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

佈陣之後,皇甫嵩率領曹操、袁紹、公孫瓚、孫堅、蓋勳、和連、軻比能、蒲頭、厥機、步度根、彌利、素加、蹋頓、能臣抵之、難樓、蘇撲延、烏延、呂布、李傕、郭汜、徐榮、李優等將領,躍馬出陣,來到盟軍之陣前。皇甫嵩命力士擂鼓,奏響軍樂。鼓聲雷動,被兩次大敗而挫傷不已的盟軍士氣這才恢復一些。聽聞鼓聲,盟軍士卒均揚起手中武器,扯起脖子就是高聲吶喊。喊聲如地震般,聲勢浩大。

而街亭城上,劉範和衆將翹首觀察盟軍。只見盟軍人多勢衆,聲勢浩大,人山人海,戰旗招展,衆將看着如此雄壯的盟軍,皆是面有凝重之色。而劉範卻大笑不已。衆將追問何故。劉範笑道:“皇甫嵩真乃有名無實,不知用兵之道。昨夜兩敗於我,故而今欲用其浩大盛勢以來威嚇我軍,不過是虛有其表,色厲內荏罷了。如此之將,可堪稱世之名將?”

衆將紛紛欽佩不已,擔憂之情一掃而空。賈詡和郭嘉兩人不語,只是會心一笑。劉範又用馬鞭指着盟軍的陣形,說道:“你們看,皇甫嵩將最爲虛弱之步兵故意佈置在前軍,而卻不見其騎兵。爲何?這是因爲皇甫嵩必定是將其騎兵隱藏在步兵之後。步兵三十萬,使我等不知其後情形。而將作爲主力之騎兵放於後陣,將步兵放於當前,是故意示弱我軍,引誘我軍投入主力猛攻其步兵方陣。待我軍主力將至,皇甫嵩必然會指揮步兵之陣分作左右兩部,向左右分開,使一部騎兵從步兵之中突出,以出其不意而突襲我軍主力。我軍在昨夜兩次大勝,必然是輕而無備。皇甫嵩故意示弱,就會使我軍生出兵驕將怠之心,而對盟軍騎兵之來襲無所防禦,以致大敗。然後,兩面步兵又趁我軍主力與其騎兵交戰,而糾纏而上,將我軍團團包圍。騎兵一旦速度慢下來,戰力反不如步兵。一旦我軍被其步兵所圍,則敗矣!可見皇甫嵩到底還是有些指揮之能,不過這等計策瞞不過本王!”

衆將追問如何破敵。劉範說道:“破敵之策不必着急。本王早已心有成竹。待本王與皇甫嵩會上一會再說不遲。”

於是,劉範點起西涼軍輕重騎兵七萬五千員,重步兵九萬人,一同出了街亭城。劉範命西涼軍偃旗息鼓,不得喧譁。於是皇甫嵩等人看到的景象就是這般:東城門大開,劉範一馬當先,胯下絕地黑雲馬,如飛一般躍出街亭東城門,頭戴鳳翅盔,身披大紅西川夔龍袍,掛金色龍鳳紋明光鎧,明光鎧下是金光燦燦的鎖子甲,鎖子甲下,方是鐵黑色錦繡西涼軍服,雙手綁着黑色舞龍紋精鋼護手具,兩足蹬着獅虎紋赤紅戰靴。黑雲馬昂首嘶鳴,如同虎嘯獅吼;軀幹壯實,身體上之肌肉處處隆起,若衝破皮膚一般;四肢修長,腿蹄輕捷,探出兩足,另兩足藤空,若足下生風一般,飛躍時若四蹄不落地,而如同一片黑雲飛翔於大地之上,飛快而輕盈。

緊跟在劉範身後的,是黃忠、典韋、魏延、馬超、馬岱、張遼、閻行、高順等,衆將也是錦繡一身,甲冑耀光,燁然若神人,只是在劉範的光芒之下,顯得不那麼起眼。再緊接着,是賈詡和郭嘉兩人乘馬而出。賈詡和郭嘉,一人穿着青灰色衣裳,一人穿着玫紅色衣裳。賈詡乘着一匹雙眼之間有一黑毛的白色大宛馬,郭嘉則是乘着一匹通體爲棗紅色的大棗馬,兩人雖無明光鎧在身,但也是熠熠生輝。

再接着,後面就是西涼軍了。西涼軍這次不僅有爲人們所熟知的西涼鐵騎,還西涼步兵首次出戰。西涼鐵騎最先跟隨着劉範從街亭城魚躍而出。不同於盟軍出營時的雜亂無章,西涼鐵騎是五匹馬並行而不併轡頭,整齊劃一地出城。五騎就是西涼軍最小的一級,就是一伍。一伍馬頭齊平,擡起的馬蹄都一致。待西涼鐵騎出城之後,接着是西涼步卒出城。步卒們排成五人一列,踢着正步,整齊劃一地從城門洞中出來。西涼步卒都是重步兵,每人身上明光鎧均有二十斤,以作戰功能不同,劃分爲刀斧手、牌刀手、長槍手、步弓手、步弩手五大類,不同於西涼鐵騎。西涼鐵騎是每人都必須通曉騎射、使用馬刀和馬槊。步卒們也是魚貫而出。

很快,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內,劉範的十三萬五千大軍就從街亭城中出來。而反觀盟軍出營,卻花費了一個時辰之多。不僅是因爲盟軍人數多,難以組織,更因爲素養遠不及西涼軍,西涼軍出城之後,景象更爲壯觀。西涼鐵騎縱馬輕盈地又整齊地躍出,踏起陣陣煙塵,將西涼鐵騎都掩蓋起來。在重重煙塵之中,西涼鐵騎鬼魅般的身姿在其中時時閃現。閃現的,不僅是西涼鐵騎胸前的明光鎧兩大片甲片熠熠生輝,更有西涼鐵騎的戰士和戰馬那雙冰冷的雙眼,堅毅的面容,不怒自威的氣質,環繞周身的騰騰殺氣。即使是在煙塵之中,西涼鐵騎仍然是不動聲色而怒氣沖天,戰馬也是不爲所動,連一個響鼻也沒打。七萬五千人,俱是沉默着。盟軍能夠聽見的,只有西涼鐵騎整齊劃一又有律動地踏在大地上,引起大地陣陣顫動,大地深處傳來低沉的隆隆轟鳴,地上的細草隨着大地一同有節奏地震動盪漾,當西涼鐵騎的鐵蹄頓地,地上的石子飛起;當鐵蹄抽起,石子又復落下。盟軍還能聽見的,就是自己的心臟不由得跟着西涼鐵騎的轟鳴,而隨之顫動不止。

西涼鐵騎之後,則是西涼步卒前來。步卒們整齊劃一的正步走,奮力地將腳踏在地上,捲起煙塵滾滾。煙塵之中的步卒,顯得更比西涼鐵騎猙獰崢嶸。只見步卒們整齊劃一正步而來,從盟軍這邊望去,好似西涼步卒重重疊疊,不可勝數。當步卒們每次整齊的踏步,身上的甲冑就發出“鏗鏘鏗鏘”的金屬碰撞聲,映着步卒們堅毅的表情,充滿殺氣的眼神,十分猙獰。步卒們中的長槍兵,高舉着丈八長槍,長槍的頂端統一掛着猩紅的紅纓。遠遠望去,長槍密集得如同密林一般,紅纓一片,如同一片血紅的飄雲一般。走在步卒最前的牌刀手,每人都是右手持着一面五尺高的方形盾牌。盾牌正面以精鋼片疊合而成,表面都繪着一頭張開血盆大口的猛虎頭。牌刀手之後,則是長槍兵。長槍兵之後,則是刀斧手。刀斧手並不把刀都放在刀鞘中,而是將之抽出高舉過頭盔。遠遠望去,是一片片彎彎的刀刃,如同一輪輪新月一般閃着寒光。刀斧手之後,則是步弓手和步弩手。步弓手每人揹着一百五十支箭,裝滿了五個箭筒。而西涼鐵騎最多隻帶兩個箭筒六十支箭。步弓手腰間掛着兩把弓,一把用戰,一把備用,兩把弓都是兩石的強弓,只因是複合弓,拉開弓所需的氣力很少。除了弓箭外,爲了備戰,步弓手還配備了一把彎刀。步弩手則是帶着兩把弩,一把遠程射擊的,必須要用雙腳蹬開;一把近程射擊的,只需用手拉開。遠程的弩,能射至五百步,每次五支箭;進程的弩,只能如弓一樣射至兩百步,每次僅三支箭。每當步弓手和步弩手正步走,箭筒中的箭就互相碰撞,碰撞聲雖細小,但卻延綿。

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四十九章 突圍妙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
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三百零三章 贖金之爭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慘痛教訓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五百二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政之行(再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四十九章 突圍妙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七百八十一章 安息內亂第七百七十九章 處置鐵礦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二百九十八章 談判協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八百九十九章 計劃開展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七十七章 訓練成果第五十七章 昭姬評詩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紹妙算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