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

而此時的劉範可比烏爵靡等人輕鬆多了。趙雲、馬岱、張遼、張郃等四名將軍,通過襲擾戰術,繳獲了烏孫和大宛衆多的物資,得糧草十六萬石、黃金兩千兩、白銀一百六十萬兩、馬六千多匹、牛兩千多頭,其餘的財物不可計數。

而且,據張郃傳回來的情報稱,大宛已經服軟了,派遣來談判的使者就在來赤谷城的路上;而康居也有了消息,康居王儲和大臣也正在派遣使者到赤谷城來。而只有烏孫還沒有消息。因爲糧食吃完了,趙雲等部在肆虐烏孫十三天後,就返回了赤谷城下,留烏孫給伊列人糟蹋。

就在這時,負責把守營門的軍士彙報,有烏孫使者到來。這個消息讓劉範欣喜若狂。這表明,烏孫已經撐不住了。劉範便召來田豐、劉誕、管寧、邴原、典韋、趙雲、黃忠、馬超、馬岱、文聘、張遼等人前來。很快,使者渾都靡在軍士們的指引下,就進了劉範的帥帳。

渾都靡一進來,就先打量了一下劉範和他的部下,然後不卑不亢地以手撫胸,給劉範微微鞠躬,並說道:“下國國相渾都靡,參見上國侯爵閣下!”

劉範見渾都靡有禮有節,滿意地點點頭,至少他不像之前的烏孫使者那麼跋扈囂張。劉範揚起下巴,說道:“貴使無事,怎麼有空來我的營寨裡?不怕我的將軍們的刀劍無情嗎?”說着,衆將紛紛狠狠地盯着渾都靡,面色不善。

渾都靡臉色未改,沉穩地回答道:“如果怕,我也就不會進來。況且我是帶着和平的期望而來,料想閣下來自禮儀之邦,斷然不會害我。”

劉範說道:“貴使前來,是貴國撐不住了嗎?”

“不,是爲和平而來。我國熱愛和平,希望貴國亦然。”渾都靡說道。

“哈哈哈哈!”聽到渾都靡的說辭,劉範和部下們默契地笑了出來。渾都靡雖然心裡憋屈不已,但只能緊握拳頭,而不敢反對。

劉範說道:“那既然如此,貴使可曾記得,我在十三天前提出的條件嗎?”

“記得,割讓我國蔥嶺以東。”渾都靡冷靜地說道,臉上看不出一絲的喜怒哀樂,情感波動。

劉範由衷地讚歎道:“貴使真是好記性啊!那,貴國願意接受我這個條件嗎?”

“願意。”渾都靡忍痛說出了這輩子最不願意說出的話,“等領土交割後,就請貴國高擡貴手,我們兩國重歸於好。”

劉範點點頭,想了想,決定不能輕饒了烏孫人。烏孫那麼大一個國家,要說沒點油水,鬼才相信。於是劉範說道:“我想貴使搞錯了,那只是十三天前的條件。現在的條件,可不是這樣了。嗯,貴使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時間能改變很多很多。”

渾都靡吃了一驚,說道:“什麼?你們把停戰的條件給改了?憑什麼!憑什麼你們這麼做?”

田豐站了出來,對渾都靡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嘛!十三天前,貴國實力猶存,所以我家主公爲了保證兩國和平,只能提出這麼一個條件;但十三天後,情況不同了,貴國的後方亂成一團,隨時有崩潰的危險,而且還有北方的伊列人四處搶掠,這讓貴國頭痛不已。形勢變了,所以休戰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當此時刻,我家主公當然要追加一些條件了。貴使也不能怪我家主公反覆無常,因爲如果當初一開始你們就接受了我家主公的條件,今天貴國就不用這麼狼狽了。”

渾都靡如同豺狼一樣,憤怒地盯着劉範。激怒之下,他又想到了什麼。突然他指着田豐,質問田豐說道:“襲擊我國的後方,一定是你給他出的主意對不對?!”

田豐很坦然地點了點頭,說道:“既然貴國不願給我家主公想要的,那我家主公何不親自去取?這是很公平的嘛。”

渾都靡怒上心頭,但也沒有放肆,因爲這還是在劉範的地盤上。劉範說道:“貴使消消氣,該聽聽我的條件了。”

渾都靡這才轉過頭來,說道:“你有什麼條件,說吧!”

劉範想到大宛和康居都要賠償賠款,烏孫自然也不能倖免。於是劉範說道:“除了割讓蔥嶺以東的國土外,貴國還要賠償給我黃金一百萬兩,白銀三千萬兩,牛羊各十萬頭,良馬五萬匹!”

渾都靡一聽,吃驚和憤怒以及屈辱一同涌上心頭,差點沒被氣暈過去。渾都靡怒道:“閣下是當我烏孫好欺負嗎?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嗎?這等條件,我國怎麼可能接受?!如果閣下沒有休戰的誠意,那我們就玉石俱焚,誰也得不到好!”

劉範一聽,也是怒得拍案而起,說道:“貴使以爲烏孫還能撐多久?只要我再派出一支騎兵如襲擾烏孫的後方,幫助伊列人搶奪你們的人口,屆時試看你們能夠囂張到幾時!”

渾都靡被劉範呵斥後,頭腦也清醒了不少。最後,渾都靡只能不服氣地說道:“這麼苛刻的條件,我必須要讓我國昆彌和大臣們決定,告辭!”說完,渾都靡也不等劉範點頭同意就匆匆走了。

馬超看見渾都靡走了,說道:“主公,末將看他是溜回赤谷城,好繼續抵抗我們!依我看,這老兒是烏爵靡的叔叔,不如把這老兒給扣押下來,好逼烏孫人屈服!”

劉範搖了搖頭,說道:“不可。渾都靡在烏孫人中很有威望和號召力,這麼做恐怕會激起烏孫人死戰到底的決心。兵法雲:哀兵必勝。所以我們不能因小失大啊。”

田豐說道:“屬下也是這麼認爲。依我看,烏孫人沒有多少抵抗的實力,多半是要屈服於主公了。”

果然,讓田豐說中了,過了半個時辰,渾都靡又來到了劉範的營帳裡,他只有一句話:“我國上下基本同意賠償,但是我國不願賠償如此龐大的數量。”

劉範樂了,他之所以把賠款說得那麼大,就是要在談判的時候佔得先機,壓制烏孫人一頭。劉範說道:“可以,這些並不是最終的數量,什麼事情都可以慢慢談嘛!不過,關於割地,一寸也不能少了。”

渾都靡表示同意,然後劉範就讓田豐代表他去和渾都靡談判。經過三個時辰的談判,雙方最終達成了一致,並簽署了合約。因爲是在赤谷城下籤署的,所以稱之爲“赤谷之盟。”

《赤谷之盟》第一條:烏孫承認發動戰爭的罪行,並遣使入雒陽,向大漢天子劉宏謝罪。

第二條:烏孫將它蔥嶺以東的所有國土和關隘割讓給西涼,還要把它的國都赤谷讓給西涼,但有權把這塊土地上的烏孫人遷移到蔥嶺以東,並有權燒燬赤谷城內的房屋建築,但無權損毀赤谷城的城郭。

第三條:烏孫賠償給西涼黃金三十萬兩,白銀一千萬兩。鑑於烏孫多用金銀器,所以可用金銀器計重充數;

第四條:烏孫賠償給西涼良馬一萬匹,牛羊各三萬頭。鑑於烏孫的後方被伊列人襲擾,牛羊可以分爲多次支付。

第五條:西涼放回烏孫的三萬多名戰俘。

第六條:烏孫在條約簽署後的五天內必須全部搬離赤谷城,十天內全部搬離蔥嶺以東。在烏孫撤離期間,爲保證條約能夠得到徹底無誤的貫徹並表示條約簽署雙方的誠意,西涼方面必須後撤到溫宿城,只准派遣人數不超過一百人的部隊監視;而烏孫方面必須留下它的大祿渾都靡作爲人質。並且,烏孫在撤離期間,賠款可以依照撤離的距離支付,如烏孫撤離五十里,就支付西涼十萬兩黃金,五十萬兩白銀;戰俘則是烏孫每撤離五十里,就放回一千人。

第七條:爲保證和平,烏孫保證只在靠近蔥嶺以東一百里處安排兩萬的軍隊佈防,西涼只能在西域部署不超過五萬的軍隊佈防。

第八條:烏孫國收取漢人的關稅,由西涼決定。

第九條:自條約簽署時起,烏孫與大漢互不相攻,互不干涉,和平共處,永結盟好!

第十條:條約自九月十七日生效!

《赤谷之盟》除了這最基本的十條,另外還有兩百多條細則,等待日後定下,但細則不得與這最基本的十條相沖突。

等劉範與烏孫人的條約簽署之後的第二天,大宛人和康居人的使者都來了。最終在不過一天的時間內,劉範也成功地和大宛、康居簽訂了休戰協議。因爲也是在赤谷城下籤訂的,所以也併入《赤谷之盟》。與烏孫不同的是,大宛賠償劉範大宛馬八千匹,黃金十萬兩,白銀三百萬兩,牛羊各一萬頭,而劉範則放回大宛的戰俘,並退兵;康居則賠償劉範黃金二十萬兩。白銀六百萬兩,良馬兩萬匹,牛羊各三萬頭,劉範則是放回包括特緹施在內的戰俘。

條約簽訂之後,劉範等人都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仗打了四個月多十幾天,終於結束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五百章 挑釁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
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環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五百章 挑釁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第八百三十四章 攻營對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二百九十章 倉皇失措第五百一十四章 火攻之計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六百六十四章 瘟疫之計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七百二十一章 稅改金改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軍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一百七十三章 錦衣草創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見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十五章 張角的對策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蟬之子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