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3章 白馬非馬,只鱗半爪

皇帝籌建學府已然一年餘了。

從最開始各大道觀打秋風,到後面又從內帑挖肉,往裡面添了不少。

一來二去,用了不少錢。

而作爲皇帝少有親自插手的事情,卻是少見地幾乎沒有人放在心上。

看張居正一年多都沒來轉悠過一次,就知道其在朝臣心中,大概是什麼地位——小皇帝過家家。

但與之相對地,皇帝本人對其似乎又極爲重視。

親手掐着錢袋子不說,還頻繁視閱,乃至程大位一介不入流的小官,竟然也能直入西苑,從不受阻。

往日沒時間也就罷了,今日張居正既然來了,難免好奇想隨便轉轉。

面對學生的提議,徐階雖然被岔開話題,有些惱怒,但還是勉強點了點頭,應了下來。

兩人象徵性地喝了會茶,閒聊了一番家事,如張父身子如何,徐階家人何時入京照料,需不需要弟子經常看顧云云。

該拉的家常拉完之後,二人便一同走出了房間。

四處觀覽起來。

張居正有心轉移話題,便主動問着學院的事情。

“老師,我聽聞學院不學經典,只教術算?”

這也是朝臣只當這是皇帝的個人愛好,從未將其放在眼裡的緣故。

不學經典,怎麼科舉?

不科舉,怎麼做官?

再者說數算,更是不值一提。

雖說由於大明朝禁天文、圖讖之書,偶爾會牽連到數算,以至於數算在民間通常學不到什麼精深本領。

但民間學不得,國子監卻會教授啊——“所習自《四子》本經外,兼及劉向說苑及律令、書、數、《御製大誥》。”

這數算一途,但凡正統出身的學子,還沒有學不到的。

市面上的禁書國子監亦有館藏,民間不能招搖的數算人物,在國子監同樣能混個雜學博士。

無非是因爲科舉不考,食之無味罷了。

所以皇帝所立學府這邊專授數算,國子監學子路過,多是嘲諷一句“牙慧”。

徐階搖了搖頭,神色有些玩味:“經典確是不學,但也不只數算,這半年除了數算外,東西逐漸多起來了。”

“既然說起數算,先帶你看看數算罷。”

學院地面是由青石板鋪成,牆面刷成紅牆。

沒有老衙門沉澱多年的韻味,卻自有一種嶄新的感覺。

張居正跟在徐階後面,四下打量。

不似國子監那等正經學府,三四十的舉子大把人在,這邊多是一些十餘歲的少年,甚至五六歲的小孩也有。

徐階瞥了一眼,解釋道:“這些大多是勳貴家的孩子,我來時,全是這些勳貴子弟,我雖別處招攬了些別的生源,但仍然以勳貴子爲主。”

“多是一些傳不到爵位的庶子,有棗沒棗打兩杆子。”

張居正偶爾還能看到一些熟面孔,譬如英國公張溶家的孫子、泰寧侯陳良弼的小兒子。

他好奇道:“陛下許了什麼好處?”

私下裡,有些話說得沒那麼顧及。

這位陛下畫餅充飢的本事,那是一等一,凡給皇帝辦過事的,多少都體驗過。

徐階這時候突然將鼻孔擡了擡,矜持道:“我替陛下重新弄了套學制,年後應當就要到內閣擬票了。”

張居正也不問,就靜靜看着徐階。

徐階矜持了一會,沒聽見動靜,沒好氣嘖了一聲。

還是開口道:“與官不同,沒有品階,只在學院內部通行,不與外轉。”

“初爲‘學生’,在院內研習便可得授,管住宿,每月二石大米,四季衣裳各兩件。”

話音剛落,就被張居正打斷:“百姓如何入學?有教無類?”

發米發衣裳不罕見,國子監、州學都有這個福利。

但是國子監是有門檻的,至少得中個舉人,否則誰都能來領大米,百姓早就一擁而上了。

而他眼下似乎沒看到有門檻。

徐階否認了張居正這個猜想,緩緩道:“生源都是經過挑選的,至少入學試過了才能入圍,而且看陛下的意思,往後發展的下院,仍是要適當收取學費的。”

張居正點了點頭,示意徐階繼續說。

徐階也不以爲意,繼續道:“入試後,教授數學、白話文章、判斷等通識。”

“學生寒暑各一考,學六年,共十二考,計二次不過則黜,餘者論績排序以畢業。”

“或可自返其家,或可由戶部清吏司、欽天監、北直隸各處各府縣,挑選作吏員,亦可留學院深造精研。”

“留院,則稱‘學者’,精研數學、物理、農墾等各事。”

“彼輩有功果,由陛下親自視閱,論功行賞。”

“功果小成者,賜兩江學者,意爲學貫黃河、長江,憑此殊榮,賜家宅一間,月俸照比七品。”

“功果大成者,賜四海學者,意爲融匯四海,憑此殊榮,可入朝面聖,並賜宅邸一座,月俸照比四品。”

張居正聽罷,沒聽出什麼稀奇。

名頭起得再是響亮,也都是虛的,權力需要有主管對象,才能生效。

一堆名譽性質的封號,跟物質獎勵,實在無甚前景。

這種事,別說內閣擬票了,就算吏部部議都不太有心情過分關注——反正是內帑出錢,沒有什麼扯皮的地方。

也就讀個標題就蓋章的水準。

張居正聽到這裡,已經不太有興趣往後聽還有什麼封號了,只接回方纔的話:“所以一干勳貴,都將庶出送來,就是想混個學者封號,免得子嗣太多,家產不夠分?”

徐階面色古怪,重複了一遍:“混?”

他一想到程大位屋子裡那些密密麻麻,實在很難跟混能搭上邊。

不過徐階也沒有解釋什麼。

兩人步行在廊下,一時無言。

不多時,兩人來到一間講書堂,裡間不時傳來講師斷斷續續的聲音。

堂內有二十餘名學生。

臺上是一位二十來歲的青年講師,正一手拿着炭筆,一手在石板上寫寫畫畫。

或許是太過投入,又或許不通官場禮數,見到有大人物進來,也沒什麼反應,只面色沉着講解着什麼。

徐階領着張居正從後門進去,悄然坐到了書堂最後一排座位的空座上。

前者介紹道:“數算本身是程大位在教授,但陛下說那位是個好學者,不是個好老師,便授了程大位兩江學者,讓其好生編寫教材、整理所學、專精專研。”

“這位講師是程大位此前徽州商行的掌櫃,名叫李燮,今年夏被請來學院。”

張居正瞭然。

徽州嘛,是這樣的。

自宋室南渡以來,衣冠南逃,蕪、宣、徽州地區的商貿便日漸繁盛。

尤其在本朝,官商包銷的“綱運制”興起後,徽州那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商貿一發不可收拾,商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近年來徽州的進士,家裡大多都是經商的。

商貿繁,對各大商行掌櫃數算的要求也高了起來,同時有錢之後,多少能買到一些地位,某些數算禁書,也就不算是禁書了。

如此,數算自然也比別的地方要好上不少。

只聽臺上正在一邊板書,一邊發問:“假如錢田,外週二十尺,徑三尺,內錢眼方圓十二尺,圓周率取三,問該積若千?”

說話是這樣說,但寫出來字卻更直白,假設有錢幣形狀的田畝一處,其外圓……

這就罷了,似乎還有句讀?

至於上面那些、×、=的符號,自動被他屏蔽了。

張居正疑惑,低聲問着徐階:“怎麼還手口不一?句讀又是怎麼回事?”

徐階撇了撇嘴:“是陛下定的規矩,爲了照顧民戶,以及表達精準,課堂上只得白話板書,並且添加句讀隔開。”

過去學院一年的工作,幾乎跟四夷館沒什麼區別。

那就是翻譯!大量的翻譯!

皇宮的典藏、官吏商行的私藏、國子監的館藏,《黃帝九章》、《周髀算經》、《五經算法》、《算術恰遺》、《測圓海鏡》、《弧矢算術》,幾乎皇帝能找來的,全都拖過來翻譯成了大白話。

以及淘換成皇帝跟程大位指定的符號。

將其一一對應起來。

聽起來簡單,但實際工作量卻是巨大!

學府本就缺人手,加上這事多少需要些數算功底。

進度自然緩慢,如今連一半都沒完成。

只能且行且做——有時候還會抓學生來當苦力,趕一趕皇帝要求的進度。

對於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徐階一時也不知道如何評價皇帝的作爲。

張居正似乎是理解了。

他微微頷首,感慨道:“陛下爲度田,當真是做足了功夫的。”

這題不算難,他畢竟當初在州學也是認真聽過選習的數算的。

甚至至於那些符號,連蒙帶猜也看得懂些。

徐階看了張居正一眼,輕聲道:“度田的難處,可不在於此。”

有戶部這麼多官吏在,數算之輩,再少能差多少?

即便沒這個準備,無非就是用時久一些罷了,根本無關成敗。

至於難的地方在哪裡,兩人心照不宣。

張居正聽了,不由默然。

這才才試行了一個考成法,對他的彈劾就幾乎沒停過。

如今更是用出揭帖這等陰私手段。

要是真開始度田,還不知道要鬧到什麼地步。

徐階這又是變着法想拉他繼續說回正事。

但張居正仍然時沒有接茬,用沉默當做對徐階的回答。

張居正這一閉嘴,徐階也失了興致,不再說話。

兩人就這樣靜靜坐着,聽了半堂課的時間,張居正才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他朝徐階歉然一笑:“方纔入神了,走罷,去看看別的。”

徐階也不說什麼,點了點頭,兩人便一同從後門摸了出去。

“正好今日還有位皇親國戚在此處上課,一同去看看。”

徐階走在前頭,聲音輕飄飄傳來。

張居正疑惑:“皇親國戚?”

徐階這下倒沒賣關子:“是陛下的表親,李誠銘,最近很得聖寵。”

說着,他便往前指了指。

也不算遠,就在隔壁學堂。

兩人又輕車熟路摸到後門。

不過因爲李誠銘認識兩人的緣故,生怕擾了課堂秩序,兩人不約而同地站在門外斜靠傾聽,並未進去的打算。

“……昨天,有部分學生反映說得過於複雜,不明白何爲主體,何爲邏輯主詞。”

“今天我且說得簡單些,再嘗試舉例說明。”

張居正側身往裡看了看。

果然是李誠銘在說話,只見其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

“這門課程目前不教別的,只教一點,那便是……”

他說着,便捏着炭筆,在石板上重重寫下“判斷”二字。

李誠銘習慣性地敲了敲石板,問道:“判斷一曰事實判斷,二曰推理判斷,二者亦有不同。”

“還是舉例子,先說事實判斷。”

“白馬不是馬,諸位,這句話對與不對?”

李誠銘在石板上再度寫下“白馬非馬”四字。

這是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著名典故,馬雖然是馬,但白色的馬,就不是馬了。

這時候,立刻有大聰明學生搭話:“先生!這話正確!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這就是照搬原文了,馬是描述形狀,白馬是描述顏色,概念不同,白馬自然不是馬。

門外的張居正皺眉。

忍不住朝徐階看去:“如何還教授起詭辯了?”

要是這樣,他可就要上奏取締了。

徐階搖了搖頭,沒吱聲。

張居正只好繼續聽着。

只見李誠銘伸手示意人坐下,清了清嗓子道:“此言不對。”

“這便是我所說的,主詞表示個別,謂詞表示一般。”

“白馬是個別的,也就是所謂的獨特顏色;馬是一般的,也即是代表普遍的物種。”

“這個物種以不同的顏色、大小、老幼等姿態,而有所表現;同樣,不同顏色、大小、老幼的馬,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同屬馬這個物種,更不存在不表現共性的某一種顏色的馬”

“所以,這便是所謂的詭辯,而我們便可將其判斷爲‘錯誤’。”

張居正在外面聽着,鬆了一口氣。

還以爲是在教授什麼詭辯學說,名家之理。

一旁的徐階銳評道:“這就是陛下說的言之有物。”

“這位皇親國戚親近聖上,耳濡目染也就多了,這些話說起來,一套是一套的。”

兩人在外面竊竊私語。

只聽裡面的聲音再度傳來。

“我說,明日若是下雨,諸位便不來聽講。除此之外,再無別的吩咐。”

李誠銘頓了頓,環顧一衆學生髮問道:“那麼到了明日,諸位發現不曾下雨,諸位以爲,是否定然要來聽講?”

衆人遲疑片刻,而後紛紛點頭。

李誠銘搖了搖頭,用炭筆戳了戳石板,沉聲道:“謬矣!”

“我只吩咐了下雨不來,若是未下雨,諸位如何作爲,與我並無半點關係。”

“這便是,推理‘錯誤’。”

“相反地,人盡皆知,牛馬都是四條腿,那麼我說,八條腿的動物,定然不是牛馬,對否?”

他笑眯眯看着一衆學子。

上過一次當的學生,面面相覷,猶豫不定。

門外的張居正略微頷首:“這個判斷教得不差,言官應該多學學。”

別說什麼判斷了,言官指鹿爲馬都能自稱風聞奏事。

說罷,他朝徐階側了側身子,示意再換下個地方聽聽。

徐階會意,身子直了起來,再度前方帶路。

“還有兩處‘實驗室’,一處是農墾,一處是物理。”

“前者就是兩塊農田,不過不在這處,買在兩條街外。”

“後者,就有些亂七八糟了,雖然在府裡,但我正想着何時遷出去,經常搞得砰砰作響,附近百姓還以爲在研製火器,上門說道好幾回了。”

張居正一聽這話,自然是沒興趣跑兩條街看什麼農墾田。

他軍戶出身,小時候沒少種地。

張居正一邊讓老師帶路,一邊隨意問道:“‘物理’這個名字,如何像是研究理學?”

理學理學,自然是研究萬物之理。

否則也沒格物說了。

名字很像,很難不讓他問一句,是不是皇帝偷偷信上理學了——雖然理學是官方教材,但不必這麼深信不疑的。

徐階卻搖了搖頭,否定了張居正這個猜想:“這名字雖有點像,但你這話萬萬別在陛下面前說。”

張居正好奇道:“這是爲何?”

徐階面色古怪,回憶着皇帝原話。

裝模作樣清了清嗓子:“陛下說,都說了另起爐竈,舊學的東西真別來沾邊,免得沾了晦氣!”

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71.說個事情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47章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171.說個事情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80.第178章 足躡華峰,目觀滄海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199.第194章 步履維艱,如烹小鮮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71.說個事情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247章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184.結卷感言以及明天請假一天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233章 雨湊雲集,座無虛席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
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34章 渾水摸魚,攪動時局79.第78章 燔黍捭豚,治病救人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71.說個事情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47章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37.第136章 科場情弊,拔幟易幟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第206章 移根仙闕,西池魚躍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114.第113章 花開兩朵,把薪助火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171.說個事情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113.第112章 和平贖買,憑山負海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180.第178章 足躡華峰,目觀滄海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221章 詢謀諮度,講信修睦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154.第153章 揮金如土,開海經武125.第124章 蠉飛蠕動,量才錄用115.第114章 社鼠城狐,如火如荼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222章 施威佈德,干犯天和199.第194章 步履維艱,如烹小鮮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71.說個事情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86.第85章 隨波逐流,降格以求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247章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05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109.第108章 拔樹搜根,舐犢情深64.第64章 調和陰陽,用舍行藏184.結卷感言以及明天請假一天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第233章 雨湊雲集,座無虛席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212章 爲王前驅,蛩蛩巨虛第230章 以一持萬,樹碑立傳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