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

復興會現在一共建立了六所正規醫院。

這六所醫院分別是位於復興城的復興會第一人民醫院,位於枝江縣城城外的復興會枝江人民醫院,位於鬆滋縣城城外的復興會鬆滋人民醫院,位於大冶縣城城外的復興會大冶人民醫院,位於石柱土司地區的復興會石柱人民醫院和復興軍陸軍總醫院。

至於設立在各個工業企業和農場的衛生所,也在爲各個單位的職工幹部和家屬提供着全面的醫療服務。

從目前階段來看,復興會的化工企業通過對杜仲的加工,已經生產出了質量基本達標的膠管等器材。並且復興會已經能夠通過工業手段在工廠中生產各種各樣的基礎性化學藥物。

生理鹽水、葡萄糖、酒精、消毒劑、阿司匹林、磺胺等藥物,復興會的專業工廠都已經能夠進行專業化和規模化的大批量生產了。

復興會從1619年開始到1626年,總共培養了專業軍醫和全科醫生(基本達到七八十年代鄉鎮衛生所和醫院水平。這是因爲學員的基礎知識水平和使用教材的水平的限制導致的。)一千兩百多人。

雖然還不能醫治比較麻煩的嚴重疾病,可是像感冒發燒,各種炎症,簡單的如闌尾炎手術等等方面的治療工作,復興會培養的這些醫生已經都能夠進行比較專業的,成功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治療了。

在十七世紀早期,能夠爲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提供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醫療服務,這已經是王書輝這種可以穿越時空的哆啦a夢能夠做到的最高水平了。畢竟醫療技術的發展是和基礎科學的發展相是相吻合的。以復興會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這樣的醫療水平已經是復興會能夠做到的上限了。

即使在王書輝這個現代人眼中,這種七八十年代的簡陋鄉鎮醫院的醫療水平無法讓他感到滿意。可是對於復興會統治區域內的那些平民百姓來說,不需要太過高昂的費用,企業職工和職工家屬甚至可以免費享受醫療的這種狀況,就已經令他們無比的滿意和感激了。

更何況,復興會醫院的醫療水平遠遠高於本時空的那些半巫半醫土著醫生。

因爲感受到了肖文龍階級立場的動搖,閆愛華決定用事實進一步教育肖文龍,改造肖文龍。他的具體做法就是,領着肖文龍參觀位於枝江縣城外的復興會枝江人民醫院。

復興會的醫療體系,是一種防疫工作和全民醫療工作相結合的體系。復興會衛生系統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對復興會統治區域內的所有民衆開展防疫工作,給所有持有復興會戶口本和身份證的居民進行疫苗接種(王書輝從現代大批量採購的)。天花、霍亂等基礎性疫苗已經在長江以北湖廣地區得到了普及。

另外,復興會非常注重基礎醫療工作的開展。每年畢業生達到兩千人左右的復興會醫學院教育出來的醫學生,每學期都要在各個居民區和農場、工廠的職工住宅區坐診實踐。基層醫療經驗不滿三年的醫務工作者是沒有獲得升遷和繼續教育的權利的。

這樣一來,復興會就建立起了一套,以防疫工作爲基礎,社區居民醫療和正規醫院醫療相結合的全民醫療體系。

雖然目前復興會直接控制的人口還不到五十萬人。可是這樣的人口規模還是給復興會醫療體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至於復興會的專業教育工作,目前除工業學校外,就屬醫學學校的規模最大。當然了,規模最大的仍舊是屬於正規教育的少年軍校系統。

用工業化和標準化手段教育出來的學生肯定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在復興會醫療系統建立的初期,大量的醫療事故不斷的發生。可即使是這種情況,廣大枝江地區的人民羣衆還是更加相信治癒率高(相對於本地中醫大夫),花費低(復興會醫療體系開支由財政統一支出,復興會的醫院對於當地羣衆採取基本免費的醫療)的復興會人民醫院。

當然了,復興會之所以能夠爲醫療體系支出高額的開支,根本原因還是因爲復興會生產的各種藥物,在對外輸出的過程中獲得了鉅額的利潤。一個瓶只裝了三粒磺胺的消炎藥,在江南地區的售價就達到二十兩銀子的高價。

除了藥品進行前期推廣的時候(指復興會向各地推銷藥物的過程)花費較高以至於支出高於收入外,在復興會的化學藥物在江南地區被推廣之後,復興會的磺胺、阿司匹林等藥物就開始供不應求。就是二十兩銀子三粒的磺胺,因爲要優先供應復興會自己的醫療系統,還會經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當初復興會在建設勞改營衛生所的時候,就對房子進行的專業的裝修和改建。只不過是五個房間,四十個牀位的低水平的勞改營衛生所住院處,就讓肖文龍覺得不可理喻,過度奢華。可是當他看到枝江縣人民醫院的時候,他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前後兩棟,二樓用天橋相連的復興會枝江人民醫院,住院處共有房間六十個,牀位三百張左右,專業醫護人員六十多人。

前後兩棟的三層紅磚紅瓦樓房,居然全部都是用來開設醫院的。單從醫院的規模上講,肖文龍就覺得難以置信。

在閆愛華的帶領下,肖文龍開始了一整天的考察工作。很快他就發現人民醫院的醫生使用着各種專業器械(聽診器,手術刀,縫合針等等)和各種他見所未見的藥物(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是什麼他都沒聽說過)給那些在他看來非常難以治療的病人進行着治療。

肖文龍在他自己的專業方面還是有着一定的自負心的。可是看到復興會的幹部快速的快速的確診並治好了一個在他看來非常棘手的輕度肺炎患者之後,肖文龍開始真真正正的產生了些服氣的情緒。

特別是,人民醫院真的在對幾十上百的病人進行着免費醫療。即使是那些沒有復興會戶口本和身份證的外地百姓,他們要付出的不過是十幾個銅板的藥費。

這種幾乎是完全免費的送醫送藥的做法,實實在在的讓肖文龍感到佩服。

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5章 開始(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05章 終結者(2)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71章 在山東(6)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22章 起步(6)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68章 在山東(3)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章 穿越(4)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307章 終結者4第5章 準備(1)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4章 起步(8)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73章 審判(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0章 日常(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4章 起步(8)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章 穿越(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393章 光復遼南8
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62章 學員張兆歡(2)第25章 開始(1)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05章 終結者(2)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71章 在山東(6)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22章 起步(6)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68章 在山東(3)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章 穿越(4)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307章 終結者4第5章 準備(1)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4章 起步(8)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173章 審判(1)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0章 日常(2)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4章 起步(8)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章 穿越(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393章 光復遼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