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

這對他來說又是一個大膽且冒險的決定,他這些年南征北戰,也從來沒有忘記繼承人的培養。不止讓李旭學習春秋、左傳,兵法,史冊還有儒家之類的東西。還教兒子一些另類現代的概念,如土地兼併,生產資料重新分配,帝王厚黑,什麼大陸霸權了,海洋霸權啦,什麼馬爾薩斯人口陷阱理論啦,還有以法制代替人治啦。這些新鮮的思想在從小飽讀詩書的李旭心靈裡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讓他對父親李嗣業產生了絕對的崇拜。

在李旭看來他的父親是超脫這個世界的人,很可惜父王參與了俗世間的戰爭,他要是躲進深山裡研究學問,絕對能與老子,孔子,孟子、鬼谷子這些聖賢一般開創流傳萬世之學派。

李旭這些年一直在長安代替父親掌控關中局面,許多非重大的決定都是由李旭親自拍板,甚至有些連宰相徐賓都不敢拍板的決定,李旭也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先斬後奏。因此長安人都稱其爲隱儲君。甚至不誇張地講,由於李嗣業常年在外領兵征戰,很多時候李旭纔是北方的掌控者。

所以李嗣業最擔心的不是李旭無法繼承他的基業,而是擔心自己在征戰的過程中亡故,這些遠離長安征伐江南的軍隊不再受李旭的掌控,或者是全部歸到了李崇豹的麾下,因此而發生同室操戈,兄弟爭位的事情發生。

至於長安他最擔心的是李旭離開後,會有人趁機興變,將傀儡皇帝扶起奪去他的大本營。所以李嗣業安排最信任的米查乾和燕小四留守長安,岑參和白孝德留守洛陽,宰相徐賓隨同李旭正在趕來的路上。

李嗣業爲了維繫南征戰局平穩有序地進行,既不至於自己歸天后使將帥異心而產生分裂,也不能因爲主帥亡故失去指揮,而使得目前的大好局面付之東流。

他在病重中很好地操縱了這一過程,爲了使李旭能夠更好地掌控局面,他寫給他們的信函也很好地打了一個時間差。李旭先行來到採石前線,李嗣業理所當然地把三軍主帥的位過渡給他,並且與兒子一起巡閱大軍。

這個時候他的病已經非常嚴重,但還是騎上戰馬與李旭一同巡視營地,對各軍的中郎將校尉說道:“李旭老成持重,深得孤心,今後將由他統率三軍,完成南征統一大業。”

他又對身邊的李旭說:“這些將士俱是孤的袍澤兄弟,我走之後你要多多優待他們。”

將士們深受感動,舉起刀槍高呼萬歲。

從軍中巡視回來,他對騎在馬上的李旭說道:“你常年居於京師處理政務,對作戰並不精通,所以在大略上要多聽聽宰相和各位將軍的意見,而在作戰上不要干涉下面將軍們的計劃,至於如何掌控軍隊,你只需要記得十二個字,賞罰嚴明,知人善任,體恤士卒。”

李旭在旁邊攙扶着他,哽咽地說道:“兒子謹記。”

他發出一陣陣的咳嗽聲,然而卻沒有要回營的意思,伸手指着江邊的一座山丘說道:“走,跟我去那邊看看景色。”

“可是,父王你的身體。”

“不要緊,我還是能多撐一些時日的。”

他不讓親衛們跟上了,李旭心下明白,父親可能是要給他面授機宜,遂攙扶着他登上山頂,迎面吹來的是涼爽的江風,南方天氣較爲炎熱,但此刻李嗣業卻冷得發抖,上下牙關觸碰着說道:“京師雍王府交泰殿胡牀下面的石磚下有我用大白話寫的一本書,是留給你的。我認爲它比給你留下來的基業更有價值。”

“我還有話要與你說,記住,土地兼併纔是大多數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算你不能徹底根治,也要想辦法從源頭上遏制。

“權力從來不會出現真空,君權過大沒有好處,你我都不能保證子子孫孫不出昏君,昏君的權力會被身邊的佞臣和野心家借走,那時權力越大危害越大。

“世人皆有私慾,唯有法沒有私慾,它就在那裡維護秩序,身爲君王就要維護法的公信力,其他的東西你都能在書上看到。”

李旭流着眼淚跪在地上,對父王三跪九叩:“兒惟願父王能夠長命百歲,能在兒的身前多加教誨。”

李嗣業將兒子扶起來撣去他肩上的灰土說道:“走吧,讓你統領三軍步入正軌之前,我是不會閉眼的。”

話雖如此說,但李嗣業回到中軍大帳之後,就一度陷入昏迷之中。李旭一直守在父王的身邊無心督戰,所以圍攻採石的雍軍各部都按部就班休整等待。

從敵軍圍攻中獲得喘息之機的唐軍將領僕固懷恩心中猶豫狐疑,奇怪雍軍爲何不再圍攻,但他也沒有想到雍軍的統帥李嗣業已經不行了,只是趁着這個機會加修工事,錯失了唯一一次能夠反敗爲勝的機會。

臧希液和李崇豹相繼坐船來到了採石,他們憂心忡忡地站在大帳外等待。李嗣業先命人把臧希液請進來,從病榻上艱難地擡起手。

臧將軍快步走到李嗣業塌前,跪在地上握住他的手,低聲說道:“主公有什麼指令,希液誓死也要完成。”

李嗣業氣息不足說話很慢:“我死之後,我兒李旭將接任雍王之位,並將負責南征軍所有事務,望將軍能夠全力地輔佐他。”

李旭跪在旁邊含淚哽咽,臧希液神情凝重地點了點頭:“主公之命,誓死相從。”

臧希液出去之後,把二子李崇豹叫來進來。

李崇豹進入帳中本來已經啼哭出聲,猛然看見了跪坐在牀前的弟弟,顯然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隨後他才反應過來,隱藏了內心的一絲不滿,快速跪在李嗣業牀前哭道:“孩兒來遲,不能在父親面前盡孝,實在有愧於心。”

李嗣業先是氣若游絲地說:“你在幽燕治理的不錯,我很欣慰。”他又對跪在一旁的李旭招招手,李旭伸出手來,他又用微弱的氣力把兄弟二人的手握在一起,低聲說道:“我走之後你當盡心輔佐旭兒,你們兄弟二人同心竭力共創大業。你的兄長能征善戰,用兵上你要多聽聽他的建議。”

二人聽罷,俱哭着點頭應答。

“你們出去,把宰相徐賓叫進來。”

徐賓進入帳中,把面具摘下來露出那張疤痕累累的臉,表情看不出是悲傷還是哀愁。

李嗣業低聲對他說道:“李旭能力出衆,我沒有什麼擔心的,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崇豹,他功勳卓著,素來自負,直至現在他都不知道非我親生,恐其對大位有覬覦之心,希望你能善加安撫提防,切莫使其生出不該有的志向,更莫使他二人落入兄弟相爭的局面。”

徐賓哽咽應答,李嗣業又將一紙條塞入其手中。

宰相將紙條取出帳外一看,只見上面寫着“全師竭力,會攻金陵。”

李嗣業交代遺言之後,遲遲不肯斷氣,想必是等着奠定勝局之後才能閉眼。

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
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三百八十三章 突騎施顧問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貿易野心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六百零二章 真珠河大戰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