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

“凡是使用漢字作爲文字的人,都是我們的同胞。我們復興會作爲漢民族的先進代表,必須承擔,把所有同胞帶到工業化的道路上來的任務!”

“幫助我們的同胞,團結我們的同胞,教育我們的同胞。這是我們復興會的民族使命!”

——1621年.王書輝.《復興會的民族使命》

實際上,對於王書輝來說,現代社會裡很多所謂的少數民族,本質上和客家人一樣,都是生活在偏遠落後地區的漢族人。

他們和大多數漢族人雖然在語言和習俗上有所不同,但那是因爲,語言是因爲環境決定的,習俗是因爲要和當地的條件相適應。但是,只要使用的是漢字作爲文字,他們就應該是漢族人。

所以,王書輝給復興會制定的民族政策的一個大前提就是:凡是使用漢字作爲文字的人,就是漢族同胞。

就以石柱土司爲例吧。實際上,後世被稱爲土家族人的石柱百姓,本來是漢代時從外地遷過來漢族人。因爲要適應當地的環境,缺乏和外界的交流,才使得石柱地區的百姓,在生活習慣方面和外面的同胞們產生了差別。

就語言上的差異來說,這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就是在湖廣境內吧,湖南人和湖北人的語言就不同。湖廣地區各州縣之間的語言也不同。在很多交通落後環境閉塞的地區,兩個緊鄰的村子之間的語言都有着明顯的差距。

而且。就石柱地區的百姓和復興軍戰士本身看來,大家之間也並沒有民族上的不同。

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今年二十出頭。他雖然身材強壯高大。卻長了一張娃娃臉,看着非常的年輕。馬祥麟的年齡雖然不大,面相也顯得幼稚。但是,他卻已經跟隨母親和清兵作戰過好幾次了。

天啓元年(1621年)時,秦良玉率三千白桿兵到遼東參戰。馬祥麟就負責守衛山海關的任務。他在渾河血戰中,被清兵的流矢射中了一隻眼睛。可是他卻忍痛拔出箭簇,繼續作戰。並且在傷情嚴重的情況下,對清兵發起了攻擊。把進攻的清兵打退了。

馬祥麟雖然出自武將世家,父親和母親也都是名將,但是,年輕的他卻沒有將門子弟的狂妄自大和不思進取的習氣。對於迥然不同的復興會,馬祥麟的興趣非常的大。他經常纏着復興軍的戰士問這問那,從復興軍戰士身上學到了不少的新知識。

和他的母親秦良玉不同,馬祥麟對復興軍戰士的武器非常的羨慕。他很希望能夠在自己的部隊中使用步槍。王書輝從維護能力和補給能力的角度考慮,專門讓兵工廠生產了五百支褐貝斯步槍送給了馬祥麟,並命令負責石柱到枝江之間運輸補給安全的,復興會長江船隊陸戰隊,對馬祥麟的五百個士兵進行訓練。

馬祥麟的這支使用排槍方陣戰術的部隊,在隨秦良玉平定奢安之亂的過程中大放異彩。無論是川軍還是亂軍。都知道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麾下,有一支強大的火槍兵。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和秦良玉是因爲復興會幫助石柱地區建設民生而非常的感謝和讚賞王書輝不同,馬祥麟是從心底裡非常的敬仰在他眼裡猶如諸葛孔明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王書輝的。

身爲指揮使的馬祥麟。甚至在書信中明確的表示了,想要向王書輝拜師的想法。

王書輝在信裡表示可以收馬祥麟爲弟子。同時又送了很多軍事書籍(簡單的戰略書籍和各種訓練操典)給他。看過王書輝的各種大作(他認爲是王書輝寫的。復興會的會員們也認爲復興會所有的文獻和資料都是王師尊的作品)之後,馬祥麟對王書輝的敬仰之情就更加的強烈了。

“呂兄,老師可有書信給我?”

馬祥麟在和呂嶽打過招呼之後,沒有急着去看復興會的大船上這次又運來了什麼新鮮東西,而是急着問呂嶽要王書輝寫給他的信。

(復興會在石柱地區,以出廠價向當地百姓和石柱土司衙門,出售了大量的各種商品,以回收復興會在石柱地區投放的大量貨幣。畢竟復興會在當地收糧、收藥材,給當地工人開工資等,使用的都是復興會銀幣和鋼幣。只有保證這些貨幣能夠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才能一方面保證復興會貨幣的信用,一方面將石柱土司衙門和當地百姓手中的銀子和銅錢抽取出來。)

在馬祥麟眼中,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王書輝不僅是個軍法大家,還是個謀略大家。王書輝根據後世的材料,爲秦良玉和馬祥麟提供了不少的分析和推斷。他們母子二人都對王書輝的這種“料事如神”佩服不已。

王書輝對大明各路軍閥和文官集團可能出現的“豬隊友”的表現,也對他們母子二人進行過專門的提醒。正是這些提醒,使得秦良玉的兩個哥哥,馬祥麟的兩個舅舅,險之又險的避過了一場滅頂之災(穿越者肯定是要改變歷史的。在本時空,因爲王書輝的提醒,秦邦屏和秦民屏都沒有被大明朝的“豬隊友”坑死)。

不過,隨着奢安之亂被逐步的平定,王書輝對秦良玉母子的指點也開始越來越少了。王書輝在這次呂嶽帶來的書信中,只是提醒秦良玉母子注意安全,送給了他們母子二人和秦家的幾位大將,精鋼板甲二十套。

復興會這次運來的物資比以往都要豐富的多。因爲根據歷史的記載,奢崇明四川之亂很快就會被秦良玉平定了。

爲了能讓白桿兵更好的完成他們的任務。這次復興會運來了便攜式的糧磚五噸;白桿兵專用槍頭五千個;藤製帆布頭盔五千個;士兵用輕鋼胸甲兩千付;復興會兵工廠出產木柄手榴彈三千個(因爲石柱當地手榴彈生產需要的原材料,只能依靠復興會提供,所以當地手榴彈廠的產量一直上不去)。並有支撐五千白桿兵士兵作戰需要的相應藥品和用品等。

馬祥麟在看完了王書輝給自己的來信後,就領着呂嶽去見自己的母親秦良玉去了。

對於和王書輝的結交,秦良玉心中原本是有些顧忌的。畢竟,這位年近半百的老人,雖然是個武將出身,但是對於朝廷制度和官場規則,都是有着比較深刻的認識的。

可是,復興會在石柱地區一年來的表現,雖然在秦良玉看起來有些古怪,但是她也明白,復興會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實心實意的幫助石柱地區的百姓。從她自己對復興會一舉一動的觀察上,她也沒有看到復興會有任何對石柱不利的表現。

王書輝送給馬祥麟大量的先進軍械並幫助馬祥麟訓練士兵的舉動,一度使得秦良玉警覺非常。可是,等到她得知復興會向馬祥麟軍中的士兵灌輸保家衛國的理念,並教導士兵讀書算術的時候,秦良玉就徹底的放下心來了。

在她心裡,王書輝是一個才華橫溢,天賦非凡,家資豐厚,對自己非常的敬佩崇敬的宗室子弟而已。這就是她對於王書輝的全部認識。

在迴應了呂嶽向自己轉達的王書輝問候之後,秦良玉開始翻看王書輝給她的來信。看過了王書輝的來信之後,秦良玉一方面對王書輝的巨大手筆感到震驚。另一方面,又對王書輝在信中表達的,任何兄弟部隊都不可信,所有人都是“豬隊友”,堅持以我爲主,嚴密防範文官亂指揮的想法深以爲然。

提筆寫完了一封簡單的回信之後,秦良玉叫來了在偏廳等候的呂嶽,對他說道:“你們儀賓說這次派了一隊五百人的家丁隨老身作戰。可是他在信裡又和老身說,你們這個家丁隊和老身的白桿兵有所不同,必須要獨立作戰。這一點是怎麼回事,你來說一說。”

秦良玉已經熟悉了復興會的禮節,所以她對呂嶽行的軍禮沒有什麼不適感。說起來,這一點還真的讓石柱土司的人適應了很長時間。

呂嶽在向秦良玉敬完了軍禮之後對她說道:“報告秦將軍,家丁隊和白桿兵不同,我軍是使用步槍和大炮作戰的全火器部隊,無論是通訊方式還是作戰方式,都和白桿兵有着完全的不同。這一點,在馬指揮的火槍兵方面已經明顯的表現出來了。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部隊可以接受秦將軍的指揮,但是在作戰過程中,不能和其他部隊配合,只能承擔獨立的作戰任務。”

馬祥麟聽說這一次有自己的老師親自訓練的五百士兵隨同作戰,心裡非常的興奮。在他看來,自己麾下的五百火槍兵,不過是在復興會幾個月的訓練下,就表現出巨大的力量。對於正牌子復興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他是非常的期待的。

實際上,在秦良玉看來,五百人的隊伍,是非常的微不足道的。秦良玉多年來都是指揮着千軍萬馬作戰。對於這麼一支小小的部隊,她並沒有放在眼裡。

可是秦良玉也有着自己的顧慮,一個小小的郡王女婿,居然一出手就是成千上萬的軍械,雖然王書輝在信中已經說明,這些東西,是他在江南託西洋人買來的,可是這也明顯的犯了忌諱。

更何況五百士兵雖然人數不多,但一個小小的郡王女婿,精通軍事也就算了,但是這樣明目張膽的訓練士兵,也實在是太過膽大妄爲了。

一時間,秦良玉沉吟了起來。

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章 準備(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7章 起步(1)第370章 在山東(5)第1章 穿越(1)第38章 妖僧(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章 開始(2)第371章 在山東(6)第305章 終結者(2)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5章 開始(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40章 妖僧(4)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0章 妖僧(4)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6章 理念(4)第40章 妖僧(4)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382章 東改編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74章 在山東(9)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20章 起步(4)第80章 大練兵(4)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
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章 準備(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67章 造反和革命(1)第17章 起步(1)第370章 在山東(5)第1章 穿越(1)第38章 妖僧(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6章 開始(2)第371章 在山東(6)第305章 終結者(2)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25章 開始(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40章 妖僧(4)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0章 妖僧(4)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6章 理念(4)第40章 妖僧(4)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382章 東改編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74章 在山東(9)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20章 起步(4)第80章 大練兵(4)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