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

長興坊楊氏姐妹的府邸一再擴建,已經將多半個坊據爲己有。最爲奢華的便是楊家三姐的家宅,不但有亭臺水榭,幔綢羅帳,還有俯視人家的高樓。其富貴逼人的氣息從樓宇中逸散出來,成爲開化坊附近富戶竟相模仿的風尚,這可真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聽說聖人每月都會給予楊家姐妹賞賜脂粉千萬錢,看起來她們都把錢用來建造豪宅了。他信步走在宅院中的漢白玉磚石上,感覺這些錢花得太冤枉,瓊樓玉宇是多少百姓用血汗所堆砌而成。

楊府的僕從引着他朝高樓處走去,清風吹拂的時候,樓檐上的鈴鐺都是叮噹作響。

僕從在樓前止步,表示他只送到這裡,李嗣業好奇地邁步走了進去,擡頭去看着這樓的結構和打造,竟然全部都是木料,那木質的細紋路在其中暈染,散發出松香的味道。

樓中以紗帳屏風點綴,由於藻井太高,一切傢俱都顯得異常渺小,兩個婢女站在樓梯一角,手中提着不滅的明燈。樓上隱隱傳來絲竹渺渺聲,看來又是在聲色犬馬。李嗣業沿着樓梯往上走,來到了八角形的二樓空間,除了樓梯口放着一扇屏風外,其餘地方毫無阻擋,對外敞軒大開,隔扇與窗戶將外面的景色招攬進來。

繞過屏風就可以看到一組樂妓盤膝坐在地毯上,手中懷抱着琵琶,或橫持着琴,或吹奏玉笛,悠揚的聲音撲面而來,宛如春風正在悠然吹拂。楊玉瑤側躺在檀木牀榻上,曲起手肘託着下巴,寬袍襦衣紗裙色澤層次分明,她的肩頭披帛散落,裸露出圓潤的肩頭,白玉似的肌膚顯得更加光豔動人。

楊釗坐在另一邊的胡牀上,懶散地靠着好似葛優躺,連眼皮都耷拉着,時不時打着哈欠。

李嗣業信步走進來,這些樂妓們下意識地停止了演奏,楊釗不滿地皺起了眉頭,對着她們呵斥道:“怎麼都停了,幹你們什麼事?繼續吹奏!”

樂妓們繼續撩撥琴絃,楊釗繼續懶散躺,眼皮從未擡起來去看李嗣業。楊玉瑤倒是朝他露出了一抹微笑,卻仍然半躺着不動聲色。

楊氏兄妹好像不歡迎他,就連最敷衍的禮節都省去了?沒有受到禮遇並未打擊他此行的初衷,如果要臉他就不會來楊府討嫌。

他踱步走到了楊玉瑤的牀榻旁,地上沒有多餘的坐具,他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靠着榻板柱也悠閒地欣賞起了樂曲。

幾個樂妓均是色藝俱佳,她們身穿白色短襦,紗裙齊胸,彈奏吹曲的時候身子也隨着節奏搖曳,讓李嗣業不禁心折其中,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視聽享受了。

那位撫弄琵琶的女子的手真是好看,翠綠的玉鐲套在她的腕上,蔥白手指靈動地彈奏,讓人感覺彷彿聲樂就是從她的手和玉鐲中發出。

楊玉瑤稍稍擡起頭來,看了一眼坐在她榻尾的李嗣業,感覺他好像真的是在欣賞樂曲和美人。

她坐起身拍了一下掌,幾個樂妓手中的樂聲噶然而止,端正坐姿等着主人進一步命令。

“你們都下去吧。”

“喏。”她們抱着琵琶和琴絃拖着步子緩緩退走,白色的長裙曳在地上,美則美矣,卻顯得呆板。

楊玉瑤扭頭看着李嗣業,玩味地笑問道:“怎麼?你喜歡這幾個樂妓?想要的話我可以把她們送給你。”

李嗣業朝她拱手推脫:“多謝夫人美意,嗣業不過俗人一個,樂曲什麼的偶爾欣賞一下倒是新鮮,時間長了還是會厭煩的,所以還是不必浪費她們的好。”

楊釗終於不再葛優躺了,拽了拽衣袍嘿聲笑道:“李將軍倒是有自知之明。”

“那是自然,想要做到自知也是不容易的。”

楊釗嘴角的冷峻味道更濃:“自知不容易?你是腦子不聰明嗎?活人若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有什麼能耐,那跟豬狗有什麼區別。”

李嗣業很想說你就沒有自知之明來反擊他一下子,但考慮到楊是主他是客,只好順着他的話繼續往下說:“楊郎所言極是,你最爲聰明,起點也最高,嗣業當然自愧不如。”

楊釗本來還有些刺激性的話,感覺這一拳就像是打到了棉花上,沒有起到絲毫作用。他的本意就是想趕走李嗣業,也知道他此來的用意就是想借着楊家的臺階上位,所以阻撓是非常必要的。

自從他去年從蜀中帶着仇章兼瓊的禮物來到長安,因爲堂妹楊玉環的關係得到了皇帝的青睞,先擔任金吾兵曹參軍,後升遷爲監察御史,度支員外郎,加官侍御史,短短一年時間內就連着升遷四次,這樣的升遷速度不是皇親國戚根本做不到。

這當然全是藉着堂妹的關係,可是他並不滿足,甚至有些窩火,因爲有許多來討好楊家的人都官位比他高,比如安祿山,安思順,李嗣業等人。這讓他心裡產生了一個錯覺,感覺楊家的關係都被這些人搶走了,老子是楊玉環的堂兄都只是五品官,你們一個個三品四品都挺牛啊。

所以他開始十分吝惜楊家的資源,就好像守財奴圍着一堆金山,絕不允許有人圍上來求取。但楊釗越是這樣想,內心就越無法平衡。因爲他發現其中的某些人他根本攔不住,他想阻止楊玉環認一個大齡的乾兒子,但人家這粟特乾兒子抖機靈說俏皮話,一入宮就逗得李隆基和楊玉環哈哈大笑,他不但插不上嘴,還得也跟着強顏歡笑。

他越發覺得心理不平衡,也縮緊了外人投靠楊家的機會,絕不允許再有人靠着他們家的勢力超越他。娘娘有一個乾兒子就夠鬧心了,別再整什麼幹兄弟,幹孫子。

李嗣業能夠洞悉楊釗心中的想法,心底一陣陣冷笑。如果是李林甫是心眼小的話,那這個楊釗就完全是格局低了。還不單單是格局低,更是見識短淺。

楊釗沒有仔細去辨析過安祿山的升遷經歷,就算辨析了也不會承認安祿山是靠人家自己的能力升上來的,哪怕是拍馬屁也得是一種能力。不光是安祿山,許多人能升到今天這個地步,雖然過程中借了楊家一些力,但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拼搏實力。

楊釗此時又冷笑着問道:“今日突然來我三姐家,李將軍怕不只是拜訪吧。”

李嗣業深知對待這種人繞圈子沒有用,倒不如直接了當擺開了談,免得讓楊玉瑤更認爲自己不真誠。

“當然不只是拜訪。”

“嗯,”楊釗擡頭一愣,問:“那你還想做什麼?”

李嗣業朝着楊玉瑤躬身叉手道:“我想讓夫人替我進宮向娘娘美言,希望讓娘娘在聖人面爲我美言,推我爲北庭節度使。”

“你想得美!”楊釗差點兒原地爆炸,這個姓李的貨越來越不要臉了,之前還只是上前來討好湊熱鬧,現在竟然直接擺明了開口要官。

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
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七百二十五章 盛世餘暉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二百五十一章 幾壇金貴的酒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六百零五章 對陣康居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