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8章 一門心思倡“學問”

講臺上,趙興話題一轉,跳到了尊師身上:“天地君親師---禮法即規則。尊師也是一種法則。尊師重教乃是我們華夏的千古傳統,我只希望這個法則與日月一樣,亙久不變。

大家都知道我的老師是蘇學士蘇子瞻,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教導之恩,我念念不忘。我尊敬老師就像敬畏上天、感恩大地、鍾愛君王、敦睦親友一樣,不因爲時事境遇的變遷而變移,我希望我們這個民族堅持這個法則,不因朝代更替,直至天荒地老。

我認爲這個法則應該是天地間永恆法則,天上的神靈、地上的君王也要尊重的法則----不愛其師,何愛其君?不敬天地,如何忠於社稷?

今天我的老師不在,但我還一位師長在這兒,我相信許多人已經看到了,但他們或許還沒來得及向這位長者打招呼,這位就是前執政劉摯劉相公。劉相公道德文章深爲我敬仰,我以師禮事之。

方今,朝廷爲政略爭執不休,但我在這裡不想評價誰是誰非,因爲這種誰是誰非我們說了不算,要後人說了算。我只想說: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又曰:達者爲師。學問,不懂就問,纔是真儒。不懂,或者不符合自己心願的的說法就謾罵,就篡改,就排斥,就打擊,就鳴鼓而攻之,那是僞儒。

劉相公的學問文章敢說連州無二,我請劉相公來,就是給大家講求學之道。大家都知道,劉相公正處於貶謫身份。朝廷法度規定,我不能給他個教諭的職務,但我容許你們自由向這位學問大家求教,我也在此懇請諸位,請諸位同學抱着對學問的敬仰之心,抱着對不加省略的真相的探求之心,忽視黨爭,多多向世間所有達者請教。”

趙興說這話,雖然教諭們顧忌黨爭。不敢對劉摯表態,但趙興話中那尊師地說法還是讓教諭們頻頻點頭。

劉摯那個激動啊!

新黨人員的特色是什麼,那些“規則破壞者”自擅長的是迫害自己的老師、誰傳授他們知識文化,他們就排斥。就打擊,就鳴鼓而攻之。王安石如此、呂惠卿如此、小皇帝趙煦也有樣學樣,迫害自己的老師蘇東坡格外起勁。

他們說自己“三不畏”:天不畏;百姓的議論不可畏,因爲他們“代表了”百姓的利益;祖宗之法(傳統)也不可畏,所以他們可以“爲所欲爲”。

他們貌似“尊孔”,實際上他們尊的是自己篡改的“孔”!

但身爲老師。誰不想經過一場“詩酒之賭”,憑自己地學問文章。贏得一個忠心耿耿的學生,無怨無悔的追隨自己到天涯海角,哪怕命運不濟,厄運當頭,這位學生也不離不棄。

換句話說,趙興現在的行爲實現了所有讀書人心中地夢想,他們夢想自己也有一位這樣的學生。這樣地同伴?這位學生現在談禮法。談尊重規則……等趙興這番話說完,教授們望向趙興的目光格外親切起來。他們的頻頻點頭誤導了學生。學生沒有許多官場顧忌,心裡已開始琢磨,如何在會後向這位曾經的宰相請教。

劉摯有點感動,他依舊保持着宰相風度,只是輕輕點頭表示讚許。趙興這時已經繼續將話題引申下去:“什麼是學問?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就要談到至聖先師----夫子腳下這行銘文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這兩句話怎麼理解,我說兩個例子:一個是密州鄧御夫。

大家都知道鄧御夫出了本農書,比《齊民要術》還要齊全詳盡。這是他的學問。真儒一輩子追求什麼----立言、立身、立德。鄧御夫不光是一個學者,他還是一個學以致用地先行者。他寫的農書就是立言----記錄了他地學說主張。

但這還遠遠沒有終止,我在慶州的時候,曾經依靠他從海外蒐集樹苗,做了一個草木皆兵計劃。這位鄧御夫一肚子學問,他把這個學問用上了---在密州他開辦了整個河東路最大的皮革作坊、薯莨紗作坊,專門經營獸皮加工與薯莨紗的生產,這就是他的學以致用,也就是真儒的立身,亦即:善於經營自己的家庭,善於謀生。

不僅如此,他還遠赴海外,尋找海外地新物種----請記住,他是農學家,他在海外尋找新物種,恰恰是農學範疇。而他尋找地物種改變了一場戰爭的走向,於國於民都有益,這就是學以致用導致地立德。有益於國有益於民者,大賢德也!

學以致用有什麼好處呢,子曰:世人熙熙,皆爲名來;世人攘攘,皆爲利去。人活世間,不過圖名利二字,這是人奮鬥的源動力,也是整個社會進步的原始推動力。鄧御夫那廝栽培的樹苗賣給我了,我們是好朋友,那廝沒有少收我一個銅板……別笑,其實我不怨他,這是他該得的。

他這麼做的依據是什麼?我爲什麼願意付這份錢----版權法!我大宋不是有版權法麼,我皇宋的版權法規定:誰創作的書籍,版權歸創作者。也就是說:利益歸於創造者。這叫誰創作,誰擁有----簡單真理。

鄧御夫不辭辛苦遠赴海外,他發現新植物,依據規則:誰發現,誰擁有。他是發現者,他想把自己發現的草木命名做什麼,我也只好由他。要是他哪天發癲了,希望把蘋果樹命名爲外婆的澎湖灣樹,我也只能由他,而這個世界也只能由他----因爲他有這個權力!天經地義的權力!

我知道這廝,他賣給我的蘋果樹、蘇丹草掙了大錢。他多有錢?我的人去非洲買樹苗,說他在非洲建的農場,從邊緣地帶騎馬跑到農場中心需要五天。具體那片土地究竟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從連州的邊緣地帶,騎馬跑到連州中心,用不了五天----嗯,這就是鄧御夫從學以致用中獲得地利益。

利有了,名呢?鄧御夫在環州支援前線,受到陛下表彰,他還出了幾本書,這些書帶有詳盡的非洲植物圖譜,並詳盡描述這些植物生長栽培技巧。它們所記載的知識必將成爲我們的國家寶藏,並因此享有千古盛名。這一切都是學以致用。

怎麼學以致用,這就需要知行合一。有知識,需要轉化成行動。這就需要我們多多思考。怎麼思考呢?那就舉個我在黃州的例子:我在黃州聽說了印刷技巧,還見過老師用石灰粉刷房子。成爲東坡雪堂。別人見了這個東西可能發一頓感慨也就算了,而我卻看到老師生活困窘,於是便想到用印刷術在布匹上、在盤子上印字印畫。

知行合一,就是應用你的知識觸類旁通,讓你的知識不再成爲死讀書。比如:別人只想到用印刷術印紙張。你能想到用印刷術在布匹上、在瓷器上印字;別人只想到用石灰刷房子、漂白桑麻,你能想到用石灰做建築材料。修建起千年不可摧毀的城堡,或者用石灰漂白紙張……這些就是知識的運用。

世人熙熙,皆爲名來;世人攘攘,皆爲利去----鄧御夫名利雙收,實至名歸。而我……嘿嘿,我爲人很低調地,就不說了。

最近我又在琢磨----諸位都知道我手下有很多一賜樂業人。他們當初向太祖敬獻了帆布。多年來這個帆布沒什麼大發展。但到了我手裡立刻變成船帆布,變成布甲……然而。它還能做什麼?

我剛纔經過連州時,看農田裡有人澆地,他們使用竹管打通竹節,一層層接續給田地澆水。竹管比較硬,不能隨地形彎曲,而且接頭容易漏水,密封不好不可能長距離輸送水,突然間我想到了帆布。這種布比較厚實,吸水後棉線膨脹,可以堵塞部分中間的氣孔,難道不能做成水龍帶?

雖然這種水龍帶也漏水,但它比竹管要好多了,尤其是這種帆布水龍帶可以卷繞起來,隨意搬遷。而水龍帶之間的接頭也好處理,隨便兩個金屬卡子就能將接頭連接起來,一節連接一節,可以隨意長遠,這難道不是方便百姓嗎。

竹管多麻煩,平常不好拆卸,一旦乾裂就用不成了,而且地勢高低導致竹管不平整,密封不好就要漏水。但水龍帶就不同了,它是帆布做的,無縫,不用地時候可以捲起來,用的時候就手鋪在地上,一節一節地接起來,等地裡不需要澆水的時候,再拆下接頭收在房裡,多方便。

這就是將知識化作應用,我稱作知行合一,簡單的說,就是:有用的學問纔是真學問---對你有用。

知識,它應該成爲讀書人手中的發家致富利器,應該給我們帶來利益收穫,而我皇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保護士大夫獲得地利益,那是我們地方官當然的職責----我準備在廣南東路將版權法進一步擴大,涵蓋所有地創造當中。任何創造發明都可去官府申請,官府都予以保護,保護你從這項創造中獲得收益的權力。”

趙興講到這裡,學生們已經被他的思路所啓發,在底下竊竊私語。趙興繼續說:“今天。我在這裡,懷着感恩之心京揭開至聖先師的青銅像,懷着敬畏的心情在至聖先師的腳下給你們講這番話,讓我們緬懷至聖先師的聖舉,他將文明地火種傳播到我們庶民,使得文字不再成爲貴族地專享,使我們庶民也有機會掌握創造力、創新力,以此推動國家與民族的發展。

讓那些腐儒見鬼去吧,他們只會在故紙堆裡尋章摘句,告訴我們聖人在一千多年前說過什麼----這沒用。文明地發展,體現的是創造而不是重複。我們應該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學了知識就該展現自己的創造力,而不是重複地告訴我們古人說過什麼,古人說的話不能違背等等。

這就是我捐建這座禮堂的意義。這座禮堂名叫真知堂、明堂……

今天,我地演講以禮之用開始,爲什麼我要先講規則。談到這兒,我不禁想到西園雅會,在那場聚會中,劉相公(劉摯)在場,吾師坡公在場,我們希望借這場聚會,喚起人們對周禮復興的關注。

周禮是什麼?夫子曾經哀嘆:周禮不復存矣。讓我們掀開歷史的迷霧。尋找周禮的痕跡。周禮的特色首先是封建。封建,可以用千萬個詞表述,但千萬個詞歸結爲一點:領地。領地意識帶來了領域概念,領域不是個體。是羣體----我們都是宋人,宋人的內涵應該包括宋域百姓。也包含士紳,包含君王與臣民……當然也包含各個黨派:新黨、舊黨。所以,讓我們放棄黨爭,虛心求學。

或許你我黨派不同,但你我都是宋人。我們是一體的,都可用兩個字表達:宋人。因此即便你我非同黨。你的觀點也是宋人的觀點,你地學問也屬於大宋。多學、多問,是身爲宋人的責任。

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幸福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滿朝朱紫衣,盡是讀書人。這個時代不是不學無術的時代。它不倡導打砸搶。所以,這是個賣帽翁、僕傭都讀書上進地時代。這個時代不禁止僕傭、賣帽翁成爲學問大家。大家只要多讀書,多學多問,不管你的出身與家世,天子賞識你,社會承認你,百姓尊重你。這是個我們地時代。

周禮還有一個特色:鄉老治政。即:管理人民的權力在於民長,在於百姓自身。而官員是以庇護者的身份出現的,身爲官員,百姓納稅養活了你,你必須保護好治下。堯舜禹,三代之治說的就是這個。放在現在說,也就是爲官一任,必須庇護轄下百姓,造福一方。這是你地責任,而你的權力是爲實現責任服務地----周代,西洋人把這稱之爲領主的義務、我們稱之爲君子之德家都知道,在西園雅會上,表演的不光是宋人,還有倭人、越人、高麗人。常年的朝代輪迴與戰亂,讓我們失去了原本屬於我們的禮法,夫子說過:禮失,求諸於野。就是這個意思。夫子並不知道我們的禮法真的藏在別國,他說這話地意思是:別國地禮法也是禮法,別國的行爲準則也是準則,當我們失去秩序時,我們應該看看四周,看看別國地規則是什麼,而後向他們學習。

周禮體現的是秩序,禮法約束下的秩序,比如官員該幹什麼?百姓該幹什麼?臣子該怎麼做以報答聖上?一句話:遵守禮法。或者說尊重規則,保障社會秩序----天下各國都是這麼做的,雖然他們的規則並不稱爲周禮,我們觀察一下他們的規則,總能找到好的一方面,去蕪存精、去僞存真,總能尋找到真理。

所以,我們的胸懷要大一點,不僅要裝下整個大宋,還要裝下整個世界。學問,不懂就問,多學好問,我們詢問的對象不僅包含大宋不同黨派,還要包含蕃人,夷人,包含非洲、歐洲,包含整個世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連州府學的學生用雷鳴般的掌聲歡送趙興下臺。

在趙興這番講話下,原先連州學諭,以及廣南東路學諭方次彭準備的那些酸溜溜的、引經據典的開場白成了一堆廢話。什麼語言在這番講演面前都蒼白無力,那些學諭勉強上臺,張嘴結舌的草草談了幾句,立刻告退。

wWW ▪T Tκan ▪C○

因此,這次演講的所有榮耀歸於趙興,他在這裡提出了一種新的做學問主張,他盜用明代一個學派的語言談“知行合一”,但實際內容卻與明代“知行合一”派完全不同。

古代,學問大家開宗立派提出新的學說,都需要很高的名望以及一大堆享有盛譽的學者支持。趙興這裡悍悍然的提出自己的學術主張,幸好在場的學諭們大都是“指射之地”地酸學究。他們沒有學過系統辯論學,但趙興挾劉摯蘇軾之威,接着紀念至聖先師談真儒,在貶官的頻頻點頭中,那些學諭只感覺趙興說話很嚴密。找不出邏輯漏洞,又看見劉摯點頭頻頻,受這位前任丞相的威名震懾,一時之間,在場的人中有大半,對趙興的學說心悅誠服。

雖然,也還有小部分人雖然尚有懷疑,但那種懷疑極其微弱……

這次演講過後,趙興尊師的影響像水波向四處擴散。當月。名僧參寥子派專使來惠州問候蘇軾。著名僧人曇秀也來惠州探望。稍後,蘇州定慧長老守欽也派遣其徒卓契順,來到惠州向蘇軾問安。再往後,全國各地來嶺南探望蘇軾的學子絡繹不絕。除了蘇軾外,這裡還有大量過去的宰相。賢者,使得嶺南一夜之間成了讀書人中的聖地。

不久,陳陳季常亦想來惠州探望,被蘇軾發書勸阻。此後,宋代第一神秘人物、唐宋八賢之一。潮州人吳復古又忽然出現惠州,陪伴蘇軾多日。

但演講過後。趙興沒有在連州停留過久,典禮一結束,他甚至沒有跟學生們交流便起身告辭。他走地時候沒有提劉摯的安置問題,等他走後連州官員有點難堪。幸好李之儀在場,他順着趙興的話題,裝糊塗的將劉摯安置在書院做看門人兼發放廩米地守門吏,於是劉摯就這樣安頓下來。他平常把守府學的大門。閒暇時分。來他府中請教學問地學生堵塞了書院的道路,而當地官員們對他的存在視而不見……

劉摯的待遇迅速在廣南東路擴散開來。趙興在連州談了“尊師”,他雖然隻字沒有提到老師蘇東坡,但惠州官員心領神會,馬上,蘇軾又被請回了合江樓居住,這個合江樓是惠州招待來往官吏的最高級別招待所。隨後,各地也仿照蘇軾與劉摯地安置法,將這些當世大儒都安排在府學附近,以便府學學生隨時請益。

中國古文是一項很難掌握的學問,沒有拼音注音,如果沒人親口教授,你看見字都不認識;又因爲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地斷句出現錯誤,意義全不相同。這些貶官在學問上要遠遠高於廣東當地土生土長的讀書人,有了他們指點,原本十數年後才誕生的“江西學派”提前誕生了。

宋代所說的“江西”其實與“江左”意義相同,指的是“長江以南”。而在正常的歷史上,這些“江西學派”遵從蘇軾爲鼻祖,是因爲蘇軾是個不管不顧的大嘴巴,別人貶居地時候謹小慎微,他是逮住誰教導誰,結果,一不小心成了學派鼻祖。

但現在與正常地歷史稍有不同的是,其他地貶官也參與進來了,這些人一起努力,使得江西學派的勢力更加雄厚,以至於十年之後,新黨哀嘆“江左盡是舊黨天下”……

不過,此舊黨非彼舊黨。因爲趙興的提倡,歷史在這裡稍稍轉了個彎,新出現的學派也常被人稱之爲“廣南學派”,他們比較注重知識的運用,做學問也比較務實,少了許多浮誇,當然,隨着廣南將版權法擴大化,他們也個個通過做學問,獲得了豐厚的身家。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因爲世界上第一個設立版權法的是中國,就在大宋----當然,世界上最後一個設立版權法的國度也是中國----在宋代,將現代版權法引入,其障礙不如一層紙薄。趙興在這裡確立“版權擴大”規則,甚至無需想宋人解釋,因爲他們都懂!

整個四月,趙興可謂是“揭幕之月”,他跑遍了廣南東路各個州城,替各地府學揭幕,等跑了一圈後,他回到了英州,那裡有一位昔日的御史大夫、左正言劉安世,現在的“新州別駕,英州安置”。

劉安世是御史,這樣的官員遭貶謫,皇帝一般不會趕盡殺絕,所以對方還有一個官銜、一份官俸,雖然在監視居住期間,活動不自由,但大宋對官員格外恩厚,那份官俸足夠他一家大小花用了。

這位昔日的“殿上虎”逮誰咬誰,趙興安置了所有的貶官,但因爲劉安世的學問講究仇恨,講究睚眥必報的報復,趙興沒敢讓他去教授學生。心裡想着反正他有一份官俸,私下裡在隨時送點賙濟,想必他也生活不愁。

趙興進入英州的時候,劉安世正在街頭散步,身後跟着兩名監視的廂軍,他東轉西轉,他看見趙興的馬隊,故作不認識,把臉扭過去專注的看着街景,趙興猶豫了下,招手叫過一名隨從,吩咐幾句,隨從恭敬跑近劉安世身邊,拱手問:“劉大人麼,我家大人託我問問你:此地可安?”

劉安世把臉扭到一邊,面無表情的回答:“還好,勞他掛念,今年寒食的新火我也收到了,多謝你家大人。”那隨從沒有走的意思,繼續拱手詢問:“我家大人想問問劉大人:昔日同舟共濟夥伴,大人不遺餘力攻擊迫害,如今這些人與大人同居嶺南,不知大人心中可曾後悔----當日(舊黨)逆水行舟,原不該相互拆臺。”

劉安世暴怒,重現他“殿上虎”的風采,他鬚髮倒立,粗聲說:“彈劾百官乃御史責任,我上對得起君王,下對得起庶民,無怨無悔!”

隨從輕笑說:“對得起君王----這且不說了。對得起庶民----請問,你對得起的是哪個國家的庶民?劉大人對得起大宋庶民嗎?當初環慶與西夏鏖戰,劉大人卻將環慶將士個個彈劾,要求朝廷貶謫處罰……我看,劉大人對得起是遼國、對得起西夏!獨對不起我皇宋!”

隨從說罷,轉身就走,劉安世怒火萬丈,呼喊說:“且慢走----汝何人,言談風雅,不是小兵。可是那趙離人特特遣你來辱我!汝以爲老夫已被貶官,便可任人欺辱嗎?”

來人立住腳,回身拱拱手,答:“下官廣南大將奢明柏!大理人白彝也!以前不曾見過劉大人!”

劉安世還想追過去,可看到那個小兵已經跑到趙興跟前低聲彙報,劉安世不想跟趙興見面,恰好趙興爲表示尊敬已經跳下馬來,劉安世趁趙興的視線被馬擋住,一扭臉拐進小巷。等劉安世回到家,夫人指着幾個糧袋和一堆銅錢向劉安世彙報:“剛纔蘇子瞻的學生來過了,留下十袋大米,一百貫銅錢,官人……”

劉安世的夫人知道自己的丈夫跟蘇軾是生死仇人,她擔心丈夫惱怒,拒絕這些饋贈,劉安世起先也暴跳起來,但他才一張嘴,脫口而出的話卻變成:“收下,趙離人這廝原也不在乎這點小錢,他有錢,給我我怎不收---都收下,以後凡是他的饋贈都收下,看咱家吃不窮他。”

夫人看劉安世說完,依舊怒氣衝衝的,柔聲勸解:“如今,你跟蘇子瞻同是天涯淪落人,而蘇子瞻的學生又在廣東當政,人家送來米麪錢糧,相公何不給對方回一封信,就此緩和一下關係。”

第1071章 皇帝的女兒他不娶第2141章 石頭已經推下山坡第1065章 用尺子量出來的美麗第1011章 惹下滔天大禍(上)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下)第1006章 眼花繚亂(下)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下)第2162章 同夥是大奸臣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3301章 “大宋第一絕”的歌聲第2175章 長歌入環慶第2162章 同夥是大奸臣第2134章 大嘴巴的蘇東坡第1042章 來的都是宋代最牛的人物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2182章 把你的仇恨交給我第3272章 小皇帝駕崩第1070章 皇帝腦袋也敢亂摸第3300章 不會娛樂百姓的軍隊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4390章 梁山第1056章 不一樣的風景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3258章 名將隕落第2191章 焚琴煮鶴好風雅第3274章 往前一步就是叛賊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3247章 去大理搶石頭第2150章 令人頭痛的偏執者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3320章 外籍的大宋懷遠將軍第4349章 商談第3208章 世界第一港口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下)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3229章 我需要這場戰爭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4360章 從不肯讓一步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3255章 誰說吐蕃人傻?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2174章 前線的召喚第3281章 正面衝突第3218章 一門心思倡“學問”第3243章 亡國之君的眼淚第4326章 博弈論與中庸之道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下)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上)第2194章 打算拼命了第2176章 誰敢動手,一律打倒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上)第3267章 絕對是恐赫第4380章 擴編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下)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4346章 小石將軍的遭遇戰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3299章 戰爭勝負的計算第2190章 烈火中的西夏人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中)第1055章 品嚐美麗的技巧第1036章 福建人的海外移民國(上)第1063章 來了一個要拼命的第4346章 小石將軍的遭遇戰第2166章 不拿“人才”當個寶第2131章 騙子與判官的交鋒第1053章 大相國寺的碼頭第4385章 公主的婚事第3271章 大宋該享受的權益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第2161章 新來的奇異幕僚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2143章 喜歡收藏“公主”的富商第2093章 相思在這一刻得到滿足第2090章 違反大宋規條第3306章 分紅利與兩個人的朝堂第2191章 焚琴煮鶴好風雅第3314章 米芾撐死蘇東坡第2188章 喜好戰爭的理由第2160章 要升官了第2134章 大嘴巴的蘇東坡第2198章 風暴就要來了第2100章 一夜暴富第3250章 趙老虎的便宜不好戰佔第2114章 與朝廷做交易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上)第4388章 戰事第4399章 阻擊戰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上)第2192章 迎戰西夏第一女娘第2128章 小妾勝之的召喚第1083章 失落的文明
第1071章 皇帝的女兒他不娶第2141章 石頭已經推下山坡第1065章 用尺子量出來的美麗第1011章 惹下滔天大禍(上)第1009章 不學無術的後果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下)第1006章 眼花繚亂(下)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下)第2162章 同夥是大奸臣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3301章 “大宋第一絕”的歌聲第2175章 長歌入環慶第2162章 同夥是大奸臣第2134章 大嘴巴的蘇東坡第1042章 來的都是宋代最牛的人物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2102章 天下第二情詩第2182章 把你的仇恨交給我第3272章 小皇帝駕崩第1070章 皇帝腦袋也敢亂摸第3300章 不會娛樂百姓的軍隊第2112章 爭搶冷豬肉第1076章 令人垂涎欲滴第4390章 梁山第1056章 不一樣的風景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3258章 名將隕落第2191章 焚琴煮鶴好風雅第3274章 往前一步就是叛賊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3247章 去大理搶石頭第2150章 令人頭痛的偏執者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3320章 外籍的大宋懷遠將軍第4349章 商談第3208章 世界第一港口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下)第1072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第3229章 我需要這場戰爭第1040章 提前泄露出去的母錢(上)第4360章 從不肯讓一步第2158章 兩個探索者的遠望第3255章 誰說吐蕃人傻?第2129章 審案子的苦難第2174章 前線的召喚第3281章 正面衝突第3218章 一門心思倡“學問”第3243章 亡國之君的眼淚第4326章 博弈論與中庸之道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1022章 意外的消息(下)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上)第2194章 打算拼命了第2176章 誰敢動手,一律打倒第1012章 原來“反貪”很掙錢(上)第3267章 絕對是恐赫第4380章 擴編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下)第1061章 風雅的宋代宴會第4346章 小石將軍的遭遇戰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3299章 戰爭勝負的計算第2190章 烈火中的西夏人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中)第1055章 品嚐美麗的技巧第1036章 福建人的海外移民國(上)第1063章 來了一個要拼命的第4346章 小石將軍的遭遇戰第2166章 不拿“人才”當個寶第2131章 騙子與判官的交鋒第1053章 大相國寺的碼頭第4385章 公主的婚事第3271章 大宋該享受的權益第1019章 唐人的風采第2161章 新來的奇異幕僚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2143章 喜歡收藏“公主”的富商第2093章 相思在這一刻得到滿足第2090章 違反大宋規條第3306章 分紅利與兩個人的朝堂第2191章 焚琴煮鶴好風雅第3314章 米芾撐死蘇東坡第2188章 喜好戰爭的理由第2160章 要升官了第2134章 大嘴巴的蘇東坡第2198章 風暴就要來了第2100章 一夜暴富第3250章 趙老虎的便宜不好戰佔第2114章 與朝廷做交易第4364章 蒼蠅也是肉第2168章 與蔡京共同“貪污”第1075章 多才多藝的女伎第1033章 兩奸人的分贓協議(上)第4388章 戰事第4399章 阻擊戰第1003章 族長的錯誤推理(上)第2192章 迎戰西夏第一女娘第2128章 小妾勝之的召喚第1083章 失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