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

王書輝不會和人民羣衆講理想。理想這個東西不應該是強加給人民羣衆的。

復興黨作爲一個革命的組織,王書輝可以給復興黨設置理想。可是人民羣衆不是復興黨,王書輝當然不會把對復興黨的要求強加給人民羣衆。

人的主觀能動性確實是很強大的。但是在物質決定意識這個前提存在下,主觀能動性也必須依靠物質條件發揮。

所以,王書輝沒有照搬照抄很多現成兒的辦法,畢竟,沒有經歷過那個特殊時代的十七世紀的中國人,雖然很可能會被高大上的典型宣傳所吸引,但是那些高大上的東西和人民羣衆的實際覺悟實在相差太遠了。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王書輝纔會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對前來參加會議的全國各個地區的宣傳部門主要幹部說道:

“我們的宣傳工作應該怎麼做?我們復興黨的宣傳工作,就是要用最簡單的文字,最直白的語言,最直接的表達,最樸素的口語,通過報紙、通過廣播,把我們復興黨的各種國家的和地方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解釋給人民羣衆聽。讓人民羣衆知道這些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是什麼意思,讓人民羣衆知道這些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說的是什麼內容。”

“這個要求聽起來好像不難,可是呢,現實是,肅委會的同志們還是辦了好幾次的學習班,不少國家的和地方的宣傳幹部,報紙和廣播電臺的新聞工作者,還是因爲主觀上和客觀上的原因,說胡話,說假話,說空話,說廢話,然後被肅委會的同志給挖了出來,送到學習班裡整理思想去了。”

“幹不好工作不要緊,但是幹不好工作的原因我們必須找出來。有一些同志,腦子裡面產生了一些封建主義的反動思想,他們覺現在我們復興黨好象得了天下,就高枕無憂,可以橫行霸道了。這樣的人,不用羣衆反對他,打他石頭,打他鋤頭,我們復興黨自己就要先把這些人揪出來!”

“覺得自己是封建主義的官老爺了,做事情只顧着自己的利益,只考慮自己的好處,所以他們就喜歡搞那一套‘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歪理邪說了。他們就覺得自己的地位高,自己是羣衆的‘父母’,所以自己幹什麼事情做什麼決定,就都不需要和人民羣衆說清楚,商量明白了。”

“我在我們黨內反覆講!天天講!我們中國是個人實行人民民主制度的國家,我們復興黨不是中國這個買賣的主人!勞動人民,工人階級纔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我們復興黨就是幫着主人、東家們經營店鋪的掌櫃的而已。”

“難道作爲掌櫃的,店裡面有了什麼變化,制定了什麼新的規章,要做什麼新的變動改動,這些事情不應該向主人、東家們說清楚嗎?”

“我們黨內有一部分人,就是這種主觀上有問題,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是服務員而是官老爺,不是掌櫃的而是東家,覺得自己挺了不起的糊塗蛋,他們不是不知道這麼做是錯的,但是爲了他們的利益,爲了躲避人民羣衆的監督,他們就是要在報紙上、廣播裡說胡話、說廢話、說蠢話、說假話,他們就是妄圖矇住人民羣衆的眼睛!”

“這種心裡沒有人民羣衆,心裡把自己放到人民羣衆頭上的人會在當地掌權,那就說明了一個問題,當地的人民民主制度肯定貫徹執行的不好。結果肅委會的同志一調查,果然一個地區的主要負責的領導幹部都有問題。”

“我們黨內還有一部分人,這部分人在主觀上並沒有想要矇蔽羣衆想要愚弄羣衆的想法,但是呢,當地負責宣傳工作的同志在客觀上有問題。他們不是不想把工作幹好,而是實實在在的缺乏那個能力。”

“但是是不是說,只要在主觀上沒問題就真的沒問題了呢?”

“還是那個道理。一個店鋪的東家僱個無能的夥計幹什麼?要是連話都說不清楚,人家店鋪的東家憑什麼僱用你?”

“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出現這種能力不足的人負責宣傳工作的事情,我們不會追究宣傳幹部,而是要追究當地黨委爲什麼任命了一個能力不足的幹部。”

“但是這也不是說當事人就一點責任也沒有了!這樣的同志,必須要回爐重造!按照我們復興黨的老傳統,送回幹部學校重新訓練自己的能力和本事。”

“同志們,你們不要覺得我們對負責宣傳工作的同志太嚴苛了。要知道,你們這些同志負責的宣傳工作,是我們復興黨和人民羣衆之間的橋樑!你們的工作非常的重要!”

“你們的工作幹好了,我們黨和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出臺的法律法規,人民羣衆才能夠搞清楚搞明白。可是如果你們的工作幹不好,人民羣衆在報紙上、廣播裡,看到聽到的都是胡說八道、亂七八糟,那麼人民羣衆就會覺得我們黨和政`府是胡說八道、亂七八糟。”

“所以不是黨和政`府對你們的要求嚴格!而是人民羣衆,這些復興黨和中國政府的東家們對你們的工作要求嚴格!”

對人民羣衆,王書輝要求復興黨不唱那些沒用的高調,不搞那些沒用的胡說八道。這是因爲從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出發,人民羣衆不聽那些沒用的高調,不信那些沒用的胡說八道。

王書輝不和人民羣衆講理想,所以王書輝只和人民羣衆講利益。

事實就是的非常實在的事實。人民羣衆最關心的就是利益。所以和人民羣衆講利益,人民羣衆聽得懂,願意聽,容易接受。

王書輝並不怕和人民羣衆講利益。對於中華帝國的所有利益的分配,王書輝只怕不能和人民羣衆講明白,講清楚。他最怕的是出現那種隱瞞利益分配,出現特權階層和利益集團的情況。

所以人民民主制度下,全民所有制的經濟體制下,國家拿走多少利益?人民羣衆拿走多少利益?國家用拿走的利益爲人民羣衆辦了多少事情?辦了什麼事情?

關於這些制度和政策的東西,王書輝不僅要求各級宣傳部門在各種媒體上天天講,反覆講,而且更是直接就把涉及這些東西的原理、原則和法律、條文等等,直接就放到了少年軍的政治教科書裡面。

王書輝領導的復興黨和人民羣衆講利益,人民羣衆是很愛聽很關心的。

可是從另一個方面講,已經被徹底的撕掉了一切假面具,被複興黨領導人民羣衆的反封建革命掃進垃圾堆的封建道德崩塌之後,新中國的人民羣衆開始前所未有的關心自己的利益,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樣一股熱潮,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比如說,對於近兩年出現的生產過剩問題,就有這方面的原因。

無論是王書輝本人,還是王書輝領導的復興黨,都沒有從管理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幾千個上到幾十萬上百萬人,都沒有從管理幾個、十幾個、幾十個上百個企業的情況,轉速的轉變心態,從根據地管理轉化到國家管理這個層面上來。

1630年左右的時候,復興黨還只有湖北、魯東和遼南這區區三塊小地盤,幾千萬的人口。到了1634年復興黨一下子就開始管理起整個北中國和南方部分地區以及上億的人口了。

1630年左右的時候,復興黨是隻管生產,只管擴建,因爲有整個中國作爲市場,有整個東亞作爲市場,只存在復興黨的工業企業生產的各種產品不足的問題,不存在復興黨生產的產品過剩的問題。

可是等到了1634年中華人民民主帝國建立之後,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同時完成了人口遷移,農業工業化建設和地方工業建設之後,原本的消費者一下子變成了生產者,過去落後原始的農業社會生產力一下子變成了最差也是成熟產品的蒸汽動力的,一般都是電動力的先進生產力了。

如果是幾千萬人搞生產,一億多人進行消費,這幾千萬人生產的產品還不存在什麼過剩的問題。

可是當一兩億人搞生產的時候,在這些生產者的消費思想還沒有實現轉變的情況下,那些把工資都存進了銀行,天天節衣縮食,卯足了勁頭搞生產賺鈔票的生產者生產出來的海量產品,就肯定會出現商品過剩現象。

造成這種情況,一方面肯定是復興黨的在國家層面的經濟規劃沒有搞好。王書輝從現代社會拿回來的那套現代社會的智囊團搞出來的國家經濟規劃不符合中華帝國的實際情況。而復興黨自己,也還沒有把組織全國兩億多人民羣衆搞生產的能力鍛煉出來。

另一方面,調整國內經濟,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把一些高端消費品,如汽車(廉價的國民汽車),商品住宅,家電產品等等投放到市場上,也是下一階段復興黨的一個主要工作之一。

更主要的是,中華帝國突然爆發出來的快速工業增長,超過了尚未進行開發的稚嫩世界市場的容納能力。

不過到華夏4335年,也就是西元1639年年初,復興黨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制定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制定更合理的全國經濟計劃方案,進一步開展和完善全國各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全國各個地區的地方企業進行調整,更加主動的積極的開發世界市場,肯定是復興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的重點內容。

千百年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數量龐大的中國人民,在落後的農業文明生產力和落後的封建主義的生產關係下,一直過得是一種時刻處於生存危機中,站在懸崖邊上的艱苦生活。

突然間,能吃飽飯了。突然間,能穿暖衣了。突然間,能住上有暖氣有玻璃的房子了。這些祖祖輩輩艱難的生存着的中國人有不適應,對於利益過度的追求,對於生活支出過度的節約,這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人民羣衆永遠都是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只不過在新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復興黨把國家建設的重點放在了重工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了。所以在消費品市場方面,市場上的糧食、布匹、基礎生活用品等等比較單一的產品雖然在價格上都非常的廉價,可是也都沒具備那種讓人民羣衆非買不可,一定想要的吸引力。

王書輝是從借錢買房子,分期付款買手機的時代過來的人。他對中國人民的消費熱情和消費能力,以及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中國國內的龐大市場的消費能力是充滿了信心的。

他相信,沒有了養老負擔,沒有了養育子女的負擔,沒有了各種各樣的負擔,只有復興黨拿不出來的消費品,沒有人民羣衆不想要的消費品。

就以王書輝在發現中華帝國生產過剩的第一時間裡就想到了國民汽車來說吧。價值五萬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個剛進廠的青工(初級工的工資一個月兩千元左右)二十五個月工資的甲殼蟲小汽車,在4334年,也就是西元1638年年末,六個汽車製造廠推出的一萬兩千輛試生產的產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售賣一空了。

當然了,復興黨在消費品投放的上的努力從長遠來說不僅不會降低人民羣衆對於利益的追求,只會進一步增加人民羣衆對於利益的追求。

當人民羣衆體會到了那些消費品的好處之後,他們肯定會想要更多的工資,更多的獎金,更多的分紅,從而希望自己生產出來的更多的產品能夠更好的賣到市場上去。

不過在那個時候到來的時候,復興黨的執政能力肯定也要隨着實踐的過程進一步的發展。

特別是隨着中華帝國對世界市場的進一步開發,那個時刻的到來肯定是會被不斷的延緩的。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復興黨對國家經濟的組織和領導能力會不斷的提升,隨着整個中國的工業化發展和產業升級,隨着新一代的中國人的不斷出生和成長,中華帝國的經濟和政治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只能說在現在這個時代裡,中華帝國遭遇的這種必然而又突然的生產過剩,只是一個時代發展的小插曲而已。

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9章 婚事(1)第25章 開始(1)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80章 大練兵(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6章 開始(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2章 婚事(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章 穿越(3)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73章 在山東(8)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5章 準備(1)第79章 大練兵(3)第38章 妖僧(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9章 起步(3)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77章 大練兵(1)第371章 在山東(6)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9章 妖僧(3)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84章 東改編3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6章 開始(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13章 立足(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
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9章 婚事(1)第25章 開始(1)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80章 大練兵(4)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81章 外國傳教士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6章 開始(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2章 婚事(4)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章 穿越(3)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373章 在山東(8)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5章 準備(1)第79章 大練兵(3)第38章 妖僧(2)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19章 起步(3)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77章 大練兵(1)第371章 在山東(6)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9章 妖僧(3)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384章 東改編3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6章 開始(2)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13章 立足(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