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

當初郭子儀退守到漢中後,不斷招兵買馬鞏固力量,並且命人前往蜀中尋求支持。執掌蜀中的是李亨的第十三弟李璬,頗受李亨的信任,得以繼任川中劍南節度使。但李璬不知是得了李亨還是李輔國的授意,對名滿天下的郭子儀頗爲忌憚,因此只給郭子儀調撥了三萬石糧草,卻沒有給派任何武裝力量,也沒有給他徵丁的權力。

郭子儀手中所掌控的不過是漢中的幾百裡土地,人口也不過幾萬戶而已,能夠在一年內徵丁兩萬,已經極大地透支了漢中的民力。而蜀中號稱戶數百萬,天府之國,卻不肯派一兵一卒參與郭子儀收復關中的大業,

如今郭子儀兵力不足的弊病終於顯現了出來,漢中被李嗣業大軍包圍,南陽方向不肯派人援助,向蜀中去信求援,李璬說是要率兵來援,但郭子儀在河西軍的圍攻下,足足等待了十幾日後,絲毫不見有蜀中的精兵前來相救。

郭晞義憤之餘也勸說父親撤到蜀中奪取了李璬的節度使,這樣利用蜀中的戶口賦稅,將來訓練出強兵十幾萬,將來也有機會收復漢中,進取關中。而現在父子二人被迫在漢中堅守,得不到朝廷一絲一毫的援助,又何苦來着。

郭子儀卻不同意兒子的看法,開口教訓郭晞道:“我們爲何被稱之爲忠,叛賊爲何被稱之爲逆,你我父子爲何受漢中百姓愛戴。不正是因爲我們對大唐忠心耿耿,我們是以順誅逆。爲父就算看不清天下大勢,但也知道千秋萬古彰顯的是忠孝節義,就算有一時的時運不濟,也不能變易其節。若都如李嗣業那般,前半生積攢的的英名也將毀於一旦。”

郭晞蹲在地上苦着臉說道:“可是如今這大唐的世道,我看這當忠臣也太難了吧,父親名聲越好,就有越多人的認爲你是假裝忠臣,總有一天會露出真面目。父親你的功勞越大,他們就越認爲你勢力太大,怕你威脅到皇帝威脅到朝廷。可那些威脅到朝廷和皇帝的人不就早露出來了嗎?他們不去對付李嗣業和史思明,反而幫着他們來拖我們的後腿,天底下哪有這樣的事情。”

“人心最險惡,人心也最複雜,這樣的話我已經給你說過無數次了,可正是這樣,我們纔要越發堅持自己的內心。那些詆譭我們父子的人都是以己度人。他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纔會用最大的惡意來猜測別人。但大多數天下人的頭腦是清醒的,他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行跡,來判斷我們是怎樣的人,只要做出我們認爲正確的事,天下人自然會向着我們。”

父子二人經過一番交心的長談之後,目光共同投向遠方的天際,河西軍的旗幟在四野中隨意飄蕩,卻沒有一支真正大唐的軍隊前來救援他們。

李嗣業獨自策馬來到城下,對着城上高聲勸降道:“郭子儀,如今做忠臣的對你來說還有什麼意義?想當初你與我勢均力敵,朔方軍也是名滿天下,如今卻只剩下三萬老弱病殘,以你的能力何至於此。辛苦奮戰半生卻連連被人掣肘遭受敗北,如今天下大勢已不可逆,與其兵敗被擒,倒不如早早歸降與我一同供奉當今皇帝,凌煙閣的頭號功臣依然是你,位列三公封王之位依然能夠給你!“

“哈哈哈!”郭子儀挑起倔強而消瘦的下巴,蒼白的鬍鬚愈顯堅韌,他高聲笑道:“李賊,你的出身底細我一清二楚,想當初你不過是關中高陵縣一勇武匹夫,入長安流落街頭賣藝爲生,若非太上皇慧眼識才,與草莽之中提拔你爲太子內率千牛,何止於有今日的威風。你後入隴右爲官,得上皇青睞重用,最後升任三鎮節度使之位,得以封異性王,竊得三公之位,卻不思報國,施行叛逆之舉,使天下人神共憤,實乃忘恩負義之徒也。汝與安賊祿山乃是一丘之貉,必將背萬世罵名!”

李嗣業身後的衆將聽得氣惱,紛紛要提兵上前攻城,李嗣業卻擺擺手說道:“自古成者爲王,敗者爲寇,改朝換代本就是常理天數,汝等不必氣惱。”

他又對着郭子儀高聲喊道:“郭子儀,我再給你三個時辰的時間考慮,若三個時辰之後依然執迷不悟,我定要攜火炮攻城,到時候悔之晚矣。”

“我呸!逆賊,看箭!”

郭子儀三子郭晞怒罵一聲,從士兵手中取來長弓,搭上箭矢對準李嗣業拋射過去,但由於距離太遠早已失了準頭。李嗣業慌忙轉身避過,策馬向後退出了幾十步。

李嗣業其實是在等關中送來大批量的火炮彈藥,到時候百炮齊發連綿不絕,足夠漢中城和郭子儀這老將喝一壺的。

等到炮彈送達後天色已經暗了下去,李嗣業決定再等它一個黑夜,到第二天早上再攻城。

當夜李嗣業預感到郭子儀定然要率兵劫營突襲他的糧草和火藥囤積點,立刻命人設下埋伏,等到郭子儀殺進來的時候,再給他一個措手不及的反殺。

等到了三更時分,田珍率領兵卒埋伏在大營兩側的草垛中,遠遠看見敵軍騎着戰馬手持火把紛擁前來,這些人撲到營門外,瘋狂地將火把投入到營帳上,聽到有人喊救火,以爲偷襲成功,立刻擡開拒馬攻入營中。

郭晞舉目四望皆是空空的營帳,大營的外圍卻又無數支箭矢射進營來,將衝在最前方的幾十名兵卒射倒。他驚厥地大喊一聲:“中埋伏了!快撤!”

一時間四面喊殺聲大起,河西軍兵卒舉着盾牌朝着他們衝來,郭晞手中揮舞着馬槊,選擇一個方向帶領士卒們突圍。他連刺帶挑將幾名擋在前面的河西軍跳蕩格殺,衝出了第一層包圍圈。很快飛虎騎騎兵也手持長槍朝着他們衝來,郭晞揮槊而上,格過敵軍騎卒的槍頭,接連將三名騎卒挑下馬來。

郭晞連着突破了三個包圍圈,帶着一些悍勇的士卒逃回了漢中城內,但大多數人都沒能逃回來被唐軍就地俘虜。

郭子儀從營帳中走出來,連忙將兒子扶下馬問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郭晞哀嘆了一聲說:“原來那李嗣業早有防備,我們前去未能找到他的糧草和火藥囤積處,反而被他埋伏,折掉了許多弟兄。”

郭子儀黯然地點了點頭:“那李嗣業用兵嚴謹,此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可惜明日這一關怕是熬不過去了。他有飛虎騎兵,也有火炮這樣的攻城利器,有這兩樣軍隊在手,天下怕是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明日你我父子就得想好退路了。”

“衆將都希望能夠退守蜀中,不知父親你意下如何?”

當初我們退守漢中之時,聖人就意欲讓父親以蜀中爲根據,以漢中爲前鋒,能進能退方能夠與李嗣業周旋,可惜朝中李輔國作祟向陛下進獻讒言,使我們只能留守在漢中這一隅之地,如果現在還不取蜀中,我們還有何處可去?”

郭子儀長嘆一聲道:“當初陛下未必就真心願意讓我去守蜀中,不然不會改變注意。其實他的用意,更希望我去荊襄,讓我固守江東的大門,好使他能夠放心地偏安一隅。”

郭晞怒聲說道:“我郭氏忠心耿耿,爲他李亨討平叛亂南征北戰,卻只配給他看大門嗎?”

郭子儀瞪了兒子一眼說道:“這樣的話以後不要再說!身爲人臣應當爲君分憂,何必在意地位如何。給皇帝看大門有什麼不好,我倒是寧願去做守禦皇宮的羽林大將軍。荊襄之重爲江東門戶,爲父倒還怕承受不起。”

父子二人相對無言,各自回去營中歇息。

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
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