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

大食使者阿卜杜拉單手抱胸款款後退,退出了勤政閣才轉身離去。

節度使們都回過頭來去看這白衣使者,又側目去看田仁琬,這大食鬍子哥進來把你們安西一頓好誇,誇完之後又飄然而去,這莫不是事先打點好通了氣兒的?

田仁琬從別人的眼神中瞧出懷疑,這簡直是一種折辱,我田仁琬何時弄虛作假過。他索性高擡起下巴,身軀挺立表示問心無愧。

玄宗本不想議田仁琬送上來的敘功奏疏,準備晾他們幾天再說。不過剛纔的事卻讓他有所鬆動。功勳包括戰功卻不止於戰功,治功也算是一種,剛纔大食誇讚的一番話中有一句觸動了他,雖行萬里者不持寸兵。

這可不是宵小臣子的阿諛之詞,這是外邦使臣的衷心稱讚,朕的大唐盛世並非自我吹擂。

“力士,把田仁琬的敘功奏疏取來。”

高力士端着托盤上前,李隆基從中取出奏疏,在手中抻展開來,看了一遍卻皺起了眉頭。

田仁琬所呈送的敘功奏疏和隴右道採訪使韋陟所呈送的課考奏疏有很大出入吶,田仁琬的奏疏上只給兩人盛讚報功,一人是龜茲跳蕩營押官李嗣業,一人卻是輪臺營押官馬磷。而韋陟的奏疏上卻給了五個人上中考課評價,分別爲田仁琬、夫蒙靈察、高仙芝、李嗣業、馬磷。

他不得不放下奏疏問李林甫:“哥奴,你先前兼領隴右節度大使和安西大都護,對於磧西的升遷任命,可有何建議”

這兩道奏疏李林甫都看過,他也更清楚田仁琬和夫蒙靈察之間的矛盾,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決策,上前叉手說道:“田仁琬雖遠征小勃律未成功,但他到任一年便顯現出政績,安西驛站補充健全,商路暢通安全。只是安西苦寒,他本人不服水土,陛下或許可以調他回河東。”

李隆基點了點頭,面朝王忠嗣道:“忠嗣,你專心經營朔方鎮,把河東交給田仁琬來管,那麼,就任命田仁琬爲河東節度使,四天後在大朝會上宣佈。”

玄宗又問李林甫:“安西四鎮節度使的人選,你給舉薦一個。”

李林甫又叉手道:“原安西副大都護,四鎮知兵使夫蒙靈察,忠勇穩健,秉心爲公,在任疏勒鎮使,副大都護期間,課考評價連續三年都是上中,曾親率大軍攻破怛羅斯城,誅殺黑姓可汗爾微特勤,遣交河公主而還。”

夫蒙靈察的這些功績,李隆基都清楚,自然應承得很痛快:“那就命他爲御史中丞,安西四鎮節度使,執掌四鎮軍政,四天後在大朝會上宣佈任用。”

李林甫趁熱打鐵繼續說道:“焉耆鎮守使高仙芝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從舊曆二十五年起開始擔任龜茲鎮守使,後因與磧西節度使蓋嘉運不和,轉任於闐副鎮使,數年內不得升遷。此人資歷、心性,考課均是上佳,按理來說早就該升了……”

玄宗受到李林甫話語的誘導,聽聞高仙芝連坐了四年的冷板凳,似乎是蓋嘉運打壓纔不得升遷,如今蓋嘉運早已惹得皇帝厭惡,如今李林甫重提此人,似在替高仙芝叫屈,本着非此即彼的心態,皇帝立刻應道:“既然如此,就先升任他爲右驍衛將軍,至於職官任命,由新任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定奪。”

李林甫又道:“至於李嗣業,馬磷等二人,不如也由新任節度使夫蒙靈察定奪。”

李隆基卻搖了搖頭道:“這個李嗣業,朕倒是想插一次手,他督建驛站成功,連大食使者都讚不絕口,應得八轉勳官上輕車都尉,可從三品歸德將軍”

衆人一聽登時眯起眼睛,這獎賞也太偏心了,要知道王忠嗣散官也纔不過三品雲麾將軍,你給一箇中郎將豈能直升三品

李林甫聽完後直給牛仙客使眼色,你也別光讓我說,你自己也是相公擔任侍中,該擔起勸諫陛下的職責。

牛仙客早就有這種給右相打配合的覺悟,雖然如今已年老昏花,反倒更適合勸諫這種工作了。皇帝就算生氣,也不便對着牛仙客發脾氣,哪怕聲音大點兒,都怕把他給“喊”走了。

“咳咳,陛下,臣想說的是,記得上次李嗣業立下功勳,直接由六品昭武校尉遷官爲中郎將,此等厚恩前所未有,現在恩賞過多,若是日後他又立下大功又該拿什麼去賞,若是橫向比較,倒使得其它人顯得寒微了。”

李隆基捋須細思,點頭說道:“豳國公肺腑之言,或是朕愛才心切了,既然如此,李嗣業依然是八轉勳官上輕車都尉,左遷至四品忠武將軍。至於他的職官,由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商議後再定。”

皇帝側靠在榻上擺了擺手:“今日之議就到這裡,朕累了,你們各自退去吧。”

衆人齊齊站立而起叉手:“陛下,臣等告退。”

節度使們從勤政務本樓結伴走下來,田仁琬從門洞走出,突然停步轉身,怔立半晌,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他本欲繼續爲安西節度使,循序漸進利用一年時間鞏固威信,疏遠並弱化夫蒙靈察,兩年時間內重新奪取小勃律。

如今直接調任河東,安西的事情他管不到了,可隱隱有些不甘心,半途而廢不是他的作風吶。

大胖子安祿山從後面趕上來,追到身邊拱手笑道:“田中丞,恭喜恭喜啊,重回河東,要大展拳腳了。依我說這是好事情,磧西那地方有什麼好?貧瘠苦寒,半壁土地全是大漠。中丞如今與我也算是鄰居,大家守望相助,互相提攜哈。”

田仁琬興致缺缺,不想搭理這喋喋不休的胖子,只敷衍地應承幾句。

但安祿山的談話重點不在這裡,他看似漫不經心地說道:“你們磧西麾下的李嗣業,果真是個人才,連我都意癢難耐想招攬,不過他遠在安西,祿山鞭長莫及啊,不過田中丞有這樣的便利,也有這樣的機會。”

田仁琬心念微動,他於安西任上轉任河東,或許該招攬幾個兩個人才帶走,若能勸說李嗣業跟隨他前往河東,倒是個不錯的打算。

安祿山在他身旁吹了這一陣風,才又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田仁琬剛出興慶宮門外,等候在馬廄處的親衛牽馬迎上來,然後是等待在此處的大食使者阿卜杜拉。

田中丞暗自頭疼不已,這個阿卜使者好不曉事,回你的鴻臚寺館等着不就行了,還非要守在興慶宮勤政樓前。這讓其它的節度使看見了,說什麼怪話的人都有、大食使者就是安西都護府請來表演的託一年時間內建成五十五座驛站有什麼可了不起的用得着盛讚譽如此嗎高宗龍朔二年,命造作大匠閻立本督建大明宮,僅僅用了十個半月便已建造成功,人家都沒吹捧到這個地步。

阿卜杜拉抱胸迎了上來,田仁琬連忙擺了擺手:“阿卜使者,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趕緊牽着你的駱駝,我先請你去平康坊的留後院,再請李嗣業來見你。”

……

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
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三百二十七章 田仁琬盛情挖牆角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四百六十五章 貧道看得明白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