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

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

朱翊鈞放棄了此前的想法,讓南直隸出身的申時行首倡此事固然好,如此南直隸的阻力天然就會小很多,但,卻失了堂皇大氣。

他直接坦白,開中法是他想做的,是顧慮到國策,就應該由皇帝來站臺。

想要稍微遏制鄉黨濫行的風氣,就得要從皇帝開始,做出全國一盤棋的表態。

大局大勢,不能總順勢而爲,適當的時候,就應該引領大勢。

登基半年,朱翊鈞的心態終於再進一步,有了身爲核心的覺悟。

衆臣雖然不知皇帝怎麼想的。

但這份堂皇大氣,陳清利害,不免使人擊節稱讚——世宗那種讓臣下背鍋的手段,固然稱之爲高明,卻很難讓臣下認同。

反倒是如今這位,願意承國之垢的少君,幾有聖王之姿。

申時行看着這位陳清利害,毫不避諱的皇帝,也突然間明白,爲何這位僅僅十一,就能讓不少朝臣俯首帖耳。

通曉利弊,又氣魄天成!

如此坦誠相待,這就是人君之相啊!

申時行略微晃神,隨即起身,在雪地中拜倒,行了一個大禮:“陛下,臣自幼過繼,嗣父乃是知府,臣亦在府衙成人。”

“臣吃的是府衙的糧,受的是大明朝的恩。”

“臣讀經學史,位居中樞,更是明白何爲南北一體!”

“縱使臣好感親眷,親暱鄉人,也絕不敢以小恩拂大義!”

“今,陛下有混一南北之志,臣豈敢以家長小裡悖之?”

“開中法之事,臣願爲陛下鞍前,調和南臣!”

皇帝這番話,申時行是第一個受到壓力的,他不得不立刻表態。

縱然平日裡,對南直隸的人情感或是提拔上有所傾斜,也始終有個度。

至少不能與國策相悖,否則就是自絕於官場。

在申時行之後,楊博更是毫不避諱,高聲唱起了讚歌。

他直接起身,宏聲道:“陛下果是粹資天授,至德性成!”

“此議動則合天,行而履道!若是重啓開中法,陛下的聖德神功,必然代垂信史!”

朱翊鈞第一次見楊博這麼拍馬屁,比起慄在庭實在生硬了不少。

雖然知道此舉符合北人利益,有這反應也正常,但朱翊鈞還是不免起雞皮疙瘩,連忙讓楊博坐下。

隨後,幾位閣臣與王國光也紛紛表態。

餘有丁雖然不知道來幹什麼的,卻還是隨衆一同行禮。

朱翊鈞見大略達成共識了,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

不過大方向雖定了,但討論的地方還有很多。

呂調陽謹慎地提醒道:“陛下,雖開中法確係是大義所在。”

“不過,開中法敗壞後,也曾屢次重啓,嘉靖時有楊一清、隆慶時有王崇古,均不能起死回生。”

“彼時龐尚鵬兼領九邊屯務,疏列鹽政二十事,一心再起商屯,最後仍是遺憾上奏曰‘惜敗壞日久﹐已難得實效’。”

“若是陛下欲要重啓開中法,恐怕還需要議論詳細妥當。”

鹽引的信用壞了,下面再怎麼吆喝也沒用,換不到鹽就是換不到鹽。

可是,商人換不到錢,哪管你什麼利國利民?

是故,除了中樞的政策,還得落到實處上。

朱翊鈞點了點頭,誠懇道:“此事,內閣廷議正當好生詳議,朕有一些建議,諸卿不妨參考一下。”

皇帝這麼說了,臣下也沒有不參考的理由。

只見朱翊鈞豎起手掌,時而虛抓,時而指點:“朕梳理前人得失,有些心得。”

“開中法無法復行,說到底,還是鹽商換不到鹽。”

“若是不能讓商販有利可圖,中樞的政策只是無根浮萍。”

“而讓鹽商能換到鹽的前提是,各個轉運司有鹽,願意換給小鹽商。”

按照如今的商會總包方式,小鹽商能換到鹽纔是怪事了。

張居正知道皇帝又在點轉運司售鹽的模式。

他當即表態道:“陛下,商會幾個大鹽商,都被海御史抄家了,正好施展拳腳。”

南北直隸的消息,正常趕路在二十天,加急的十五天,還想再快,就得跑死幾匹馬了。

兩淮的事,都是加急處理,所以十五天前,也就是十二月八日,海瑞就已經給沈傳印一衆鹽商抄家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揭過了這事。

具體怎麼改,還得看海瑞做到什麼程度,只能等屆時再說。

他繼續說道:“同時,爲了使得鹽引保持有效,那麼鹽引就不得濫發,否則必成廢紙。”

“所以這鹽引的發行權,應當從六個轉運司,收歸到一處。”

“源出一孔,方便統籌兼顧,也好中樞追溯。”

這種一定程度上的金融貨幣,可不能將發行權留在地方。

高儀將這話在腦子過了一圈,只覺有理,不由暗讚了一聲。

他開口追問道:“所以陛下是想,設個鹽課衙門,統籌此事?”

朱翊鈞點了點頭:“鹽引的定額、製售,都放在京畿,鹽課司的統籌,鹽的轉運、鹽引的分發,則另立衙門。”

“幾個轉運司和提舉司的職權,可以適當收歸一部分。”

張居正統率天下文臣,此時正該他接話了。

他環顧幾位閣僚。

楊博全力支持,高儀認爲可行,呂調陽只是怕過於激進,卻也並不反對。

張居正心中有數後,也毫不拖泥帶水:“陛下廣懷天下,臣等仰服。”

“內閣感悟聖意,體察聖心,明日便會同諸位廷臣議論此事。”

“不過……具體官署的規制、官員品階、權責,不是一日之功。”

大方向定了,但具體還得廷議論出個章程來。

此事涉及南北、吏部、戶部、漕運、鹽課,總要扯皮一段時間的,不是皇帝嘴巴一搭就暢行無阻了。

內閣要將此事落到實處,必然要耗費極多的精力。

如今近了年關,諸事繁忙。

戶部要會計,吏部要考成,更別提秋糧還沒入京,宣大和寧夏已經嗷嗷待哺了。

事情多,處理起來總會慢些。

既然要耗費不少時日,張居正自然得跟皇帝先說好。

否則皇帝又要覺得內閣不向着他,負氣說什麼再打一遍天下之類的話——上次的事,很難不銘記在心。

朱翊鈞明白老人家爲什麼說這話,很是溫和地點頭同意:“這是自然。”

“兩淮的事,還沒出個結果,只是先讓中樞準備起來,免得不好收拾兩淮的爛攤子。”

“就到,春夏之交罷!”

“也好讓鹽商們趕上夏糧成熟。”

張居正見皇帝沒有立馬催逼個結果,不由鬆了口氣。

不過,說到新立衙門,衆人總算知道皇帝將餘有丁一個司經局的叫來作甚。

這是內定了啊。

餘有丁是三鼎甲、翰林編撰出身,比如今幾位內閣輔臣出身還要高,例如張居正就只是二甲庶吉士出身。

又有日講官、經筵官的資歷,外放一個從三品之位,還是有的。

但是……都轉運使就已經是三品官階了。

新衙門若是想統籌六個轉運司、七個提舉司,至少也得有漕運衙門一般的規制,從二品起步。

餘有丁就不太夠格了。

想到這裡,呂調陽不由提醒了一句:“這鹽政衙門主官,至少要二品纔夠規制,陛下可有人選?”

朱翊鈞一看衆人表情,就知道在想什麼。

不由展顏一笑:“自然是有的,朕說與諸卿參詳。”

“起復前武英殿大學士,少保殷士儋,如何?”

衆人神色一變。

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庶吉士出身,同樣是先帝潛邸講官。

先帝繼位後,只比張居正和高拱慢了一步入閣。

當初在內閣與高拱不合。 二人鬥了一場,殷士儋惜敗於高拱,辭官致仕。

如今皇帝想復起這位?

張居正聞弦知意,立刻反應過來:“陛下要將鹽政衙門設在山東布政司!?”

殷士儋作爲前閣臣,已經不可能再入中樞。

當初高拱能做到,是因爲高拱與穆宗感情深厚。

殷士儋對於小皇帝可沒有什麼值得記住的地方。

如今皇帝想將此人起復,用在地方上,除了利用其政治上的影響力之外,不會再有第二個原因了。

至於殷士儋的政治影響力在哪裡……此人是山東人,如今正在濟南府養老呢!

換句話說,就是山東布政司的徐階。

六個轉運司,其中福建、山東無巡鹽御史。

山東與兩淮毗鄰,都在京杭運河一條線上,兩處都由兩淮巡鹽御史代表中樞,佈政施德。

實際上,就是兩淮代管了山東鹽政。

如今兩淮鹽課尾大不掉,皇帝顯然是要倒反主次,不僅要讓山東單獨分列出來,還要藉此分割掉兩淮的職權!

張居正這麼一問,衆人都反應了過來。

這是要用殷士儋的影響力,在山東壓制兩淮的鹽政!

王國光不由多看了皇帝幾眼。

好老辣的手段。

皇帝則是一臉坦然道:“殷少保德高望重,通曉政情,如此難道不合適嗎?”

張居正第一時間沒有回答。

只是思忖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明日會在廷議上一併議此事。”

這就是還要回去仔細推演一番再說。

殷士儋其人,底蘊可不差。

先帝潛邸、內閣輔臣、少保之身。

而且此人還在詩壇頗負盛名,士林聲望遠超高張二人。

這種資歷的人物,若是真坐鎮山東,壓制兩淮鹽政,有奇效是必然的。

只是……此人資歷太高,哪怕只用在地方,也不得不慎重考量。

朱翊鈞絲毫不擔心內閣會不通過,接着又補了一句道:“副手之職,不妨讓餘探花任吧,他與殷少保師生同心嘛。”

衆人紛紛看向餘有丁。

幾位日講官都有任用,就落下了這位,原來是爲了殷士儋。

按時間算,皇帝恐怕幾個月前就已經有了腹稿了。

果真是一環扣一環。

餘有丁按捺住心中激動,立馬起身謝恩:“臣中人之才,驟躍高位,恐難當大任。唯有粉身報國,才能稍謝陛下信賴。”

朱翊鈞將他扶起身。

又是好一番殷切囑咐,讓餘有丁好好整理鹽政卷宗,深入學習,戒驕戒躁,到了地方後與具體政務結合起來。

談完正事,天色還早,皇帝又親手烤起串來,給諸位大臣分用。

可惜調味品太寡淡,只能靠食材本身的味道取勝。

好在牛羊肉不缺,燒烤的話,單隻撒點鹽也還算可口。

期間,朱翊鈞又閒聊起來。

“新春和元宵將至,朕聽從了元輔的諫言,罷了元霄燈火,但內外嫌年味不足,頗有微詞。”

“朕方纔突發奇想,不如在城裡擺兩三個草臺班子,邀些伶人、耍把事的,攢一攢年味,靡費也不高,諸卿覺得如何?”

說罷,他又補了一句:“宮裡的戲班、太監也可以前去同樂。”

過年嘛,爲了節約不開燈會也是沒辦法的,捱罵也無妨。

不過這些惠而不費的晚會,不妨弄得有趣些,與民同樂。

只搭個臺子做主辦方,自然花不了多少銀子,內閣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衆人又隨意聊了些點子。

皇帝和幾位閣老各寫一幅字,作爲彩頭云云。

感受着如今跟內閣的政治氛圍,朱翊鈞嘴角不由微微一笑。

恰在這時,又說起改元大赦的事情。

張居正與高儀一同進言道:“陛下,刑部的王之誥上奏說,三法司審結了黔國公沐朝弼的案子。”

“刑部、大理寺認爲,此人當論死。”

“都察院覺得,發往南京監禁即可。”

“意見不一,奏請陛下聖裁。”

雖說皇帝託政給了內閣。

但這種涉及到勳貴的刑案,內閣不能專擅,必須要問過內廷。

以往是問兩宮,但今日既然來了,正好問問皇帝。

朱翊鈞聽了,嚼完嘴裡的羊肉,開口問道:“監禁!?”

“此人奸母侮嫂,奪兄田宅,藏匿罪犯,暗害親子,調兵火符刺探朝廷,這種人不殺!?”

要不怎麼說如今的勳貴多半是廢物。

就他登基以來,兩宮處理過的勳貴,就屢次刷新他的三觀。

安丘王府奉國將軍觀烻,以姦淫事,手殺弟婦,縱火焚其家,欲以滅口。

魯山王府輔國將軍勤烘,因口角之爭,當街殺害武王府的奉國將軍睦甈。

而如今兩位輔臣提到的沐朝弼,更是個奇葩!

本是沒資格襲爵,卻靠着殺害侄子上位。

上位之後,奸母侮嫂、奪兄田宅,而後被御史彈劾,結果其人動用邊軍符節,斥候入京,刺探中樞的態度。

東窗事發後,中樞褫奪了他的爵位,傳給他兒子,他耿耿於懷,就給兒子殺了!

就這種廢物不殺還留着幹嘛?

張居正斟酌道:“朝弼稔惡有年,謀害親子,擅殺無辜。揆其情罪,處死不枉。”

“但……其始祖三世,皆有大功於國家,非有仄逆實跡,似應稍從寬宥。”

“臣的意思,還是姑且發往南京監禁起來。”

高儀也附從道:“陛下,三法司論其死罪,合情合理,不過,還有七日就改元大赦了。”

“除非,這幾日速殺。”

“臣以爲,非常之事,不可經常爲之。”

朱翊鈞無奈。

他着實想殺此人,但內閣都這樣說了,他也不好爲了這種事,頻繁消耗他與內閣的默契。

只好擺擺手:“去問朕母后吧,朕不擅處理這類事。”

又隨意討論了一些事後,天色就不早了。

衆臣紛紛起身告退。

朱翊鈞作勢要送,衆臣連忙推恩。

他只好讓張宏代他送幾位大臣回去。

張宏走到前頭伸手引路,幾位大臣正面朝皇帝作別。

朱翊鈞正與大臣作別。

忽見中書舍人鄭宗學手上拿着一道標紅的奏疏,走近了衆人。

標紅,就是加急的意思。

朱翊鈞心頭一跳。

面上不動聲色,只微微搖頭,示意鄭宗學不要聲張。

大臣們背對鄭宗學,並未看到這一幕。

等到大臣們都轉身離去時,鄭宗學已經悄然將奏疏背在了身後。

待到衆臣離去之後,鄭宗學纔將奏疏交給皇帝。

“陛下,南直隸五百里加急的奏疏。”

有讀者讓我存稿,可是,每天只能這麼多,關鍵上升期,還不能少更,防止讀者養書,真的存不下來鴨QAQ

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223章 巧奪天工,開化萬物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171.說個事情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80.第79章 郢人運斧,折衝尊俎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210章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173.第171章 先天純粹,一念之微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77.第76章 鳴野食蘋,夜盡天明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106.第105章 旗開得勝,嘉謀善政第208章 遣興陶情,欺世盜名188.第185章 元禮模楷, 季彥領袖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143.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207.第201章 屠所牛羊,狗急跳牆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74.第172章 絲絲入扣,光前啓後196.第189章 出巡順天100.第99章 比肩隨踵,溘然殂薨第223章 巧奪天工,開化萬物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128.第127章 望風希指,狸貓換子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第36章 循循善誘,半推半就第229章 蜃氣樓閣,蛙聲管絃133.第132章 天之驕子,流行坎止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171.說個事情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237章 拯溺救焚,借物喻人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43章 矙瑕伺隙,肆行無忌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45章 暗伏驚雷,捨我其誰176.第174章 掄才大典,筆削褒貶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107.第106章 宵旰憂勤,案牘勞形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85.第84章 樹師徒友,垂耳下首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99.第98章 克傳弓冶,分化瓦解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10章 貪腐枉法,日講太甲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80.第79章 郢人運斧,折衝尊俎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75.第173章 忙裡偷閒,日暖風恬131.第130章 職責所在,韓盧逐塊62.第62章 心寧意懶,舊事重演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210章 弱肉強食,優勝劣汰