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

早先爲了幫助彭城國抵禦陶謙的進犯,荀貞曾遣文聘領兵進駐到了沛國的符離一帶,文聘現今仍尚在符離,這次荀貞歸還廣陵,順路經過符離,文聘自帶軍過來會合。

由譙縣往東南,可至符離,再往東南,便是下邳國了。

下邳國,下邳縣,郡府。

笮融聞報,得知荀貞統兵將至。

他帳下一將,名喚胡蘭,離席挺身說道:“荀賊欲圖下邳,可惱可恨!他要歸廣陵,必須先經我境,今他統兵將至,以末將之見,不如陳兵淮水,把他阻之在外!”

淮水從下邳國的南部經過,橫穿國內,往東北而去,經過廣陵郡的西北部,最終流入海內。也就是說,荀貞要想回廣陵,必須得先過這一條淮河。

笮融懶得理會胡蘭的這番胡言亂語,擡起眼皮,瞅了他一眼,眼皮子又耷拉了下去。

胡蘭見笮融不吭聲,不知他是何意,因又說道:“明府!如不阻之,坐看荀賊歸廣陵,那就是縱虎還山。以下將愚見,正該趁着他還沒回到廣陵的時候,把他擋在外頭,如此一來,他就是無根之萍,自保尚且難全,更別說再圖謀下邳了!我下邳從此便就安矣!”

見胡蘭一個勁地說,笮融不開口是不行了。

他說道:“好,給你精兵三千,你去把荀賊擋在外頭吧。”

胡蘭愕然,說道:“荀賊兵馬有兩三萬之衆,只三千人,末將如何能將他擋在郡外?”

“你不是說陳兵淮水麼?有淮水之險,三千兵馬還不夠?”

“如我文聘已佔我淮水渡口,又如無陳褒在東陽列陣,窺我盱臺,三千兵馬自是足矣,可現今西北有文聘佔渡,東南有陳褒窺境,只三千兵馬如何能夠?”

淮水源自荊州南陽,由南陽一路向東,在入下邳之前,先經過的是沛國南界和東南界,換言之,即是說,淮水有一段是位處在沛國和下邳的交界處,早在荀貞到沛國前,文聘就接了荀貞的密令,遣兵一道,先行到了沛國和下邳的交界處,佔據了一個渡口。

東陽是廣陵的一個縣,與下邳相鄰,自東陽往西北,六七十里便是盱臺,盱臺是下邳的一個縣,臨淮水,乃是下邳境內一個的臨淮重地。從荀貞出兵時起,陳褒就屯兵在東陽此地。

荀貞豈會不知淮水之險?

他既心圖下邳、徐州,那麼在他當初出郡的時候,他當然首先就會考慮到等打完董卓,他該怎麼回郡,而回郡的道路又會否安全這個問題,故而對此他是早有安排。他的安排很見成效,現今也正因了他的安排,文聘、陳褒兩路隔河呼應,保證了他回郡道路的暢通和安穩。

笮融說道:“我郡中有多少兵馬,你又不是不知?能戰者不過數千。既懼荀賊兵多,自覺不能擋之,那你還說些什麼?”

胡蘭說道:“我郡中兵馬雖不多,方伯那裡卻兵馬強衆,明府何不遣使一人,即去州府,問方伯借兵?”

笮融心道:“方伯如肯借我兵馬,我還用等到現在?”

卻是:“把荀貞擋在郡外,使其不能歸廣陵”這個辦法,笮融是早就想過的了。因自家郡中兵馬不足,他也早就遣人秘密地去過州府,問陶謙借過兵了。奈何陶謙因畏荀貞、孫堅的聯兵之盛,擔憂如果現下開戰,會引來孫堅對荀貞的相助,而以他一人之力,他又自知斷難是荀、孫的對手,故而沒有同意笮融的請求,反指示笮融,叫他不要無端生事,且先忍耐。

在給笮融的信中,陶謙講述了一下他的應對之策。

一方面就是他對陶商、陶應說的那些:現在不可急着與荀貞交戰,而應是耐心地等待時局變化,首先,孫堅初得豫州,州中必有不服,稍等時日,豫州或會生亂,而豫州一旦生亂,孫堅自顧不暇,自就會難以相助荀貞;其次,同時,袁紹、袁術因荀貞表孫堅之故,大概也不會相助荀貞;又同時,廣陵養不了太多兵馬,時間一長,荀貞必會遣散部曲,從而兵馬變少。

再一方面,陶謙對笮融說,他已遣使前去魯陽、丹陽,分別面見袁術和丹陽當地的一些大族,意與袁術及丹陽士族結盟。

這兩個方面結合,豫州或會生亂、荀貞不得不遣散一些部曲這兩件事如果能如陶謙所料,而與袁術、丹陽士人結盟之事若又能成,對陶謙而言之,那便是“彼消此長”:荀貞那邊沒了助力、部曲兵馬變少,他這邊卻是多了助力,等到那個時候,再與荀貞決戰,勝之不難。

陶謙把他的這個對策總結爲了八個字,那便是:“不可急戰,待以時變”。

老實說,笮融雖知荀貞善戰,但最初和荀貞接觸時,他對荀貞其實談不上什麼畏懼,因爲當時他們兩個人沒有利益衝突,可自聞荀貞、孫堅兩次討董,而最終竟真的擊敗董卓,不久後又聞孫堅表樂進爲下邳相後,笮融對荀貞卻頓時就變得忌憚、畏懼起來。

按笮融的本意,他和胡蘭一樣,是很想把荀貞擋在郡外,根本就不想看着他回廣陵的,可陶謙的話很有道理,而如果按照陶謙的這個方略行事,成功的可能性也確實比現在就和荀貞開戰要大得多,所以,笮融雖心懷忌怕,可還是決定聽從陶謙的吩咐,按此行事。

也正因了他害怕荀貞,可又不得不按陶謙的吩咐放荀貞過境歸郡,所以他現下的心情很是鬱悶,對胡蘭自然就不會好聲好語。見胡蘭提到去向陶謙借兵之事,笮融實在是懶得再和他多說了,索性起身離席,拂袖而去。

見笮融離去,留下室內諸人大眼瞪小眼,他們坐了會兒,都覺無趣,自各散去。

……

遙指前方,程嘉對荀貞說道:“君侯,前頭就是下邳國境了,卻也不知這笮融是會放我軍過境,又或是會遣兵列陣於淮,阻我歸郡?”

荀貞往前頭望了眼,此地已可遙見淮水如帶,他笑道:“得郡中傳報,說並未見陶恭祖有調兵入下邳之舉。既無州兵支援,只憑笮融那點人馬,料來他也不敢阻我歸郡。”

文聘策馬從在荀貞左右,這次擊董,他沒有怎麼參與,最後的大勝仗他更是無緣得與,饒是他性格沉穩,卻也難免會有些眼熱立下功勞的劉鄧等人。

這時聽荀貞說起笮融,他應聲說道:“數日前我只遣了五百兵馬來取淮畔渡口,而那笮融竟就不敢來與我爭。他這點鼠膽,又焉敢會來阻君侯入境歸郡?”

荀貞哈哈一笑,轉顧文聘,對他說道:“南陽文仲業在此,笮融豈敢爭鋒啊?”

這話是調笑之辭,也是實話。

說是調笑之辭,那是在別人聽來,因文聘現下到底年輕,歲尚不足三十,過去雖有功勞,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大功,荀貞這話落入別人耳中,別人自就難免會覺是調笑之言。

說是實話,是因爲荀貞知文聘後來的成就,原本的歷史中,文聘降曹之後,得曹操重用,鎮守江夏數十年,恩威並施,名震敵國,使孫吳不敢進犯,實是一位當時名將。

文聘聞得此言,答道:“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也’。聘不過仗虎之勢,故笮融不敢與我爭鋒。”

“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也”出自《戰國策》,“仗虎之勢”也是化用自《戰國策》,此即後世所謂之“狐假虎威”的典故出處。

兩次出兵,終敗董卓,光復了洛陽,聲名遠傳到了帝國的邊疆,又成功地把孫堅奏表爲了豫州刺史,得到了一個可靠的盟友,而在可見的不遠的未來,也許徐州就是囊中之物了,此時的荀貞可謂雄心萬丈,他只覺時光催人,想要再建下更大功業的渴望在他胸中迫不及待。

他回過頭,再遠望淮水,淮水雖亦波瀾,而此時間,他卻只惜此水非是黃河、長江,於壯闊上尚有不及,使他似有豪情不能得到充足的抒發。

荀貞於是仰望蒼穹。

藍天無垠,白雲點點,他揚鞭指向空中,說道:“董卓雖敗,猶未亡也,天子西遷,而今中原紛亂,百姓倒懸,終有一日,我要削平這四方的亂事,迎回天子的車駕,再次光復洛陽的榮耀,讓這蒼天下的百姓生民都能安居樂業,再沒有戰火和災患!”

!!

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9 登門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 雙喜臨門(上)85 威震陽翟(下)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84 威震陽翟(中)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98 戲忠建言攻山陽6 尋賢不遇(下)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0 洛陽圖窮將匕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56 買馬(下)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1 虛虛實實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5 江禽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4 奮武遣以一軍阻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74 花開是爲迎卿來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0 鐵營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38 初步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7 推功相讓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6 恩威並施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71 初見一龍(上)8 遍觀諸郡(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8 誅滅沈家(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 虎士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30 臨大事從容不迫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48 正旦之日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66 負此俸食慚愧極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0 鐵營1 雙喜臨門(上)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59 奮武意收黃巾用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34 大勝(上)31 名重徐州陳元龍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13 荀成善納奉孝策
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9 登門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 雙喜臨門(上)85 威震陽翟(下)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84 威震陽翟(中)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98 戲忠建言攻山陽6 尋賢不遇(下)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0 洛陽圖窮將匕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56 買馬(下)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1 虛虛實實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5 江禽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4 奮武遣以一軍阻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74 花開是爲迎卿來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0 鐵營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38 初步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7 推功相讓38 縱橫意氣袁本初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6 恩威並施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71 初見一龍(上)8 遍觀諸郡(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8 誅滅沈家(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 虎士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30 臨大事從容不迫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48 正旦之日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66 負此俸食慚愧極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0 鐵營1 雙喜臨門(上)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59 奮武意收黃巾用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34 大勝(上)31 名重徐州陳元龍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13 荀成善納奉孝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