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

思想覺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是復興黨自己的黨員們,也是從1619年到1636年用了整整十八年的時間,纔對權力有了一個相對明確的認識的。

絕大部分復興黨員,包括像孟離、陳封、唐亞峰這樣的復興黨的高級幹部們,他們也只不過在嘴上說說復興黨管理國家的權力來源於人民羣衆,但是在實際上他們對這一說法還是比較不以爲然的。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倒是能夠比較明確的認同,權力來源於組織的觀點。

王書輝一直認爲人民羣衆是偉大的,人民羣衆纔是歷史的創造者。但是在明朝末年這個環境下,特別是經歷了一次“磕頭事件”之後,王書輝也不得不承認,人民羣衆的覺醒需要一個過程。17世紀的人民羣衆和20世紀、21世紀的人民羣衆不同,他們還沒有經歷過中華民族最痛苦最絕望的近代,他們還缺乏足夠的教育和訓練。

在這種情況下,在新中國建立之後,王書輝除了在復興黨內部進行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思想教育之外,還經常抽出時間來到地方上進行考察和調研。

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林雨澤在新京特區和組織部門進行完了談話,接受了新的任命之後,就坐上了從新京特區開往大興農場的班車,到大興農場和正在那裡調研的王書輝見面去了。

從新京特區到大興農場的班車,需要經過北京老城,也就是現在的范陽林場,然後才能達到大興農場。

因爲兩年前的復興黨開始正式生產橡膠輪胎,所以像從新京特區到周邊農場和工業城市的這種公路交通也開始興旺發達了起來。

比最早的東方紅系列更加小型化,馬力更加強勁,噪音更加小的柴油發動機“汽車”,已經開始在北中國的各個地區普及。林雨澤現在坐的這輛班車,就是那種由類似後世的小型拖拉機車頭牽引客車車廂的公共汽車。

在1636年的中國,這種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非常先進的,但是會讓現代人覺得非常的不倫不類的“汽車”,正在北中國的各個地區快速的普及着。

林雨澤是個“工業黨”人。他當然會對於“汽車”這樣的東西極爲感興趣了。不過在他看來,作爲交通工具的話,還是現在剛剛在新京特區裡建立起來的那套有軌電車,更合他的胃口。

畢竟和有軌電車比較起來,雖然柴油汽車更加方便和靈活,對於基礎設施的要求也更低,但是用在客運方面,柴油汽車的噪音還是太大了一點兒。

馬上要到察哈爾新區擔任領導職務的林雨澤正在車廂裡想着怎麼才能解決部隊在察哈爾地區的後勤供給問題,從而讓察哈爾地區的部隊也能使用上先進的柴油汽車交通工具呢,他就發現,車窗外的景色突然一變,不再是那種成片的果樹和人工速生林了。一片斑駁和破敗的巨大建築羣突然從樹林中顯現了出來。

紫禁城博物館是新中國政府給原來的大明王朝的都城遺蹟起的新名字。班車上有不少新京特區的大學的學生就是利用週末來紫荊城博物院參觀的。所以當他們看到紫禁城博物院這個明顯迥異於新中國的新式建築風格的“舊式”建築羣的時候,發出了一陣年輕人的嘈嚷聲。

很明顯,能夠到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傳說”中的舊王朝遺蹟中去免費參觀各種“奇珍異寶”,讓他們變得非常的興奮。

林雨澤看到這樣的場景,臉上露出了一種年長者對年輕人的寬容的微笑。自己的兒子就在大學裡讀書的林雨澤知道,這些年輕人都是在嚴苛的大學環境裡被壓抑了很久的緣故,纔會對參觀這種落後的建築表現出這麼大的興致來。

林雨澤可是對這個所謂的紫荊城博物院知根知底的。當年林雨澤直接參與了紫禁城的清理工作的。復興黨早就把紫荊城裡所有具有經濟價值的東西搜刮了個乾乾淨淨,把所有能夠變成錢的東西都封存到了中央銀行的庫房裡了。

經過了四年的時間,現如今只有安保人員,沒有任何維護人員的紫荊城博物院,因爲復興黨沒有投入任何資源和人力進行維護,恐怕已經破敗的不成樣子了。

目前的紫禁城博物院唯一的盈利部門就是設置在正殿的化妝拍照處。林雨澤聽說,不少工廠的工人和農場的工人在單位休假的時候都會跑到紫荊城博物院來參觀。除了在曾經皇帝的家裡遊玩一番以外,花錢拍一張穿着真正的大明皇帝衣服的皇帝照片,過一過傳說中的皇帝癮,幾乎是所有遊客都要選擇的項目。

班車到了紫禁城博物院,整個車上的乘客就走了一半兒。不過從紫荊城博物院站上車的人也不少,看到一個年紀很大的老爺子顫顫巍巍的上了車,林雨澤還不得不把自己的座位讓了出來和兩警衛員一起站着。

從新京特區到紫禁城博物院,因爲中間要在范陽林場站停車,所以這段路程坐班車就用了將近三個小時。從紫禁城博物院到大興農場還要在兩個公社停車,所以這一段路程林雨澤又坐了將近三個小時的車。

坐了六個小時的車,中間還站了兩個多小時,已經四十歲的林雨澤感到有點疲憊了。雖然這樣的速度和過去比較起來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奇蹟了,可是林雨澤還是忍不住想到,要是速度更快,運載量更大,坐起來更舒服的有軌電車能夠聯通各個地區該多好啊。即使不是有軌電車,火車坐起來似乎也要比這種公共汽車舒服的多。

當然林雨澤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夠實事求是。在全國各地區的鐵路還沒有全面普及起來的當下,想要修建縣區軌道交通,這種想法肯定是要捱罵的。

大興農場作爲新京特區的糧食和蔬菜供應基地,她的規模要比一般的農場大一些。不過從建築風格上看,爲新京地區供應糧食和蔬菜的大興農場和爲新京地區供應水果的范陽林場的建築風格基本相同。主要建築都是那種這兩年因爲全國鋼鐵生產的規模上來之後,而開始興起的用模塊式方法,使用水泥預製板像搭積木一樣搭建起來的三層標準建築。

因爲使用水泥預製板搭建樓房,所有的建築材料都可以從外地直接運到當地,所以這種建築成了大部分本地區工業水平相對落後的地區最普遍的建築。

目前階段,整個新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所有新建的學校、軍營、居民住宅和機關單位,幾乎都採用了這種被俗稱爲搭板樓的建築模式。搭板樓能夠在新中國風行起來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鋼筋水泥產業快速發展起來之後,這種用水泥預製板建設的樓房,要比傳統的磚混結構的樓房建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像新京特區的那種莊嚴厚重的有着濃厚的傳統風格,在鋼筋混凝土房體上加上重檐斗拱的琉璃瓦房頂的新式古典建築,固然在外型上要比這種搭板樓要漂亮的多。可是即使全國範圍內的鋼筋和水泥的產量都在快速的提升,但是傳統風格的屋頂,仍舊是一種比較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沒必要的修飾。

林雨澤自己就知道,王書輝老師原本對於這種建築不太喜歡。他和林雨澤一樣,都認爲這樣的建築過於繁瑣和無謂了。可是不少中央`委員都希望把新中國的首都新京特區建的比較莊嚴氣派一點兒。這種想法當時就遭到了王書輝老師的嚴厲批評。

最後還是在政務院方面提出了要給兩千多個專門從事舊式建築修建和維護工作的老手藝人提供工作崗位的說法後,王書輝才從傳統手工業工人要接受現代工業化培訓和鍛鍊的角度出發,同意了新京地區的應用新老結合的創新式建築風格的。

不過即使如此,王書輝還是在之後的地方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復興黨不能把人民羣衆的金錢和生命浪費在給自己的臉上貼金上”的說法。搞的不少參加會議的中央`委員尷尬不已。

對於林雨澤來說,在他眼裡,能夠低成本高速度的完成建設的搭板房,要比成本高,建設速度慢的所謂創新式建築漂亮多了。搭板房能夠快速解決人民羣衆的居住需求,創新式建築除了外觀上漂亮一些以外,相對於搭板房來說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優勢。

從自身經驗的角度出發,林雨澤本人在主持四川新區的工作的時候,就是用低價糧,地價布和雙層搭板房,快速的解決了當地羣衆的衣、食、住問題,迅速的得到了當地羣衆的支持和擁護的。

想着這些問題,在從汽車站到農場的路上,林雨澤就在心裡給今天他見到的所有建築排了個名次,當然這個名次的順序是:搭板房第一,創新建築第二,而像紫禁城那種落後和又存在着諸多缺陷的舊建築就要排到最後去了。

王書輝曾經在全國地方領導幹部工作會議上,對來自各地區的工業中心城市和農場的領導幹部們說過:

“從某種意義上說,復興黨就是掌櫃的。復興黨`中央就爲全國人民這個東家服務,經營和管理中國這個買賣的大掌櫃。你們這些地區上的復興黨領導幹部,(地區由一個或者幾個工業中心城市和周邊的多個農場組成。)就是要爲各地區的人民羣衆服務的分店掌櫃。”

“既然是給東家打工,爲東家服務,那麼東家在店面裡面安排人手,監督財政問題,參與和監督決策過程,就是一個合情合理的事情。所以說,你們這些地區上的黨員幹部,一定不要自以爲是妄自尊大,必須要對人民羣衆選出來的各級人民代表給予充分的尊重。”

“我聽肅委會的同志說,現在不少新建地區的黨委和政府,經常把人民代表排斥到財政工作和決策工作以外,毫不尊重人民代表對地區財政的監督權和對地方工作決策的參與權,這種事情就是掌櫃的想要造東家的反,想要自立門戶坑害東家的行爲,這就是違揹我們新中國人民民主基本制度的行爲,這就是要和黨,要和人民作對的前兆!”

“因爲事情還不是非常嚴重,在上級部門的指出下,這些人已經改正了自己的做法,所以今天我就不點名了。可是這件事情是一定要記錄到檔案上的!”

“我在這裡奉勸一些人,不要總想着像封建統治者那樣,想要騎在人民羣衆的頭上當父母官!人民羣衆纔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在新中國,我們復興黨只是掌櫃的!東家是人民羣衆!”

林雨澤可是知道自己的老師對人民民主制度有多麼重視的。所以在四川新區的時候,即使當地的人民羣衆還不太理解人民民主制度,但是在制度推行的時候林雨澤還是非常的強硬的。不管幹部們當時願不願意,不管羣衆們現在理不理解,反正各級政府的人民代表都是必須參與財政監督和決策監督工作的。

林雨澤知道,王書輝老師這次到大興農場來,就是考察和調研農場的人民代表選舉活動的。據說大興農場的人民代表制度搞的非常不錯,已經被黨’中央樹立成了地方典型,報紙和廣播上都進行了專門的報道了。

典型就是典型,不說別的,光是從一個農場街道的衛生狀況上來說,大興農場就要比林雨澤見過的多數農場要好的多。

從全國範圍內看,經歷過軍事化管理的老農場還好一些,大部分正在接受訓練和教育的新農場在公共衛生工作上都是比較不得力了。但是同樣是新農場,大興農場的衛生工作就開展的很不錯。不僅街道上的公共衛生搞的好,就連林雨澤在街道上看到的那些農場職工的個人衛生也要比其他的新農場好的多。

林雨澤在見到王書輝後,立即就把他發現的情況和他說了。沒想到王書輝笑着說道:

“這件事情的功勞還真就算不到我們復興黨的頭上去。這還是大興農場的一個人民代表提出的辦法。這個人提出來的辦法也簡單,就是罰款兩個字。沒想到這一招比關禁閉還有效果。哈哈!”

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1章 穿越(1)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75章 大豐收(1)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17章 起步(1)第309章 終結者6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77章 大練兵(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2章 穿越(2)第10章 婚事(2)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07章 終結者4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73章 審判(1)第366章 在山東(1)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66章 在山東(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章 穿越(4)第35章 理念(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05章 終結者(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71章 在山東(6)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章 穿越(3)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1章 起步(5)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8章 開始(4)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91章 光復遼南6
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1章 穿越(1)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75章 大豐收(1)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17章 起步(1)第309章 終結者6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77章 大練兵(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56章 打破舊規矩建立新規矩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2章 穿越(2)第10章 婚事(2)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307章 終結者4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173章 審判(1)第366章 在山東(1)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66章 在山東(1)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4章 穿越(4)第35章 理念(3)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305章 終結者(2)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371章 在山東(6)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3章 穿越(3)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1章 起步(5)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8章 開始(4)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391章 光復遼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