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

李延報畢,過了好一會兒,車中才有個聲音不緊不慢地傳出:“荀將軍到了?稍等片刻,待我下車相迎。”

荀貞接口說道:“將軍遠來,道必辛苦,不敢勞動將軍下車。前邊不遠就是縣城了,我請在前爲將軍引導,請將軍入城。”說完這句話,他向車中揖了一揖,轉身即走。

李延愕然,看了看他離去,又往車中看了眼,急追趕上來,說道:“荀侯請留步,孔公這就下車了。”

荀貞笑道:“孔公大駕遠來,路上辛苦,就請孔公安坐車中,由我在前引導。”說着話,腳步不停,徑往前走。

李延想攔,又不好失禮,只好看荀貞離去。

戲志才、荀成等人,加上本在孔伷車隊中的樂進、郭俊、杜佑等人俱相繼跟上,隨荀貞而去。

樂進此前和郡吏、士人出縣三十里往迎孔伷,原是乘車去的,現下見荀貞步行,他也就沒再乘車,亦徒步相從。

他邊走邊心中想道:“主公給孔伷三分面子,過來接他,他卻拿大,叫人喚主公到車前來見,又擺開精甲在車前,有荀仲仁帶精兵迎他、給他下馬威的前事在,主公只當是他的反擊,或尚能忍,然主公已至車前,他卻得寸進尺,依然高坐車中,把主公冷落在外,好半天才出聲,主公要再等他下車,他還不定會怎樣拿大!他畢竟是豫州刺史,與主公有同盟之誼,他若是拿大,主公卻也不好當場撕破臉,當下之時,自是一走了之最好,也算是回敬孔伷的過分傲慢無禮。”

對荀貞的臨機應變,樂進欽佩得很。

眼看已走出了百餘步,又入到了那兩千精甲的對陣中,孔伷車中仍無動靜,戲志纔回頭看了一眼,心中想道:“這孔伷看來毫無臨機應變之才,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荀貞由城前得李延相召,移步豫州軍前,坦然過精甲之陣,親迎到孔伷車外,沒有半點不滿之色,看似對孔伷非常敬重,可卻只說了一句話,轉身就走,這肯定是出乎了本正“揚眉吐氣”的孔伷之預料,孔伷如有幹才,在此時不會毫無反應,可車中卻至今沉默無聲,想來無他緣故,只能是因孔伷驟逢此變,驚愕之下,不知如何應對,是故竟至無話可說、無令可發。

荀成去時,帶了一千五百步騎,這時,這些部隊在豫州軍的後邊,荀成跟着荀貞出了精甲陣,得了荀貞之令,便即翻身上馬,從邊道兜轉回去,帶了這些步騎繞開大道,自歸本營去了。

樂進、郭俊、杜佑等人近至荀貞身側。

樂進對荀貞說道:“君侯,我等迎住方伯後,來縣中的這一路上,方伯頗是冷遇我等,對我等愛答不理。”

郭俊說道:“我與仲仁兄在郡界接住方伯後,仲仁兄本主動請纓,請爲方伯在前開道,卻被方伯留在軍尾隨從。”

荀貞笑了笑,沒說話。

郭俊又道:“方伯見仲仁兄與我共迎他,私下問我,問君侯帶了多少兵馬入郡,帶了多少糧秣從行,又問君侯分兵遣去父城、鄢陵諸縣是爲何意。”

荀貞笑道:“君怎麼回答的?”

郭俊答道:“我以實言答之:君侯入郡時帶兵兩萬,入郡後,潁川壯士相投者甚衆,旬日間部衆已增數千;君侯從行帶的糧秣不多,但入郡後,郡中士民夾道迎之,郡縣出糧以奉;君侯分兵去郡北、郡南,是爲與酸棗通聲氣、迎孫將軍入境。”

“豫州又是怎麼說的?”

郭俊答道:“再無它言。”

荀貞又笑了笑,說道:“卿等不必從我,在這裡等孔豫州。”

樂進、郭俊、杜佑等人是潁川的郡吏、士人,他們本就是去迎接孔伷的,現下孔伷迎到,於情於理,他們不好丟下不理,衆人應諾。

樂進問道:“孔公今至,原定晚上給他洗塵,主公來不來?”

“我就不去了。文謙,你代我轉告豫州,爲鼓舞士氣,以備出戰討董,我明天要檢閱部隊,豫州如有空閒,請他來我營中觀看。”

“檢閱部隊”不是荀貞臨時而來的念頭,他早就有此打算了。他軍中新卒挺多,都是沒上過戰場的,戰場是死生之地,必然會有人害怕,那麼在開戰前搞個閱兵,把部隊集中到一起,有句話說“人多勢衆”,一看有這麼多同袍,膽怯害怕的可能也會膽壯起來,士氣也就高了。

樂進應道:“諾。”

留下樂進等人等待孔伷,荀貞、荀攸等轉路向城南,隨在荀成帶的步騎後歸還本營。

走到半路,聽見鼓角聲響,戲志才又回望道上,見豫州軍馬直到此時才重開拔行動。

卻說豫州軍中,孔伷的坐車裡邊不止坐了孔伷一人,還有兩三個他信用的從事、校尉,李延亦在其中。

孔伷是老一輩的名士了,今年五十多歲,鬚髮皆稀,頭巾折了一角,卻是“林宗巾”,寬衣長袖,手持拂塵,一副名士風派,只是風流雖有,這會兒他臉上卻不太好看。

在他對面坐有一人,年約四旬,狀貌清癯,頷下鬍鬚十分茂盛,與孔伷的稀發疏須正是相映成趣。此人名叫孔德,魯國人氏,與孔融系出同族,現爲州中從事。

魯國孔氏乃孔子之後,聖人苗裔,經書傳家,素爲海內重,因在豫州境內,其族中人更是常得州中徵辟,經常有人出仕州府,如孔融,再如孔融之前的孔褒、孔方等,都擔任過州中從事。孔融在州中時,孔德尚未入府,他是在孔伷掌了實權後才被徵辟入到府中的。

孔伷也姓孔,雖和魯國孔氏沒什麼關係,可畢竟同姓,所以孔德入到府中後便極得他的重用。

此時見孔伷呆坐車中,漲紅了臉,緊緊攥着拂塵,胸前一起一落,顯是氣憤非常,孔德勸慰他了兩句,隨之說道:“荀侯雖荀家子弟,然觀他的過往,卻是以軍功而得擢遷,他久帶部伍,常行征戰,難免會猛粗少文,行事魯莽了些,缺些禮數,方伯也不必太過和他計較。”

孔伷堂堂本州刺史,行徵虜將軍,統兵來到了本州郡內,卻被荀貞“輕視無禮”,把他氣得夠嗆,好容易緩過氣來,顫着聲說道:“初聞他要來潁川與我會兵,我本還挺高興,以爲有了他來後,我豫州的討董聲勢就不比冀州、也不比酸棗弱了,可卻殊未料到,此子竟是如此無禮!先故意以精兵迎我,又不得我的同意便就分兵駐紮郡中南北,潁川郡吏郭俊、杜佑、樂進諸輩亦口口聲聲都是‘荀侯’,儼然以其門下走狗自居,輕慢於我,這究竟是豫州的潁川,還是他荀貞的潁川?便是他爲本郡人,也不能如此欺我!實難忍也,實難忍也。”

說了這麼一大通,他覺得還不夠,又道:“他雖是潁陰侯、二千石太守,可今次起兵卻不過是個行建威將軍罷了,我可是行徵虜將軍,位當在他之上,他怎能如此無禮,如此無禮!”

漢家的將軍號中,雜號雖都比重號爲輕,可就像太尉略高過司徒一樣,雜號裡邊如細分之,也是高低上下的,最貴重的是四徵、四鎮將軍,即徵東、徵西、徵南、徵北和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這八個將軍號,較之別的雜號略高一點,是雜號裡最尊貴的。

孔伷被表爲“行徵虜將軍”,這個徵虜將軍不是“四徵”之一,可帶了個“徵”字,故此在孔伷的自以爲裡,他要比荀貞位高。

——從這一點,其實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孔伷和荀貞的不同了,荀貞壓根就沒把“行建威將軍”這個稱號當回事兒,之前在潁川郡府,他當着滿院郡吏的面自言此將軍號不過是爲討董作戰方便罷了,當不得真,比不上真將軍,可孔伷卻抓着自己的將軍號不放,以之爲耀,並還主觀地提高自家這個將軍號的地位,自覺要高過荀貞,敝帚自珍,重名輕實,卻是可發一笑。

李延說道:“明公所言甚是。”

孔德說道:“明公息怒。”

“郡治縣外,萬軍部中,士民面前,他如此輕慢於我,人皆見之,我如何息怒?”

如果荀貞是在私下裡不給孔伷面子,孔伷可能還不會惱怒至此,可剛纔荀貞卻是在孔伷的部下面前不給他面子,被荀貞這麼輕慢,那些將士部曲會怎麼想?會怎麼看孔伷?會不會小看他?會不會在背後取笑他?而同時看到這一幕的還有潁川郡的郡吏和士人,看那些郡吏吹捧荀貞的無恥作態,他們定不會爲孔伷保密,肯定會將此事傳開,如此一來,過不多久,這潁川郡的各地士人必然就會盡知他被荀貞落了臉面,各郡士人來往勤密,假以時日,整個豫州、整個海內恐怕都會知曉此事,待到那時,自家會落個什麼名聲?會有多少人嘲諷笑話他?

一想起這些,孔伷就覺得臉皮發燙,坐立不安。

再又由此想到如果因此而丟了威望,那自己以後還有什麼臉面統帶部隊?還有什麼臉面給軍中的將校們發號施令?還有什麼臉面做出威嚴的姿態,讓他們聽從調度?

對部隊是這樣,對州中郡縣也是這樣。

想及此,孔伷又覺得荀貞壞了他的權威,憤恨填膺,咬牙切齒,愈是惱恨荀貞。

他握着拳,狠狠地拍在席上,憤怒之下,忘了手中還拿着拂塵,差點被散開的拂鬚撩住眼睛,慌忙鬆開手,把拂塵扔到了一邊,他說道:“我怒氣難抑,諸卿,你們說,我該怎麼報此大仇?”

聽得孔伷已把此事升級到了“仇讎”的程度,李延、孔德諸人對視一眼,俱皆沉默。

能怎麼報仇?還能點起兵馬和荀貞火併不成?

說到底,這件事是孔伷自己辦差了,誰也不能怪。

荀貞雖派了精兵去給孔伷下馬威,可那只是大家心知肚明卻沒法放到檯面上來指責荀貞的,因爲荀貞大可回答說:他這是爲表示對孔伷的敬重,故此才遣兵去迎。更要緊的是,在孔伷到後,荀貞同時也還親到縣外相迎,再挑剔的人在禮節上也挑不出他的錯來。

孔伷最好的應對辦法應是:先吃下這個暗虧,然後再徐徐找時機報復過去。可孔伷耐不住性子,卻又是叫人去把荀貞從縣外召到軍中,又是擺開精甲陣,這些也都罷了,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在荀貞到了車前後還高踞車中,半晌不理。

試問之:荀貞貴爲縣侯,名爵遠比孔伷爲高,又是戰功赫赫,帳擁強兵,怎可能會再忍讓不發?真要說輕慢無禮的話,在孔德、李延看來,孔伷纔是輕慢無禮。

孔伷怒道:“卿等爲何皆一言不發?”

車中的這幾個從事個個愁眉苦臉,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回答孔伷。

孔德有些急智,心道:“荀侯善戰,將來潁川與他聯兵的孫堅也是猛將一員,方伯雖清高名士,可所長不在軍旅,非他兩人對手,又且,荀侯是潁川本地人,民心所向,連潁川太守都只能掛印而歸,方伯如與之硬頂,怕難落好,萬萬是不能與荀侯翻臉的。只是,方伯現正惱怒,萬難聽我勸,我不可拂逆,當順其心意,先以言辭附之,等方伯熄了怒火,再尋機勸說。”

他開口說道:“荀侯自恃功勳,輕慢明公,確是可惡,但明公身尊肉貴,爲海內之望,今至潁川,爲國家除賊,豫州百萬士民、數萬將士都在等候着明公的號令,卻也不值得爲這等人氣壞了身子,耽誤了大事,潁川郡的吏、士都在恭候着明公的駕臨,諸縣令長也都在靜候聽從明公的將令,明公不如先到縣裡,佈置下軍令,再命荀侯來軍中,面斥其過。”

又是“海內之望”,又是“百萬士民、數萬將士和潁川的吏士、縣令長都在候令”,得了孔德的奉承,孔伷心氣稍平,怒氣稍減,心道:“荀貞小兒自恃功勳,輕慢於我,雖是暫落了我的臉面,但伯盛說得很對,我帳下四萬餘步騎,潁川各縣的令長都伏首貼耳、候我發令,他荀貞小兒再是驕橫,他荀家再是潁川望族,可他畢竟是個‘客軍’,我問得他隨行帶的糧秣似並不多,待其糧盡,看他還有什麼能耐敢與我爭雄,我早晚能讓他來我軍中,負荊請罪。”

伯盛,是孔德的字。

有個憂思,深藏在孔伷的心中,他從來沒有對孔德等人講過。

袁紹在冀州喧賓奪主,以一個小小太守之位而壓得州牧韓馥被迫低頭聽令,自聞荀貞要來潁川會師後,孔伷就一直在想:荀貞善戰,得他會師,固是有利擡高自家在聯軍中的地位,可如果荀貞不從號令,反欲如袁紹那般鳩佔鵲巢、反客爲主,他又該如何應對?

也正是因爲了這個擔憂,在擔憂變成現實,被荀貞給了個下馬威後,他纔想馬上就給予反擊,只是沒想到,反擊未成,反卻使他自己受到了更大的屈辱,惱羞過後,雖以自家兵馬強盛、荀貞客軍缺糧的事實來安慰自己,可不知爲何,他卻還是無法自安,感到了一點的惶恐。

暖和的陽光下,道路被曬得略微鬆軟,沒有早上走時那麼硬實,車行得也不快,坐在車裡厚厚的墊子上,一點兒不覺得顛簸。孔伷拉開車簾,往外看去,看見披甲持戈的騎士們策馬護衛在他的車子周邊,又聽到前後傳來的步卒、騎兵行軍的偌大聲響,心中略安。

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9 鍾繇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8 孫文臺發豫州兵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3 路見白骨露於野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5 大勝(下)84 誅趙家者在今日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7 如夢7 生死之恩何以報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20 屯田從來積糧策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69 尋得事由插爪牙41 一諾從來許殺身68 三軍悄然各入屯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73 鎮東檄調三將援6 生子當如孫伯符75 許縣陳氏8 守職歲滿乃爲真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5 命令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26 決勝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8 推衣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74 花開是爲迎卿來80 恨天失我傅南容23 市中美人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62 賜字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59 吾候諸君久矣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82 擒賊先擒王(下)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6 原盼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53 送糧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3 市中美人30 回家28 辰彼碩女35 大勝(下)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63 下邳相舊習難除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1 曹刺史安定濟北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58 曹子孝奉令趨行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4 賊困屋中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1 除惡務盡6 聞寇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8 捕人94 會師城下(上)47 武貴立功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8 列得嚴陣詈以挑
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9 鍾繇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8 孫文臺發豫州兵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3 路見白骨露於野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5 大勝(下)84 誅趙家者在今日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27 如夢7 生死之恩何以報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20 屯田從來積糧策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69 尋得事由插爪牙41 一諾從來許殺身68 三軍悄然各入屯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73 鎮東檄調三將援6 生子當如孫伯符75 許縣陳氏8 守職歲滿乃爲真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15 命令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26 決勝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8 推衣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74 花開是爲迎卿來80 恨天失我傅南容23 市中美人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62 賜字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59 吾候諸君久矣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82 擒賊先擒王(下)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6 原盼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53 送糧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23 市中美人30 回家28 辰彼碩女35 大勝(下)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63 下邳相舊習難除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1 曹刺史安定濟北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58 曹子孝奉令趨行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4 賊困屋中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1 除惡務盡6 聞寇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18 捕人94 會師城下(上)47 武貴立功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38 列得嚴陣詈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