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

“民族問題的本質還是階級矛盾。”

“只要抓住這一點,我們就能分辨,誰是製造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野心家!誰是被野心家欺騙和矇蔽的無辜同胞!”

“對於被欺騙和矇蔽的無辜同胞,我們要教育他們,團結他們!對於一切製造民族分裂,破壞民族團結的野心家,我們必須堅決的消滅之!”

——1621年.王書輝.《復興會的民族使命》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第二不拿羣衆一針線,羣衆對我擁護又喜歡。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努力減輕人民的負擔。三大紀律我們要做到,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

公元1621年五月,秦良玉率領五千白桿兵,乘坐復興會提供的八艘中型蒸汽明輪船,從高家鎮碼頭出發,逆長江而上,向重慶進發。

復興會的蒸汽明輪船本身的運載能力雖然有限,但是每艘輪船後面拖着的專用運兵駁船,卻可以輕鬆的裝載士兵和物資。

秦良玉和大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一起坐在復興會專門準備的,設置了專門座位和頂棚的駁船上。兄妹三人正在議論復興會這次提供的兵器有多麼犀利,板甲有多麼合身堅固。突然,秦良玉聽到緊隨其後的船上,復興軍志願營戰士們唱起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時間沉默了起來。

看到秦良玉若有所思的面容。秦邦屏嘆了口氣,對秦良玉說道:“三妹。你二哥(秦邦翰)不是已經都說了麼。王儀賓之所以行事這樣肆意,那是因爲三代天子的寵信。他可不是你想的那種,只是個單純的精通兵書戰策的讀書人。”

“他是遼東將門出身,機緣巧合做了枝江郡王的女婿。雖沒聽說過他在兵事上有什麼才能,可是京師傳言,這位儀賓可是精通經營聚斂之術的。開工坊,辦廠礦,一年之內。就賺取了鉅萬家資。三代天子都收了他不少的好處,所以纔對他寵愛有加。這不是,天子現在連荊州衛指揮使的差事都給了他麼。”

“既然他有了衛所武官的身份,以他遼東將門的出身,訓練幾百個軍兵,這又有什麼好顧慮的。天子都許他這個親戚做官,你還有什麼好顧忌的。”

“再說了。雖然跨境出兵有違軍法制度。但是,以他的身份,派出些家丁給你助陣,這又有些什麼大不了的。你就當這是少年人對你這個軍中英豪的敬仰孺慕之心吧,不要想得太多了。”

看到秦良玉還是不說話,他的弟弟秦民屏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三姐就是喜歡多想。要我說。咱們給朝廷效命,死了多少的人,耗費了多少心血。可是朝廷有一絲一毫的體恤麼?在遼東的時候,無論是朝廷的大員還是當地的將門,誰不是把咱們這些客軍當成炮灰送死的。要不是王儀賓提醒。我們兄弟二人差點被那些混賬東西算計死了。”

“那些混賬東西,接連的丟城失地。不想着怎麼抗擊韃虜衛護百姓,反而一心嫉妒我們白桿兵的武勇,想法設法的要把我們置於死地。真照着王儀賓那話說了,都是一羣‘豬隊友’。自己打仗不行,嫉賢妒能殘害忠良他們最拿手了。”

看到秦良玉因爲弟弟的話臉上現出怒容。秦邦屏趕忙喝到:“你住口!你也是四十歲的人了,這種心懷怨恨的話怎麼好說出來!真是長到多大也不曉事,你要給我們秦家招災,給你外甥惹禍麼!”

今年已經快五十歲的秦良玉,是個心思剔透的聰明人。她從大哥的話裡,聽出了另一層意思。很明顯,對於朝廷的不體恤,對於文官的掣肘,對於武將世家的算計,自己在遼東險之又險,靠着王書輝提醒才逃過一劫的哥哥,已經徹底的對朝廷厭惡和痛恨了。

秦家最小的兒子秦民屏,是個不喜歡讀書,頭腦簡單的傢伙。他對自己哥哥話裡的維護和勸慰全然無法理解,反而自己先發起火來。他皺着眉頭對自己的哥哥和姐姐說道:“你們對於王家侄兒還有什麼好疑慮的。人家跟咱們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全是因爲咱們在遼東死戰爲國,纔對咱家這樣推崇幫助的。”

“你們當這些兵器盔甲,還有那火藥彈,外甥那一營的火槍,全都是從天上颳大風掉下來的不成!那是人家王家侄兒自己掏腰包,從南洋人那裡買來的!”

“天下的武官多了。人家王家侄兒自己就是遼東將門出身,可是他就是看不起那羣豬狗一樣的東西,偏偏對咱們家這般關心。你們不要把好心當成驢肝肺了!你們不領王家侄兒的情,我秦老四是要領王家侄兒的情的!你們要是還有顧慮,那些兵甲火器,你們就不要用了,全都給我一個人,我自己領兵去殺那幫奢家的叛匪好了!”

說完了一大堆怒氣衝衝的話,秦民屏也不管哥哥的喝罵,一轉身離開這個小棚子,跑到後面士兵呆的地方去了。

秦良玉看到自己弟弟的表現,心裡是微微發苦的。其實別說是哥哥和弟弟了,就是她自己,也對朝廷感到灰心喪氣。

自己一心報國,從石柱西南之地,萬里領兵去遼東抗虜。可文官剋扣糧餉,搞什麼“飄沒”,幾千將士沒有棉衣禦寒,缺少糧草充飢。還是王書輝自掏腰包,讓枝江王府在京師的管家,買了棉衣和糧食,千辛萬苦的送到山海關給白桿兵的。

那些當地的將門世家,處處針對白桿兵,什麼苦活、累活、送死的活,都支應到白桿兵頭上去做。朝廷派駐遼東的文官居然對他們事事偏袒。對白桿兵的遭遇不聞不問。就是這樣,當地所謂的友軍。居然就那麼看着白桿兵和韃虜大戰,眼睜睜的瞅着白桿兵死傷慘重,不派一兵一卒前來支援。

要不是自己被派回石柱徵兵遇到土司叛亂,這時候還在遼東的話,現在很有可能白桿兵連一個人都剩不下,全被他們坑死了。

所以,自己的哥哥弟弟對朝廷有怨氣,心裡對朝廷不信任。秦良玉自己也都能夠理解。可是,對於王書輝這個人,對於復興會的所作所爲,秦良玉心裡就是不託底。但是,她又搞不清楚問題在哪裡。這種不踏實的感覺,一直困擾着秦良玉。

一方面,王書輝送糧食。送武器,是在實實在在的幫助秦良玉,增強白桿兵的武力。另一方面,復興會在石柱地區,搞農業,搞養殖。建工廠。不僅直接的補貼白桿兵的家屬,讓白桿兵將士對秦良玉和馬家越來越歸心。就是當地的老百姓,也開始越來越直接的受到復興會的好處,對秦良玉和馬家崇敬非常。

從哪個角度看,王書輝對於自己。對於石柱土司,都是在全心全意的幫助。可是。王書輝的這份熱情和真誠背後,總讓秦良玉覺得有些什麼其他的意味。

正在秦良玉還在琢磨着這個問題的時候。八艘駁船上開始歌聲四起了。出身石柱山民的白桿兵,本身大部分就是歌唱能手,他們聽到復興軍唱起歌兒來,就開始積極主動的放開自己的歌喉。可是,這些歌聲因爲沒有組織,一片混亂。

秦良玉認真的分辨了一下,發現很多白桿兵戰士們,唱的都是在對復興軍的軍醫部隊的情歌。要知道,復興軍派來支援白桿兵的那些軍醫和衛生員,很多都是女戰士。

她們一年多來,可是真真正正的在戰場上和戰場下,救了不少的白桿兵戰士。戰士們中,有一半對她們心懷感激,一半對她們心生愛慕。所以,這些山歌聽起來,有不少直白的“哥哥妹妹”之類的詞彙出現。這讓秦良玉一直緊繃着的臉上,露出些笑容來。

秦家是個詩書人家,但是秦良玉的老父親,精通兵法戰陣的秦葵老先生,卻是個經世致用的人。所以,即使是秦邦屏和秦良玉,都對戰士們唱起山歌俚調不以爲意。

看到自己的弟弟秦民屏和自己的兒子/外甥馬祥麟,也跟着大家唱起山歌來。兩人相視一笑。

石柱百姓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可是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能說漢語。所以,這些歌聲中,不少內容,軍醫部隊的女兵們都能聽得懂。她們不甘示弱,也唱起歌來。她們唱了兩首歌,都是復興軍經常唱的歌。

第一首歌叫做《唱支山歌給黨聽》(復興會也稱復興黨)。

“唱支山歌給黨聽,

我把黨來比母親;

母親只生了我的身,

黨的光輝照我心。

舊社會鞭子抽我身,

母親只會淚淋淋;

復興黨號召我鬧革命,

奪過鞭子抽敵人。

復興黨號召我鬧革命,

奪過鞭子,奪過鞭子揍敵人!

唱支山歌給黨聽,

我把黨來比母親;

母親只生了我的身,

黨的光輝照我心。”

五千個人發出的五千個聲音,是很難和幾百個人發出的一個聲音相抗衡的。復興會的女兵們一開口,整個船隊就逐漸的變得安靜起來。

對於舊社會的苦難和折磨的痛苦,對於母親的心痛和無奈,對於復興會的感激和熱愛,在這首短短的歌曲裡,全部被展現了出來。特別是這樣一首歌,被女兵們清脆的聲音演繹出來,其中包涵的感情就更加的淋漓盡致。

雖然對於歌詞裡的意思,白桿兵士兵們不是很理解。但是,這首歌曲裡包含着的,對於黨的深情,對於翻身鬧革命的痛快淋漓,像一切好的文藝作品一樣,在白桿兵士兵裡產生了一種共鳴。對於一直幫助他們,給他們的家人帶來好日子的復興會,他們原本從來沒有特別的在意過。可是,在這個時候,戰士們心裡產生了一種想要了解復興會的慾望。

在女兵們唱完這首歌曲之後。她們唱起第二首名字叫《映山紅》的歌曲。這支歌曲唱完,則讓白桿兵士兵們。強烈的想要知道復興軍是一個什麼樣的軍隊,爲什麼大家想要盼着這支軍隊快快來。

如果說《唱支山歌給黨聽》和《映山紅》還沒給秦良玉帶來什麼震撼的話。王書輝派遣到秦良玉麾下的復興軍志願營的士兵們唱的那首《老師的話兒記心上》的歌曲,則是真的讓秦良玉臉色大變,一下子想清了爲什麼王書輝,爲什麼王書輝的復興會,給她的感覺,總有讓她有些不清不楚的不適感了。

是的,雖然不知道王書輝要幹什麼。雖然不知道復興會有什麼樣的思想綱領。但是,秦良玉一下子搞清楚了爲什麼王書輝和復興會,給她的感覺這樣的不同。那是因爲,無論是王書輝,還是王書輝麾下的復興會,或者是復興軍的戰士,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同的思想。他們都遵循一套相同理念。

在秦良玉眼中,這可不僅僅是王書輝御下有方,治軍有道這麼簡單了。而是王書輝用一套思想,用一套理念,把自己的手下和部隊,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可不是在軍隊中讓士兵們如臂使指這麼簡單的事情。王書輝的這種做法,不單可以讓士兵在軍事行動中萬軍一心。更是讓所有復興會和復興軍成員們,從思想到行動,都有了一個共識,有了一個他們所有人都認可的行動指南。正是這個共識。這個行動指南,使得所有秦良玉見到的復興會幹部和復興軍戰士。都這樣的與衆不同。

在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之後,秦良玉對這些歌曲裡的革命這個詞,一下子變得敏感了起來。

熟讀詩書的秦良玉知道,“革命”這個詞,出自《周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秦良玉清楚的知道,這個詞是在論述商湯滅夏的合理性和正義性。秦良玉不知道的是,一個小小的郡主儀賓,一羣大頭兵,有什麼資格用這個描述帝王行徑的詞彙,來定義自己的行動。

不知道爲什麼,秦良玉突然感到了一種強烈的不安感。這種感覺取代了原來她對王書輝和復興會的疑惑,像一片陰雲一樣籠罩在她心頭。

站起身來,緊緊地扶住船邊的欄杆,看着正在興高采烈的學唱復興軍歌曲的弟弟和兒子,秦良玉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纔好。

“王書輝,你到底要幹什麼?你要革誰的命?”

秦良玉的眼睛順着長江向下遊望去,好像想要透過無數的山山水水,看到王書輝的心裡去一樣。

“革命,就是要變革一切不合理的東西。無論是文化習俗,還是語言文字,或者是生活習慣,凡是對存在不合理的東西進行的改變和更正,都是一種革命。這就是我們復興會對於革命這個詞的定義。”

夜裡,在涪州碼頭秦良玉的大帳中,復興會長江船隊政委,負責對石柱土司方面聯絡工作的復興會官方聯絡員呂嶽,正在回答秦良玉的問話。

從石柱土司到重慶府,原本要通過陸路走十幾天的工夫。可是,如今使用了復興會的蒸汽船,整個路程被縮短到了幾天的時間。因爲船隊一直在全速前進,所以,不過是一天時間,整個部隊就到了涪州。

秦良玉實在無法讓自己的心裡感到安心,所以,她讓自己的兄弟和兒子陪同,連夜召見了復興會代表呂嶽前來問話。呂嶽剛剛坐下,她就直接的向他問起復興會說的“革命”是個什麼意思。

看到對面的三個人臉上都露一副疑惑的神情,呂嶽繼續解釋道:“我們王老師(王書輝的第一批學生稱他爲師尊,後面的學生都被王書輝矯正了對自己的稱呼)教導我們說,事物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所以,人的想法和做法,也必須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還在過茹毛飲血的生活,可是今天我們已經可以使用火來煮菜做飯了。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還在過着刀耕火種的生活,可是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用鐵做的的農具幹活,把水從江河湖泊中用水車提上來進行農業灌溉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發明了火的老祖宗,就是對過去茹毛飲血生活的一種革命。發明了鐵,發明了水車的老祖宗,就是在對過去刀耕火種生活的一種革命。人類不斷的向前發展向前進步,都是伴隨着無數的革命的。這就是我們復興會說的,革命無處不在的道理。”

“老師真是大才,這樣的道理他老人家都能想得出來。真是了不起啊!”

馬祥麟現在幾乎是王書輝的腦殘粉了。白天的時候,他學了好幾首復興會的革命歌曲,被這些歌曲一影響,馬祥麟對王書輝的敬仰之情直線上升。

所以,一聽到這是王書輝說的道理,一半是因爲覺得這話裡面確實隱含着實實在在的道理,一半是對王書輝的崇敬之情。讚揚肯定的話,馬祥麟是脫口而出的。

“這話倒是有很大的道理。不過,馬上就要和其他的友軍接觸了,那些歌你們還是先不要唱了,免得給你們家老師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馬邦屏不知道自己的妹妹爲什麼大晚上的召見覆興會的代表,但是,他還是從官場上的角度出發,對呂嶽進行了提醒。看到呂嶽謹慎的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馬邦屏就讓呂嶽回去了。

等到自己的外甥馬祥麟興致勃勃的和呂嶽離開了大帳,馬邦屏和馬民屏都疑惑的看着秦良玉,希望能夠從她的嘴裡聽到她突然召見覆興會代表的理由。

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0章 妖僧(4)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68章 在山東(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8章 起步(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36章 理念(4)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78章 大練兵(2)第382章 東改編1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5章 立足(3)第11章 婚事(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1章 起步(5)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3章 起步(7)第31章 日常(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06章 終結者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4章 起步(8)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84章 東改編3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
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0章 妖僧(4)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68章 在山東(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8章 起步(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36章 理念(4)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78章 大練兵(2)第382章 東改編1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15章 立足(3)第11章 婚事(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21章 起步(5)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23章 起步(7)第31章 日常(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06章 終結者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4章 起步(8)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84章 東改編3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