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

荀貞與謀臣文士議取徐之事,郯縣州府裡,陶謙也正緊鑼密鼓,籌備軍事。

卻說,陶謙早就遣人西去魯陽,欲與袁術結盟。

這日,被他遣去魯陽的使者歸來,面見陶謙,說道:“孫文臺竊豫,劉景升聚兵,袁公路深以此二人爲患,聞公欲與結盟,欣然應諾。”

陶謙大喜,顧對左右州吏說道:“得袁公路爲盟,孫文臺不足憂矣!”

豫州內部本即有不少人不服孫堅,現下又加上了袁術的牽制,來日與荀貞開戰,孫堅便是派兵來援,料來也不會派出多少兵馬。

陶謙不止遣人去了魯陽,還遣人去了丹陽。

丹陽郡是陶謙的家鄉,他早年曾在丹陽郡爲吏,現下丹陽郡府中有不少他的昔日故交,按理說,丹陽應也是能成爲陶謙的盟約的,——丹陽挨着廣陵,在廣陵的南邊,丹陽又產精兵,此郡如成爲陶謙的盟友,對荀貞將會是大大不利,只可惜,陶謙遣去丹陽的使者雖是說動了一些郡府吏員和諸縣豪強,奈何郡守周昕與袁紹、曹操關係莫逆,卻竟是不肯與陶謙爲盟,和荀貞爲敵。

去丹陽的使者歸來,具以此告之陶謙。

陶謙甚是恚怒,對左右州吏說道:“因荀、孫之故,周昂不得爲潁川太守,周泰明不思爲弟報仇,而卻仍與荀貞苟合,實可恨也。”

泰明,是周昕的字。

當日袁紹爲阻止荀貞、孫堅繼續西進討董,表了周昂爲潁川太守,以迫荀、孫撤兵。荀貞、孫堅雖是果如袁紹之料,的確撤兵歸回潁川了,可週昂的“潁川太守”之位卻也因此落空。周昕和周昂是同產兄弟,他是周昂的同產兄,陶謙本以來他可能會因此而對荀貞、孫堅不滿,卻不意周昕竟仍是不肯和荀貞爲敵。

陶謙發過怒,又說道:“周泰明既不肯與我爲盟,我卻也不稀罕他!便則罷了!”又問使者,“可有在丹陽見到荀貞的人?”

使者答道:“見是沒有見到,但聽說荀廣陵確是有遣人去見周泰明。”

“結果如何?”

“未聞周泰明有與荀廣陵定盟,我聞丹陽郡吏說:周泰明之願,唯在保境安民。”

陶謙不屑說道:“周泰明雖有德名,而無實才,空據丹陽,固步自封,難稱英雄,此無志之徒也。不值一提。”見座上陳登似有走神,遂叫了聲他,說道,“元龍,我聽說荀貞此子近日來廣遣使臣,四處活動,和州中冠族、名士勤有來往,此事可真?”

陳登聞得陶謙此問,擡起了頭,心中想道:“‘四處活動,和州中冠族、名士勤有來往’,方伯這是在暗指荀侯曾遣人去過我家麼?”口中答道,“此事確有。”

陶謙轉開視線,瞧了眼在座的趙昱、王朗諸人,又轉回視線,瞧着陳登,問道:“可去過你家麼?”

陳登答道:“日前接家信,約旬日前,荀君曾有遣人去過我家。”

“遣的何人?”

“秦文表。”

陶謙哼了聲,說道:“這秦鬆倒是奔忙,纔去過你家,昨天我就又聽說他來了郯縣。”

秦鬆是廣陵郡的上計吏,按慣例,每年年底是郡國上計朝中之時,現下天子西遷,山東已亂,各州郡大多自相截留賦稅,很少再有千里迢迢跑去長安上計朝中的了,這“上計朝中”之事自是不復再提,可秦鬆若是以此爲藉口,來州府裡找相關的機構做交流,陶謙卻也是不能把他趕走,更不能將之拘壓的,亦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在州治“上躥下跳”,到處活動。

陳登應道:“是。秦文表來郯縣了麼?我倒是還沒聽說。”

陶謙狐疑地看着他,說道:“真沒聽說?”

“真沒聽說。”

“他沒去找你?”

“沒有。”

“那他去你家,都說了些什麼?”

“家信中對此並無提及,只說他是去拜壽的。”

“拜壽?”

“旬日前,是我一個族父的生辰。”

陶謙固是不信秦鬆從廣陵跑到下邳,僅僅只是爲給陳登的一個族父拜壽,可也知當此他與荀貞相爭之時,州中人心惶惶,士、吏難免各有盤算,陳登卻也是不可能實話對他說的,遂也就不再追問,只是推心置腹地對陳登說道:“元龍啊!我知你少年時就有扶世濟民之志,今亂世已至,吾正要借卿之力,以保徐州安穩。我對你是很有期盼的。……吾意,卿可知否?”

陳登起身拜倒,說道:“方伯不以登年輕淺薄,擢登以典農校尉之重任,登自當肝腦塗地,以報公恩。”

陶謙滿意地點了點頭,環顧堂上諸人,說道:“不但對元龍,吾對諸君,亦都是深懷期盼!山東亂矣,此英雄奮武、豪傑抒志之時也,望君等皆能與我同心並力,共保徐方一地太平。”

趙昱、王朗等皆起身,拜倒應諾。

議事散了,陳登等人各自辭別離去。

出了州府,王朗命車駕追上陳登,見左右無人,乃入陳登車中。

兩人在車中見禮畢,陳登說道:“君追登車,不知是爲何事?”

“元龍,秦文表昨晚去了我家。”

王朗是郯縣人,家就在州治。秦鬆昨天下午到的郯縣,晚上就去他家拜訪了。這不是荀貞第一次遣人去見王朗,算起來,已是近月來的第三次了。

“噢?”

“你我都是明白人,就不必就兜三轉四了。秦文表去你家,對你家都說了些什麼,我雖未聞之,卻也能猜出個大概。……元龍,不知君家是何意也?”

陳登生性爽朗,絕非陰沉之輩,有的話,他不能說給陶謙聽,但現下聞得王朗相問,他卻是不必隱瞞。他說道:“觀荀侯在廣陵的爲政,寬厚勝過方伯。張子綱,廣陵之望,吾州名士,今亦歸荀侯,足可見荀侯其人了。”

王朗說道:“聽你這意思,君家是要?”

“方伯雖稍嚴苛,而兵強糧足,控三郡之地,較以實勢,荀侯似不能比。”

“那你家到底是何意思?”

陳登不答反問,問王朗:“君家何意?”

王朗掀起車簾,往外看了看,車之週近只有他家和陳登家的人,沒有別的路人,他放下車簾,低聲說道:“誠如君言,荀侯寬厚,行以王道之政,而方伯雖嚴苛,卻兵強地廣。元龍,實不相瞞,我難下抉擇啊。”

陳登笑了起來。

王朗不解其意,說道:“元龍緣何發笑?”

“既不好抉擇,便不要抉擇。”

“不要抉擇?”

“我且問你:方伯是哪裡人?”

“揚州丹陽人。”

“荀侯是哪裡人?”

“豫州潁川人。”

“你和我是哪裡人?”

“自是徐州人。”

“州府中趙、糜諸君是哪裡人?”

“自也是徐州人。”

陳登又笑了起來,說道:“君還不知該如何決定麼?”

王朗恍然大悟,拍腿喜道:“元龍之意,我知矣!”

陳登的意思很明白:荀貞、陶謙都是外州人,不管他兩人是誰最終得了徐州,他們要想治理徐州,都離不開徐州的士人,也就是離不開陳登、王朗、趙昱、糜竺等等這些人,反正他們離不開,那麼既然眼下難以做出抉擇,那就不要抉擇好了,坐等勝利者出現便是。

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對陳登這些徐州本地士人來說,他們現下最好的選擇便是既不背叛陶謙,也不反對荀貞。

陳登給王朗的建議,事實上也正是整個徐州的豪強士族在荀貞、陶謙大戰眼看將起之時已經或是將會要作出的唯一選擇。

而對荀貞言之,能使得陳登等人作出這個決定,他已經很知足,也很滿意了,因爲這就代表着:他不需要再多考慮政治、民心上的問題,只需要全力去搞好軍事問題就行了。

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36 什伍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57 程仲德畫策狠辣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5 冀董幽田兩名俊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6 何爲乳虎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2 獲名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32 督郵一怒(中)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15 出城激戰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41 夕陽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95 會師城下(中)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37 會師(下)9 高子繡髡髮代首35 褒貶由人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6 東漢諸侯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37 無禮賠罪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20 屯田從來積糧策35 大勝(下)82 擒賊先擒王(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24 杜買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94 願以區區當芹獻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9 從徵汝南(中)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7 朱公偉奉天子詔45 渡汝過澺沿途聞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46 呂布撤圍南渡汝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8 守職歲滿乃爲真45 渡汝過澺沿途聞90 從徵汝南(下)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9 辛璦(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59 軺車從事雷霆來39 可笑雛鳳誘老薑18 捕人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6 尋賢不遇(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66 急擊則負緩則勝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9 輜重已備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39 班底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3 誰人不知荀貞之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71 擒得鄭相逃呂尉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
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36 什伍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57 程仲德畫策狠辣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5 冀董幽田兩名俊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6 何爲乳虎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2 獲名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32 督郵一怒(中)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15 出城激戰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41 夕陽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95 會師城下(中)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37 會師(下)9 高子繡髡髮代首35 褒貶由人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6 東漢諸侯王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37 無禮賠罪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20 屯田從來積糧策35 大勝(下)82 擒賊先擒王(下)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24 杜買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94 願以區區當芹獻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9 從徵汝南(中)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7 朱公偉奉天子詔45 渡汝過澺沿途聞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46 呂布撤圍南渡汝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8 守職歲滿乃爲真45 渡汝過澺沿途聞90 從徵汝南(下)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9 辛璦(上)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59 軺車從事雷霆來39 可笑雛鳳誘老薑18 捕人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6 尋賢不遇(下)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66 急擊則負緩則勝58 曹子孝奉令趨行49 輜重已備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39 班底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3 誰人不知荀貞之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71 擒得鄭相逃呂尉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