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

十一月下旬,他們來到了武威城,距離蘭州已經很近了。城中有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的舌舍利塔,傳說這位譯經大師臨終前曾向他的弟子傳下遺言,如果我翻譯的經書沒有漏誤得以流傳後世,圓寂焚身之後,舌頭不會燒爛。

他圓寂後在草堂內火化,屍身成灰,舌頭不化,果真是以大誓願成佛。弟子們將他的舌舍利供奉在佛塔內,就是他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地方。

衆人在佛塔前拜了一拜,李嗣業觀望了一陣,也上前去拜三藏法師。

戴望主動上前拜別道:“李將軍,我的家到了,特來向你辭行。”

李嗣業伸手在腰間裡摸索,從蹀躞帶上解下了裝銀棵子的錦囊,裡面裝着四十八兩銀子,全部遞給了戴望。

戴望疾退了兩步叉手:“李將軍,萬萬不可,戴望無功不受祿,不敢受將軍恩惠。”

李嗣業卻擺手道:“這不是祿,也不是恩惠,這只不過是我疏勒軍對於你的一點補償。當初你授勳雲騎尉,遇不平仗義相救而殺人,褫奪勳官實在是不應該。來,拿着。”

他將袋子放入戴望的手中,偶有所感,開口叮囑道:“人活着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可以放棄希望,但絕不能放棄自己。”

戴望又感激地叉手:“多謝將軍。”

戴六郎緩緩從石階上退下來,再度叉手後,才牽着馬拄着木杖往城西的方向走去。

他們繼續向前行進,進入到了蘭州城中,使節們在城中休息了兩天,似乎在有意調整入京的日期,看來這少數民族政權也很看重時辰日期此類迷信了。

……

戴望騎着馬緩緩行走在歸鄉的土道上,似乎離故鄉越近,他越感到羞澀侷促,這就是所謂的近鄉情怯吧。

當初離開家的時候,兄長剛剛成婚誕下一女,如今長女應該出嫁了吧,光陰如梭吶。他已經由青澀少年變爲了滄桑漢子,兄嫂的模樣也無法猜度,但也能夠想象他夫妻兩人帶着孩子們站在村中地頭辛勞耕作的樣子。

他的家在長鬆縣城外的村莊中,背靠着烏鞘嶺隱沒在綠澤山林外,風光秀麗多彩。他記得離開家時這裡便是這個樣子,回來沒有什麼變化,村鄉里的人怕多半已不認識他。

入村的土道上,一個牧童牽着耕牛與他擦肩而過,擡起頭來警惕地看了他一眼:“客從哪裡來?”

戴望含蓄笑道:“我就是這個村裡人。”

“既是村裡的,我怎麼從來都沒有見過你?”

“我早年出去當兵,現在遣返歸農。若是如此,戴阿大你認識不,我是戴阿大的兄弟戴六郎。”

牧童瞪大眼睛,像是被嚇了一跳:“你是戴阿大的兄弟?”

戴望狐疑地皺起眉頭:“怎麼了?”

“沒怎麼,沒怎麼,”牧童牽着耕牛快走兩步,回頭顧盼神色複雜。

戴六郎沒有細想,牽着馬一瘸一拐地走進烏嶺村,時隔多年他重回故里,村中沒有一點兒變化,大大小小的泥胚院子散佈在夾溝兩側,時不時有農人扛着鋤頭從田裡回來,回頭看他這個陌生人一眼。

他站在了自家的院門前,若不是牢牢記着位置,他還真有點不敢認了,記得離家的時候還是籬笆柴門,現在好歹用夯土砌築了院牆和院門,這說明阿兄和嫂嫂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只是這大白天院門緊閉,一家人晌午還在地頭忙活嗎?

一個頭戴斗笠的農人路過戴家門前,刻意繞了一個大圈,看見了立在門外的戴六郎,本想快快離去,只是看着背影有些熟識,不由得出聲問:“你是……”

戴望回過頭,望着似曾相識的農人,凝思之後開口道:“你是劉三郎?”

“戴六郎!”

幼時友人相見,卻沒有太多喜悅,劉三郎的臉上略帶驚憂,口中喃喃說道:“你怎麼回來了?唉……這家門還是不進去的好。”

戴望面色一暗,沉聲問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你,你,要是想進,你自己看看罷。”劉三郎拋下這句話,逃也似地跑開來了。

他伸出了手掌碰觸門板,手指微微顫抖,門轉發出乾澀吱呀的聲響,在這青天白日裡竟讓人皮膚生寒。

院子裡枯草倒伏,應當是有些日子了。門窗被封得嚴實,上面釘了木板,屋頂茅草伴隨泥土塌落了下來。

咔!

戴望用肩膀撞開了門板,踉蹌進入屋中,塵土紛紛揚揚落在襆頭上,他一邊拍打着口中呸呸地吐着幹塵,猛然擡頭去看,雙目眥裂凝固在臉上。

他的面前房樑上吊着三具屍體,早已腐爛發臭,有密密麻麻的蛆蟲附在軀幹上,因入冬而乾癟僵硬,它們的腳下也有掉落乾癟的蟲卵。

戴六郎撲上前去雙手抱住了屍體,仰頭面頰猙獰抽筋,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吼叫聲:“啊!”

……

夫蒙靈察的節度使隊伍行進在通往蘭州的道路上,當然此時已經被改稱之爲金城郡,地緣位置也遠遠不及敦煌、酒泉、張掖那麼重要,更遑論如今是河西中心的武威。

隊伍出蘭州後,沿着回中道南下,這道路曾經是秦始皇所修馳道的一部分,如今依舊是商旅西去的重要旅途。

前方不遠處是橫穿山谷間的道路,李嗣業手搭涼棚遙望,路面在蒼黃的山間蜿蜒向前,目視之處皆爲美景。他正要策馬向前,前方節度使的隊伍卻停頓了一下,五六個牽着駱駝的胡商喊叫着哇哇衝過來,被隊伍攔住。

節度押衙康懷順上前呵斥道:“爾等是哪裡來的番商,竟在這千隴商道上大呼小叫,發足狂奔。”

“軍爺!原來是軍爺!”幾個胡商驚喜地停住腳步,連忙兜頭下拜:“軍爺快快救命,前方有賊人劫道!”

夫蒙靈察眉頭皺起,對身後的白孝德下令道:“孝德,你帶一隊親兵過去看看。”

白孝德雙手叉在胸前:“喏!”

“跟我來!”

節度使的衛隊乃是百人旅,既是節度使的護衛,也是儀仗,除去戰時披戰甲外,平時時巡遊、入京皆穿絹布甲,身邊帶着開鋒橫刀,人人備有角弓。

白孝德一聲令下,五十餘騎行出隊伍,快馬加鞭朝着道路下方奔去。

他們及遠便能看到有十幾漢子以麻袋矇頭,只露出兩隻眼睛,揮舞着長短兵刃正在搶劫兩個旅人的馱馬,手中強拽着繮繩出聲恐嚇。

賊匪們聽見馬蹄聲沓沓而來,回頭一看迅速放棄搶劫財物,匪首揮刀喊道:“官兵來了!扯呼!”

白孝德從馬上摘下角弓,扣弦擡手而射,將一名奔跑的賊人射中,其餘匪徒連忙將其攙扶起,鑽入了道旁茂密林中。等白孝德他們縱馬趕到時,這幫賊匪已經翻過了密林中的一座小山樑,看來對此地的地形非常熟悉。

“莫要追了!回去。”

白孝德帶着親兵隊趕回來,朝夫蒙靈察稟道:“確實有小股賊匪,我們趕到時已經逃入山林深處。”

夫蒙靈察點點頭,捋須感慨道:“此地離京畿不足八百里,便已有盜匪橫行,所謂的天寶盛世,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竟至如此。”

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
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三百四十一章 可汗無可救藥?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城下勸降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