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

徐賓把進攻的指令下達給李旭以及三位將軍,李旭和李崇豹難以置信地問道:“我父重病在身,我等哪有心思統兵作戰。”

徐相對此回答說:“你們攻下建康城,纔是醫治主公的良藥。”

下午時分,李旭親自披掛統帥督戰,火炮從長江江面和唐軍大營前噴出白煙,唐軍的營壘中炮火翻滾,輕甲兵手持弓刀躲在壕溝中,等炮火停止後才從溝中衝出來,與雍軍進行正面搏殺。

李崇豹爲人冷酷,竟要求孔明燈在雙方膠着狀態下向下投彈,進行無差別轟炸。李旭未直面戰爭的殘酷,提出反對。李崇豹冷着臉反駁兄弟說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是爲將者應有的覺悟。你身爲統帥只管掌握大略即可,無需對戰場上的事情指手畫腳。”

面對兄長的頂撞,李旭雖然怒火暗盛,但也表現出很高的養氣功夫,竟笑着點點頭說:“兄長說得對,是我持婦人之仁了。”

李崇豹忌憚地看了兄弟一眼,也連忙在口氣上退讓了一步:“這是特殊情況下的戰法,沒有必要的話,以後不會用了。”

李崇豹確實在征戰中有別具一格的大才,他執掌軍隊之初就進行軍紀管理,每次戰後都要拿出自己的私錢賞賜有功校尉和底層士兵,同時也要殺上幾十個貪生怕死之輩。每當遇到難以攻克的艱難險地時,也要策馬上前親自領兵衝擊。一支普通的部隊經過他的短時間帶領,就可以變得悍不畏死。

李旭從旁觀察兄長的掌軍風格和作戰思想,心中佩服的同時也儘量觀摩學習。

很快雍軍攻破了採石城,城中有四萬多名唐軍放下武器投降。李崇豹想要把這些戰俘一次性在長江邊殺死處決,以免得拖延大軍的行動步伐延誤戰機。

李旭這下堅決不同意了,理由是統一戰爭已經快要結束,這個時候應該招降納叛,優待俘虜,瓦解某些唐軍的抵抗心理。如果在這個時候屠殺俘虜,不是逼得建康城中的所有唐軍拼死抵嗎?

李崇豹被兄弟駁斥之後,猶自不服,聲稱要求病榻前求問父親,讓他老人家做出裁決。這時候李嗣業已經在彌留之際,估計連話都聽不清了,仍在堅持着一口氣。

宰相徐賓出面協調了兩人的爭執,不同意李崇豹殺俘的決定。心中暗想李嗣業擔憂得沒錯,李崇豹確實不太服自己的兄弟。這是主公沒有把家事處理好,遺留給他的問題。

李崇豹對這位冷麪宰相還是有五分敬畏的,當即順從弟弟的命令,下令部隊俘虜唐軍繳獲武器後,主動給俘虜發放口糧和回家盤纏,或者勸服加入。

這一決策確實有用,唐軍的抵抗意志不斷減弱,大多數兵卒都認爲大唐氣數已盡,投降雍軍天下也只是換了皇帝而已,對他們這些普通兵卒毫無影響。

僅僅六天時間後,唐軍進攻到建康城下。爲了加快滅亡唐朝的進程,讓父親能在閤眼之前欣慰,李旭調令長江水師和江都水師分別載六萬人過江,炮轟江岸上的防守工事,其餘二十萬大軍將城牆另外三面包圍,水師連同步軍共調用了船炮和玄武重炮六百多門,巨型孔明燈一百多架,乃是歷次戰爭之最。

火炮和孔明燈的投彈將建康城中變爲一片火海,但對於城牆還是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採用攻城器械猛攻,火炮壓制的辦法。

皇帝李豫這次可不敢留在城中督戰,已經率領羣臣和神策軍提前撤跑到了嶺南的廣州。所以雍軍明顯比唐軍士氣旺,次日下午六時許,中郎將許寬第一個登上城牆,逐漸擴大戰果。

李旭大喜之餘連忙派宰相徐賓前往中軍大帳中向父親報喜。

徐相踉踉蹌蹌地奔跑至轅門處,一邊大聲說道:“主公,建康城已破。”

他進去之後,李嗣業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也不知能否聽見他的這句叫喊。

北唐元朔九年,南唐廣德二年,李嗣業在南征途中薨,終年五十六歲。

但由於其臨終前做出一系列的應對,將繼承人李旭召至採石,使雍軍的南征得以持續。

李旭任用段秀實、臧希液和李崇豹爲將,分爲三路南下進攻餘杭,豫章和長沙。南唐軍郭子儀與皇帝撤退至嶺南廣州,其餘各地的唐軍失去統一協調,各自爲戰,被雍軍各個攻城擊破。

李旭在行軍中爲其父舉行葬禮,一時間全軍素縞,李嗣業的棺槨也由炮艦沿着長江與運河送回長安,在關中京兆府高陵縣以諸侯之禮安葬。

李旭爲追擊南唐殘餘勢力,一面派攻下餘杭的段秀實繼續南下向廣州進攻,一面派長江水師出海南下到達廣州港口,與段秀實的地面軍隊合擊廣州。

李豫與郭子儀提前得到消息,已提前乘坐海船逃遁南洋。

得到消息的李旭派三軍繼續進攻嶺南,自己則帶領文武官員到達揚州,巡閱揚州軍隊後,又乘坐炮艦沿着運河北上洛陽,次月李旭回到長安。

九月底,北唐皇帝李繼玄發下詔書,禪位給李旭,大唐滅亡。李旭改國號爲雍,定都長安,改年號爲興業元年。從年號就可以看出來,李旭是要在皇帝任上想有一番大作爲的。

他登基之後的第一件是就是肅清各地的唐朝殘餘勢力,並且用威逼利誘的方法使得原先忠於大唐的屬國以及羈縻州加入新的大家庭中來。其次便是解除全國的戰時狀態,開始休養生息恢復生產。

大亂期間南方遭受的破壞最少,所以李旭親自選拔考察官員,將他們送到江東鞏固統治,這個時候大唐殘留的軍隊主要集中在廣州以南以及南詔國邊境。率領他們的是僕固懷恩麾下的四萬多人。

由於這裡的氣候已經接近熱帶,到處是人類尚未踏足的原始叢林。由於僕固懷恩是北方人,根本無法適應熱帶的壞境,很快就上吐下瀉。

都道是破鼓萬人錘,牆倒衆人推,南詔國的軍隊也從森林裡鑽出來對唐軍進行襲擾,而且雍軍名將幽燕王李崇豹的大軍正朝這邊攻來,唐軍可謂是腹背受敵。

而且聽說皇帝和郭子儀帶着一支水師從海上逃到南洋後,兵卒們的士氣普遍低落,要想拿他們來打敗風頭正健的雍兵們來說是癡人說夢,而且僕固懷恩已經做好了捨身成仁的打算。

李崇豹率領的雍軍經過二十多天的艱難跋涉後,終於找到了殘留在嶺南的唐軍,很快發起了攻擊,其結果也是可以預料的。唐軍被一舉擊潰,僕固懷恩誓死不降,帶領殘部撤入了叢林深處。

雍軍分散追擊,三天之後終於在一條小溪旁找到了自刎而死的僕固懷恩。至此,除去逃到南洋的皇帝李豫帶領的水師外,雍軍已經消滅了所有唐朝的武裝力量。

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
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