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荀攸來訪

第一更。

——

得了荀貞的吩咐,說第三明不可小看,許仲、程偃諸人在接下來的打探中便越發之謹慎與小心,一件件、一樁樁有關第三氏的報告如流水一般,送到荀貞的案上,雖一時還沒有找到足以致其族滅的大罪,但已經將第三氏的族人數目以及門下賓客、劍客人數查得清清楚楚。

許仲、程偃等人奔忙,荀貞這幾天倒是過的悠閒。

他遣人把唐兒接了來,——第三家的賓客那天在鄉亭裡看到的牛車美婢就是唐兒了。他白天在官寺辦公,晚上有美人相伴,紅袖添香,說不盡的風流倜儻,又赴了高素的一次宴請。在高素面前他嘴巴甚嚴,雖是喝得大醉卻半句不提第三氏,便是在被高素義憤填膺地主動詢問“樂進被劫”事時,也只是勸酒說笑,岔開不提。

眼看光和三年就要過去,光和四年即將到來,正旦的前兩天,文聘又來了。這回他不是一個人來,而是與荀攸聯袂而至。聽得他二人來到,荀貞迎出寺外。

荀攸輩分雖低,年齡較長,今年二十四歲,身長七尺六寸,略比荀貞低了一點,相貌上也繼承了荀氏良好的基因,朗目疏眉。文聘騎馬,他乘坐軺車,此時站在車上,扶軾而立,穿着黑色的衣裳,邊角有紅色繡飾,頭戴高冠,腰纏美帶,佩劍懸玉,觀之氣宇軒昂。

見荀貞迎出,他不着急下車,先揚鞭笑道:“貞之,今你也是一鄉之宰了,卻怎麼還是不注意威儀,平幘,不帶冠?”荀貞好帶幘巾,在族裡邊都是有名的。雖說現在不比往日,便是一些大名士也多喜好平幘,很少帶冠,但幘巾畢竟平實,不如高冠好看、威風,如荀貞這樣正在年少愛美之時,卻幾乎從來不帶“冠”的,至少在潁陰縣來說還是少見。

荀貞哈哈一笑,拍了拍腰邊的印囊,說道:“百石小吏而已,半通印一枚,要甚麼威儀?再說了,鄉下地方,便有威儀,又給誰看?”“百石吏”剛剛進入“官品”,在“有秩”中,是最下等的,所以帶的官印只有正常官印的一半大小。正常官印是正方形,半通印是長方形。

文聘早從馬上跳下,拉開車門,請荀攸下車。荀攸扶着他的胳膊,從車上下來,負手擡頭,觀望面前官寺。只見這官寺佔地頗廣,圍牆甚高,門前立了一個桓表,門檐飛翹,前有瓦當。荀攸眼神極好,看得清楚,瓦當上寫了四個字,一個字模糊看不清,剩下的三個字是:“並天下”。

荀攸奇道:“近世以來的瓦頭,似少見有寫這幾個字的。前頭那個模糊不清的字是什麼?……,‘並天下’、‘並天下’,……,是‘漢並天下’麼?揣摩這幾個字的意思,古樸雄渾,慷慨激烈,有自豪之意,如聞戰場廝殺,如見旌旗所指、千萬勁卒吶喊擊敵、席捲海內,令人心神搖動,倒似是先漢之風啊。……,”

如前文所述,荀氏族中有一個與荀貞同輩的人喜好瓦當,收集了許多上至周朝、下到前漢的各色瓦當,看得跟寶貝也似,等閒不拿出來給別人觀瞧。大家都同住一個裡,擡頭不見低頭見,彼此難免會受到影響,也因此搞的荀貞、荀攸這些新一輩的年輕人對瓦當都略有了解。

荀貞仰頭看了兩眼,笑道:“公達你若不說,我還真沒注意。”伸手把看門的鄉卒召來,問道,“這瓦頭是什麼年間的事物?”

這鄉卒歷經了多代鄉有秩,對官寺中的一磚一瓦都很熟悉。他聽到了荀攸和荀貞的對話,恭謹地答道:“這官寺自前漢就有了,至今二百多年,中間經過了多次翻修。最近的一次是二十年前。當時,小人剛來當門卒。聽老人們講,這官寺外的牆垣、官寺內的屋舍多是後來推倒重建的,唯有此門,歷代來都是隻是修繕,不曾改造。這瓦當也許是從先漢傳至今的。”

荀貞點了點頭,打發他回去門外塾中。荀攸喟然嘆息,說道:“想前秦之末、先漢之初,海內豪桀爭並,陳、吳登高一呼,影從千萬。項羽霸王之威,令諸侯匍匐跪行,而終天下歸漢。武帝擊匈奴,大將軍七戰七捷,冠軍侯封狼居胥,威震大漠。一時人物,英雄如許!”

聽到荀攸評點前漢的英雄人物,文聘年少氣盛,最好談論這些內容,他接口說道:“較之高皇帝,光武皇帝亦不遜色,隗囂所謂‘復反勝邪’?馬伏波南定交趾,老當益壯;竇車騎北擊匈奴,勒石燕然。以在下看來,本朝人物,絲毫不讓前人啊。”

荀攸扭臉看了眼他,說道:“光武皇帝才明勇略,非人敵也,此殆天授。馬援良臣擇君,平定南蠻,也是人傑。竇憲身爲外戚,不遵法令,膽大妄爲,遣劍客於屯衛之中刺死都鄉侯,罪當死,爲贖死,自請擊匈奴,僥倖成功,不知悔改,反更跋扈恣肆,最終竟欲欲謀反逆,雖有擊匈奴之功,非爲臣之道,哪裡能與衛、霍相比?”

“竇憲所爲固然大逆不道,非爲人子,萬死不赦,但是衛、霍以強漢之資,前後七徵匈奴,長驅六擊,大小數十上百戰,國耗大半,中原爲之一空,而不能獲得全勝,竇憲卻只以區區北軍五校並及緣邊十二郡騎士,驅使胡、羌之種出塞,只一戰,便在稽落山大破匈奴,一舉掃清朔庭,追擊到比鞮海,飲馬水畔,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單就戰功而言,卻是勝過衛、霍了。”

荀攸不以爲然,說道:“竇憲出塞時,雖只帶了北軍五校、緣邊十二郡騎士,但是助戰的胡、羌,包括南匈奴在內,卻有四萬餘騎。他勒石燕然的功勞,泰半都是靠這些胡人、羌人得來的。當年衛、霍出塞北擊時,才距白登之圍不遠,匈奴勢正強時,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文聘欲待反駁,又覺得荀攸言之有理,可到底年少,不甘服輸,吭哧了好一會兒,臉都憋紅了。荀貞笑道:“仲業,我族中後輩之中,若論對軍事戰陣之瞭解,無出公達之右者。你跟着我仲兄學經也有多時了,難道沒有聽仲兄說過麼?還是快快認輸的好!”

荀攸早孤,多年來一直跟着他的叔叔荀衢住,儘管現在分家別居了,但還是常去荀衢家的。文聘從荀衢學經,經常能與他相見,只是兩個人年齡相差好幾歲,地位也有不同,沒有正正經經地說過話,雖也曾有聽過荀衢、荀貞對荀攸的稱讚,不過對荀攸並不瞭解。這會兒聽了荀貞的話,他縱使還有不服,也只能唯唯諾諾,不再言聲了。

荀攸是單人獨車。文聘和上次一樣,帶了三四個隨從。他們這好幾個人或軺車高冠,或駿馬甲兵,荀貞又是一身官袍,站在官寺門口很顯眼,引得來來往往的路人皆注目不已。荀貞不是個好聲張的人,又擔憂高素聞訊後,會再來找文聘的麻煩,便伸手一引,笑道:“公達、仲業,這瓦當也看過了,竇憲也議論過了,還站在門口作甚?請進寺中吧。”

他與荀攸同族,相識十餘年,交情極好,熟不拘禮;又是文聘的“長輩”,既是“叔輩”,又是“師兄”,更不必拘禮,當下也不客氣,當先引路,帶着他們進入寺中。

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3 甲光向日來者誰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91 兵臨西華(上)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3 典韋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4 性格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91 兵臨西華(上)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35 鄉吏殘民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81 不足憂懼劉玄德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21 今有潁陰乳虎(中)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26 決勝21 賞錢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3 劫人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88 從徵汝南(上)6 東漢諸侯王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64 裨將軍新旅建組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49 聖如仲尼也好名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41 謀重有利爲臣職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29 樂進歸來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0 排場24 張讓賓客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39 班底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84 捕拿張直(下)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58 二月習射(下)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45 欺人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0 辛璦(中)64 欲得鐵馬先得人65 短歌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上架感言53 只知太守不知君21 上任西鄉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91 兵臨西華(上)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39 班底5 風雪夜刺(下)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63 下邳相舊習難除
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3 甲光向日來者誰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91 兵臨西華(上)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3 典韋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4 性格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91 兵臨西華(上)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35 鄉吏殘民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81 不足憂懼劉玄德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21 今有潁陰乳虎(中)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26 決勝21 賞錢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3 劫人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88 從徵汝南(上)6 東漢諸侯王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64 裨將軍新旅建組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49 聖如仲尼也好名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41 謀重有利爲臣職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29 樂進歸來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0 排場24 張讓賓客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39 班底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84 捕拿張直(下)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58 二月習射(下)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45 欺人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0 辛璦(中)64 欲得鐵馬先得人65 短歌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上架感言53 只知太守不知君21 上任西鄉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91 兵臨西華(上)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39 班底5 風雪夜刺(下)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63 下邳相舊習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