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頭疼的戰略

弗朗茨眼中的難題,在這個年代的人看來都不是問題。

從建設成本上分析,這四套標準之間的最大差距不過1.2%,也就是說鐵路的建設成本不是影響決定的主要因素。

想想也對,這個年代的鐵路軌距普遍都比較大,俄國人的第一條鐵路軌距還是1829mm的,後來官僚們爲了撈錢,才聽了美國工程師的建議改爲了1524mm。

從六英尺縮小到五英尺,節省了多少成本?

在預算上節省了3%,當然以沙俄官僚們的作風,最後肯定是省不下多少錢的。

標準軌距是英國人向全世界推銷的,從1846年開始約翰牛就出臺了法律,從這個時候開始1435mm體系,就成爲了英國本土和殖民地的標準軌距。

不過,很快印度就成爲了例外,標準軌距無法滿足他們的運輸要求,英國人是務實的不行就放大,所以印度的鐵路大部分都是1676mm標準,其它亂七八糟的軌距鐵路自然也不少。

經過了英國人近百年的努力,到了20世紀中期1435mm體系才成爲國際標準軌距,最初的牛牛的目的是爲了推廣英國技術體系。

有沒有限制大陸國家貨運能力的目的,這個就不得而知,反正弗朗茨不信約翰牛會這麼好心。

以19世紀中期的技術,寬軌鐵路貨運量是超過窄軌鐵路的,並且安全性和速度都要高的多,這和21世紀完全不一樣。

後世靠科技解決了列車的穩定性問題,窄軌鐵路的貨運能力、速度都被提升了上去,這個時代是做不到的。

鐵路維護成本,實際上都差不多。鐵路建成後構造完全一樣,差距只是枕木長短,窄軌鐵路維護簡單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佔地面積的問題,那就完全是在扯淡了,誰家的鐵路兩邊不留隔離帶,難道還要利用火車下面的土地麼?

……(不扯了,都快成科普了)

“陛下,既然要統一標準,那麼不如讓神聖羅馬同盟一起統一標準,把大家召集起來,制定一個共同的標準或許更好。”梅特涅提議道

“時間來得及麼,我們的鐵路已經開始施工了?”費利克斯首相關心的問道

“沒有問題,鐵路施工纔剛剛開始,在一年之內做出決定,都不會影響施工。”鐵道部長施泰因回答道

這個年代的鐵路施工真的很慢,現在纔開始拆遷,完了之後該挖的挖,該填的填,沒有一兩年的功夫都到不了路基施工。

“那就拉着大家一起搞,鐵道部負責選出一項最優方案,作爲我們的意見,儘量說服大家一起推行。

如果爭執不休,就把這幾套標準拿出來,讓大家進行投票,反正這些方案都適合奧地利。”弗朗茨無所謂的說道

“那就1676mm吧,這個標準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了,安全性也有保障。”施泰因迅速給出了答案

至於鐵路國際標準,這個年代有這個東西麼?誰承認啊?

要知道英國人在修西部鐵路的時候,因爲技術的關係發現他們的標準體系無法保證安全,都改用了寬軌,到了19世紀末期技術達標了,才推倒重建的。

一旦神聖羅馬同盟建立了新的標準,那麼未來國際鐵路軌距標準或許就變成了兩套。

別的不說,南德意志邦國鐵路標準統一了,普魯士跟進還是不跟進?

要是不跟進的話,在經濟上雙方就被切割開了;要是跟進的話,中歐、南歐就統一了標準體系,造成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

作爲一名皇帝,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考慮政治軍事。比如說現在,讓奧匈帝國和毛子統一鐵路標準,弗朗茨馬上就會慫。

原因不說都知道,任何國家和毛熊做鄰居,都必須要小心謹慎。那怕大家是盟友,該防備的還是要防備。

這個時期,歐洲各大列強實際上都有幾分外強中乾的樣子,奧地利也不例外,社會改革纔剛剛開始,還沒有來得及轉化爲國力。

英國人的國力同樣沒有達到巔峰,印度還沒有完全被他們吃下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還有土著勢力,南非只在沿海地區建立了一些據點,東南亞殖民正在進行中,埃及還是法國人佔主導,大殖民帝國還沒有完成拼圖。

法國人忙着內部鬥爭,俄國人內部矛盾只是被壓下去了,只待被外力引爆。

普魯士王國還要靠對外戰爭轉移社會矛盾,內部改革纔剛剛起步,表面上軍事實力不錯,可是國內經濟不給力。

西班牙繼續沒落中,社會改革還沒有啓動;遠在大洋一邊的美國,這個年代還只是一個人口剛過兩千萬的農業國,主要經濟收入是出口棉花,南北矛盾已經出現了矛頭。

想到了這裡,弗朗茨猛然間浮現出了一個念頭,要不要找個機會去搞一下南非?

南非那麼大,英國人只是在沿海建立了殖民統治,內陸地區還是無主之地,除了好望角外,別的地區英國人根本就沒有重視。

現在英國人很忙,還顧不上非洲更多的地區,切入點那麼多,要是現在加入進去,沒準還可以分一塊肉。

實在不行就從納米比亞入手,再佔領博茨瓦納,打個擦邊球;或者是從坦桑尼亞入手,佔領贊比亞、津巴布韋,由內陸殺入南非的腹地。

理論上都挺不錯的,實際操作起來貌似不怎麼靠譜,這個年代的非洲大陸一點兒都不可愛,疾病、毒蟲猛獸一堆,要殖民這裡先準備承受超高的死亡率。

理論上也不算很高,只要小心一點兒,把死亡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內,大概是沒有問題的。

這話說說還可以,真要是去實施了就會發現大家其實沒有那麼勇敢,活的好好的誰願意過去冒險呢?

有利益刺激除外,比如說南非的金礦被發現了,那麼大家一下子就變得勇敢了起來,疾病、毒蟲、猛獸都不算啥。

令人遺憾的是,等黃金被發現了,就輪不到奧地利了。除非是提前佔領,然後和布爾人聯手,不然根本就搶不過英國人。

理智歸理智,這個念頭一出來,弗朗茨就再也揮之不去了。

反正距離南非發現黃金的時間還長,大不了支持一下國內的非洲殖民派,讓他們先過去建立據點。

等英布戰爭爆發的時候,奧地利大概已經雄起了,到時候無論是支持布爾人給約翰牛添亂,還是參合進去瓜分一份,都需要立足點。

動手的時機必須選好,最好是英國人自顧不暇的時候,突然發動造成既定事實。

這個年代的國際法則,無主之地,誰先佔了就算是誰的,前提條件是要能夠保得住。

時間還早,不用急着動手。弗朗茨不是盲目行動的人,現在看來還是要推動蘇伊士運河建設了。

獨霸這條運河,奧地利沒有那個能耐,但是鼓動一下,變成國際共管運河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歷史上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時候,英國政府可是全力反對的,他們認爲這條運河會威脅到他們的海運霸主地位。

英國民衆認爲這條運河無法通行大型船舶,運河公司的股票在英國幾乎是無人問津。

反倒是在法國賣的不錯,運河公司中途還出現了資金不足停工,差點兒變成爛尾工程,最後在羅斯才爾德家族的周旋下才順利完工的。

歷史上運河通航已經是1869年了,這麼長的時間,奧地利的海軍也差不多有點兒分量了。

別的不敢保證,成爲運河的股東還是可以做到的。

歷史上法國扛不住英國人的壓力,還有財政出現問題才被迫放棄的,要是變成法奧聯合主導蘇伊士運河,那麼結果就不一樣了。

具體怎麼操作,弗朗茨就頭疼了。列強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大家是既有合作,又在互相捅刀子。

今天在這裡聯手,明天換個地方大家又幹一仗。

想要減少矛盾,除非想俄奧密約那樣,大家各取所需,提前把勢力範圍約定清楚。

只要想象就不可能,奧地利可以對俄羅斯做出讓步,那是大家的核心戰略不衝突。

弗朗茨還知道俄國人的戰略一啓動,就要遭到英法奧斯曼三國的圍毆,毛熊的國力無法支持這種長期的消耗戰,失敗是必然的。

除非英法主動入侵俄國,奧地利纔會受盟約影響被拉入戰爭。只不過打開地圖就知道,除非是俄國主導殺出來,不然英法想進攻俄國都難。

顯然這種事情不能來第二次,奧地利只能選擇一個大國做盟友,左右搖擺的二五仔很容易被拍死的。

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兩百七十二章、遺產與威脅第五章、戰爭契機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一百三十二章、最廉潔的部門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四十六章、雄心勃勃的海軍部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五十三章、戰略性移民第兩百二十五章、停不下來的戰爭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一百章、發飆的……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兩百章、聯姻對象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五章、躺贏戰術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二十四章、陽謀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兩百九十八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一百一十章、走私技術哪家強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一百一十一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九章、遭遇第七章、黑暗時代第十八章、詐捐門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十一章、奧地利經濟圈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六十六章、安全第一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二章、開門放俄國人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五十二章、善後(求票票)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十六章、淘金熱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
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七十六章、聯軍的計劃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兩百七十二章、遺產與威脅第五章、戰爭契機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九十四章、人情世故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民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一百三十二章、最廉潔的部門第一百六十四章、戰爭結束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四十六章、雄心勃勃的海軍部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五十三章、戰略性移民第兩百二十五章、停不下來的戰爭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一百零九章、後勤告急第一百章、發飆的……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兩百章、聯姻對象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五章、躺贏戰術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二十二章、貌似致命的誤會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四十八章、大家都在準備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兩百八十四章、矛盾第二十四章、陽謀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兩百九十八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一百一十章、走私技術哪家強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不背的鍋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七十二章、不能挖埋自己的坑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一百一十一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九章、遭遇第七章、黑暗時代第十八章、詐捐門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十一章、奧地利經濟圈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六十三章、投降否?第一百七十三章、人生如戲第六十六章、安全第一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二章、開門放俄國人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五十二章、善後(求票票)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十六章、淘金熱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九十四章、神助攻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