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上奏不法

侵佔農田,欺行霸市什麼的,趙孝騫不好深挖,沒有太大的意義。

就算證據充足,也根本動搖不了柴家。

在朝堂諸公的眼裡,這點小罪名根本不算個事兒。更何況柴家還有免死金牌,拿到哪裡都辦不了。

但收容朝廷欽犯,江湖盜匪,當地官府不敢入門查究,這一條就值得玩味了。

這條罪名可大可小,看怎麼操作。

特權掌握在柴家人手裡,但權力同時也掌握在趙孝騫手裡。

柴家的特權不過是一面盾,只能抵禦傷害,但趙孝騫手裡的權力卻是一支鋒利的矛,如果刺不穿盾,不妨多刺幾次。

拍了拍手裡的案宗,趙孝騫指着上面關於收容朝廷欽犯的內容,道:“這一條,皇城司重點查一查,拿到具體的實證。”

趙信躬身:“是,三五日內必有消息。”

“另外,在柴家府邸附近佈下皇城司眼線,從今日起,嚴密監控柴家進出之人,若遇可疑,可臨機秘密拿問,但不可打草驚蛇。”

“是。”

趙信退下,趙孝騫繼續翻看案宗,越看眉頭皺得越深。

厚厚的不法證據,皆是柴家乾的,皇城司的調查不會出錯,柴家的惡跡不僅在大名府,還包括河北東西兩路多府多地。

柴家不問政,不涉政,當代家主柴若訥除了世襲崇義公外,也就兼了一個“判官公事”的閒職。

但柴家的商業版圖卻發展得極廣,大宋北方各地皆有商鋪,商隊和田地。

柴家如此擴充商業版圖,積累財富的過程並不乾淨,爲了攫取利益,柴家幹過不少讓人家破人亡的惡事。

這個家族的商業版圖擴充到哪裡,哪裡便是一筆筆血債,而當地官府根本不敢問。

可以說,柴家已成了大宋的一顆毒瘤,他們欠下的血債就算全族被誅也不過分。

趙孝騫難得耐心地翻閱了許久的案宗,皇城司查出來的一樁樁跟柴家有關的案子,趙孝騫越看心頭怒意越盛。

最後索性合上了案宗,不忍再看下去。

行了,已經夠了。

他的心裡,已對柴家判了死刑,既然是死刑,剩下那些案宗看不看,已經不重要了。

成年人的愛憎,不會那麼莫名其妙,因果都是有跡可循的。

那種在大街上你踩了我一腳,我撞了你一下,購物時莫名被嘲諷幾句,這樣的矛盾是構不成生死大仇的,否則未免就顯得可笑了。

真正的生死大仇,要麼關乎正邪善惡,要麼關乎利益。

當然,或許也關乎親情愛情。

趙孝騫本身與柴家並無恩怨,自從赴任真定府以來,他與柴家井水不犯河水,從來不曾結怨。

令他下定決心除掉柴家的原因,是眼前這一摞厚厚的案宗。

趙孝騫並不願代表什麼正義,他很清楚自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但柴家一定代表邪惡,而且邪得離譜了。

這顆河北地界上的毒瘤不連根拔掉,未來還不知有多少百姓遭受柴家的荼毒,而且柴家的手已經伸到真定府的地界上。

真定府是趙孝騫的地盤,轄下的百姓就是他必須要護的犢子,爲了保護百姓,柴家必須滅族。

丹書鐵券又如何?世上王法最大,任何人都不準超越王法而存在。

大宋開國之後賜給柴家丹書鐵券,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錯誤,現在到了該糾正的時候了。

沉吟半晌,趙孝騫提筆伏案,開始書寫奏疏。

數日前,端掉玄清觀後,趙孝騫寫過一道奏疏,詳細稟奏了關於柴家的惡跡。

那道奏疏還沒等到趙煦的回覆,大抵是趙煦睡覺前關機了。

現在趙孝騫繼續寫第二道奏疏,同樣也是稟奏柴家不法事,這一次就嚴重多了。

趙孝騫也不添油加醋,只是有理有據地把柴家做過的惡事述說了一遍,並且附上皇城司調查的結果和證據。

用了兩個時辰,趙孝騫終於寫完了奏疏,輕輕吹乾了上面的墨漬,仔細檢查了一遍,然後封口打上火漆,附上柴家罪證,命人緊急送往汴京,不經政事堂,直接面呈官家。

做完了這些,趙孝騫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這道奏疏,一定能讓趙煦對柴家產生不滿和忌憚。

以前的柴家並不顯眼,至少趙煦沒怎麼對柴家關注過,而柴家也很聰明,惡事做盡,但很小心地不觸碰官家的底線。

這就形成了兩者暫時相安無事的局面。

現在不同了,有些罪證如果拆開來看,或許算不得什麼,比如柴家佔了多少畝農田,送到趙煦的案頭,這算事兒嗎?又比如柴家低價買進了某城某街的某某商鋪,把原主打成了重傷,這算事兒嗎?

是的,拆開來看,都不算事兒。可是合在一起呢?

對趙煦的心理衝擊夠不夠大?

趙孝騫最後還補了刀,他特意提到了“丹書鐵券”,重點強調柴家就是倚仗丹書鐵券,纔敢行如此多的不法。

這話的意思是,丹書鐵券已成了超脫朝廷王法的存在。

趙煦看在眼裡,他難道會無動於衷?

王法即是皇權,哪個皇帝能心平氣和接受世上有超越皇權的存在?

當初爲示恩德而賜下的超越皇權的東西,終將成爲家族的催命符。

這是歷史的必然邏輯。

…………

柴若訥離開真定城後,趙孝騫耐心在府裡等了幾天。

他在等柴家的表態。

前幾日的酒宴上,趙孝騫當面警告過柴若訥,真定府轄下類似玄清觀那樣的存在,必須消停結束。

趙孝騫在等柴若訥的迴應。

皇城司在緊鑼密鼓地秘密調查柴家,但眼前的事也要關注。

真定府轄下,趙孝騫不準柴家的勢力插手進來,如果以前已經存在,必須馬上退出。

這是趙孝騫給治下百姓的交代。

治柴家的罪是後話,趙孝騫要先把自己的地盤打掃乾淨。

很遺憾,趙孝騫足足等了三天。

三天的時間,柴家如果願意做出反應,已經足夠了,可惜柴家毫無動靜。

皇城司查到的真定府地面上,跟柴家有關的道觀,寺廟等斂財性質的不下十座。

不僅如此,真定府地處邊境,常年戰亂而致盜匪叢生,地界上常有盜匪搶掠,而皇城司查出的結果,至少有三五股盜匪勢力也跟柴家有關,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柴家的勢力,爲柴家攫取利益。

皇城司的調查結果有一條,柴家常年與河北的江湖人士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已經坐實了的是收容朝廷欽犯,自然更免不了與盜匪之流來往,甚至直接的財力支持。

手上有幾股盜匪勢力,對柴家來說,或許不是搶掠錢財那麼簡單,盜匪這種見不得光的黑惡勢力,有時候能幫忙解決柴家很多陰暗面的問題,柴家的商業版圖擴充如此之大,估計跟盜匪脫不了干係。

說實話,趙孝騫以前真沒怎麼關心過轄下的治安問題,他的注意力放在宋遼兩國的高度,他的眼裡只有朝廷正規軍隊的攻守,以及對整個天下的戰略部署。

而轄下的盜匪問題,趙孝騫確實有些忽略了。

他率領朝廷軍隊只是打下了許多新的疆域,但疆域的治理方面,朝廷還來不及開府建衙,行政基本是一片空白,這就給了盜匪們一個發展壯大的良機。

當然,現在趙孝騫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盜匪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已經給了柴家三天時間,真定府轄下跟柴家有關的道觀,寺廟,盜匪等,皆毫無動靜。

趙孝騫的耐心已經耗光了。

這就是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罰酒。

於是趙孝騫當即叫來了陳守,令他派人赴拒馬河大營,用他的虎符調動兵馬,由折可適率軍一萬南下,於真定城下集結。

真定府衙有差役,城裡也有廂軍,但這件事,差役和廂軍辦不了,趙孝騫只能調動禁軍。

數日後,折可適奉命趕到真定城下,帶來的是龍衛營的原班人馬共計一萬,攜帶了火器和充足的彈藥。

趙孝騫當即出城,進了龍衛營臨時搭建的大營。

折可適熱情地迎了上來:“殿下,可想死末將了!”

“滾遠點,我不好這一口兒!”趙孝騫不客氣地將他踹到一邊,道:“我不在大營這些日子,軍中可有變故?”

折可適搖頭:“副使許將與種建中將軍治軍嚴謹,每日操練風雨無阻,汴京帶來的三萬人馬與原來的龍衛營混雜而居,雙方已經很融洽了。”

“那就好,軍中可有出現派系?什麼龍衛營一派,汴京新兵一派……”

“沒有沒有,絕無此事。種將軍和末將一干人等深知殿下的忌諱,但凡出現苗頭,當場就掐死。”

折可適呵呵一笑,道:“袍澤們跟着殿下,是想建功立業,升不了官兒至少也能發點財,養活一家老小,說不定還能讓子孫翻個身,軍中派系這種無聊的事,大夥兒都沒心思幹。”

頓了頓,折可適終於問到了正題:“殿下突然調動兵馬,可是有事?”

趙孝騫點頭:“有事,調兵當然是爲了殺人。”

“殺誰?殿下儘管吩咐,老折給殿下辦得妥妥當當。”折可適立馬露出惡煞之氣。

第791章 所圖甚大第471章 北渡威壓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301章 邊境軍情第698章 分化滲透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281章 抽絲剝繭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81章 生母馮氏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643章 破碎月光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427章 敵我混亂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592章 後周柴氏第48章 浮生偷閒第102章 聖駕歸京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660章 分兵緩擊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423章 退無可退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17章 家財散盡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573章 滿城賀勝第42章 殺馬砸車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753章 市井故交第659章 再收名將第319章 財去財空第91章 舍路走水第161章 破門而入第599章 戰舞懾魂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760章 兇險奏對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720章 隱患漸生第302章 羣情所脅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625章 夫妻決裂第60章 子夜遇襲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337章 意外發現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86章 收拾善後第701章 故人美人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782章 君臣訣別第28章 杖脊薄懲第75章 官家親臨第552章 北上抗遼第780章 大限在即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43章 公仇私怨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426章 戰局劇變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509章 善後收尾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147章 此消彼長第224章 天下震動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30章 拿錢敬錢第785章 宮闈喪儀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6章 越收越緊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604章 王師平叛第36章 生母之愛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412章 告捷結案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83章 親仇必報第336章 宗親宮宴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46章 罷官致仕第434章 投鼠忌器
第791章 所圖甚大第471章 北渡威壓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800章 籌辦登基第301章 邊境軍情第698章 分化滲透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281章 抽絲剝繭第644章 校場實戰第81章 生母馮氏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643章 破碎月光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373章 欣然入夥第427章 敵我混亂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195章 畏戰者斬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592章 後周柴氏第48章 浮生偷閒第102章 聖駕歸京第259章 美人走心第716章 紫微星暗第660章 分兵緩擊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423章 退無可退第521章 故人如故第617章 父慈子孝第434章 投鼠忌器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157章 名臣當保第17章 家財散盡第515章 妻妾團聚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536章 功邁先帝第573章 滿城賀勝第42章 殺馬砸車第712章 內憂已生第753章 市井故交第659章 再收名將第319章 財去財空第91章 舍路走水第161章 破門而入第599章 戰舞懾魂第770章 登陸之戰第760章 兇險奏對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624章 天羅地網第720章 隱患漸生第302章 羣情所脅第590章 神秘文士第151章 紹述之爭第625章 夫妻決裂第60章 子夜遇襲第715章 君臣爭執第337章 意外發現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86章 收拾善後第701章 故人美人第247章 奉旨辦案第466章 漢使之風第782章 君臣訣別第28章 杖脊薄懲第75章 官家親臨第552章 北上抗遼第780章 大限在即第718章 叔侄衝突第597章 登門道歉第43章 公仇私怨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426章 戰局劇變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163章 揚長而去第509章 善後收尾第802章 流言又起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711章 抗拒請示第147章 此消彼長第224章 天下震動第205章 帳下獻計第30章 拿錢敬錢第785章 宮闈喪儀第529章 仗義屠狗第6章 越收越緊第183章 兵役立法第179章 臣有一求第604章 王師平叛第36章 生母之愛第416章 請戰圖功第412章 告捷結案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178章 道德無暇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83章 親仇必報第336章 宗親宮宴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46章 罷官致仕第434章 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