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

劉二慫今年二十五歲,可是從面相上看,他比現在已經三十出頭的王書輝還要老很多。:.除了王書輝這個人本身受到了時空門的未知輻射影響的因素外,因爲長期的戶外勞動和永遠貧乏的營養,古代人總是會比現代人顯得老上許多。

劉二慫祖籍河南,他家還是在孝宗皇帝在位的時候遷到陝西的。他家的祖宗是當年朝廷徵召的修建長城的勞動力之一。因爲運氣很好,在工程結束之後,他家的祖宗在榆林鎮落戶,成了邊鎮地區的軍戶之一。

在大明的九邊重鎮裡當兵,這可是個相當艱險的事情。劉二慫這一家人的運氣確實不錯,他的祖先們沒有像那些同鄉一樣,死在和蒙古韃子的作戰中。哪怕就是有人死在蒙古韃子的馬刀弓箭下,也是在有了子女傳續血脈之後死掉的。

所以上百年的時間裡,劉家人邀天之幸終於傳到了劉二慫這一代。

作爲一個普通的軍戶人家,劉二慫他們家肯定是沒有族譜這類東西的。關於自己祖宗的事情,都是一代代的人口耳相傳下來的。劉二慫也是聽了他爹的述說才知道了這些事情。

劉二慫大體知道祖宗們大約過的是什麼日子。總的來說,基本上老劉家的境況是黃鼠狼下逗鼠子,一代不如一代的境況。劉二慫的爺爺也好,劉二慫的父親也好,他們在世的時候都和劉二慫說過如今的世道不比從前的事情。

對於以前的事情,劉二慫沒有經歷過,所以他是不知道的。作爲一個邊鎮軍戶,劉二慫家一直以來也不是什麼邊軍的主力,他們家主要的工作就是從事屯田。要不然劉家人也不可能在這百來年的過程中一直傳承下來。

可是就說這個種地的事情吧,在自己的父親去世之後承擔起家業的劉二慫也越來越感到,種地這事兒是越來越難了。

原本在邊鎮種地,就因爲缺乏水源土地乾旱土質不良,所以往往種不出什麼東西來。可是不管如何,這地總是要出些什麼東西的。可是自從七八年前,劉二慫就發現,在當地種地連一丁點兒的收益都收不到了。

地從來也不是劉二慫家的。邊鎮的土地,那都是邊鎮軍官名下的。這些武官們作爲地主必須要衡量最基本的投入和產出,在種地完全沒有收益的情況下,劉二慫的存在就成了一種只投入不產出的負擔了。

所以從四年前開始,劉二慫就成了邊軍作戰部隊的一員。

因爲小冰河氣候的影響,陝西地區自然災害頻發氣候異常。同樣的原因,也是因爲小冰河氣候的影響,蒙古韃子對於陝西地區的打草谷也變得非常頻繁和激烈了。

劉二慫原本是個莊稼漢不假,可是作爲戰場上的炮灰,劉二慫接受了現實的教育。他明白了手裡沒有些硬扎的手段,是很難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去的。就這樣,在大量的戰鬥實踐中,劉二慫從一個普通莊稼漢慢慢的蛻變成了一個能夠硬得起心腸,能夠殺得了人的具有戰鬥技巧的莊稼漢。

在一次偶然中,劉二慫結識了在他眼裡有點缺心眼兒,自己跑來投軍的張獻忠。

張獻忠是個很四海的人,隨着和他的交往和接觸,劉二慫越來越佩服這個講義氣,有面子的年輕人。到了1624年的時候,劉二慫毅然決然的跟隨因爲犯法而被開除的張獻忠離開了榆林鎮,準備跟隨他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劉二慫覺得張獻忠講義氣,有面子,所以覺得張獻忠值得跟隨。他不知道的是,張獻忠對別人之所以會非常熱情的原因,不是因爲張獻忠的本性如此,而是因爲張獻忠過去在縣衙裡當捕快的時候,養成了一套爲人處世的方法和方式。

對於張獻忠來說,在榆林鎮的時候,同樣作爲炮灰,身手相對較好的劉二慫對他很有用。在戰場上有這樣一個人在自己身邊,就可以極大提高自己的生存機率。

而到了張獻忠準備拉起隊伍擺開車馬的開始造反大業的時候,劉二慫這個有點身手的步卒就變得不重要了,反倒是那些騎術相對精湛的馬賊和逃亡邊兵的作用重要了起來,他們的身份也高了起來。

劉二慫這個莊稼漢很快就在張獻忠的隊伍裡領略了人情冷暖。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劉二慫已經沒有什麼退路了。作爲一個逃兵,他除了和在他眼裡已經變得非常勢利的張獻忠一條道走到黑之外,也沒有什麼別的選擇。

就這樣,憑藉着有點軍事素養,見過些大場面,自己也有些保命的手段,劉二慫隨着張獻忠的隊伍從陝西到山西,又從山西到陝西,最後又到了湖廣。

因爲劉二慫確實有兩下子,所以張獻忠給劉二慫在炮灰流民裡面安排了個小頭目的職位。劉二慫原本以爲自己恐怕一輩子要和張獻忠走到黑了。畢竟他在張獻忠部隊裡接觸到的所有官軍都打不過張獻忠的部隊。沒想到,在西平鎮這裡,張獻忠和他那幾千不可一世的馬隊(騎兵)遭遇了滅頂之災。

劉二慫一開始也準備逃跑了。不過從陝西到山西,又從山西回陝西,最後有跑到湖廣來,這幾千裡的路程全靠兩條腿跑下來,劉二慫在心理上已經絕望了。帶着一種早死早託生的想法,劉二慫沒有和其他的那些張獻忠安排在流民裡的小頭目一樣逃跑,反而和普通的流民一樣,乖乖的接受了復興軍的逮捕。

復興軍在劉二慫這個有點眼界的邊軍眼中,是個非常難以置信的存在。他在榆林鎮的時候也不是沒見過大炮開炮。可是和那些笨重,沒準頭,質量不好,殺掉自己人比殺掉韃子還多的邊鎮小炮比起來,他認爲復興軍的大炮完全是另外一種東西。

從始至終,劉二慫都沒看到火炮在什麼地方,復興軍在哪裡。要不是後來復興軍從陣地裡列隊而出,劉二慫還以爲張獻忠的馬隊是被天雷給炸散的呢。

人一旦放棄了希望,就會變得非常的坦然。復興軍固然非常可怕,可是那種可怕是針對張獻忠那幫人的。所以在面對復興軍的時候,劉二慫表現的和一個普通流民一樣,乖乖的接受着復興軍的擺佈。

等到搞明白自己和這些流民一樣,因爲衝擊軍陣所以必須承擔兩年的勞役之後,劉二慫心裡還是鬆了一口氣。對他來說,勞役確實很苦,可是和死亡比較起來,還是勞役比較好一些。

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1章 日常(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5章 理念(3)第80章 大練兵(4)第15章 立足(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8章 準備(4)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09章 終結者6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5章 開始(1)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70章 在山東(5)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05章 終結者(2)第27章 開始(3)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308章 終結者5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74章 在山東(9)第14章 立足(2)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
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1章 日常(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35章 理念(3)第80章 大練兵(4)第15章 立足(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8章 準備(4)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309章 終結者6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5章 開始(1)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70章 在山東(5)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05章 終結者(2)第27章 開始(3)第239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308章 終結者5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74章 在山東(9)第14章 立足(2)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