦家莊離臨淄城又不遠,經常出門四處逛逛也是好事,雖然最近天確實有些冷。

陳暮原本是打算今年就回到泰山書院去教書,上午在書院教小學生,下午去學宮教大學生。

但新婚夫妻,就總覺得像是離不開一樣,一時不見就焦躁得很,反倒因爲天天跟羅敷在一起,而耽擱了這事。

不過也不算耽擱,因爲年關將至,學宮也馬上就要放定省假,也就是年假了。即便他回去,也教不了幾天課,還不如好好陪陪羅敷。

一晃一個半月過去,到了年底,接近年關。

這一日中午陳暮從化學院回來了,手裡捏着一個小布袋,徑直往廚房的方向走去。

方氏正帶着自己的兩個婢女在廚房裡忙活,即便是如今家庭富裕,她也習慣自己下廚做飯,漢朝沒有炒菜,主要以蒸、煮、燒、烤這四種方式爲主,之所以這樣,是因爲缺少鐵鍋與食用油。

鐵鍋沒辦法,青州也缺鐵,現在境內的幾個露天鐵礦採集出來的礦石都用於打造兵刃,爲將來爭霸天下做準備,還無法兼顧民生。

至於食用油,已經在研究的路上。

宋代之所以出現炒菜就是因爲榨油技術的提升,青州已經在研究宋代纔會出現的槓桿榨油機,通過人力從菽,也就是大豆中壓榨豆油。

因此只要能解決鐵的問題,要不了多久,青州也能把炒菜普及開。

不過沒有炒菜不代表這樣事物沒有出現,早在南北朝就有炒菜的記錄,只是缺鐵和油沒有普及到大衆而已。陳暮習慣了炒菜,作爲權貴,他可不缺油和鐵,自然不能虧待了自己。

見到他晃晃悠悠走進廚房,方氏還以爲他是餓了來看看有沒有吃的,便一邊煮着鼎中的食物,一邊笑呵呵地道:“我兒是餓了嗎?別急,等一下就好了。”

陳暮湊了過去,見她正在燉雞,不由有些失望,便對母親說道:“怎麼天天燉雞,都快吃了大半個月的雞了,

今天吃點別的吧。”

“你不吃那就別吃,餓着!給羅敷阿志阿鳳,剛好一隻雞還不夠四個人分呢。”

方氏有點不樂意了,以前家裡窮的時候,過年都不一定能殺只雞,現在天天有雞吃,還敢嫌棄,莫不是吃膩了,嫌我這個做孃的飯做得不好吃?

陳暮是個人精,哪裡沒注意到母親的小情緒,當即走過去幫母親捏着肩膀笑嘻嘻地道:“母親莫要生氣,我這不是見家中這一個月來天天吃雞,怕大家覺得厭煩了嗎?想着換換口味。而且天天吃雞,對身體也不好。”

吃雞對身體還不好?

方氏一頭霧水,狐疑說道:“我兒在胡說些什麼,吃雞禽怎麼可對身體不好?”

陳暮便解釋道:“任何一種食物,都會提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營養,雞偶爾吃對身體確實好,但如果長期食用,不吃別的食物,就會導致人體缺乏雞所沒有的營養物質,自然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

方氏:“......”

她不說話了,完全聽不懂,想反駁都找不到什麼理由。

不過陳暮倒也沒有誆她,雞確實大補,但補的是蛋白質,提供的營養十分單一。

而人體不僅需要蛋白質,還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天天吃雞蛋白質是補充了,維生素和礦物質就會缺乏。

所以有了錢,天天大魚大肉是不可取的,青菜白菜也必須要有才行。

過了片刻,方氏才嘆氣道:“我兒讀過書,認識字,懂得大道理。爲娘什麼都不知道,也幫不了我兒的忙,就只會煮點菜,若兒覺得娘做的不好吃,那就讓下人去做吧。”

陳暮卻笑着說道:“孩兒不是嫌棄母親做的飯菜不好吃,孩兒的意思是任何食物都要吃,不能只吃一種,即便再名貴,它能夠提供的東西也很少。”

“那照暮兒的意思是?”

方氏試探道:“娘給暮兒煮一條魚?”

陳暮無語道:“母親,魚和雞一樣,提供的營養都是同一種東西。”

“那煮什麼?你想吃炙肉或者蒸菜了?”

“也不一定要蒸煮或者烤炙,我教母親一種新的做菜方式。”

“什麼方式?”

方氏好奇地看過去,就看到陳暮從廚房角落掏出了一個圓形的鍋。

那鍋的模樣跟平時用於“烹”的鍋不同,像個碗。

“烹”就是煎,春秋戰國就有。

治大國如烹小鮮嘛。

不過煎用的鍋是陶瓷或者青銅平底鍋,像這樣的圓形鐵鍋,方氏倒是第一次見。

陳暮把鍋架在了竈臺上,又取出菜勺,從竈臺上的豬油罐裡挖了一點豬油倒進鍋裡,然後對竈臺另一邊燒火的婢女說道:“火燒大一些。”

“是。”

婢女就開始往竈臺裡添加柴火。

自漢民族文明開啓的時候,漢人對於吃,就有着極爲深刻的感情。

吃貨民族可不是鬧着玩的。

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爲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

所以與吃有關的竈臺,在西漢就已經十分發達。

廚房的竈臺上有多個小孔,可以利用機關調節,控制火候大小。

這些在漢代出土竈臺陶瓷模型就可以證明。

控制這些機關也簡單,有點像是幹鍋,想火大一點,就把擋火的擋板撤開,想火小一點,就拉上擋板,只留一條縫。

陳暮直接以最大的火候煎油,片刻後凝固的豬油就融化,廚房就有雞蛋,打五個扔下去。

滋滋滋!

油濺起老高,雖然濺在手上很疼,但陳暮卻看着鍋中的雞蛋變化,臉上壓抑不住高興。

蒸煮燒烤的做出來的菜,真的已經吃膩了。

想象一下,沒有炒菜,天天只能喝湯吃燒烤是什麼感覺?

生活都會索然無味。

“切點蔥來。”

陳暮一邊開始拿菜勺對雞蛋進行翻炒,一邊又對侍女吩咐。

侍女切了一點蔥,裝進盤子裡遞過去。

陳暮接過來,把蔥倒入鍋中,又放了一點鹽,隨意翻炒了幾下,雞蛋漸漸變爲金黃色。

看着已經徹底熟透了的雞蛋,陳暮立即提起鍋,出鍋裝盤。

雞蛋被扒拉進了菜碟裡。

歷史上第一道炒菜——炒雞蛋,新鮮出爐。

“母親,品嚐一下。”

陳暮把菜碟遞到了自己母親面前,臉上的笑容就更加濃郁。

這可是歷史上第一份炒菜。

因爲史料記載當中,第一次出現炒菜是南北朝裡的《齊民要術》,也是一份炒雞蛋,在南北朝之前,沒有任何關於炒菜的記錄。

所以陳暮現在手中的這盤炒雞蛋,絕對是歷史第一,可以寫進史書的東西,極具紀念意義。

方氏自然不知道,自己成爲了歷史上第一個品嚐炒菜的人,她聞着雞蛋香味,不由食慾大增,取了雙筷子,試探道:“那我嚐嚐?”

“嚐嚐吧。”

陳暮微笑着。

方氏夾了一塊,放在鼻前聞了聞,仔細盯了半天,這與煮出來的雞蛋樣子差別實在太大,略微遲疑片刻後,出於對兒子的信任,這才張口放入嘴裡。

一開始,她的表情並沒有什麼變化,可隨着雞蛋在口中咀嚼,味蕾的傳入大腦,她的眼眸也越來越明亮起來。

“母親,好吃嗎?”

陳暮見她的表情,笑吟吟地問道。

方氏吞下這片雞蛋,感嘆道:“我從來沒有想過,雞蛋竟能做得如此好吃。”

“那是自然,用炒菜的方式,可以極大提升食物的鮮味,母親若是喜歡,我再給母親做一道菜。”

陳暮笑了笑。

漢人在處理雞蛋的時候,往往只能採取煮或者蒸的辦法。

這樣弄出來的雞蛋,自然不如炒的口感好。

“還可以做別的嗎?”

方氏好奇。

陳暮四下搜尋廚房,看到了芹菜,能保存到冬天的蔬菜少之又少,芹菜就是其中之一。

因爲芹菜屬於耐寒性蔬菜,喜歡低溫、溼潤的環境,所以一般秋天種植,在冬季到來之前收割,剛剛好可以在冬天吃到。

“芹菜炒牛肉!”

陳暮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上一世喜歡吃的一道菜。

當下一邊澆油熱鍋,一邊讓侍女取來牛肉剁碎。

等鍋熱好,牛肉也剁好,直接下鍋炒。

炒到一定程度,放入切好的芹菜,再次翻炒片刻,等到牛肉和芹菜都熟了之後,撒上一點白糖,倒入一點醬油,放上薑片。

到了最後步驟,陳暮又從之前從化學院帶出來的那個小布袋裡,取出了一點白色晶體顆粒。

這是從海帶上搞來的甘露醇。

我們國家其實並不產海帶,這些海帶是從三韓部落,也就是後世的朝鮮半島海域撈回來的。

如今青州在東萊郡大肆發展造船業,就是爲了捕撈漁產以及海帶。

大脖子病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應該都聽說過。

就是缺碘造成的甲狀腺腫。

在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很流行,直到食鹽加碘,才徹底消滅這種病。

而在古代,甲狀腺腫很難治癒,晉朝關於這種病的治療方法是食用含有碘的海藻治療,但十分有限。

因此爲了消滅這種病,陳暮派船隊大肆撈海帶,讓化學院研究把碘提取出來。

有了海帶,自然就不能少了味精,不過現在沒有提取味精的技術,就只能曬乾海帶,提取上面的甘露醇,也就是幹海帶上的白色粉末。

這玩意兒裡就有味精成分,所以放入菜中,可以起到與味精一樣的效果。

倒入甘露醇,再翻炒幾下,起菜出鍋。

“好香啊。”

方氏的眼睛越來越亮,這味道也太好聞了吧。

陳暮怕這大冬天的菜炒出來很快就冷了,便對婢女說道:“你們先把菜端過去招呼大家吃飯。”

一直服侍方氏的婢女其實是三十多歲的婦女,她們一直跟着方氏在廚房打下手,本身的廚藝也不算差,但今天卻被這新式炒菜吸引。

聽到陳暮的話,兩個婢女才依依不捨地端着菜、碗筷以及煮好的飯送往前廳去。

陳暮便在廚房一邊繼續炒了幾個菜,一邊教母親技術。

其實他也知道,方氏並不是多喜歡做飯菜,而是人年紀大了,又覺得自己沒什麼本事,幫不了兒子什麼忙,就想着給兒子做點飯菜,至少讓兒子吃點好吃的。

這跟後世很多年紀大的老人,搶着幫兒女帶孩子。很多家庭婦女,在家裡努力做家務是一個心態。

一是確實想爲自己的子女家人出一份微薄之力,不想讓自己成爲負擔。二是想證明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感,讓他們有種被需要的感覺。

歸根到底,還是他們太愛自己家人的緣故。

陳暮兩世爲人,自然也很清楚這種心理,何況他曾經看過一部《請回答1988》的劇,裡面倒也講述過這種心理狀態,因此並不反對自己的母親喜歡爲自己做飯菜,反而很支持她,特意教授她炒菜。

很快,又有幾道菜出鍋。

母子二人端着菜來到前廳,廳內有張圓桌,周圍還擺着幾張椅子。

陳家從來不循規蹈矩,桌椅也是要推廣的東西,所以一家人吃飯,都是坐椅子在桌子上吃,日常生活已經逐漸往明清時期靠攏。

畢竟一來常年跪坐着對腿腳不好,二來雖然同樣是古代封建社會,但明清生活比漢朝更先進也是事實。

“今天吃什麼呀?”

“這些菜,怎麼我從來沒見過?”

“哇,聞上去好香啊。”

午飯開席,陳青被奴僕從田裡叫回來,陳志和陳鳳則從泰山學宮放午休回家吃飯。

進門之後,大家都第一次見炒菜的賣相,十分驚訝。

最中間的那道菜倒是認識,是母親常做的燉雞,但周邊用碗和碟裝起來的,也是菜嗎?

陳志和陳鳳很是驚訝。

陳暮笑着招呼道:“來嚐嚐我做的菜,這些是炒菜。”

“我來試試。”

陳鳳向來都膽子比較大,性格外向大大咧咧,第一個要動手去拿筷子。

陳志則沉穩了許多,皺着眉頭道:“阿鳳,沒禮貌。”

陳鳳喜歡比較隨和的大哥,害怕平日裡威嚴的二哥,見二哥不高興,吐了吐舌頭不敢動。

陳暮笑了笑沒說話,不循規蹈矩不代表不能沒有禮儀,長輩還沒坐下呢,確實不像話,便對陳青和方氏道:“父親母親,你們坐下試試味道。”

“羅敷呢?”

方氏注意到羅敷還沒有來。

就在這個時候,羅敷與阿翠小環過來了,臉色微微有些發白,進來就滿懷歉意道:“外舅外姑,我來晚了。”

“怎麼了?”

陳暮納悶,今早上還看到她好好的,現在臉色有些不對勁。

羅敷也不知道爲什麼,搖搖頭道:“剛纔就只覺得腦袋有些暈暈的,差點摔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難道是來大姨媽了貧血?

想到羅敷說前幾天是她姨媽來時的日子,這幾天還特意要求分房睡,說不準就是這個原因。

“先坐下吃飯,吃完飯我陪你去醫館找個女醫看看吧。”

陳暮皺起眉頭,招呼羅敷坐在自己旁邊。

古代婦女得病很麻煩,因爲女醫極少,從當初請華佗來青州幫忙設立醫學院開始,到現在已經七八年了,總共就培養了不到十名女醫,可見女子學醫的難度之大。

好在至少還有那麼**名女醫,倒不至於像大漢朝其他地方一樣,幾乎沒有女醫的存在。

秦羅敷過來坐下,也有些驚訝於今天的菜式不同,便問道:“這是?”

“是暮兒新制的菜,叫炒菜,快試試。”

方氏熱情地招呼大兒媳。

秦羅敷含笑地看着二老,他們不動筷子,這裡沒人動。

陳青便第一個動筷,夾起一片牛肉放進嘴裡。

衆人看着他,等待着父親的迴應。

過了片刻,陳青緩緩地點點頭,只說了兩個字:“好吃。”

陳鳳就立即第二個伸筷子,片刻後,眼睛登時就發亮,連連說道:“哇,這菜好鮮呀。”

放了味精可不鮮嘛。

陳暮含笑着,幫羅敷夾了兩片牛肉放進她的碟子裡。

羅敷慢條斯理地品嚐一口,在嘴中咀嚼,牛肉的嚼勁加上味精的鮮美,給予味蕾強烈的刺激,讓她忍不住發出了聲音。

“嘔!”

羅敷直接扭頭吐了出來。

陳暮嚇了一跳,連忙幫她拍背:“怎麼了?食物有什麼問題?”

陳青方氏陳志陳鳳紛紛起身一臉詫異地看過去。

“不是.....嘔......”

羅敷艱難地道:“菜很美味,可不知道爲什麼,我就想嘔吐。”

就想嘔?

又聯想到羅敷之前頭暈的問題,陳暮臉色一下子凝重起來。

方氏的臉色幾乎跟他一樣。

母子二人對視一眼,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陳暮想了想,便在羅敷的耳邊輕聲問了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羅敷臉色微紅,但還是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見到這個確定的答覆,陳暮內心壓抑不住的狂喜,看向衆人,一字一頓地說道:“父親,母親,阿羅,可能是有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二章 結義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章 定策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二章 活着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二十一章 楊賜
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二章 結義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章 定策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二章 活着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二十一章 楊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