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

“如此規模的大戰,打完了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俺們這邊只能老老實實待在西安城裡,真是浪費時間。”

鄧黑子和全卓坐在原本大順軍衆將議事的聚義堂內,周邊是設置在本地的城防營軍將們,卻是連大氣都不敢出。

原本這聚義堂早就被拆的面目全非,改成防營將官們的商議地點,到了現在,西安城內原本大順的東西也都被肅清,改成大齊的各個衙門堂口。

現在是自家主事,自然要按照自己的規矩來,聽到鄧黑子的聲音,全卓也是點頭,沒好氣的說道:

“是啊,城裡城外早就清理的差不多,驍騎營的弟兄們這陣子都不知道幹什麼好,我看皇上是不是太重視這西安了,至於讓咱帶着千餘驍騎留下來,這不是殺雞用牛刀嗎?”

“這些話不要說,皇上旨意如何去做,俺們就去做就是,只是看着有銀他們到處征戰,自己在這閒着,簡直渾身癢癢,有些難受。”

“哈哈,黑子說的是,皇上雄才大略,不然大齊怎麼會像如今這般強盛,有些事情咱們這些老粗自然想不到,我也就是就是嘮叨幾句罷了!”

鄧黑子是光武將軍,全卓是顯武飛將軍,兩人都是禁軍中的高級將領,在整個大齊內也是最上面那幾個人之一,將來起碼都會是個侯爵。

聽兩個人這般說話,就連西安城防營的主將都不敢接話,只能陪着苦笑幾聲,下面那些更是面面相抵,唯恐觸怒了兩位大將。

沒有太長時間,很快就有一名標兵從南門飛奔入城,高喊着彰武皇帝王爭親自率領大軍在鳳凰山與張獻忠主力作戰的消息,而且其餘各路兵馬已經全部進入四川,一路高奏凱歌。

聽到這個消息,這鳳凰山之戰和剿滅大西該是毫無懸念,但鄧黑子和全卓還是緊張異常,畢竟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戰。

從彰武元年三月十二日發佈“討賊檄文”舉兵西征開始,直到六月底,大齊滅大順,風捲殘雲一般的收復了西北全境。

前明十餘年未完成的事情,王爭親自率領的齊軍一路望風披靡,前前後後居然只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這不得不讓人感慨世事無常。

在此之後,齊軍沒有急着對張獻忠動手,王爭也沒什麼新的旨意下來,只是命令協剿的各部兵馬在陝西里外佈置封鎖,爲日後進軍打下基礎。

緊跟着,大齊開始在陝西、青海一帶有條不紊的重新分配將領,組織整改,將投降的大順和前明文武官員擇優敘用,直到十月中旬才全部完成。

十一月,王爭自命文武倡議奉天討賊大元帥,舉兵征討大西,立志一統中原。

不過這次進攻大西,齊軍並不像滅大順那樣握成一個拳頭,反而是兵分兩路,配合各地協同進剿的齊軍,從四個方向夾擊,而且出動的兵力也不算太多。

西征大順的時候,王爭從山東、江南腹地一共調集了近五十萬的人馬,但是隨着宣大的不戰而降、青海和陝西的收復,地盤越來越大,需要用到兵將鎮守的地方也是越來越多。

有些不太穩定的地方,比如曾是大順都城的西安,甚至要鄧黑子和全卓這種禁軍大將鎮守才能保證不出亂子。

初步穩定了已經佔領的大順地盤之後,算一算,在不影響到後方穩定的情況下,王爭最多隻能調集不到三十萬的兵馬南征張獻忠。

況且川蜀之地易守難攻,這還遠遠不夠,所以在南征的前幾日,龍騎將王爭的旨意傳遞給各部,責令協剿。

已經打到開縣附近的高傑部,在保寧南部的陳永福部,還有被李定國壓制到雲南武定的邢一刀等部都接到了口詔。

沒過多久,各地駐防已久的齊軍兵馬開始從各個方向朝四川壓迫,目的在集中兵力一次性剿滅大西。

......

成都北郊十餘里的地界,人喊馬嘶,大西和大齊,當今天下最大規模的兩支兵馬都聚齊在這裡,吵吵鬧鬧的聲音幾裡外都清晰可聞。

前不久,率部東征歷城的艾能奇被高傑和陳永福夾擊而大敗,一路丟盔棄甲被打到陝西內部,已經退到順慶一帶整頓。

還有孫可望,本來就在大順將軍的手中落敗,本來打算藉着齊軍的手將敵人消滅,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但沒成想,前來對戰的還是老對手。

這次與孫可望對戰的劉芳亮可換了一身大齊的制式盔甲,端的威武不凡,麾下是整改過後的三萬餘齊軍。

在文縣駐軍觀望的孫可望根本打不贏劉芳亮這個老對手,整改之後的齊軍戰力比原本大順軍戰力還要更強,僅憑三萬人就擊敗大西軍五萬餘人。

對於張獻忠來說,近些日子收到的都是齊軍一路勢如破竹,大西軍各部接連潰散的消息,唯有南邊的李定國,壓着邢一刀穩步推進。

邢一刀和李定國進行三次大規模作戰,無一例外全部敗北,最慘重的那次齊軍損失接近三萬,不得不撤出武定府去和其餘兵馬會合。

大西南路軍繼續高奏凱歌,向雲南深處挺近,不過北面王爭親自率領的大軍已經逼近成都,張獻忠逼不得已,只能召集人馬到鳳凰山進行決戰。

到現在雙方已經大大小小進行幾次衝突,但還沒發生較大的接戰。

雙方都是在試探對方兵力和強弱,幾次騎兵的接觸之中,大西都是毫無懸念的落敗,儘管這不影響其後佈局,但卻讓許多大西將領面色沉重起來。

“四大王,對方的騎兵都是禁軍,不好招惹,據說就連關外的韃子都能正面不落下風,但要是普通的馬隊,不會是這個結果。”

說話的是大西撫國將軍劉文秀,看樣子還有些不服不忿。

孫可望、李定國還有艾能奇都率部四出抵禦其餘齊軍,跟在張獻忠身邊的高級將領只有他自己。

別看劉文秀年紀不大,但卻是跟着張獻忠最老的幾個人之一,在中原和官軍打了多年的仗,什麼大大小小的戰爭場面都見過。

可方纔他看見齊軍那行列整齊、號令嚴明的軍隊後,還是覺得心頭壓了一塊巨石,總是感覺對方無可抵擋。

方纔騎兵的交鋒之中,便是劉文秀帶着十八寨老營前往,既是試探又是戰前必要的挫銳之舉,所以兩方都是直接拿出主力部隊,意圖提振軍心。

張獻忠麾下十八寨馬隊曾以“來如如風”著稱,耍的前明軍隊團團轉,在各省官軍聯合進剿之中,就連李自成都被逼進商洛山中,可他卻憑藉十八寨騎兵立於不敗之地。

從未和清軍交過手的他們,在這天下間的各支騎兵早就自詡爲第一位。

可沒成想,大齊的騎兵裝備精良,馬術絲毫不弱於張獻忠的十八寨馬隊,還沒有接觸的時候就在馬上拿出火器發射。

十八寨騎兵的甲冑是大西軍中最好的,但也擋不住對方的鉛彈,直接便是人仰馬翻,接戰後更是以飛速在傷亡。

劉文秀爲了不損失過多精銳,無奈之下,只能下令後撤。

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
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四百二十六章:滄州兵諫(上)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三十七章:土蠻妄帝不可驕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