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

荀貞、孫堅等帶部南下,回到了注城附近。

荀成仍留在注城西邊的董營裡,與荀貞、孫堅部成犄角之勢,以防胡軫遣兵出關來襲。

在注城這邊紮好營地,荀貞等開始攻城。

注城小而堅,城中守軍雖不多,可皆精卒,不易速攻,反正要等曹操、袁紹那邊的消息,荀貞也不着急,先是由謝容、丁猛、劉秉帶部圍攻,隨之,讓他們下來,又換本部和孫堅部的新卒上去圍攻,——沒了樑縣,而今只剩下了這麼一個現成的練兵之地,荀貞自是要善加利用。

要說這注城裡的董兵守軍和那樑縣的守軍比起來,倒稱得上“節操滿滿”,幾百人困在城中,眼看是死路一條,卻寧死不降,竟是任由荀貞等部輪換猛攻,縱傷亡漸多,而仍堅守不懈。

打到後來,荀貞都起了愛才之心。

注城的守將在董卓麾下並無大名,荀貞以前沒聽說過他,對他本是並不在意,可見他御兵有術,——城中的董兵只有數百,外邊的義軍有數萬,兩下相差懸殊,並且城中的守兵現在是外無援軍,沒有援兵的守軍往往都是士氣低沉的,注城此時已可被稱爲“死地”,此兵家之絕地也,可在這麼個情況下,城裡的那數百董兵卻竟無人譁亂,在明知必死的局面下,還肯依舊聽從守將的命令,死戰不降,由此足可見此守將的御兵手腕了。

拿荀貞部中的諸將來說,單在御兵、得部曲死力這一條上,沒幾個人能比得上這個注城守將。

有能力的將校不一定位高兵衆,想那呂布帳下的高順,統帶陷陣營,軍紀嚴明,甲械精良,每所攻擊無不破者,他本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既作戰凌厲,又德行高出,非尋常將校可比,可謂名將了,然其部下的陷陣營也不過才只有七百餘人罷了,尚不足千。

荀貞心道:“這注城守將莫非便是如高順一般的人物?”

起了愛才之心,荀貞遂有招降之意。

這日攻罷,他叫來帳中掌領文書的陳儀,命寫招降書一封,綁在弩上,遣士射入城中。

陳儀文采斐然,招降書寫得既申明大義,又情深意切,奈何這注城守將卻是個忠貞之士,“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倒是寫了封回書給荀貞,然回書中卻只有四個字:君子安雅。

“君子安雅”四字出自《荀子》,表面的意思是君子習慣於優雅,這個“雅”字也可理解爲君子的美德。守將拿潁陰荀氏的祖先荀子的話來回答荀貞,其意可明瞭。

荀貞看到這句話,又想起回到注城後,曾聞包圍注城的程普言之,說:當荀貞、孫堅等往北去伏擊胡軫援軍時,城中守將數欲出戰,似是想要趁機突圍,可都被他擋了回去。

荀貞望着注城,因乃嘆道:“得士之死命,善戰守於城中,知書達禮,視死爲雅,此古之君子也。”

這守將既然不肯降,雖然可惜,卻也是沒辦法,只能繼續攻城了。

謝容等三部、荀貞和孫堅兩部的新卒,替換進攻,攻了五天,注城到底城小兵少,這日午時城破。此時主攻的是孫堅部曲,荀貞見他的部卒衝入城中,急找孫堅,叫他傳令:見到那城中守將時,叫部下兵卒萬不可失禮,更不可殺之,當請來中軍,與荀貞相見。

荀貞在中軍翹足以待,等了多時,不見孫堅部曲送城中守將來,卻只聽到了一道稟報:城破兵敗當時,守將就自刎當場了。

荀貞連連喟嘆,爲之惋惜,厚葬而已。

注城已破,城中苦戰數日,守卒存者無幾,荀貞敬重那城中守將,吩咐軍中善待彼輩,不可因其爲俘而辱之,又令:如有欲歸者,可給錢與贈,任之離去。

孫堅笑道:“何機諸輩皆董卓帳下校尉,各有勇武之名,此城中不過一別部司馬罷了,默然無聞,貞之卻緣何對何機諸輩頗視若無物,而對此司馬卻甚是雅重?”

“何機諸輩,徒有勇名,此城中司馬有古君子風也,正我輩中人,他們兩者怎能相比?”

“卿既敬其有古君子風,又爲何還一定要攻破其城?城不如破,他也不一定會死。”

“城中司馬安雅,我輩起兵是爲天下,風骨雖同,志向不同。”

孫堅頗以爲然,哈哈大笑。

攻下/注城,全軍休整一日。

不久,遣去找袁紹、曹操部的使騎先後歸來。

荀貞召來詢問:“孟德現兵在何處?”

“曹將軍出酸棗後,進軍甚順,現已將至轘轅關,正與董將徐榮對陣。”

“可有交戰?勝負如何?”

“小有交戰,勝負未顯。聞得將軍與孫將軍等進擊連勝,斬獲愈萬,曹將軍欣喜非常,叫我帶回話給將軍:兵家貴重,伊闕諸關有董兵三萬,胡軫號爲悍將,將軍雖連勝,卻最好不要急進,可稍待之,等他這邊出了戰果,再與袁車騎那裡聯兵三路,共議擊討事。”

“淳于瓊現兵在何處?”

“在河陽津。”

“可有與董軍交戰?”

“與董軍隔河相持,並未有戰。”

袁紹說是遣淳于瓊去孟津,實際上淳于瓊並沒有去孟津屯兵,孟津在黃河南岸,現是由河內太守王匡的部曲韓浩統兵在駐,淳于瓊沒有去和他合兵,而是停駐在了孟津對岸、黃河北邊的河陽,他這裡不是與董軍對峙的前線,與董軍隔着黃河,當然就不會和董軍有戰事。

可問題是,他如不去孟津,只韓浩一人在孟津,靠他的那點兵力,守城尚且勉強,又哪裡還會有餘力再出擊董軍,策應荀貞、孫堅和曹操?

荀貞聞之,心中不由想道:“今我三路擊董,而淳于瓊留駐河北,不肯南渡,這就是先自折了一路,幸虧我先前沒有直接進軍到伊闕關下,否則,前途難料。”又想道,“袁本初身爲此次討董的盟主,卻是真沒有擔當,縱其有糧秣不繼、韓馥不配合等種種的困難,但現下我、孟德、文臺共進擊,他作爲盟主卻也不該坐視而已,論其胸懷膽略,遠不如孟德和文臺。”

堅定了決心,除非是等到曹操獲勝的消息,他絕不會再往北進軍一步。

伊闕關中,胡軫召集諸將,商議軍事。

他出示董卓的軍令,說道:“相國剛下了一道軍令,說:此番關東州郡起兵,諸路皆不足憂,悉碌碌無爲之徒,唯荀貞頗狡,孫堅小戇,不可輕覷,今他兩人聯兵北上,扣我關卡,我部萬不可浪戰,當嚴守關門,只要能把荀、孫阻在關外,就是我等的大功一件。”

“荀貞頗狡”,換句話說,就是荀貞多智;“孫堅小戇”,“戇”是吳語,傻瓜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孫堅不知保存實力,只知一味進戰,是個不要命的莽夫。不得不說,董卓對荀貞、孫堅的這兩句評語頗爲貼切。

胡軫宣示完董卓的軍令,對諸將說道:“相國軍令如此,汝等還有何異議?”

前幾天,何機戰敗、援兵覆滅的消息傳到關中後,關中的董軍守將素來驕橫慣了的,哪裡忍得下這口氣,盡皆譁然,許多請戰,不少人都嚷嚷着要帶兵出關,去狠狠收拾荀貞、孫堅。胡軫好不容易纔把這股軍中的忿氣給彈壓了下去,今日得了董卓軍令,便立刻宣讀給他們。

董卓在自家軍中的威望無人可比,他帳下的涼州將士與其說是國家的部隊,不如說早已成了他的私兵,見他這一道軍令下來,那些此前嚷嚷着出戰的將校們也都無話可說,只能從令了。

胡軫見諸將皆無話說了,也不多言,便就要散會。

就在這時,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一人衝入室內。

胡軫擡眼看去,見是親信的一個謀士,不樂說道:“我正在軍議,你這慌慌忙忙的是作甚?”

“捷報,捷報!”

“什麼捷報?”

“徐將軍大破曹操、鮑信,陣斬鮑韜、衛茲,曹、鮑部卒傷亡殆盡,其二人僅以身免。”

鮑韜是鮑信的弟弟,衛茲是張邈的部將,他兩人是曹操、鮑信軍中僅次於曹、鮑兩人的軍官,連他兩人都陣亡了,可見曹操與徐榮的這一仗是何等的激烈。

聞得此報,室內本要離散的諸將登時精神大振,立即就有人叫道:“曹操、鮑信兵敗,淳于瓊屯於河陽而只步不敢南下,現今三路逆兵就只存荀貞、孫堅這一路了!將軍,我等既已後顧無憂,便可全力擊荀、孫,還不速速發兵,即往奔襲之?”

胡軫遲疑不決,說道:“相國的軍令剛下,我等怎可便就貿然出戰?”

“此一時,彼一時也。相國軍令下時,徐將軍還未大敗曹操、鮑信,相國自就會令我等嚴守關卡,不得出戰,可現今曹操、鮑信已敗,荀貞、孫堅孤掌難鳴,正是我進擊之時。”

“且待我報信給相國,等相國決斷。”

“伊闕離洛陽往返近百里,等相國的軍令下來,荀貞、孫堅必也已得知了曹操、鮑信兵敗的消息,我軍便是那時出關,也追之不及了。”

“追之不及?”胡軫喃喃自語,心中想道,“不錯,曹操、鮑信一敗,荀貞、孫堅部的確就孤掌難鳴,唯有退軍一途。如能在其退軍之時,我軍追殺一陣,也是一場軍功。”

撤退和進攻比起來,撤退更難,尤其是在得知友軍大敗的消息時,軍心浮動,撤退更是難上加難,這個時候如果再加上後有追兵,那一着不慎,就是全軍覆滅。

胡軫也是個當機立斷的人,既想到了這點,馬上就做出了決定,說道:“點精卒萬人,立即出關,我親帶之,往擊荀、孫!”

連着被荀貞、孫堅敗了兩三陣,胡軫心裡也是憋着一口氣的,這個尾敵追擊、大勝凱旋的軍功他要親自去拿。

45 渡汝過澺沿途聞32 督郵一怒(中)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5 出城激戰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34 一怒之威1 雙喜臨門(上)47 辨旗察鼓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9 二荀優劣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42 馮鞏53 送糧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26 決勝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24 杜買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6 亂將至中流擊水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6 五日九戰(上)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80 擒賊先擒王(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48 雷霆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93 夜夜磨我削葵刀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30 朱陽第三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9 慨嘆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23 市中美人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6 威震郡北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4 豫州乳虎第一威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35 大勝(下)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2 馳援21 賞錢6 初夜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8 朱門酒肉路邊骨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 虎狼之威(上)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63 田邊斷案(上)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7 置彀在此請君入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62 太守行春(下)73 贈馬劉備關張喜80 恨天失我傅南容36 天下之中洛之陽41 虛虛實實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15 命令11 朋黨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32 荀衢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
45 渡汝過澺沿途聞32 督郵一怒(中)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5 出城激戰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34 一怒之威1 雙喜臨門(上)47 辨旗察鼓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9 二荀優劣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42 馮鞏53 送糧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26 決勝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24 杜買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6 亂將至中流擊水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6 五日九戰(上)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80 擒賊先擒王(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48 雷霆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93 夜夜磨我削葵刀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30 朱陽第三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9 慨嘆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23 市中美人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6 威震郡北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4 豫州乳虎第一威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35 大勝(下)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12 馳援21 賞錢6 初夜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8 朱門酒肉路邊骨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6 虎狼之威(上)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63 田邊斷案(上)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7 置彀在此請君入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62 太守行春(下)73 贈馬劉備關張喜80 恨天失我傅南容36 天下之中洛之陽41 虛虛實實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15 命令11 朋黨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32 荀衢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